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刃剑的魅力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HOHO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孔乙己》;文本;创作意图
  〔中图分类号〕 G633.3〔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03(A)—0024—01
  
  鲁迅的作品之所以深刻,是因为其作品不仅揭露了当时社会的腐朽,把批判的锋芒对准了封建社会制度,还探寻了国民的劣根性,把解剖的“手术刀”指向了国民的灵魂。这种深刻的见解也贯穿了《孔乙己》这篇文章。
  
  一、 从作品文本来看,造成孔乙己悲惨遭遇的,既有客观的社会原因,又有个人因素
  封建科举制度是罪恶的,它把孔乙己引入了死胡同,使他醉心功名不能自拔,备受精神的折磨。从文中不难看出,没有获取功名是孔乙己的心灵伤疤,如他“显出颓唐不安的模样,脸上笼上一层灰色”。封建教育制度是罪恶的,它使孔乙己把精力投入到以“茴”字的四种写法为代表的一些细枝末节的地方,而科场屡次失利,最终使孔乙己“连半个秀才都没捞到”;封建教育制度又使他执迷不悟,至死也不肯脱下标志身份的又破又脏的长衫,使他既无力与长衫共“坐”,又不愿与短衣为伍,处于一种尴尬的处境;封建教育制度只培养读书应试的书呆子,只灌输知识而不注重生存能力,使孔乙己一无所长。而丁举人的狠毒残暴、酒店掌柜的无情、长衫主顾的冷漠和短衣帮的“凉薄”等,无疑是罪恶的封建制度所造成的。所有这些社会的“病态”,无疑是造成孔乙己悲惨遭遇的根本原因。
  不过,孔乙己自身也有缺陷,这也是造成他悲剧命运的重要原因。封建教育制度在把孔乙己引入科举考试的死胡同之后,还是给他抛来了一条活命求生的“草绳”——“他写得一手好字”。孔乙己依靠这条“草绳”飞黄腾达固然是不行的,但维持一日三餐的简单生活还是没有问题的。在封建社会以卖字卖画为生的“落魄文人”为数并不少。而事实上,叫孔乙己抄书的人也不少,只是他并没有珍惜这些机会,而是好“喝”懒做。自力更生、诚实劳动之路被他否定了。孔乙己好“喝”懒做,还有偷窃的恶习,他脸上常常出现的疤痕说明他是屡教不改的惯犯,而最终丧命于丁举人棍棒之下最直接的原因也是偷窃。长期以来,评论界一直在批判丁举人,但对孔乙己则网开一面。这不免不够客观。对常常偷窃且屡教不改的孔乙己来说,即使丁举人的棍棒放过了他,也会有更严厉的惩罚等待着他。既不诚实劳动,又不合法经营,孔乙己的悲惨遭遇自然在所难免。从根源来看,懒惰、贪杯、偷窃既非“四书五经”为代表的封建文化所倡导的,又非封建教育制度所传扬的,孔乙己的悲惨命运其实也是自己造成的。
  
  二、从作者的创作意图来看,鲁迅先生对“病态的社会”中“不幸的人们”的态度是“哀其不幸”与“怒其不争”
  鲁迅发展了梁启超“文学救国”的文学观,把“改造民族灵魂”作为文学创作的指导思想。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鲁迅以敏锐而深邃的目光,认真地剖析了作品中主人公身上存在的弱点。虽然鲁迅对下层民众怀着深深的同情,“哀其不幸”,但学医出身的他,“手术刀”绝不因此而有丝毫的犹豫,在《孔乙己》这篇小说中,鲁迅毫不留情地揭示和批判孔乙己的畸形人格。就像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让范进跌倒在池塘里弄得浑身湿淋淋还被胡屠户打了一巴掌一样,鲁迅给孔乙己也安排了这样一个让人揪心的情节:因偷了举人家的书而被丁举人打断了腿。然而让人可气的是这时的孔乙己还未觉醒,依然是麻木不仁,这与那些看自己同胞被杀却“酒醉似的喝彩”的看客们何其相似,这正是作者“无法可想”之处,也正是作者要实现“将旧社会的病根暴露出来,催人留心,设法加以治疗”的愿望。鲁迅对深受封建主义迫害的民众一方面“哀其不幸”,另一方面则是“恨其不争,怒其不能”。其作品犹如一把双刃剑直指当时的社会制度和这种制度下的“看客”。
其他文献
关键词 小学作文教学;审题;表达;情感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05(B)—0044—02    审题    审题是写命题作文的基础,也是作文成败的关键之一。审题也叫解题,要求仔细分析题目,审查题目的意义和要求,确定选材范围,决定与题目相适应的体裁、内容、行文重点、写作方法,并确定文章的中心主题。有些小学生在写作文时由于没有养成认真审题
期刊
关键词 《七月的天山》;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05(B)—0038—02    一、领悟教材,确定目标(说教学目标)    《七月的天山》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以感受大自然的美为专题的一篇课文。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激发美感,使其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对于精彩的语段,要熟读成诵,同时
期刊
关键词 V形启发图;制作;类型;范围;形式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05(B)—0046—02    新课程倡导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学生的学习探究能力。笔者认为由美国科学教育专家高温(Gowin)研究提出的“V形启发图”就是帮助学生提高探究能力的一种工具,它在中学化学实验探究教学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笔者根据自己在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期刊
关键词 高孝英语;阅读;写作;纠错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05(B)—0049—01    有位语文教育家曾说:“语言学习积累重于理解。”这句话对英语教学同样适用。高考英语备考的第一阶段,学生的积累要在阅读、写作、纠错三个环节上形成能力。在阅读中丰富知识库存,在写作练习中提高表达能力,在纠错中积累答题经验。    一、回归课本,朗
期刊
关键词 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成就;经验;机遇  中图分类号 G7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05(B)—0004—05    改革开放30年来,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和社会的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回顾30年来全省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取得的成就,总
期刊
〔关键词〕 后进生;转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 G635.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   03(A)—0007—01     以爱心鼓励后进生的自尊心理需要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受升学率的影响,一些教师往往只重视优秀学生,对后进生总是放任自流。因此,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对待后进生要
期刊
李维国,退休老教师,1947年出生于甘肃省会宁县,1967年参加工作至2007年退休,工作了整整40年。曾任教于会宁县草滩乡、新庄塬乡等一些偏远山区学校。    记者:李老师您好,您20岁开始当老师,一直到2007年退休,在三尺讲台上一站就是40年。40年可是个漫长的过程,您还记得您刚参加工作时,学校的情况吗?  李老师:我任教的第一所学校是一所很偏远的山区学校,后来调了好几所学校,条件都差不多。
期刊
写下这样一个标题,确实觉得有点别扭,却没有更好的选择,因为现在已经从“70后”、“80后”、“90后”到“00后”了,不用个“×”字已经没法涵盖了。当时发明“×0后”这个概念的人,可能没想到后来居然能够推而广之,成为一种或另类或时尚的标签,并引发一系列的争论。其实,说“×0后”如何,主要指这个年代出生的群体带有的普遍性或倾向性的特征或特点,而这些特征或特点,与他们成长的社会环境、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
期刊
村子里住着一个怪老头,每天他都穿着一件打满补丁的外套四处游荡。令人费解的是,他衣服上的每一处补丁都有着不同的颜色,看上去艳丽夺目。  一名旅行者经过村子,对这个特立独行的老头非常好奇,于是停下来问他:“为什么你要穿这么一件怪衣服出来?它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  怪老头答道:“衣服上的每一种颜色都代表乡亲们的一个错误。我不希望他们忘记自己曾犯下的过失。”  旅行者接着问道:“那你腋窝下的白色补丁又代
期刊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结尾艺术;   回味式;延伸式;发散式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   03(A)—0038—01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不仅要开始引人入胜,中间环环相扣,而且在教学的结尾处也要精心设计,达到课虽“尽”而意无“穷”的效果。长期以来,教师对课堂的开头艺术研究甚多,而对课堂教学的结尾艺术涉及较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