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外需不振、内需趋缓、国内外棉花价差不断拉大、生产要素价格持续上涨等诸多因素影响,2012年纺织工业经济增长呈现出明显的减速态势。但自2012年下半年以来,随着上年同期基数下降以及企业、商业库存调整逐渐接近尾声,纺织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出现降幅逐步收窄的趋势,行业产销增速略有回升。
面对这样的形势,纺织企业须致力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才能应对诸多不利因素,保持自己的国际竞争力,实现建设纺织强国的发展战略目标。
生产装备智能化有重大突破
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对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行业形势的变化必然反映到企业信息化的需求中,经济效益下滑,资金紧张,贷款融资困难,导致信息化投入也有所减少。但是必须看到,行业龙头企业和优势企业需求依然存在,甚至更为强劲。其特征是在决策项目上更加坚决,对合作开发商和产品选择更加成熟和理性,要求越来越深入,态度越来越务实。
2012年,由于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协同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例如,目前纺织生产装备已经形成了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的优势,信息化技术可以在工业化的硬优势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自动化水平,并且在企业管理、产品设计等更加广泛的领域形成信息化的软优势。信息化技术与生产装备的深度融合在2012年有了重大突破。
引人注目的是杭州开源公司的印染MES,近年来已被多家印染企业应用,平均可提高机台生产率5%-15%,降低回修率10%-15%,减少年均能耗5%-8%,工艺达成率在98%以上,对于稳定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优化生产工艺、促进节能减排发挥了重要作用。许多企业应用了能源监测和管理系统,以节能降耗为主要目标,通过对不同布种在机台上水、电、汽等数据的采集,核算单位能耗成本,具有自动采集、运算、分析、管理、优化和诊断功能,对企业节能降耗和管理水平提高具有示范价值和促进作用。
印染行业处于整个纺织产业链的中端,是产品结构调整升级的关键环节,对于提高纺织品面料的质量、档次和附加值,提高中国纺织品国际竞争力起着关键作用。印染生产过程自动检测和控制技术是需要重点突破和急待解决推广的关键技术。今年印染在线检测和控制系统的应用大幅增加也印证了这一点。
物联网渗透各个领域
中国纺织工业在2013年尽管可能面临较大困难,但仍然具备产业体系完整和成熟的竞争优势,与目前产品结构比较单一的东南亚和南亚国家相比较,中国多数产品在品种、质量方面仍有较为明显的国际竞争力。与此同时,趋紧的外部环境将形成市场倒逼机制,带来新一轮行业调整,促进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因此,企业的信息化需求仍将保持2012年的水平。而各项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也将对行业信息化发挥拉动作用。
物联网技术与装备智能化技术密切结合,不仅大大提高了纺织装备自身的自动化水平,加强了机台之间、前后工序之间的连接,而且提升了生产线整体上与互联网融合的能力。
MES是物联网中RFID技术和其他传感技术的用武之地。它在生产线各个环节的应用可以达到实时的信息管理、灵活的生产调度、准确的跟踪,实现对MES的有效支撑,从而避免人为失误造成的延误和损失,很大程度地提高产品质量和合格率,提高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和车间的管理效率。
将物联网扩大应用到生产线之外的仓储和物流系统,可以大大提高ERP的效能,帮助企业减少短货现象,缩短交货期,实现差异化生产,准确跟踪物流信息,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RFID的全面应用,更是从根本上改变了企业的管理模式。
进一步扩大应用到纺织服装上下游企业后,可以在产业链上构建及时准确的信息链,从而精确跟踪和追溯产品信息,如产品安全性、产品质量和知识产权保护等,实现全面价值的可追溯性,强化和保护品牌;在产业链上的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和服务商共享信息,加强与客户的联系,加快市场反应和服务响应,有助于提高产业链资源整合能力。
云计算应用前景乐观
未来,广大小微纺织企业对公共服务平台的需求将迅速增长。要进一步扩大公共服务能力,往往受限于自身的资源,必须获得新的技术和运营模式的支撑。云计算的兴起,相关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必将会提供新型的运营平台和更多、更灵活的资源。云计算将大量IT资源整合在一起,提供各种服务,实现服务的开放协作、社会资源的高度共享,从而解决信息化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另一方面,这些平台的众多客户使得云计算有了更多的应用和内容。另外,大型企业集团的私有云建设也将提上日程。
满足不同细分行业的信息化需求一直是纺织信息化的难点问题。开发适合纺织行业应用、具有行业特点的各类软件,成为许多行业“十二五”规划中需要攻关的关键技术,也是推进行业信息化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软件服务模式SaaS开始在纺织行业出现。可以预计,随着客户的快速增长,网络存储和带宽等基础资源就会逐步成为发展的瓶颈,对软件服务提供商来说,自身计算机设备的性能要不断扩充升级,云计算的出现,为他们提供了新的选择。提供商如果基于云计算架构进行开发,就可以不在服务器和带宽等基础设施上耗费自己的资源,而更加专注于软件开发和应用,为大量的用户群提供更为稳定、快速、安全的应用和服务,并逐步发展,形成行业化的云服务,即许多人所期望的“行业云”。
尽管当前云计算在纺织行业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其他应用系统的融合日益深入,尤其是和物联网技术的密切结合,必将在纺织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着越来越乐观的前景。
生产性服务业是发展方向
信息化建设在纺织行业开展多年,以前的主流提法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但是力量不集中,方向不确定,一直未能出现相对成型的产业。面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潮流,信息化建设应该认准生产性服务业的方向,把握纺织行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实现两化深度融合的目标。另一方面,纺织生产性服务业必须有高新技术引领,并作为强有力的支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的应用,完全可以发挥对整个行业服务体系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从更长期的发展趋势看,制造业服务化是世界发展的趋势。生产性服务业是制造业和服务业互相渗透的结果,也是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产物。
公共服务平台围绕纺织企业的生产制造过程和各种业务,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政策的支持,是形成制造服务化的基础。服务面逐步扩展,向产品设计、质量检测、物流配送、专业市场等领域延伸;服务功能将日益深入,专业化分工更加细化;服务对象将更加广泛,通过信息网络辐射到跨地区的企业。逐渐形成不同形式、各具特色的行业化公共服务网络,可以覆盖重点行业和纺织业集中的地区,成为纺织行业生产性服务业的骨干和重要力量,为将来纺织工业的转型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简介
吴迪,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级高工、系统分析员、纺织信息化和ERP领域专家。现任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产业部副主任、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信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集成制造分会副理事长、科技部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总体组专家。他多年来从事行业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ERP研究和咨询,专注信息化发展规划、战略和政策研究,参与了《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纺织工业“十二五”科技进步纲要》的制定,在相关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
面对这样的形势,纺织企业须致力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才能应对诸多不利因素,保持自己的国际竞争力,实现建设纺织强国的发展战略目标。
生产装备智能化有重大突破
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对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行业形势的变化必然反映到企业信息化的需求中,经济效益下滑,资金紧张,贷款融资困难,导致信息化投入也有所减少。但是必须看到,行业龙头企业和优势企业需求依然存在,甚至更为强劲。其特征是在决策项目上更加坚决,对合作开发商和产品选择更加成熟和理性,要求越来越深入,态度越来越务实。
2012年,由于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协同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例如,目前纺织生产装备已经形成了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的优势,信息化技术可以在工业化的硬优势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自动化水平,并且在企业管理、产品设计等更加广泛的领域形成信息化的软优势。信息化技术与生产装备的深度融合在2012年有了重大突破。
引人注目的是杭州开源公司的印染MES,近年来已被多家印染企业应用,平均可提高机台生产率5%-15%,降低回修率10%-15%,减少年均能耗5%-8%,工艺达成率在98%以上,对于稳定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优化生产工艺、促进节能减排发挥了重要作用。许多企业应用了能源监测和管理系统,以节能降耗为主要目标,通过对不同布种在机台上水、电、汽等数据的采集,核算单位能耗成本,具有自动采集、运算、分析、管理、优化和诊断功能,对企业节能降耗和管理水平提高具有示范价值和促进作用。
印染行业处于整个纺织产业链的中端,是产品结构调整升级的关键环节,对于提高纺织品面料的质量、档次和附加值,提高中国纺织品国际竞争力起着关键作用。印染生产过程自动检测和控制技术是需要重点突破和急待解决推广的关键技术。今年印染在线检测和控制系统的应用大幅增加也印证了这一点。
物联网渗透各个领域
中国纺织工业在2013年尽管可能面临较大困难,但仍然具备产业体系完整和成熟的竞争优势,与目前产品结构比较单一的东南亚和南亚国家相比较,中国多数产品在品种、质量方面仍有较为明显的国际竞争力。与此同时,趋紧的外部环境将形成市场倒逼机制,带来新一轮行业调整,促进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因此,企业的信息化需求仍将保持2012年的水平。而各项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也将对行业信息化发挥拉动作用。
物联网技术与装备智能化技术密切结合,不仅大大提高了纺织装备自身的自动化水平,加强了机台之间、前后工序之间的连接,而且提升了生产线整体上与互联网融合的能力。
MES是物联网中RFID技术和其他传感技术的用武之地。它在生产线各个环节的应用可以达到实时的信息管理、灵活的生产调度、准确的跟踪,实现对MES的有效支撑,从而避免人为失误造成的延误和损失,很大程度地提高产品质量和合格率,提高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和车间的管理效率。
将物联网扩大应用到生产线之外的仓储和物流系统,可以大大提高ERP的效能,帮助企业减少短货现象,缩短交货期,实现差异化生产,准确跟踪物流信息,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RFID的全面应用,更是从根本上改变了企业的管理模式。
进一步扩大应用到纺织服装上下游企业后,可以在产业链上构建及时准确的信息链,从而精确跟踪和追溯产品信息,如产品安全性、产品质量和知识产权保护等,实现全面价值的可追溯性,强化和保护品牌;在产业链上的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和服务商共享信息,加强与客户的联系,加快市场反应和服务响应,有助于提高产业链资源整合能力。
云计算应用前景乐观
未来,广大小微纺织企业对公共服务平台的需求将迅速增长。要进一步扩大公共服务能力,往往受限于自身的资源,必须获得新的技术和运营模式的支撑。云计算的兴起,相关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必将会提供新型的运营平台和更多、更灵活的资源。云计算将大量IT资源整合在一起,提供各种服务,实现服务的开放协作、社会资源的高度共享,从而解决信息化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另一方面,这些平台的众多客户使得云计算有了更多的应用和内容。另外,大型企业集团的私有云建设也将提上日程。
满足不同细分行业的信息化需求一直是纺织信息化的难点问题。开发适合纺织行业应用、具有行业特点的各类软件,成为许多行业“十二五”规划中需要攻关的关键技术,也是推进行业信息化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软件服务模式SaaS开始在纺织行业出现。可以预计,随着客户的快速增长,网络存储和带宽等基础资源就会逐步成为发展的瓶颈,对软件服务提供商来说,自身计算机设备的性能要不断扩充升级,云计算的出现,为他们提供了新的选择。提供商如果基于云计算架构进行开发,就可以不在服务器和带宽等基础设施上耗费自己的资源,而更加专注于软件开发和应用,为大量的用户群提供更为稳定、快速、安全的应用和服务,并逐步发展,形成行业化的云服务,即许多人所期望的“行业云”。
尽管当前云计算在纺织行业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其他应用系统的融合日益深入,尤其是和物联网技术的密切结合,必将在纺织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着越来越乐观的前景。
生产性服务业是发展方向
信息化建设在纺织行业开展多年,以前的主流提法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但是力量不集中,方向不确定,一直未能出现相对成型的产业。面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潮流,信息化建设应该认准生产性服务业的方向,把握纺织行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实现两化深度融合的目标。另一方面,纺织生产性服务业必须有高新技术引领,并作为强有力的支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的应用,完全可以发挥对整个行业服务体系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从更长期的发展趋势看,制造业服务化是世界发展的趋势。生产性服务业是制造业和服务业互相渗透的结果,也是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产物。
公共服务平台围绕纺织企业的生产制造过程和各种业务,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政策的支持,是形成制造服务化的基础。服务面逐步扩展,向产品设计、质量检测、物流配送、专业市场等领域延伸;服务功能将日益深入,专业化分工更加细化;服务对象将更加广泛,通过信息网络辐射到跨地区的企业。逐渐形成不同形式、各具特色的行业化公共服务网络,可以覆盖重点行业和纺织业集中的地区,成为纺织行业生产性服务业的骨干和重要力量,为将来纺织工业的转型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简介
吴迪,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级高工、系统分析员、纺织信息化和ERP领域专家。现任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产业部副主任、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信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集成制造分会副理事长、科技部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总体组专家。他多年来从事行业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ERP研究和咨询,专注信息化发展规划、战略和政策研究,参与了《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纺织工业“十二五”科技进步纲要》的制定,在相关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