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夏日的雨总是如此的不期而至,总是要无意间掩盖整座城市的喧嚣。这是我在烟台的第五个夏天,当熟悉的气息扑面相迎的时候,眼前的万物总能触碰起那些寻常的记忆。
还记得五年前的早晨,当呼啸的列车在月台的尽头缓慢停止的时候,天空中的一抹阳光洒向疲惫的肩头。烟台的海风更加凉爽,空气中夹杂着蓝色的气息。那整洁的车道,清洗的站牌指引着我到了下一个人生旅途的目的地,烟台中集来福士,一家从事海洋钻井平台建造的重工企业。
放好行囊,选好住处,生活便是新的开始。两年前大学毕业的样子想必此时已经不复存在,烟台成了人生新的码头。远处的烟台山耸立云端,宛如遗落在天海之间的城堡。烟台中集来福士,漫大的院墙内,一座雄伟的泰山龙门吊拔地而起,这是世界上最大起重能力的吊车,曾经创造了多个世界起重纪录,成为了这座城市一个新的地标。向东延伸的部分宛如一颗硕大的灵芝,被称为芝罘岛。船厂的码头就顺着这里回转延伸到平静的海面上,一座座深水半潜钻井平台交相呼应,彩舟云淡,漂泊的倒影洒落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恰似山水画中一抹随笔的朱颜。
烟台的每一处角落都有一个历史沉淀下来的名字。一个个古朴的称呼见证了这座城市的沧桑和蜕变,像一本发黄的线装书,笔墨纸间的诉说。而如今的自己,走在其中,感受着现代与古老文明的交织,却是有着别样的感受。
年少的生活是一个天马行空的梦境,而到了工作中,才发现一切有了最本质的改变。重工业单位的环境在我看来并不美好,电焊的火花照耀夏日的深眸,无情的日光灼烧着每一寸钢板,汗水顺着手臂流向指尖,浸透了手中的图纸。这就是一个一线生产管理者每天的生活,也是一个标准的“蓝领”阶层的生活写照。很多人开始的时候难以忍受,纷纷放弃,而留下的人慢慢习惯,一切随风,由他去吧。古人曾说过,笔墨出是非,或许钢铁的沉重才能承担那些最纯粹的情感。
但是生活最会给人惊喜,给人欣慰,海风吹过的时候,缓解了些许炎热的悲伤。五年来,我最大的乐趣就是攀登烟台山,他承载着一座城市所有的过往,环抱于沧海之间,沉稳而又寂静。大学的时候,曾经无比的羡慕都市的繁华,霓虹相错,宽敞的写字楼中,聆听书本翻过的声音。那份梦想中的干净与惬意,一度认为是十几年学业的归宿。然而,生活总是不经意间打破想象中的欢喜,船厂的嘈杂,生产任务的紧张常常压得人透不过气来,更严重的是面对低迷的国际市场形势而带来的些许失望,几年以来,大学的同学仍旧坚守于此的已经寥寥无几,重新做了不同的选择。而今天的自己之所以选择坚守,源自内心对那种真实无限的热爱。
来到烟台的第二年,我参与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深水半潛钻井平台的建造,最后这个项目被命名为“蓝鲸1号”,象征着他的宏伟和强大。一个重达四万余吨的庞然大物在烟台的深水码头一步步成长,春的萌发,夏的热烈,秋的豁达,以及冬的凛冽。最后成就了震惊中外的大国重器,并在后来的南海作业中创造了世界深海可燃冰开采的多项纪录。
如今,“蓝鲸1号”满载着荣誉返回了烟台中集来福士的码头,高耸的井架冲上云霄,远眺大海,黄色的外表仿佛武士的铠甲。他成了烟台中集来福士的代表,也成了烟台新的地标。而曾经其在船厂建造时的岁月,也成为了我人生中最难忘的过往,永远的留在了心间。
历史的更替,时代的变迁,岁月的流转都会改变一个城市,改变一个人。在烟台滨海北路的路上,有一座保存完好的清末炮台,称为“东炮台”,它承载着来往游人的缅怀之情,在碧海蓝天中,将烟台的人文、风貌紧紧的结合在一起,书写着大海的情怀。
如今东炮台和“蓝鲸1号”隔海相望,就像两座丰碑伫立在那里,守护着烟台。一个稳如磐石,青石的纹理风化着岁月的痕迹;一个灯火辉煌,照耀着城市的阑珊,摇曳在天海之间。
城市和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故事,和自己的灵魂,而人也会涉足更多的城市,在命运中辗转。但是无论如何,总要听从自己内心的指示去选择。在烟台的五年中,看到一个又一个的朋友离开了重工业企业,去选择了更加轻松的工作,在他们的朋友圈中,相比自己,显得更加丰富,更加光鲜。我曾一度的茫然,曾怀疑自己所坚持的正确性。然而,当某一天,微雨蒙蒙的烟台再次陷入安静和沉寂,当“蓝鲸1号”的灯火划破黑夜洒向一片流光时,心中不禁有了答案。
风吹,人冷,风停,温暖自知。总有人敢于为了自己的选择进行坚守,总有人敢于乐观的面对人生的挑战。生活中最真实的东西永远看得到,摸得着。浪花打过,会留下青石的印记,烟雨过后,是最美丽的檐角珠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