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电力-通信网融合与时延优化的服务功能链部署方法

来源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8548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深化电力网与通信网融合建设,针对网络融合场景下网络连接处选择的动态性和服务功能链(SFC)分段部署方案的差异性导致的SFC业务时延恶化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网络融合场景的时延优化服务功能链部署方法.首先,通过构建电力网与通信网融合模型,将服务功能链部署问题描述为以时延优化为目标的二进制整数规划(BIP)问题.其次,基于最小生成树算法搜索求解融合网络下的最优网络连接处及服务功能链分段方案,将服务功能链部署问题拆解为两个同构的服务功能子链部署问题.最后,提出了基于最小生成树的嵌套式服务功能子链部署方法,分别在电力通信专网与公共通信网中求解时延优化的服务功能子链部署方案.仿真结果表明,与现有SFC部署方法相比,所提服务功能链部署方法在时延上平均提升29.34%,在服务功能链请求接受率上平均提升12.08%.
其他文献
针对水下环境中采集到的图像或视频信息中存在的偏色、模糊、色彩不平衡及部分水下环境中存在非正常光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色彩平衡及校正的水下图像增强算法.首先将水下图像或视频使用自动白平衡算法平衡色彩与色调问题,然后利用单尺度Retinex算法与对比度限制自适应直方图均衡(CLAHE)算法去除水下环境中雾状模糊问题与增强对比度,再利用自适应γ校正算法对R,G,B三通道进行亮度调整,最后将R,G,B三通道进行融合,得到经过增强的水下图像或视频.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好的自适应性,有效改善了图像的偏色与模糊问题
船舶产生的水下辐射噪声对海洋生物生存环境的影响日益突出,解决水下噪声污染问题迫在眉睫.通过测量船舶水下辐射噪声水平指向性,查明噪声源,进行针对控制,是减小船舶水下噪声污染的有效技术手段.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固定式测量系统的船舶水下辐射噪声水平指向性测量方法,具有低频测量能力强、测量效率高,测量窗口期长等特点.通过开展2个相距1m的754 Hz点源水平指向性测量试验,测量结果和理论计算结果相吻合,证明船舶水下辐射噪声水平指向性测量方法合理可行,测量结果准确.通过测量交通艇水下辐射噪声指向性,查明的低频噪声源位
基于图文档的舰船军检模式与当前基于MBD舰船研制模式已不相适应,无法有效利用数字模型直观、信息全面和可交互的优势,因此有必要开展基于三维数字模型的舰船军检模式研究.首先,对当前国内基于图文档的舰船军检模式的不足以及国外基于三维模型的军检典型案例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数字化模式下舰船军检面临的挑战、基于三维数模的军检技术及特点,并从军检标准规范、计算与分析辅助工具、共享数据库、军事代表多级协同平台4个方面,对基于数字模型的舰船军检所需的支撑能力进行了论述.最后,给出了推进基于数字模型的舰船军检新模式落
本文选取使用前和重复使用不同次数后的某动力装置输运管道壳体材料进行金相分析、晶粒度和力学性能等测试,确定金属壳体使用前及重复使用不同次数后材料性能的变化规律,验证衰变规律,评估输运管道金属壳体重复使用能力.实验结果表明,重复使用1次后,输运管道材料12Cr1MoVG的冲击韧性和断裂韧性可能降低到临界值以下,某动力装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将受到影响.
针对新能源并网的弱惯量、零惯量特征对电力系统频率稳定的影响,提出一种计及频率稳定约束的新能源电力系统临界惯量的估算方法.首先,建立系统频率动态响应数学模型,求解惯量中心频率时域表达式.然后,基于频率响应模型求解并分析系统惯量与相关频率稳定性指标的关系,进而计及频率变化率和频率最大偏差约束估算系统临界惯量理论值和计算值.最后,基于临界惯量提出一项电力系统频率稳定性指标,来评估功率扰动后的电力系统频率稳定性,并结合电力系统实际运行惯量得出新能源虚拟惯量参考值.在DIgSILENT PowerFactory中以
电力物联网是建立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电力线载波物联网(PLC-IoT)作为能量与信息融合的物联网技术的成功实例,不仅能够利用现有电力线资源进行数据传输,还能提高电网深度感知的能力,适合作为电力物联网网络层的通信方式之一,并促进电网与通信网的深度融合.首先介绍了电力物联网的发展概况,分析了能量与信息融合的物联网技术的可行性和关键问题,并结合PLC-IoT的关键技术和应用优势,探讨了PLC-IoT在电力行业的应用场景和发展方向.最后提出了建设更普遍的多能流多信道泛在能源物联网的愿景.
为提高着舰安全性,舰载机自动着舰由母舰和舰载机协同工作,无需飞行员操纵,同时也降低了舰载机着舰难度.因此在自动着舰工况下,如何实现在复杂海况和气象条件下精确闭环控制,保证舰载机沿理想下滑道和在理想着舰点触舰是全自动着舰必须解决的关键技术.本文通过对舰载机、飞控系统和环境建模,利用仿真方法重点对全自动模式下舰载机着舰点的分布进行研究,为后续确定舰载机理想着舰点和航母如何布置阻拦索提供参考.
为了提高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处理能力,论述了变电站内外单相接地保护化的实现方式.探讨了跳闸延时时间、重合闸后故障性质判断、零序电压变化暂态过程影响的克服、间歇性弧光接地的处理、相继故障处理等关键技术问题及其解决途径.阐述了构筑消弧线圈系统、站内单相接地保护和调度自动化系统自动推拉组成的单相接地故障处理三道防线的概念,提出了依靠现场系统测试来保障单相接地保护应用效果的方法.结合西安市三环以内56个变电站单相接地保护化改造案例及其成效,说明所建议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舰船设计模式的变革与发展.形成一个满足舰艇总体功能要求的设计方案涉及结构、水静力、水动力、控制理论、系统设计等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为有效支撑舰艇装备实现高效率优化设计,国外在舰艇设计理念、设计方法及设计工具开发方面均有实用进展.本文重点对国外先进设计方法及新技术应用进行研究,总结经验特点,为国内相关技术发展与运用提供参考.
为提高MMC串联结构微电网系统的可靠性,研究一种基于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EMD)的微源动态冗余控制策略.介绍了系统在非故障运行时,通过微源原始功率EEMD分解、微源子模块选择、控制信号扩展与分配三个步骤实现微源动态冗余控制.系统在故障运行时,先将故障微源子模块剔除,再按照非故障运行状态运行.最后,以A相上桥臂所有微源子模块为例,验证了该策略不仅可以实现微源动态冗余控制,而且能够提高微源的利用率.同时对系统有冗余和无冗余情况下,微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