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风车》教学案例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cingbu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丽的风车》是广东省深圳市电教馆编著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十二册第三课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刚刚学习了LOGO的前进、后退、左转、右转等基本命令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内容是学习LOGO程序的抬笔、落笔等基本命令,并能用这些基本命令画出图形。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则是,让学生能正确分析图形,并用LOGO命令画出它们。
  学生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信息技术。经过三年的学习,他们普遍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刚刚开始学习的LOGO程序对他们来讲,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这节课我采取了任务驱动教学法。目的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自主探索与协作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获得清晰的思路、方法以及知识结构的脉络。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LOGO的抬笔、落笔等基本命令。
  能力目标:培养自我探究学习、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进一步增强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对团体产生参与感、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教学准备
  计算机网络教室、“远志”网络教学平台、大风车图型、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上课伊始,教师播放中央电视台《大风车》栏目的主题曲。
  师:大家知道老师刚才播放的是什么歌曲吗?
  学生回答。
  师(提议):这节课,我们也来画一个大风车好不好?
  教师在白板上展示本节课的课题:美丽的风车。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与主题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知识的意义建构创设良好的条件。
  2.分析图形突破难点
  教师展示大风车图形(如图1),并提出问题:这样的大风车图形应该怎么画呢?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设计意图:设置问题,让学生去观察和思考,并积极探索问题的答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师设计了如下的三个思考题:
  (1)观察图形,了解大风车是如何组成的。
  (2)大风车的每条线条的夹角是多少度。
  (3)大风车没有痕迹的部分应该怎样画。
  安排学生分小组讨论如何画出大风车图形,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
  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同时在LOGO程序中尝试画出大风车图形。
  设计意图:采用小组讨论、个人尝试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
  教师组织学生汇报小组讨论情况。通过学生小组汇报,教师了解各小组对大风车图形的分析情况。
  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认识LOGO程序中的抬笔、落笔命令。
  师生总结LOGO程序中的抬笔、落笔命令,并板书命令。
  师生一起画大风车的第一、第二条线,学生体会抬笔、落笔命令的功能。
  设计意图:抬笔、落笔命令既是这节课的重点内容,也是教学难点。通过学生阅读、师生共同总结命令的使用以及师生共同画出部分图形,使学生明白抬笔、落笔命令的使用格式和功能,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突出了教学重点。
  学生分小组画出大风车图形,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学生画图形是对知识的具体运用,进一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3.学习竞赛 学以致用
  教师和学生总结归纳LOGO程序中画图形的方法并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对画图方法的归纳、总结,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的规律,学好知识。
  教师展示一个“王”字图形,看哪个小组最先把它画出来。
  学生画“王”字。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画“王”字,进一步熟悉抬笔、落笔命令的使用。
  教师展示不封闭的等边六边形和“回”字图形(如图2),让学习小组选择画两个图形中的任意一个,看哪一个小组能最先把图形画出来。
  
  学生画等边六边形或“回”字。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竞赛,激发学生的斗志,同时考虑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设计难度大一点的练习,满足优秀学生的需要。
  4.总结评价创意拓展
  学生展示作品,师生共同评价作品。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评价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系统化的能力,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在下课前让学生尝试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去设计自己感兴趣的图形或文字。
  学生思考知识的拓展应用。
  设计意图:创意拓展,进一步激发学生思考。
  四、教学反思
  本课中,教师通过播放歌曲创设与教学相关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求知欲望,并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在教学主体部分,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大风车图形、小组讨论、阅读教材、师生总结归纳等教学环节,有效地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实现了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紧接其后的画“王”字等学习任务,以小组竞赛的方式展开,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学习心理,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并兼顾了学生的学习差异,保障了教学的实际效果。最后的创意拓展环节,让学生尝试用这节课学习的知识去设计他们感兴趣的图形或文字,可以引发学生更多新的思考,为学生开辟了一个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
  
   (作者单位:广东深圳市南山区南山小学)
  
  
  本课例吃透教材内容,充分体现教改精神,提出三维目标且能一一落实,每一步都有明确的目的和思考。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协作及探究活动,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和学生一起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本课所设计的练习循序渐进,既考虑全体学生的面,又通过拓展内容兼顾优秀学生的发展。该课例因此荣获2007年省、市教学设计一等奖。
  
  (点评人:广东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信息中心 揭强)
其他文献
氧气的制取是初中化学中最重要的基础知识,因此是中考的热点内容,现将中考出现的题型归纳如下,以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