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机械替代人工的自动化装备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日趋成熟并大量运用于玻璃深加工行业的生产中,替代了繁重的体力劳动,降低了作业人员劳动强度,有效缓解企业用工荒矛盾的同时对促进企业管理及降低生产成本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该文主要围绕玻璃深加工行业现状,机械替代装备使用及需求状况,根据深加工工艺特点,概述自动化机械替代设备的发展情况、适用性和选用依据.
【机 构】
:
云南明泰玻璃股份有限公司, 云南 昆明 65010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机械替代人工的自动化装备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日趋成熟并大量运用于玻璃深加工行业的生产中,替代了繁重的体力劳动,降低了作业人员劳动强度,有效缓解企业用工荒矛盾的同时对促进企业管理及降低生产成本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该文主要围绕玻璃深加工行业现状,机械替代装备使用及需求状况,根据深加工工艺特点,概述自动化机械替代设备的发展情况、适用性和选用依据.
其他文献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洛氏硬度计和HT-1000高温摩擦磨损试验机等研究了不同淬火温度对冷轧辊用MC3钢组织、硬度和摩擦性能的影响.结果 表明:淬火后,冷轧辊用MC3钢基体组织由铁素体向隐针状马氏体转变,同时碳化物溶解并伴随有残留奥氏体的生成,当淬火温度超过920℃时,马氏体组织严重粗化,残留奥氏体体积分数急剧增加.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MC3钢的硬度和耐磨性都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当淬火温度为920℃时,硬度达到最大值63.8 HRC,平均摩擦系数为0.61,体积磨损量为0.164 mm
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和维氏硬度计等研究了一步淬火-配分(Q&P)处理对20CrMnTi钢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 表明:一步Q&P热处理后的试验钢显微组织为马氏体和少量残留奥氏体.随着配分温度的升高和配分时间的延长,残留奥氏体含量先增加再减少,维氏硬度先降低再升高.对一步Q&P热处理后的试验钢进行干滑动摩擦磨损试验.结果 表明:在小载荷(10 N)和残留奥氏体含量较低(<5%)的条件下,残留奥氏体含量越高,试验钢的耐磨性越差,磨损机理主要是磨粒磨损、黏着
为了开发TRIP钢的热轧在线控制冷却工艺,以700 MPa级TRIP钢为研究对象,利用JMatPro软件计算其轧后冷却相变特征,根据计算获取的CCT曲线优化设计TRIP钢的三段式冷却工艺,并利用ThermecMastor-Z热模拟试验机进行模拟试验,测定试验钢在指定冷却工艺下的显微组织特征、各相含量百分比以及力学性能.结果 表明:为了获得低屈服强度和高抗拉强度的综合性能,需提高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的冷却速度并延长第二阶段的冷却时间,推荐三段式冷却工艺为:精轧出口以40℃/s速率冷却至750℃,随后以3 ℃/
该文综述了水泥行业的可持续性方面,水泥生产面临的主要挑战是熟料生产中原料和燃料的投入过高.采用合适的协同处理方法可以解决这些问题.采用高效的熟料冷却器、干燥器、分离器、煅烧炉、预煅烧炉和余热回收系统,可降低水泥的能量需求.
采用化学镀的方法在2024铝合金表面制备了Ni-W-P/TiO2复合镀层,基于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结果,确定了复合镀层热处理温度范围为350~550℃.利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维氏硬度测试仪、滑动磨损试验机和电化学工作站等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对Ni-W-P/TiO2复合镀层的形貌、组织结构、耐磨性与耐蚀性的影响.结果 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Ni-W-P/TiO2复合镀层表面变得平整且致密,但热处理温度超过450℃时,镀层表面晶粒变得粗大;截面形貌观察发现,
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对NiTi形状记忆合金进行了等温恒应变速率压缩试验,研究其在变形温度为700~900℃、应变速率为0.001~10 s-1和最大高度下压量为70%下的高温热变形行为;建立了引入物理参量的应变补偿本构模型.结果 表明:合金的流变应力具有负温度相关性和正应变速率敏感性,在应变速率为0.001 s-1时,流变应力曲线呈动态软化特征;考虑物理参量的应变补偿本构模型的相关系数R值为0.982,平均相对误差AARE为6.5%,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动电位扫描试验及点蚀浸泡试验研究了时效处理对含Cu双相不锈钢堆焊层组织及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 表明,经1170℃固溶后,两种双相不锈钢堆焊层主要由铁索体相(α)、奥氏体相(γ)和少量MnO· Cr2O3氧化物组成.其中4Cu堆焊层试样经580℃时效60 min后,在α相中析出了尺寸约为1μm的ε-Cu相.Cu元素的添加促进了堆焊层试样钝化区的形成.此外,由于γ相相比α相具有更高的点蚀当量值,点蚀优先在α相中萌生,而点蚀的扩展则受到γ相的抑制.短时时效处理形成的大量富Cu团簇降低了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交通压力越来越大,为了满足城市人们的出行需求,地铁工程的建设受到高度关注.在工程建设阶段,可能涉及穿越地下障碍物,工程测量属于地铁建设重点技术内容之一.该文对于地铁测量内容进行简要介绍,重点论述施工过程的地下测量技术应用措施.
通过疲劳试验机对带有齿根裂纹故障的变位直齿轮进行疲劳试验,得到齿根裂纹扩展规律:齿根裂纹相对于齿根方向更易于沿着齿宽方向扩展,扩展速率呈现先慢后快的趋势.采用FRANC3D仿真模拟软件,对设置了相同初始裂纹的变位直齿轮齿根裂纹进行了自动扩展分析研究,确定了裂纹扩展方向及路径.通过对比,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是相吻合的,表明构造的仿真模型得到了疲劳试验的验证,证明了结论的可靠性.通过对齿根裂纹扩展路径及方向的研究,可以为齿轮的设计和制造提供可靠依据.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裂纹扩展寿命的相关问题.
混凝土广泛应用于公路、桥梁等建筑工程中,生产混凝土的原材料需要大量胶凝材料和骨料.普通混凝土具有能源消耗多、抗拉强度低、易产生缝隙且不能很好的长期使用等缺点.在服役过程中,由于环境、疲劳效应等因素的影响会产生损伤累积、强度降低等情况,造成安全隐患.为了充分利用原材料和提升混凝土的各项自身性能,使得混凝土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开展智能混凝土的研究具有必要性.对智能混凝土的自诊断与自愈功能的进展及应用进行研究,提出对智能混凝土应用和发展前景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