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教学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因此“淡化语法”作法由此而生。作为基层教师的我也曾经随波逐流,认为“淡化语法”就是不讲语法,因而在课堂上不敢踩语法这个“雷区”,结果学生学得一塌糊涂。后来在课堂教学中我适当地渗透一些语法知识,竟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认为,新课程背景下,语法教学不能“淡化”而应“优化”。
我们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感受,在教材与教学的形式设计上多下功夫,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使语法教学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如何优化语法教学呢?我是这样做的:
一、 将语法教学融入情境之中
无论学习哪种语言,最快的方法就是要将学习者置身于语言情境当中,这样学起来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适当地在课堂上创造一些相对真实的环境,让同学们学习起来感觉有趣味,这样可以增强他们的记忆,激发他们学习语言的兴趣。
1. 情境模拟法
在学习句型“be + adj. + enough to do sth”和“be + too + adj. to do sth”时,我专门挑选了一高一矮两位学生甲和乙站在讲台前,然后指着黑板顶部对他们说: Try your best to reach the top of the blackboard. 学生甲很容易地触到了黑板的顶部。我便指着甲说: You are tall enough to reach the top of the blackboard. 而学生乙跳了几次都触不到,我又指着乙说: You are too short to reach the top of the blackboard. 通过这样的比较,不仅让大家记住了学习的内容,也引来了大家开心的笑声。这样将抽象的语法知识变为具体,降低了语法学习的难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 观察实验法
?ing分词与?ed分词是中学英语语法的重点和难点,他们之间的差异性也给不少同学带来困扰。为解决好这个问题,我就在课堂上现场给学生演示浇开水的过程,当水沸腾时,我就指着正在沸腾的水说: This is boiling water; 而到水温下降不再沸腾时,我就倒了杯水喝,并说: This is boiled water. 通过这个实验,让大家不知不觉地在欢快的气氛当中掌握了二者之间本质的区别。
二、 将语法教学融入活动之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要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必须找准他们的兴奋点。针对学生喜欢搞活动的特质,我就将一些语法教学主动融入到活动当中,增强趣味性,让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于不知不觉中将本来枯燥无味的语法学习当成一种快乐无比的娱乐享受。比如,在教学现在进行时态时,我设计了以下游戏:我在每张纸片上都写下一个动词短语,让一个学生在讲台前面把这个动作表演出来,在这个学生做动作的同时,我会问其余的学生: What is he doing? 根据他的展示,学生会争先恐后地回答: He is playing the guitar/swimming/running ... 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学生既练习了听力与口语表达能力,又加深了对所学语法现象的理解,还锻炼了学生的表演能力。
三、 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学习语法知识
例如,在教学现在完成时的被动语态时,我设计了以下任务: What has changed in the classroom? 全班学生闭上眼睛,六个学生按我所给的字条上的要求行动,如“clean the blackboard, turn on the light, open the front door, close the windows”等;然后全班学生睁开眼睛,观察教室内的变化,让学生运用诸如“The blackboard has been cleaned.”等完成时的被动句子进行表达。在这种教学情境中,有效地调动和控制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通过结构、情景和交际的有机结合,轻松愉快地掌握了现在完成时被动语态的用法及结构特点。
四、 引导学生在自我探究中掌握语法知识
只有学生自己有意识地参与学习,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时,让学生自主学习才不会是一句空话。运用归纳法和对比法容易让学生体验到学习上的成功。
1. 归纳法
教师向学生逐步渗透具体的语言现象,让学生观察、分析并找出规律,归纳和总结出语法规则,这样就能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理解和掌握语法。例如,在学习情态动词can的用法时,我先问三个同学: What can you do? 根据他们的答语,在黑板上呈现以下三个句子: ① A会唱歌。 ② B会弹吉他。 ③ C会游泳。然后让学生翻译,并展现在黑板上,学生通过分析就会发现can有三大特点:一是与助动词一样不能单独作谓语,必须和其他动词一起构成谓语;二是没有人称和数的变化;三是后面必须跟动词原形。
2. 对比法
学生在学习了一些语法规则后,在一段时间内就会产生“越学越糊涂”的困惑。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应组织学生将所学的语法知识进行思维加工,引导学生对类似的语法现象进行观察、对比和分析,启发他们找出关键点,最终发现其差异点。例如,在七年级下学期学习了一般过去时后,会有部分学生思维混乱,把一般过去时与一般现在时混淆。此时我会在黑板上以表格的形式把这两种时态的区别呈现出来,学生通过对比观察就会发现这两种时态的区别。
通过教学当中不断的实践,我认为在英语教学中我们不应该将语法特意地独立出去,而是应该将语法教学与阅读、听力、口语和写作等技能训练有机地融合起来,将语法内容自然地渗透到英语学习当中,让学生在学习阅读、写作、听力和口语当中顺其自然地掌握语法知识。
我们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感受,在教材与教学的形式设计上多下功夫,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使语法教学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如何优化语法教学呢?我是这样做的:
一、 将语法教学融入情境之中
无论学习哪种语言,最快的方法就是要将学习者置身于语言情境当中,这样学起来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适当地在课堂上创造一些相对真实的环境,让同学们学习起来感觉有趣味,这样可以增强他们的记忆,激发他们学习语言的兴趣。
1. 情境模拟法
在学习句型“be + adj. + enough to do sth”和“be + too + adj. to do sth”时,我专门挑选了一高一矮两位学生甲和乙站在讲台前,然后指着黑板顶部对他们说: Try your best to reach the top of the blackboard. 学生甲很容易地触到了黑板的顶部。我便指着甲说: You are tall enough to reach the top of the blackboard. 而学生乙跳了几次都触不到,我又指着乙说: You are too short to reach the top of the blackboard. 通过这样的比较,不仅让大家记住了学习的内容,也引来了大家开心的笑声。这样将抽象的语法知识变为具体,降低了语法学习的难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 观察实验法
?ing分词与?ed分词是中学英语语法的重点和难点,他们之间的差异性也给不少同学带来困扰。为解决好这个问题,我就在课堂上现场给学生演示浇开水的过程,当水沸腾时,我就指着正在沸腾的水说: This is boiling water; 而到水温下降不再沸腾时,我就倒了杯水喝,并说: This is boiled water. 通过这个实验,让大家不知不觉地在欢快的气氛当中掌握了二者之间本质的区别。
二、 将语法教学融入活动之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要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必须找准他们的兴奋点。针对学生喜欢搞活动的特质,我就将一些语法教学主动融入到活动当中,增强趣味性,让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于不知不觉中将本来枯燥无味的语法学习当成一种快乐无比的娱乐享受。比如,在教学现在进行时态时,我设计了以下游戏:我在每张纸片上都写下一个动词短语,让一个学生在讲台前面把这个动作表演出来,在这个学生做动作的同时,我会问其余的学生: What is he doing? 根据他的展示,学生会争先恐后地回答: He is playing the guitar/swimming/running ... 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学生既练习了听力与口语表达能力,又加深了对所学语法现象的理解,还锻炼了学生的表演能力。
三、 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学习语法知识
例如,在教学现在完成时的被动语态时,我设计了以下任务: What has changed in the classroom? 全班学生闭上眼睛,六个学生按我所给的字条上的要求行动,如“clean the blackboard, turn on the light, open the front door, close the windows”等;然后全班学生睁开眼睛,观察教室内的变化,让学生运用诸如“The blackboard has been cleaned.”等完成时的被动句子进行表达。在这种教学情境中,有效地调动和控制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通过结构、情景和交际的有机结合,轻松愉快地掌握了现在完成时被动语态的用法及结构特点。
四、 引导学生在自我探究中掌握语法知识
只有学生自己有意识地参与学习,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时,让学生自主学习才不会是一句空话。运用归纳法和对比法容易让学生体验到学习上的成功。
1. 归纳法
教师向学生逐步渗透具体的语言现象,让学生观察、分析并找出规律,归纳和总结出语法规则,这样就能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理解和掌握语法。例如,在学习情态动词can的用法时,我先问三个同学: What can you do? 根据他们的答语,在黑板上呈现以下三个句子: ① A会唱歌。 ② B会弹吉他。 ③ C会游泳。然后让学生翻译,并展现在黑板上,学生通过分析就会发现can有三大特点:一是与助动词一样不能单独作谓语,必须和其他动词一起构成谓语;二是没有人称和数的变化;三是后面必须跟动词原形。
2. 对比法
学生在学习了一些语法规则后,在一段时间内就会产生“越学越糊涂”的困惑。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应组织学生将所学的语法知识进行思维加工,引导学生对类似的语法现象进行观察、对比和分析,启发他们找出关键点,最终发现其差异点。例如,在七年级下学期学习了一般过去时后,会有部分学生思维混乱,把一般过去时与一般现在时混淆。此时我会在黑板上以表格的形式把这两种时态的区别呈现出来,学生通过对比观察就会发现这两种时态的区别。
通过教学当中不断的实践,我认为在英语教学中我们不应该将语法特意地独立出去,而是应该将语法教学与阅读、听力、口语和写作等技能训练有机地融合起来,将语法内容自然地渗透到英语学习当中,让学生在学习阅读、写作、听力和口语当中顺其自然地掌握语法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