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思维理解能力不强,在自主阅读文本时很难探究到文本的深层意蕴,教师在教授时要遵照《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成为学生阅读的引导者,通过种种策略引导学生探究文本的精妙处。这种教学方法结合了体验式教学,通过让学生挖掘文眼,能令其感知文本所表达情感;通过细节探究能引导学生深入地自主思考;通过联合生活经验进行品悟,能更好地体会文本的语言智慧。
一、咀嚼文眼,预测表达情感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文眼入手,辅助学生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例如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文本前先品读一下文章的题目,预测本文中将讲述什么内容,在接下来的阅读中思考自己的预测和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是否一致。
以《三顾茅庐》一文为例子,教师让学生在阅读文本前先品味一下文章的标题,说说能从标题中得到哪些信息。有学生提出:“标题提到了‘茅庐’,一般贫寒之人才住在茅庐中,主人公要去茅庐探访谁呢?这耐人寻味。”还有学生将注意力放在了“三”上,认为:“主人公不仅去茅庐探访某人,而且还一次去了三次,这是什么原因呢?”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阅读文章时可以思考一下谁去茅庐,拜访谁,为何要连续拜访三次,在拜访的过程中怀着怎样的心情。”此时再让学生入手阅读文本,学生便能找到思考的入手之处,阅读效果便能得到提高。在文章标题这个“文眼”的启发下,学生很好地理解了作者创作文本的意图,发现刘备之所以连续三次拜访诸葛亮,是因为求贤心切。在第三次拜访的过程中,刘备展现出了对诸葛亮足够的尊重。在分析中,学生对刘备所怀的情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二、拓展细节,引导自主思考
小学生掌控文字的能力不强,在阅读文本时也很难理解文本的精妙处,时常忽视一些在文本中作用相当重要的文字。教师要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择取重点细节片段,引导学生思考。在指导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深挖文本内涵,提高领悟能力。
阅读《只拣儿童多处行》一文时,可以让学生分析文本中的某些细节,如当作者打算在知春亭喝茶时,发现那里已没有空地,那里到处都是各种形态的孩子们。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刻画孩子的形象,并尝试说说作者当时的心情。学生在分析后发现虽然作者发现没有地方能喝茶,但是心情却丝毫没有受到影响,反而还愈加高兴,描绘了各种形态的孩子,有的看书,有的划船,或静或动,行为各不相同,体现孩子们的个性。作者用比喻等手法体现出了孩子身上蓬勃的朝气,如“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香气息”,体现孩子如同阳光一样将温暖和活力洒向四周。在作者看来,春景虽然好,但是却不如孩子们更富有活力,因此将孩子当成了最美的风景。作者对孩子充满喜爱之情,由此可知作者为何在游览颐和园时会“只拣儿童多处行”了。
三、品文入境,联系生活体验
要写出精彩的美文并非简单罗列辞藻即能做到,文字原本是彼此孤立且散乱的,只有合理组合,使其成为有机整体才能展现出独特的魅力。要让学生理解词汇的用法也要结合特定的语境展开。教师可以选择经典片段中的文辞,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思考作者为何选择这些词汇,在咀嚼中品文 入境。
學习《烟台的海》一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分析文本中的某些词句,如:“‘又害羞似的退了回去’,这里的‘害羞’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何要用‘害羞’来形容它?”在分析这个问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联系生活经验,思考一下在实际交流中会用“害羞”形容怎样的状态,会用来形容怎样的人。学生提出:“‘害羞’一词在生活中一般用来形容小孩,尤其是小女孩。害羞的人说话就会脸红,看见陌生人就会远远地躲开。这种状态符合课文中所说的内容,春天的浪花在一接触到礁石、沙滩之后就退回去。因此作者在这里将海浪拟人化,用‘害羞’来形容。”在分析中学生发现某些词汇用于特定的语境之中,则其用来形容或修饰的主体会发生变化,这种处理文字的方法能让文章变得更加生动,在尝试写作时可以适当使用类似的方法令作文增添色彩。
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时要回归文本细节,通过咀嚼文眼、探究细节、思考语境等方法感受文本,和作者形成共鸣,探究文本的深层次意蕴。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包场小学(226100)
一、咀嚼文眼,预测表达情感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文眼入手,辅助学生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例如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文本前先品读一下文章的题目,预测本文中将讲述什么内容,在接下来的阅读中思考自己的预测和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是否一致。
以《三顾茅庐》一文为例子,教师让学生在阅读文本前先品味一下文章的标题,说说能从标题中得到哪些信息。有学生提出:“标题提到了‘茅庐’,一般贫寒之人才住在茅庐中,主人公要去茅庐探访谁呢?这耐人寻味。”还有学生将注意力放在了“三”上,认为:“主人公不仅去茅庐探访某人,而且还一次去了三次,这是什么原因呢?”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阅读文章时可以思考一下谁去茅庐,拜访谁,为何要连续拜访三次,在拜访的过程中怀着怎样的心情。”此时再让学生入手阅读文本,学生便能找到思考的入手之处,阅读效果便能得到提高。在文章标题这个“文眼”的启发下,学生很好地理解了作者创作文本的意图,发现刘备之所以连续三次拜访诸葛亮,是因为求贤心切。在第三次拜访的过程中,刘备展现出了对诸葛亮足够的尊重。在分析中,学生对刘备所怀的情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二、拓展细节,引导自主思考
小学生掌控文字的能力不强,在阅读文本时也很难理解文本的精妙处,时常忽视一些在文本中作用相当重要的文字。教师要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择取重点细节片段,引导学生思考。在指导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深挖文本内涵,提高领悟能力。
阅读《只拣儿童多处行》一文时,可以让学生分析文本中的某些细节,如当作者打算在知春亭喝茶时,发现那里已没有空地,那里到处都是各种形态的孩子们。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刻画孩子的形象,并尝试说说作者当时的心情。学生在分析后发现虽然作者发现没有地方能喝茶,但是心情却丝毫没有受到影响,反而还愈加高兴,描绘了各种形态的孩子,有的看书,有的划船,或静或动,行为各不相同,体现孩子们的个性。作者用比喻等手法体现出了孩子身上蓬勃的朝气,如“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香气息”,体现孩子如同阳光一样将温暖和活力洒向四周。在作者看来,春景虽然好,但是却不如孩子们更富有活力,因此将孩子当成了最美的风景。作者对孩子充满喜爱之情,由此可知作者为何在游览颐和园时会“只拣儿童多处行”了。
三、品文入境,联系生活体验
要写出精彩的美文并非简单罗列辞藻即能做到,文字原本是彼此孤立且散乱的,只有合理组合,使其成为有机整体才能展现出独特的魅力。要让学生理解词汇的用法也要结合特定的语境展开。教师可以选择经典片段中的文辞,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思考作者为何选择这些词汇,在咀嚼中品文 入境。
學习《烟台的海》一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分析文本中的某些词句,如:“‘又害羞似的退了回去’,这里的‘害羞’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何要用‘害羞’来形容它?”在分析这个问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联系生活经验,思考一下在实际交流中会用“害羞”形容怎样的状态,会用来形容怎样的人。学生提出:“‘害羞’一词在生活中一般用来形容小孩,尤其是小女孩。害羞的人说话就会脸红,看见陌生人就会远远地躲开。这种状态符合课文中所说的内容,春天的浪花在一接触到礁石、沙滩之后就退回去。因此作者在这里将海浪拟人化,用‘害羞’来形容。”在分析中学生发现某些词汇用于特定的语境之中,则其用来形容或修饰的主体会发生变化,这种处理文字的方法能让文章变得更加生动,在尝试写作时可以适当使用类似的方法令作文增添色彩。
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时要回归文本细节,通过咀嚼文眼、探究细节、思考语境等方法感受文本,和作者形成共鸣,探究文本的深层次意蕴。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包场小学(22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