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8月,我地某奶牛场饲养的69头2~4月龄犊牛有42头陆续发病,以排灰白色粪为主要特征,部分牛只粪便带血。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诊断结果,确诊为大肠杆菌和球虫混合感染。通过采用抗生素治疗、加强消毒等综合措施,病情得到控制。从发病到治愈历经24天,治愈38头,淘汰2头,死亡2头。现将发病与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病情况与临床表现
1. 发病情况
2013年8月5日上午,该奶牛场负责人称有2头3月龄犊牛于4天前开始发病,截至8月4日,发病犊牛数增至13头,并开始出现严重脱水的症状。
2. 临床表现
患牛精神委顿,食欲降低,发病2~4天内体温升高为39.8~41.4℃,病程稍长的体温降为37.2~38.7℃;排灰白色水样带有泡沫的粪便,其中混有血液和脱落的肠黏膜碎片,具腥臭味;行走时四肢软弱无力,喜卧,频频举尾做排粪姿势;呼吸急且短促,35~42次/分;反刍次数减少,肠蠕动音增强;心跳加快,心音微弱,心律不齐,脉搏95~106次/分;被毛粗乱无光,后躯黏有多量粪便和泥土,皮肤弹性降低,身体消瘦,机体脱水较为严重。牛只濒死前,出现肌肉震颤、痉挛症状,体温降至正常值以下。
二、病理变化
尸体极度消瘦,可视结膜和口腔黏膜发绀,眼球凹陷;气管黏膜下片状淤血,肺充血、肿胀,肺间质增厚;真胃黏膜出血,上覆黏液,胃内积有多量未消化的饲草和玉米碎块;十二指肠黏膜出血,肠内容物夹杂脱落的黏膜碎片;回肠壁薄,黏膜层点状出血;盲肠、结肠壁增厚,黏膜层弥漫性出血,其内积有多量酱油色黏稠的粪便,混有血液,具腥臭味;肠系膜淋巴结水肿,切面多汁;肝脏和肾脏肿大、苍白,被膜下出血;心内膜出血。病程长的出现关节炎症状。
三、实验室诊断
1. 全血和细菌分离检验
①血常规检查。血液暗红,红细胞数减少为235万~300万个/米2(正常值为550万~720万个/米2),血红蛋白减少为4.59~5.78克/100毫升(正常值为8.1~10.7克/100毫升)。采患牛耳静脉血涂片,姬姆萨染色,镜检,红细胞和胞浆内未见焦虫和附红细胞体。
②细菌检查。取患牛的心血、脾、肝、淋巴结等病料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发现红色阴性小杆菌。
③细菌培养。取患牛的心血、脾、肝、淋巴结等病料无菌接种于普通琼脂平板、麦康凯琼脂平板上,37℃培养18小时,可见琼脂平板表面长出圆形、隆起、光滑、湿润且半透明的无色菌落,在麦康凯琼脂平板表面长出独立红色菌落。
④生化试验。在普通琼脂平板上划线,进行细菌纯培养,然后接种于生化管内进行生化试验。该菌能发酵葡萄糖、麦芽糖、甘露糖和伯胶糖,产酸不产气,不液化明胶,不分解尿素,V-P试验阴性,M.R.试验阳性,在枸橼酸中反应,不产生靛基质。
⑤药敏试验。该菌对头孢噻呋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高敏,对多黏菌素、恩诺沙星、土霉素中敏,对红霉素、环丙沙星、苯唑西林、青霉素不敏感。
⑥血清学检查。分离血清,进行奶牛布鲁氏杆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结果为阴性;进行试管凝集试验,结果为阴性。
通过以上试验结果,可以确诊犊牛群感染埃希氏大肠杆菌。
2. 卵囊检查
①刮取结肠和盲肠黏膜,与等量饱和食盐溶液混匀,取混合液1~2滴于载玻片上并加盖盖玻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平均每个视野可以见到1~2个椭圆形卵囊。
②取带血的新鲜粪便,放入加有多量饱和食盐溶液的烧杯内搅拌均匀。将混合液用两层纱布过滤到另一烧杯内,静置15分钟。用接种棒金属环蘸取混合液膜于载玻片上并加盖盖玻片,镜检可见数量较多的圆形、椭圆形卵囊,大小为23~33微米×18~21微米,卵囊中央有一深褐色的圆形物,周围透明,卵囊有双层壳膜。
通过以上试验结果,可以确诊犊牛群感染球虫。
四、治疗
1. 抗生素治疗
①静脉滴注头孢噻呋钠,用量为0.25克/千克体重,1次/天,连用5~7天。
②静脉滴注磺胺二甲嘧啶,用量为140毫克/千克体重,1次/天,连用5~7天。
③肌内注射黄芪多糖类药物,用量为0.1毫升/千克体重,1次/天,连用3~5天。
2. 对症疗法
①强心。10%安钠咖10毫升,一次性肌内注射,1次/天。
②补液。林格氏液1500毫升,10%葡萄糖液500毫升,10%维生素C30毫升,一次性静脉滴注。
③止泻。喂服鞣酸蛋白,以缓解腹泻、保护肠黏膜。
④防贫血。肌注维生素B12,5毫克/千克体重,1次/天,连用5天。
⑤止血。安特诺新(安络血)注射液10毫升,一次性肌注,1次/天,连用3天。
⑥除菌。铲去运动场表面10~15厘米的土层,进行无害化处理,再取新鲜土回填圈舍。
五、小结与讨论
1. 依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诊断结果,确诊犊牛群感染大肠杆菌与球虫。由于条件的限制,何种球虫引起发病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2. 奶牛球虫病主要发生于犊牛,引起出血性肠炎。
3. 大肠杆菌和球虫感染与动物自身抵抗力、饲养管理好坏有关,其中饲养管理起决定性作用。饲养管理好,动物机体健壮,病原微生物无生长繁殖的条件,发病少。
(作者联系地址:新疆农八师144团畜牧兽医站 邮编:832036)
一、发病情况与临床表现
1. 发病情况
2013年8月5日上午,该奶牛场负责人称有2头3月龄犊牛于4天前开始发病,截至8月4日,发病犊牛数增至13头,并开始出现严重脱水的症状。
2. 临床表现
患牛精神委顿,食欲降低,发病2~4天内体温升高为39.8~41.4℃,病程稍长的体温降为37.2~38.7℃;排灰白色水样带有泡沫的粪便,其中混有血液和脱落的肠黏膜碎片,具腥臭味;行走时四肢软弱无力,喜卧,频频举尾做排粪姿势;呼吸急且短促,35~42次/分;反刍次数减少,肠蠕动音增强;心跳加快,心音微弱,心律不齐,脉搏95~106次/分;被毛粗乱无光,后躯黏有多量粪便和泥土,皮肤弹性降低,身体消瘦,机体脱水较为严重。牛只濒死前,出现肌肉震颤、痉挛症状,体温降至正常值以下。
二、病理变化
尸体极度消瘦,可视结膜和口腔黏膜发绀,眼球凹陷;气管黏膜下片状淤血,肺充血、肿胀,肺间质增厚;真胃黏膜出血,上覆黏液,胃内积有多量未消化的饲草和玉米碎块;十二指肠黏膜出血,肠内容物夹杂脱落的黏膜碎片;回肠壁薄,黏膜层点状出血;盲肠、结肠壁增厚,黏膜层弥漫性出血,其内积有多量酱油色黏稠的粪便,混有血液,具腥臭味;肠系膜淋巴结水肿,切面多汁;肝脏和肾脏肿大、苍白,被膜下出血;心内膜出血。病程长的出现关节炎症状。
三、实验室诊断
1. 全血和细菌分离检验
①血常规检查。血液暗红,红细胞数减少为235万~300万个/米2(正常值为550万~720万个/米2),血红蛋白减少为4.59~5.78克/100毫升(正常值为8.1~10.7克/100毫升)。采患牛耳静脉血涂片,姬姆萨染色,镜检,红细胞和胞浆内未见焦虫和附红细胞体。
②细菌检查。取患牛的心血、脾、肝、淋巴结等病料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发现红色阴性小杆菌。
③细菌培养。取患牛的心血、脾、肝、淋巴结等病料无菌接种于普通琼脂平板、麦康凯琼脂平板上,37℃培养18小时,可见琼脂平板表面长出圆形、隆起、光滑、湿润且半透明的无色菌落,在麦康凯琼脂平板表面长出独立红色菌落。
④生化试验。在普通琼脂平板上划线,进行细菌纯培养,然后接种于生化管内进行生化试验。该菌能发酵葡萄糖、麦芽糖、甘露糖和伯胶糖,产酸不产气,不液化明胶,不分解尿素,V-P试验阴性,M.R.试验阳性,在枸橼酸中反应,不产生靛基质。
⑤药敏试验。该菌对头孢噻呋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高敏,对多黏菌素、恩诺沙星、土霉素中敏,对红霉素、环丙沙星、苯唑西林、青霉素不敏感。
⑥血清学检查。分离血清,进行奶牛布鲁氏杆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结果为阴性;进行试管凝集试验,结果为阴性。
通过以上试验结果,可以确诊犊牛群感染埃希氏大肠杆菌。
2. 卵囊检查
①刮取结肠和盲肠黏膜,与等量饱和食盐溶液混匀,取混合液1~2滴于载玻片上并加盖盖玻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平均每个视野可以见到1~2个椭圆形卵囊。
②取带血的新鲜粪便,放入加有多量饱和食盐溶液的烧杯内搅拌均匀。将混合液用两层纱布过滤到另一烧杯内,静置15分钟。用接种棒金属环蘸取混合液膜于载玻片上并加盖盖玻片,镜检可见数量较多的圆形、椭圆形卵囊,大小为23~33微米×18~21微米,卵囊中央有一深褐色的圆形物,周围透明,卵囊有双层壳膜。
通过以上试验结果,可以确诊犊牛群感染球虫。
四、治疗
1. 抗生素治疗
①静脉滴注头孢噻呋钠,用量为0.25克/千克体重,1次/天,连用5~7天。
②静脉滴注磺胺二甲嘧啶,用量为140毫克/千克体重,1次/天,连用5~7天。
③肌内注射黄芪多糖类药物,用量为0.1毫升/千克体重,1次/天,连用3~5天。
2. 对症疗法
①强心。10%安钠咖10毫升,一次性肌内注射,1次/天。
②补液。林格氏液1500毫升,10%葡萄糖液500毫升,10%维生素C30毫升,一次性静脉滴注。
③止泻。喂服鞣酸蛋白,以缓解腹泻、保护肠黏膜。
④防贫血。肌注维生素B12,5毫克/千克体重,1次/天,连用5天。
⑤止血。安特诺新(安络血)注射液10毫升,一次性肌注,1次/天,连用3天。
⑥除菌。铲去运动场表面10~15厘米的土层,进行无害化处理,再取新鲜土回填圈舍。
五、小结与讨论
1. 依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诊断结果,确诊犊牛群感染大肠杆菌与球虫。由于条件的限制,何种球虫引起发病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2. 奶牛球虫病主要发生于犊牛,引起出血性肠炎。
3. 大肠杆菌和球虫感染与动物自身抵抗力、饲养管理好坏有关,其中饲养管理起决定性作用。饲养管理好,动物机体健壮,病原微生物无生长繁殖的条件,发病少。
(作者联系地址:新疆农八师144团畜牧兽医站 邮编:832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