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物科学史的课堂探究学习

来源 :中学生物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ong147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课为例,对生物科学史与课堂探究学习的有效整合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生物科学史 探究学习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B
  1 教材分析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3章第1节的内容,主要讲述科学家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两个经典实验。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生物科学史材料,阐述了科学家的研究思路和过程,体现了丰富的科学精神,是进行课堂探究学习的好素材。鉴于学生对科学史中涉及到的一些背景和技术手段存在知识缺陷,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障碍,创设有效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科学家的创新精神,从而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
  2 教学目标
  2.1 知识目标
  总结科学家对“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科学探索过程;设计“证明转化因子是什么”和“R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方案。
  2.2 能力目标
  对科学家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进行分析和讨论,领悟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在尝试自主设计实验的过程中,提高创新意识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RNA也是遗传物质的学习,认同人类对遗传物质的认识是不断深化和完善的过程。
  3 教学重点和难点
  3.1 教学重点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3.2 教学难点
  探究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4 教学过程设计
  4.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展示成龙和房祖名、老布什和小布什两对父子的照片,请学生思考:父亲的性状是如何传递给儿子的?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与学生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学情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产生探究的欲望。
  4.2 回顾旧知,启动探究
  请学生回顾之前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① 孟德尔提出生物性状的遗传是由什么传递的?② 在研究生物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科学家认识到对生物遗传具有关键作用的物质是什么?③ 摩尔根证明了基因在什么物质上?④ 染色体的主要组成成分是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回顾人类早期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同时产生疑问:基因在染色体的蛋白质还是DNA上?这两种物质究竟哪一种是遗传物质?由此引入课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
  4.3 引导探究,建构新知
  (1)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通过多媒体演示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并提出疑问:为什么将R型活菌和加热杀死的S型菌混合后,会产生导致小鼠死亡的S型活菌?让学生进行思维探究,提出可能的原因,如:① S型菌未全部加热杀死;② R型活菌基因突变后转化为S型活菌;③ 加热杀死的S型菌复活;④ 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具有某种使R型活菌转化为S型活菌的物质。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设计实验对上述推测进行验证,在排除前三种推测后得出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存在将R型活菌转化为S型活菌的转化因子。
  要弄清什么是转化因子,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什么?请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探究,并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师生共同探讨和交流后,总结出实验方案:将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的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提取出来,分别加入到培养了R型菌的培养基中,单独、直接地观察它们的作用,能使R型菌转化成S型菌的物质就是转化因子。
  由于当时技术水平的限制,物质的提纯是十分复杂和困难的,请学生继续思考,是否有办法可以不用对各成分进行提纯,也能单独观察它们的作用?引导学生运用逆向思维进行探究,并提出设计思路:分别去除S型菌中的DNA、蛋白质和多糖后,加入到培养了R型菌的培养基中,不能产生S型菌的即为转化因子。
  用多媒体演示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① 从该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② 为什么要设置一组同时加入S型菌的DNA和DNA酶的实验?③ 艾弗里提取出的DNA,纯度最高时也还有0.02%的蛋白质。因此,仍有科学家对实验结论表示怀疑,他们怀疑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不断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追随科学家探索的脚步,逐步深入地开展思维探究学习,在学习科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缜密的思维的同时,训练了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
  (2)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实验材料的选择是科学研究成败的关键,结合T2噬菌体的模式图,引导学生讨论选择T2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并思考以下问题:① 回顾所学知识,可以用什么方法将T2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区分开来?② 应该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的哪个元素?③ 如何用同位素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
  播放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Flash动画,请学生认真观察,并引导学生尝试针对实验过程及结果中存在疑惑的地方提出问题,如:实验中为什么要搅拌和离心?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为何沉淀物也有少量放射性?能否说明蛋白质也作为遗传物质进入到大肠杆菌内?教师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并得出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打破传统教学中教师对知识的单向传承,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了师生和生生间的多边互动,最终完成对教材知识的建构。
  4.4 深入探究,反馈运用
  教师展示烟草花叶病毒的图片,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并点出烟草花叶病毒的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RNA,让学生大胆猜想其遗传物质是什么。这样引导学生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尝试设计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想。师生共同讨论和分析后得出: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DNA并不是生物体唯一的遗传物质,使学生感悟到科学研究是一个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初步领悟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设计实验的能力。
  5 点评
  5.1 必要的知识铺垫是进行探究学习的基础
  由于知识积累的不足,学生经常会对科学史中用到的材料、技术手段等感到陌生和难以理解,导致无法顺利进行探究学习。教师可以利用教材插图、挂图以及多媒体课件等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知识铺垫。如本案例中,设计者在讲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前,先用多媒体展示T2噬菌体的模式图,并引导学生讨论选择T2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从而为后面的探究学习奠定了基础。
  5.2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问”是所有科学探究的源头,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充分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在本案例中,设计者对科学史资料进行了充分的挖掘,并有针对性地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设计实验方案等方式进行探究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3 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形成自主探究的意识
  除了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从科学史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促进学生形成自主探究的意识。如本案例中,设计者先请学生观察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Flash动画,然后在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中,引导学生对实验中存在的疑问大胆提出问题、发表见解,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和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
其他文献
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曾说:“我的特级教师是听课听出来的。”几乎每一个优秀教师都是在听课中“成长”,在听课中“成熟”的。如何听课?听课又是如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呢?生物青年教师特别是新教师如何听课?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  1 带着思想准备去听课  俗话说,留心处处皆学问。教师要从听课中真正学习,就必须做一个有心人,要有备而来,才能满载而归。听课前不准备,听课中不记录,听课后不思考,就像天天回家
摘要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内容“细胞膜一系统的边界”为例,探讨如何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 细胞膜 核心素养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B  生物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后天习得的终身受益成果,是公民基本素养的重要组成之一,是学生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生物学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生物学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下面以“细胞膜——系
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精髓,贯穿于整个教材,并渗透在习题之中.现以线段中的有关问题为例,说明数学思想的重要性.  1. 类比思想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摘要:  以基因表达调控的基本方式为脉络,利用文本资料引导学生开展探究。通过问题串启发学生利用基本概念对新信息进行获取和处理,深入挖掘学科内容内涵。通过5E教学模式构建教学环节,开展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实现学生适应与进化观、稳态与平衡观生命观念的建成。  关键词:基因表达 核心素养 生命观念 科学史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B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
摘要: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各种权力机制压抑着现代人个性的发展,使之丧失主体性,从而制造出一批批没有身份的公民。W.H.奥登诗中的“无名市民”就是现代人的真实写照,受政府官僚机构权力的规训而日渐麻木,失去个性,成为国家需要的“模范顺民”。用福柯的权力理论解读层级监视、规范化裁决和检查这三种规训技术如何使人迷失身份,并探讨如何摆脱这种麻木的生存困境,活出真我,成就自由且幸福的人生。  关键词:W.H.
摘要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APOS理论,以“生态位”的概念进行案例教学,让学生通过“活动-过程-对象-图式”4个阶段主动探索分析学校附近池塘中几种养殖鱼类和家乡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常见湿地植物的生态位,提升学生科学思维,归纳生态位概念,最终将事实性知识过渡形成为概念性知识。  关键词 APOS理论 概念教学 生态位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文件编号:1003-7586(202
摘要 通过一些科学事实的呈现进而设计问题,引发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是新课标背景下生物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以“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一节教学为例,闡述了基于系列事实和问题链的课堂教学设计。  关键词 科学事实 问题链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文件编号:1003-7586(2020)08-0026-03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自然科学崇尚理性思维,尊重
摘要 研究高中必修一“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一节的重难点突破策略并进行实践。通过教学实验。分析前后测调查和随堂检测结果,发现实验前后对照班、实验班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兴趣都没有明显变化。但实验班学生对部分重难点知识的掌握明显优于对照班。还探讨了两种教学方案导致不同教学效果的可能原因等。  关键词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突破策略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1 引言  1.
摘 要 以具体的教学案例来阐释“问题引领——任务驱动”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基点,以学生活动为中心,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单个的学习任务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要围绕每个具体任务展开,最终促进学生知识、能力与情感的协同发展。  关键词 问题引领 任务驱动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在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高效课堂”这一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学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中一种元素的作用能被其他元素替代  B.细胞中的脱氧核苷酸和脂肪酸都不含有氮元素  c.主动运输机制有助于维持细胞内元素组成的相对稳定  D.细胞中的微量元素因含量极少而不如大量元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