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服装行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已进入国际化的发展轨道。服装产业在逐步国际化的过程中,因目标的转移,产业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对人才的需求类型与层次也会相应发生改变。随着服装行业的发展与变化,传统中职服装工艺课教材的设置、专业培养方向、教学方法等逐渐暴露出与行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因此进行工艺课教学内容、教学设施、教学方法的改革已迫在眉睫。近几年,笔者在中职服装工艺课的实际教学中通过不懈的研究和探索,就服装工艺课的教学改革有了一些新的探究和见解,现就服装工艺课教学
改革谈一下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 对培养目标重新定位
最近教育部要求各地在中职校的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指导中加强创业教育,突出对学生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服装专业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根据我国服装业的发展需求和服装专业发展方向,教育部对中职服装专业的培养目标也相应地调整为培养具有国际文化视野、熟悉国内服装市场、具备创新能力和适应市场能力、将理论与技术有机融合的现代服装专业人才。这彻底打破了传统的中职服装专业以培养工厂一线工人为目标的单一培养方向,逐渐向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技术人员,适应市场能力的市场营销人员,甚至是自主创业或者是回到家乡服务一方百姓的服装项目带头人的目标转变。而作为中职服装专业的教师,必须及时转变自己的观念,在日常教学中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重新定位。
二、 对工艺教材进行优化
教材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主要载体,是课程教学的资源保证。高质量的教材是培养高质量优秀人才的基本保证。现行的服装工艺教材十几年不变,早已经落后于现在服装企业的生产技术要求,教材中有很多服装款式、制作方法都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变化与服装企业的生产技术更新。我们的做法是经常邀请企业专家来校与专业教师座谈或派服装专业教师到企业调研、搜集资料,共同分析职业岗位工作任务,研讨教材,并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自编了服装工艺校本教材,将现行教材的不适时、不实用的内容进行修订。我们在编写讲义时,将教学与企业用工相结合,采取模块式教学内容,按照服装的款式与难易程度共分为基础训练、零部件训练和成衣训练三大模块,去掉了原来书中的中老年服装、中山装等过时的服装款式,重点增加了女装部分的款式讲解,并将原型裁剪与立体裁剪相结合的制作方法写到了讲义里。但是对于像中山装以及中式罩衫等传统的服装款式,可以将它比较重要的地方( 如中山装袋盖、贴袋的缝制工艺等),放在零部件制作这个单元单独进行讲解,既节省时间,又使学生全面地学习了各种款式的专业技术知识。
三、 对实习基地强化建设
目前,中职服装实习基地一般有工艺室、专用设备室、裁剪室等,这些实训室直接为学生操作技能服务。而目前服装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高科技含量的现代化设备层出不穷,因此,加强服装实习基地的建设意义重大。经过实践探索和教学总结,笔者认为现代服装工艺课教学场地和实训配备要考虑更新、齐备、充足三方面的要求。更新,就是瞄准当前生产领域中的新技术、新装备,尽量高标准地配置实训室设备,做到立意新,起点高,根据社会进步与发展,根据生产单位技术、工艺、设备的发展变化,不断对实习基地设备配置进行调整与更新;齐备,就是实训设备尽量齐全,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训练系统,如一个齐全的服装工艺实训室,不仅应有电脑缝纫机和先进的专机,同时也应有普通缝纫机,用于学生的基础训练;充足,就是基本设备数量要充足,要能完全满足教学需求,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训练设备,保证足够的实训时间。装备先进、设施齐全的校内实习基地可以满足实习教学的需要,强化技能训练,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同时也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 对教学方法大胆改革
(1)以点带面、层层深入的教学法。服装工艺的流程应尽可能糅合现代科技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提升服装工艺课程的趣味性。而传统的服装工艺流程往往是先进行零部件的制作,然后将这些部件根据工艺的大体流程组合起来便成为一件成衣。为此,笔者在已有的工艺流程上做了一些细致的改革,例如在制作每一款服装之前,我都要求学生提前准备一款与将要制作的款式相同的旧的服装。在制作这一款式时,我要求学生先拆衣,在拆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此款式的结构特点和一些工艺要求,然后再分组进行讲解。这一小小的改革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学生们都说拆衣的过程让他们了解了这一款式的工艺特点,并对此款式的制作流程也有了大致的了解。这些行之有效的人性化的教学改革,往往能对我们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突破传统、揉入现代的教学法。服装工艺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它是服装结构制图的延伸与发展,是保证服装平面裁片得以立体组合的科学方法。在传统教学中,服装款式工艺制作的教学一般采用按服装工艺制作分步的分解图示的挂图,结合老师的实际操作等形式,深入浅出地教授每一节课。而现代的教学需要将这种传统教学法更具科学化、人性化。对于实践课程,教学的主题是通过参加具体的社会实践,在与他人、与社会的交往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责任能力,提升他们的公共精神,使他们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发展。教学的核心是在参与中学习。我们采用“范型——参与”教学模式。教师选择一定范型进行讲评,启发学生实践参与的积极性。学生重在参与,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通过示范、模仿、指导、评价,着重培养自己的责任意识,增强自我负责、勇于实践的能力和热爱公益事业、献身公益活动的公共精神。
(3)横向联系、触类旁通的教学法。在讲授服装零部件、衬衫、裙子、裤子等的制作时,如果只是从工艺角度让学生去理解与看待制作方法,就比较生硬和空洞,不易理解。应进一步将所学知识面拓宽和延续,涵盖各相关课程与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尽可能深化各知识点,使之与生产实践相结合,要在教学实践中加强与相关课程之间的联系,强调知识系统化。如在服装工艺课程中,不能只是就服装谈工艺,而是要明确服装塑形与人体工程学的密切联系,人体结构与服装各部件之间的对应关系,考虑到动态穿着与静态展示的区别等等。又如在服装工艺课中,应该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使用不同的材料来完成作业,指导学生制作中充分利用材料的特点,并对材料的局限性有所了解。材料是服装成型的载体,服装材料学的教学多从面料传统的组织结构出发,介绍其基本的物理、化学性能等常识,学生对材料已经有了相当的了解和认识。
五、 对教师能力不断提升
一方面,各门课程的教师之间应定期组织交流。在教学中,因每门课程相对独立,教师只能考察学生自己所教学科的学习状况,对其他课程的情况所知甚少。专业课教师之间的课下交流以前也未形成固定制度,在这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对学生的全面了解,不能很好地因材施教。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各门课程教师之间的定期交流研讨,重点交流研讨课程的内容的合理性、实施的可行性、存在的问题等,特别是要加强相关课程之间的衔接,避免重复,形成一种有效的交接机制。另一方面,服装工艺教师应定期深入企业人交流。专业教师要真正为学生的就业服务,就必须面向企业,到学生将来的职业岗位去,接触企业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实际,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产业发展趋势等基本情况,熟悉企业相关岗位(工种)职责、操作规范、用人标准及管理制度等具体内容,学习所教专业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提升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发展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
总之,顺应我国服装业的发展趋势,改革服装工艺课的教学已是势在必行。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以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为先导,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服装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方法,使教育更人性化、合理化与科学化,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具有综合素质的服装专业人才。
(庄河市职业教育中心)
改革谈一下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 对培养目标重新定位
最近教育部要求各地在中职校的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指导中加强创业教育,突出对学生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服装专业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根据我国服装业的发展需求和服装专业发展方向,教育部对中职服装专业的培养目标也相应地调整为培养具有国际文化视野、熟悉国内服装市场、具备创新能力和适应市场能力、将理论与技术有机融合的现代服装专业人才。这彻底打破了传统的中职服装专业以培养工厂一线工人为目标的单一培养方向,逐渐向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技术人员,适应市场能力的市场营销人员,甚至是自主创业或者是回到家乡服务一方百姓的服装项目带头人的目标转变。而作为中职服装专业的教师,必须及时转变自己的观念,在日常教学中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重新定位。
二、 对工艺教材进行优化
教材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主要载体,是课程教学的资源保证。高质量的教材是培养高质量优秀人才的基本保证。现行的服装工艺教材十几年不变,早已经落后于现在服装企业的生产技术要求,教材中有很多服装款式、制作方法都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变化与服装企业的生产技术更新。我们的做法是经常邀请企业专家来校与专业教师座谈或派服装专业教师到企业调研、搜集资料,共同分析职业岗位工作任务,研讨教材,并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自编了服装工艺校本教材,将现行教材的不适时、不实用的内容进行修订。我们在编写讲义时,将教学与企业用工相结合,采取模块式教学内容,按照服装的款式与难易程度共分为基础训练、零部件训练和成衣训练三大模块,去掉了原来书中的中老年服装、中山装等过时的服装款式,重点增加了女装部分的款式讲解,并将原型裁剪与立体裁剪相结合的制作方法写到了讲义里。但是对于像中山装以及中式罩衫等传统的服装款式,可以将它比较重要的地方( 如中山装袋盖、贴袋的缝制工艺等),放在零部件制作这个单元单独进行讲解,既节省时间,又使学生全面地学习了各种款式的专业技术知识。
三、 对实习基地强化建设
目前,中职服装实习基地一般有工艺室、专用设备室、裁剪室等,这些实训室直接为学生操作技能服务。而目前服装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高科技含量的现代化设备层出不穷,因此,加强服装实习基地的建设意义重大。经过实践探索和教学总结,笔者认为现代服装工艺课教学场地和实训配备要考虑更新、齐备、充足三方面的要求。更新,就是瞄准当前生产领域中的新技术、新装备,尽量高标准地配置实训室设备,做到立意新,起点高,根据社会进步与发展,根据生产单位技术、工艺、设备的发展变化,不断对实习基地设备配置进行调整与更新;齐备,就是实训设备尽量齐全,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训练系统,如一个齐全的服装工艺实训室,不仅应有电脑缝纫机和先进的专机,同时也应有普通缝纫机,用于学生的基础训练;充足,就是基本设备数量要充足,要能完全满足教学需求,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训练设备,保证足够的实训时间。装备先进、设施齐全的校内实习基地可以满足实习教学的需要,强化技能训练,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同时也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 对教学方法大胆改革
(1)以点带面、层层深入的教学法。服装工艺的流程应尽可能糅合现代科技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提升服装工艺课程的趣味性。而传统的服装工艺流程往往是先进行零部件的制作,然后将这些部件根据工艺的大体流程组合起来便成为一件成衣。为此,笔者在已有的工艺流程上做了一些细致的改革,例如在制作每一款服装之前,我都要求学生提前准备一款与将要制作的款式相同的旧的服装。在制作这一款式时,我要求学生先拆衣,在拆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此款式的结构特点和一些工艺要求,然后再分组进行讲解。这一小小的改革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学生们都说拆衣的过程让他们了解了这一款式的工艺特点,并对此款式的制作流程也有了大致的了解。这些行之有效的人性化的教学改革,往往能对我们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突破传统、揉入现代的教学法。服装工艺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它是服装结构制图的延伸与发展,是保证服装平面裁片得以立体组合的科学方法。在传统教学中,服装款式工艺制作的教学一般采用按服装工艺制作分步的分解图示的挂图,结合老师的实际操作等形式,深入浅出地教授每一节课。而现代的教学需要将这种传统教学法更具科学化、人性化。对于实践课程,教学的主题是通过参加具体的社会实践,在与他人、与社会的交往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责任能力,提升他们的公共精神,使他们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发展。教学的核心是在参与中学习。我们采用“范型——参与”教学模式。教师选择一定范型进行讲评,启发学生实践参与的积极性。学生重在参与,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通过示范、模仿、指导、评价,着重培养自己的责任意识,增强自我负责、勇于实践的能力和热爱公益事业、献身公益活动的公共精神。
(3)横向联系、触类旁通的教学法。在讲授服装零部件、衬衫、裙子、裤子等的制作时,如果只是从工艺角度让学生去理解与看待制作方法,就比较生硬和空洞,不易理解。应进一步将所学知识面拓宽和延续,涵盖各相关课程与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尽可能深化各知识点,使之与生产实践相结合,要在教学实践中加强与相关课程之间的联系,强调知识系统化。如在服装工艺课程中,不能只是就服装谈工艺,而是要明确服装塑形与人体工程学的密切联系,人体结构与服装各部件之间的对应关系,考虑到动态穿着与静态展示的区别等等。又如在服装工艺课中,应该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使用不同的材料来完成作业,指导学生制作中充分利用材料的特点,并对材料的局限性有所了解。材料是服装成型的载体,服装材料学的教学多从面料传统的组织结构出发,介绍其基本的物理、化学性能等常识,学生对材料已经有了相当的了解和认识。
五、 对教师能力不断提升
一方面,各门课程的教师之间应定期组织交流。在教学中,因每门课程相对独立,教师只能考察学生自己所教学科的学习状况,对其他课程的情况所知甚少。专业课教师之间的课下交流以前也未形成固定制度,在这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对学生的全面了解,不能很好地因材施教。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各门课程教师之间的定期交流研讨,重点交流研讨课程的内容的合理性、实施的可行性、存在的问题等,特别是要加强相关课程之间的衔接,避免重复,形成一种有效的交接机制。另一方面,服装工艺教师应定期深入企业人交流。专业教师要真正为学生的就业服务,就必须面向企业,到学生将来的职业岗位去,接触企业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实际,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产业发展趋势等基本情况,熟悉企业相关岗位(工种)职责、操作规范、用人标准及管理制度等具体内容,学习所教专业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提升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发展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
总之,顺应我国服装业的发展趋势,改革服装工艺课的教学已是势在必行。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以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为先导,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服装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方法,使教育更人性化、合理化与科学化,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具有综合素质的服装专业人才。
(庄河市职业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