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动教师专业成长,需要找准教师需求,“对症下药”。
学校是教师成长的沃土,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学校管理的中心工作。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初中学校,现有教职工78人,其中年轻教师居多,教师的平均年龄只有35.9岁。为了解学校教师当前的专业成长状况,探求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引导策略,笔者在接手学校工作后对全校教师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发出问卷72份,回收有效问卷58份(分析结果见下图)。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存在教师主要精力用于抓考试成绩,影响教师自我专业成长;受经费、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外出学习机会少,校本研训流于形式;一些教师缺乏专业信念,对专业成长自我认识不足等问题。于是,我们决定从教师精神和专业知识、技能成长两方面来推动教师专业成长。
激发教师的精神觉醒
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是激发教师的精神觉醒。我校从加强专业信念教育和构建和谐幸福校园两方面关注教师的精神成长,丰富教师的精神世界。
1.加强专业信念教育。教师的专业信念是教师认定、坚信并执着追求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想,是支配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内驱力。我校充分利用教师每周业务学习时间,教育教师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为终身追求的教育人生目标;教育教师要热爱学生,把热爱学生与否作为评价教师专业信念的重要标准。
2.构建和谐幸福校园。职业幸福是教师精神成长的动力。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感恩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感恩情怀;建立教师读书会、文体协会等,组织老师开展系列读书活动和文体活动;实行人性化管理,如教师生日送贺卡,教师生病前往探望,教师子女入学尽力解决等。努力与教师取得情感上的和谐,共同构建幸福校园,让其获得精神世界的平和,乃至精神的成长。
重视专业知识、技能发展
重视教师专业知识、技能发展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石。我校始终坚持“教师第一”的思想,把教师的专业成长放在学校发展的优先位置,为教师专业知识、技能成长提供平台。
1.实行“三化”管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前提保证。一是实行“人本化”管理。建立“人本化”的教师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的规范标准,科学、公平的评价机制,责任与利益相统一的责任机制等。二是重视“目标化”引领。对刚毕业的年轻教师提出“一年合格教师、五年骨干教师、十年优秀教师、十五年名教师”的成长目标,每两年开展一次“十佳教师”评选,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区级以上的各类教学比武活动。三是建立“可持续化”的校本研训平台。着力构建研训一体化的教师专业成长校本模式,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开展个人专业成长历程总结、岗位研修、教师讲坛、专家讲座、信息技术培训等一些有特色的校本教研和培训活动,让教师在实践中探索、体验,在困惑中反思、感悟,在研究中分享、交流,形成浓厚的校本研训氛围,提升教师的组织认同感和归属感。
2.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源泉。为了改变我校教师读书量偏少的问题,我们在每个教师办公室都添置了一个书柜,要求教师重视“三读”:一读教育经典,二读教育报刊,三读学科杂志。鼓励教师通过读书,读出做教师的智慧,读懂教研的方法,读通教育教学新的发展趋势。“学高为师”决定了教师需要终身学习,教师只有在读书学习中广泛汲取营养,才能使自己的专业不断成长。
3.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我校鼓励和倡导教师写教学反思日记,举办“教学反思沙龙”。要求教师做到“在上课前反思”,对课堂进行预设,重点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学内容及方法是否相符;“在课堂上反思”,反思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与教师课堂调控的对策;“在上课后反思”,记录课堂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及方法,将课堂中生成的火花与灵感及时地记录下来,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实现专业成长。
4.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为了引领教师由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学者型教师转变,我校确立了以课题研究为抓手,采取“整体规划,重点突破,全员跟进”的策略,重视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研究,规范校本化科研管理,通过完善课题研究保障机制,倡导小课题研究,追求科研实效。“十二五”期间,我校成功申报了1个省课题、1个市级课题和5个区级课题。在课题研究中,教师会遇到许多新问题,促使教师不得不广泛阅读、互相探讨,从最初的只重视教学技能转变为重视自身研究素质的提高,从重视教学中的“教”转变为重视学生的“学”。
笔者以为,教师专业成长在本质上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增强专业信念,接受专业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而在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学校管理者的理解、支持和助力。
(作者系广州市第三十三中学校长,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项目《“励志、笃行、快乐”育人模式下导学案六步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施研究》、广州市教育局2015年教学成果培优项目《学生学会学习、拓展潜能、自主发展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学校是教师成长的沃土,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学校管理的中心工作。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初中学校,现有教职工78人,其中年轻教师居多,教师的平均年龄只有35.9岁。为了解学校教师当前的专业成长状况,探求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引导策略,笔者在接手学校工作后对全校教师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发出问卷72份,回收有效问卷58份(分析结果见下图)。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存在教师主要精力用于抓考试成绩,影响教师自我专业成长;受经费、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外出学习机会少,校本研训流于形式;一些教师缺乏专业信念,对专业成长自我认识不足等问题。于是,我们决定从教师精神和专业知识、技能成长两方面来推动教师专业成长。
激发教师的精神觉醒
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是激发教师的精神觉醒。我校从加强专业信念教育和构建和谐幸福校园两方面关注教师的精神成长,丰富教师的精神世界。
1.加强专业信念教育。教师的专业信念是教师认定、坚信并执着追求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想,是支配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内驱力。我校充分利用教师每周业务学习时间,教育教师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为终身追求的教育人生目标;教育教师要热爱学生,把热爱学生与否作为评价教师专业信念的重要标准。
2.构建和谐幸福校园。职业幸福是教师精神成长的动力。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感恩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感恩情怀;建立教师读书会、文体协会等,组织老师开展系列读书活动和文体活动;实行人性化管理,如教师生日送贺卡,教师生病前往探望,教师子女入学尽力解决等。努力与教师取得情感上的和谐,共同构建幸福校园,让其获得精神世界的平和,乃至精神的成长。
重视专业知识、技能发展
重视教师专业知识、技能发展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石。我校始终坚持“教师第一”的思想,把教师的专业成长放在学校发展的优先位置,为教师专业知识、技能成长提供平台。
1.实行“三化”管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前提保证。一是实行“人本化”管理。建立“人本化”的教师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的规范标准,科学、公平的评价机制,责任与利益相统一的责任机制等。二是重视“目标化”引领。对刚毕业的年轻教师提出“一年合格教师、五年骨干教师、十年优秀教师、十五年名教师”的成长目标,每两年开展一次“十佳教师”评选,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区级以上的各类教学比武活动。三是建立“可持续化”的校本研训平台。着力构建研训一体化的教师专业成长校本模式,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开展个人专业成长历程总结、岗位研修、教师讲坛、专家讲座、信息技术培训等一些有特色的校本教研和培训活动,让教师在实践中探索、体验,在困惑中反思、感悟,在研究中分享、交流,形成浓厚的校本研训氛围,提升教师的组织认同感和归属感。
2.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源泉。为了改变我校教师读书量偏少的问题,我们在每个教师办公室都添置了一个书柜,要求教师重视“三读”:一读教育经典,二读教育报刊,三读学科杂志。鼓励教师通过读书,读出做教师的智慧,读懂教研的方法,读通教育教学新的发展趋势。“学高为师”决定了教师需要终身学习,教师只有在读书学习中广泛汲取营养,才能使自己的专业不断成长。
3.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我校鼓励和倡导教师写教学反思日记,举办“教学反思沙龙”。要求教师做到“在上课前反思”,对课堂进行预设,重点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学内容及方法是否相符;“在课堂上反思”,反思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与教师课堂调控的对策;“在上课后反思”,记录课堂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及方法,将课堂中生成的火花与灵感及时地记录下来,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实现专业成长。
4.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为了引领教师由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学者型教师转变,我校确立了以课题研究为抓手,采取“整体规划,重点突破,全员跟进”的策略,重视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研究,规范校本化科研管理,通过完善课题研究保障机制,倡导小课题研究,追求科研实效。“十二五”期间,我校成功申报了1个省课题、1个市级课题和5个区级课题。在课题研究中,教师会遇到许多新问题,促使教师不得不广泛阅读、互相探讨,从最初的只重视教学技能转变为重视自身研究素质的提高,从重视教学中的“教”转变为重视学生的“学”。
笔者以为,教师专业成长在本质上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增强专业信念,接受专业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而在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学校管理者的理解、支持和助力。
(作者系广州市第三十三中学校长,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项目《“励志、笃行、快乐”育人模式下导学案六步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施研究》、广州市教育局2015年教学成果培优项目《学生学会学习、拓展潜能、自主发展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