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爱好太极拳,热爱太极拳,又从学练太极拳的过程中受益。那么什么是太极拳?太极拳是什么?我就这个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有不适之处,请各位拳友指正。
一、什么是太极拳?就这个问题,我不想用以往教材中的解释,而用精辟的一句话来下个定义,“身是太极、手挥八卦、脚踏五行”,即是太极拳。
二、太极拳是什么?这个问题,我想也用两句话来下定义。一是,太极拳是体育,又高于体育。二是,太极拳是武术,是东方文化。
下面就太极拳是东方文化这点来展开谈一下。
太极拳不仅仅是一项健身的体育项目,其之所以能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能在世界各地生根、开花、结果,最根本最关键的是,通过对太极拳的学练,能从中探索到中国古老而璀璨的东方文化。这一夺目的瑰宝,包含着中国传统的哲学、养生、中医学、军事学、美学。
传统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论,始于周朝时的《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蒂,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根本理论。“太极”一词是在周易中提出的,见于《庄子·大宗师》,“夫道……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太极之下而不为深……”自《系辞》以后,“太极”被列为古代哲学中重要的理论范畴。《系辞》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者大也,极指尽头,无限者也。太极指至高无上的存在,指的是原始宇宙。天地混沌未开辟之前就是太极。
道教内丹修炼术与太极拳的内功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道教精义“贵生”,道教崇性命之学。因贵生,而乐生,爱生,好生,从而可以“养生”,经过修炼达到长寿。与儒家的“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不同,道教倡导“我命在我,不属于天”。正因为如此,养生术方成为道教精华之粹。道教养生术,在于以丹田气化为修炼核心,而太极拳的内功,尤其是陈氏秘传太极拳的丹田内转功法,与道教的修炼术的理论要领、修炼方法几乎完全一致。陈鑫的《陈氏太极拳阐说》中曰:“太极拳是以易为经,以礼为纬,出入于黄老”,太极拳之丹田内转功法正是炼精化气,动中求静的一种精妙功法。而不明其真义,舍掉太极拳,去单独练静气功,仅把体内一点真气来回调动,甚者内气不足就发放外气,而不重视精炼化气之法,乃舍本求末者也。所以具备了一定太极拳功夫的人,会达到物我两忘、随心所欲的境界。
中国传统医学与太极拳的运劲存在着内在的联系。中医学的特征,一是要求辩证施治的整体观,二是阴阳平衡论,三是经络学说。传统医学认为人体是个整体,疾病是人体整个身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治疗必须从整体着眼。任何疾病都是阴阳失调所致,而太极拳则在“一动无有不动”、“周身一象”的原则下,强调放松,要求气沉丹田,以拳引气,以气引血,气引血行,以达到气血平衡,而陈氏太极拳的顺缠逆缠同中医学中的人体脉行有顺有逆、手足各经脉互相连接是一致的。
太极拳推手与《孙子兵法》也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我国古代军事思想源于《孙子兵法》,“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论断与太极拳推手理论的“彼不动,己不动;彼若动,己先动”同出一辙。《孙子兵法》中:故善用兵者,臂如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这和太极拳的“三节动”的理论也是一致的。总之太极拳推手中的一些理论,很多都可以用《孙子兵法》的理论来解释。
太极拳的神韵符合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当太极拳功夫达到上乘之时,太极拳不仅仅有健身、防身之用,还可以使人保持健美的体型,柔润光泽的皮肤,甚至还可以改变人的思维方式、性格、气质。这主要是因为太极拳法中融汇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中国古代美学重视阴阳和谐,虚实相生,明暗相衬,神形兼备,尤其重视神韵。神韵是中国传统美学的精华,着重于形美的统一,形象如无内在的神则是死的。
太极拳套路在演练中,动作由于造形美,行拳时刚柔相济,虚实互换,开合相寓,快慢相兼,对称和谐,具有波浪节奏之姿、轻沉兼备之态、气势磅礴之势、外似安逸之神,给人以行云流水、潇洒浑厚之感。太极拳在打到理、形、神、情、景交融的意境时,可谓“虽日习武,而文在其中”。
本文作者为中国武林百杰、武术高级教练、武术国际级裁判、哈尔滨市武术协会副会长李承祥先生的爱女。
一、什么是太极拳?就这个问题,我不想用以往教材中的解释,而用精辟的一句话来下个定义,“身是太极、手挥八卦、脚踏五行”,即是太极拳。
二、太极拳是什么?这个问题,我想也用两句话来下定义。一是,太极拳是体育,又高于体育。二是,太极拳是武术,是东方文化。
下面就太极拳是东方文化这点来展开谈一下。
太极拳不仅仅是一项健身的体育项目,其之所以能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能在世界各地生根、开花、结果,最根本最关键的是,通过对太极拳的学练,能从中探索到中国古老而璀璨的东方文化。这一夺目的瑰宝,包含着中国传统的哲学、养生、中医学、军事学、美学。
传统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论,始于周朝时的《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蒂,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根本理论。“太极”一词是在周易中提出的,见于《庄子·大宗师》,“夫道……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太极之下而不为深……”自《系辞》以后,“太极”被列为古代哲学中重要的理论范畴。《系辞》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者大也,极指尽头,无限者也。太极指至高无上的存在,指的是原始宇宙。天地混沌未开辟之前就是太极。
道教内丹修炼术与太极拳的内功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道教精义“贵生”,道教崇性命之学。因贵生,而乐生,爱生,好生,从而可以“养生”,经过修炼达到长寿。与儒家的“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不同,道教倡导“我命在我,不属于天”。正因为如此,养生术方成为道教精华之粹。道教养生术,在于以丹田气化为修炼核心,而太极拳的内功,尤其是陈氏秘传太极拳的丹田内转功法,与道教的修炼术的理论要领、修炼方法几乎完全一致。陈鑫的《陈氏太极拳阐说》中曰:“太极拳是以易为经,以礼为纬,出入于黄老”,太极拳之丹田内转功法正是炼精化气,动中求静的一种精妙功法。而不明其真义,舍掉太极拳,去单独练静气功,仅把体内一点真气来回调动,甚者内气不足就发放外气,而不重视精炼化气之法,乃舍本求末者也。所以具备了一定太极拳功夫的人,会达到物我两忘、随心所欲的境界。
中国传统医学与太极拳的运劲存在着内在的联系。中医学的特征,一是要求辩证施治的整体观,二是阴阳平衡论,三是经络学说。传统医学认为人体是个整体,疾病是人体整个身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治疗必须从整体着眼。任何疾病都是阴阳失调所致,而太极拳则在“一动无有不动”、“周身一象”的原则下,强调放松,要求气沉丹田,以拳引气,以气引血,气引血行,以达到气血平衡,而陈氏太极拳的顺缠逆缠同中医学中的人体脉行有顺有逆、手足各经脉互相连接是一致的。
太极拳推手与《孙子兵法》也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我国古代军事思想源于《孙子兵法》,“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论断与太极拳推手理论的“彼不动,己不动;彼若动,己先动”同出一辙。《孙子兵法》中:故善用兵者,臂如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这和太极拳的“三节动”的理论也是一致的。总之太极拳推手中的一些理论,很多都可以用《孙子兵法》的理论来解释。
太极拳的神韵符合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当太极拳功夫达到上乘之时,太极拳不仅仅有健身、防身之用,还可以使人保持健美的体型,柔润光泽的皮肤,甚至还可以改变人的思维方式、性格、气质。这主要是因为太极拳法中融汇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中国古代美学重视阴阳和谐,虚实相生,明暗相衬,神形兼备,尤其重视神韵。神韵是中国传统美学的精华,着重于形美的统一,形象如无内在的神则是死的。
太极拳套路在演练中,动作由于造形美,行拳时刚柔相济,虚实互换,开合相寓,快慢相兼,对称和谐,具有波浪节奏之姿、轻沉兼备之态、气势磅礴之势、外似安逸之神,给人以行云流水、潇洒浑厚之感。太极拳在打到理、形、神、情、景交融的意境时,可谓“虽日习武,而文在其中”。
本文作者为中国武林百杰、武术高级教练、武术国际级裁判、哈尔滨市武术协会副会长李承祥先生的爱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