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文本阅读 写作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A-0039-01
长期以来,小学生怕写作文,作文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已成为普遍现象。究其原因,孩子无话可写,也不知怎么写。而我们的语文教材,往往集文采与哲理于一体,学习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与孩子作文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联系。
因此,我们要依托文本,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够更深入地思考,将文本中的语言“学得”巧妙地转化为孩子作文训练的“习得”,找到文本无处不在的富有生命力的语言根系,并以此拓展学生的写话空间。
一、用文本激发孩子的写作情感
用文本触动孩子的写作心弦,指的是用文本的优美语言形式改变孩子的语言形态,提高他们的语言智慧和语言能力。教材的文本体裁多样,童话,诗歌,散文,小说,如果细细品味,都耐人寻味,仔细琢磨,都与众不同,用心寻找,就能发现其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和语言训练点。
如六年级上册《穷人》结尾:“‘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课文到这里戛然而止,但拉开了帐子的那一瞬间,该是多么温馨又难忘的一幕,让孩子充分感知桑娜一家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张开自己宽大、善良的心胸来抚养两个孤儿的美好心灵。让学生通过想象,来续写拉开了帐子后感人的一幕以及想象桑娜一家日后的生活场景。孩子们若有所思后,认真地写了起来。通过这样的写作训练,不仅让孩子更深地感悟到桑娜一家人性的光辉,更是培养了孩子善于思考、善于想象的写作能力。
又如五年级下册有一篇略读课文是《与象共舞》,作者赵丽宏用无比生动的语言将我们带到“万象之国”泰国,体验到大象无处不在的聪明与灵气。作者观察细微,抓住了大象一系列的动作进行描写。课文学完了,大家都意犹未尽,为此,笔者出示一系列泰国大象有趣的图像,有的在用象鼻画画,有的在用象鼻转呼啦圈,有的在用象鼻踢竹球。让孩子们自由选择喜欢的画面,学着课文中的先总后分的表达方法,通过想象加入动作描写,他们尽情地写起来。因为文本的语言已经触动了他们的心灵,他们愿意写,喜欢写,于是,一段段精彩的文字在他们笔下呼之而出了。
其实每个文本都是迥异的,但毫无疑问,每位作者都是用自己的心灵在创作,不仅润泽了孩子的心,更是留下隽永的文字,为孩子的创作留下一条可以追寻的足迹。
二、用文本延伸孩子的写作视角
小孩子是特殊的群体,对他们而言,外面的世界既多姿多彩又离他们很遥远。他们写作的触角其实触摸到的是很有限的。作为老师,应该进一步拓宽孩子的写作视角,充分挖掘教材中可供写作的素材,并向多角度延伸,从而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
如六年级上册有一篇课文《老人与海鸥》,这是一篇令人深深感动的文章,老人对海鸥那无微不至的照顾与相守的画面深深地印刻在孩子的心田。直到有一天,老人停止了呼吸,再也不能像往常一样来到海鸥的身边时,海鸥们一直在画像前盘旋不止。这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写话训练: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只海鸥,看着今天的画像,肯定会想起以前和老人之间的点点滴滴,或许他帮你包扎了伤口,或许他帮你救回了你的孩子,或许他喂过你可口的美食,或许他帮你搭建了温暖的窝……请你写下属于你和老人之间最温情的时刻吧。孩子们沉吟片刻,便文思泉涌,这独特的角色转换,让他们的心与老人更加亲密,更加难舍难分。他们沉浸在自己美好的回忆中,徜徉在语言文字独有的情意中,笔下流淌着情意浓浓的语言。
三、用文本拓宽学生的写作空间
一个文本,它能编排入教材,字词都是经过多次删改和修订的,可以说是千锤百炼,字斟句酌,一篇课文必是伴随着一种或几种表达方法,或叙述,或描写,或抒情,或说明,或议论,而这几种表达方法,又往往交织在一起。所以,要让孩子渐渐感受到这些知识的存在,并且要学习作者是如何独具匠心,从中受到写作的启发,激发自己的思维,延伸自己的写作空间。
文本体裁多样,有记叙文、说明文、诗歌、散文、小说。由深入阅读转化到写作,模仿是很好的方法。如五年级下册的《儿童诗两首》写得很有童韵。在课堂上,孩子朗朗地读着诗歌,唯美的画面、优美的诗歌打动了他们的心,激起了他们写作的欲望,他们也模仿着诗歌的特点进行了创作,写下了《我想》与《童年的水墨画》。再如学习了《慈母情深》这篇饱含深情的文章,孩子们也想起了自己的母亲,随着记忆的镜头拉伸到属于自己最感人、最心酸的那一个场景,动笔写下了属于自己的《慈母情深》。
如果我们经常能重视文本资源的开发挖掘,让学生在习得文本语言后,进行课外体验和延伸,就能进一步发挥文本的优势,实现读写结合,激发写作兴趣,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责编 黄鸿业)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A-0039-01
长期以来,小学生怕写作文,作文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已成为普遍现象。究其原因,孩子无话可写,也不知怎么写。而我们的语文教材,往往集文采与哲理于一体,学习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与孩子作文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联系。
因此,我们要依托文本,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够更深入地思考,将文本中的语言“学得”巧妙地转化为孩子作文训练的“习得”,找到文本无处不在的富有生命力的语言根系,并以此拓展学生的写话空间。
一、用文本激发孩子的写作情感
用文本触动孩子的写作心弦,指的是用文本的优美语言形式改变孩子的语言形态,提高他们的语言智慧和语言能力。教材的文本体裁多样,童话,诗歌,散文,小说,如果细细品味,都耐人寻味,仔细琢磨,都与众不同,用心寻找,就能发现其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和语言训练点。
如六年级上册《穷人》结尾:“‘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课文到这里戛然而止,但拉开了帐子的那一瞬间,该是多么温馨又难忘的一幕,让孩子充分感知桑娜一家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张开自己宽大、善良的心胸来抚养两个孤儿的美好心灵。让学生通过想象,来续写拉开了帐子后感人的一幕以及想象桑娜一家日后的生活场景。孩子们若有所思后,认真地写了起来。通过这样的写作训练,不仅让孩子更深地感悟到桑娜一家人性的光辉,更是培养了孩子善于思考、善于想象的写作能力。
又如五年级下册有一篇略读课文是《与象共舞》,作者赵丽宏用无比生动的语言将我们带到“万象之国”泰国,体验到大象无处不在的聪明与灵气。作者观察细微,抓住了大象一系列的动作进行描写。课文学完了,大家都意犹未尽,为此,笔者出示一系列泰国大象有趣的图像,有的在用象鼻画画,有的在用象鼻转呼啦圈,有的在用象鼻踢竹球。让孩子们自由选择喜欢的画面,学着课文中的先总后分的表达方法,通过想象加入动作描写,他们尽情地写起来。因为文本的语言已经触动了他们的心灵,他们愿意写,喜欢写,于是,一段段精彩的文字在他们笔下呼之而出了。
其实每个文本都是迥异的,但毫无疑问,每位作者都是用自己的心灵在创作,不仅润泽了孩子的心,更是留下隽永的文字,为孩子的创作留下一条可以追寻的足迹。
二、用文本延伸孩子的写作视角
小孩子是特殊的群体,对他们而言,外面的世界既多姿多彩又离他们很遥远。他们写作的触角其实触摸到的是很有限的。作为老师,应该进一步拓宽孩子的写作视角,充分挖掘教材中可供写作的素材,并向多角度延伸,从而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
如六年级上册有一篇课文《老人与海鸥》,这是一篇令人深深感动的文章,老人对海鸥那无微不至的照顾与相守的画面深深地印刻在孩子的心田。直到有一天,老人停止了呼吸,再也不能像往常一样来到海鸥的身边时,海鸥们一直在画像前盘旋不止。这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写话训练: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只海鸥,看着今天的画像,肯定会想起以前和老人之间的点点滴滴,或许他帮你包扎了伤口,或许他帮你救回了你的孩子,或许他喂过你可口的美食,或许他帮你搭建了温暖的窝……请你写下属于你和老人之间最温情的时刻吧。孩子们沉吟片刻,便文思泉涌,这独特的角色转换,让他们的心与老人更加亲密,更加难舍难分。他们沉浸在自己美好的回忆中,徜徉在语言文字独有的情意中,笔下流淌着情意浓浓的语言。
三、用文本拓宽学生的写作空间
一个文本,它能编排入教材,字词都是经过多次删改和修订的,可以说是千锤百炼,字斟句酌,一篇课文必是伴随着一种或几种表达方法,或叙述,或描写,或抒情,或说明,或议论,而这几种表达方法,又往往交织在一起。所以,要让孩子渐渐感受到这些知识的存在,并且要学习作者是如何独具匠心,从中受到写作的启发,激发自己的思维,延伸自己的写作空间。
文本体裁多样,有记叙文、说明文、诗歌、散文、小说。由深入阅读转化到写作,模仿是很好的方法。如五年级下册的《儿童诗两首》写得很有童韵。在课堂上,孩子朗朗地读着诗歌,唯美的画面、优美的诗歌打动了他们的心,激起了他们写作的欲望,他们也模仿着诗歌的特点进行了创作,写下了《我想》与《童年的水墨画》。再如学习了《慈母情深》这篇饱含深情的文章,孩子们也想起了自己的母亲,随着记忆的镜头拉伸到属于自己最感人、最心酸的那一个场景,动笔写下了属于自己的《慈母情深》。
如果我们经常能重视文本资源的开发挖掘,让学生在习得文本语言后,进行课外体验和延伸,就能进一步发挥文本的优势,实现读写结合,激发写作兴趣,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责编 黄鸿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