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写生教学环节是高职艺术设计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课题,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文章对写生实践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特色及重要性进行分析,阐述了写生实践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作用,并对写生实践的创新型指导方法进行了探讨,以期对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艺术设计 写生 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张丽岩(1974- ),女,辽宁沈阳人,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辽宁 沈阳 110032)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6-0162-02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理解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
一、写生实践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特色
艺术源于生活,而专业写生则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搜集创作素材、获得创作灵感的重要方式和手段。艺术实践是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必要手段,是艺术设计专业知识得以巩固和延展的最有效方法,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最高体现。培养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是当前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设立专业写生这一基础实践性课程,是学生体验生活、认识社会的重要环节,是实践与教学的结合,既是教学加以实践,又是在实践中教学。此课程对学生的专业学习和今后的设计成长道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写生课程是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教育特点,还具有艺术设计专业实践和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等多重意义。此课程是学生对生活体验的最直接的方式,在写生的过程中,学生逐渐认识到生活才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只有深入地观察生活,了解生活,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和体会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不但观察生活的能力、手眼协调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艺术鉴别能力会大大提高,而且还自然而然地为今后的设计创作收集了大量的素材,融入自己对艺术的亲身体验和感受,为将来的艺术设计创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写生课程的研究在场景上可分为室内写生、室外写生;在对象上可分为静物写生、人物写生、风景写生。在艺术设计专业的写生教学大纲中,不但安排了设计素描、设计色彩这类室内写生环节,还安排了室外写生这一重要环节。学生在画室里长期面对静物与人像难免会产生审美疲劳和枯燥乏味之感,长此以往会逐渐削弱学生对自然生活细致观察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
室内写生是绘画基础训练,对象是固定的静物与人像,重在培养学生观察物象的比例及结构,是基础,是积累,是铺垫。室外写生则含有创作的因素,对象是丰富多变的自然景物,学生从最初盲目的、随意的浏览到仔细观察、分析,再到对所见景物的取舍,进而把那些质朴的自然形象经过提炼、组合、加工,描绘成为融合自己内心真实感受的作品,在这繁复的过程中,学生逐渐提高了对自然、对生活的观察能力;以往所学的知识与写生的实践有机融合,最后融会贯通,在作品中会呈现出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写生教学实践可以说是联系继承和创新的桥梁,在这里,室内外写生课程都显得尤为重要,两者都是艺术设计教学实践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写生实践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必要性
写生是直接以实物或风景为对象进行描绘的绘画方式。写生课程的研究是艺术设计基础教学的重要环节,是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课。在写生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意识,在写生过程中积累设计创作素材,对学生今后走向社会,担任艺术设计工作,起到了重要的铺垫作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著名的建筑学家齐康教授几十年来坚持写生的习惯,写生给齐康的建筑设计创作提供了许多帮助,齐康说:“我经常利用出差(国内和国外)的机会写生。大自然是我绘画的对象,大自然的美常使我感动。我认为建筑要适配于自然,要和谐,要进入画境,要有一种惊奇之感。画是我最最亲密的朋友。”一代鬼才黄永玉年近七十时还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每天工作十小时以上。盛夏时节,他背着画箱,顶着炎炎烈日四处写生,饿了渴了,就坐在路边吃点随身带的面包,喝几口凉水。黄永玉从少年时期就精通木刻的手艺,这不仅仅靠的是天性聪颖,最主要还是靠勤奋和其勇于实践的精神。在苏州写生时,他被司徒庙中有“清奇古怪”之称的四棵汉代古柏吸引,连续三天早去晚归为其写生。日后,面对被他用准确而流畅的白描线条展示在丈二大纸上的这四株阅尽人间沧桑的古柏,人们无不称奇叫绝。不是所有的写生都能像大师们的作品那样浪漫,但所有的写生作品当中都孕育着重重的创意理念,学生作品中一个概念最初的成型及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是蕴藏在其中的丰富财宝。
在写生教学实践中通过直观教学,对物与景的写生,使学生对本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面对客观的对象进行主观的处理,从构思到构图到落笔到完成,画面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画者本人对物象的感触与内心的感触和思想的表现。自然中的任何景物对于初涉写生课程实践的学生来说,都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在写生实践教学中,指导教师要启发学生战胜胆怯心理,培养学生养成果断下笔、大胆用笔的良好习惯,在一定时间内,捕捉到景物的最突出特征,抓住最生动的、最令人感动的部分。
三、写生实践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作用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形成离不开实践活动,同样,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写生的实践能力也是学生在参与写生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积累起来的。指导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实践写生实践教学活动的同时,注重培养和锻炼学生们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这种能力是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写生实践是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当中的主要训练方式,也是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当中极其重要的环节。通过写生可获得第一手的创作素材,既真实又自然。自然生活是写生实践的源泉,而情感则是写生的灵魂。在写生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把传统的、基础的、理论的、知识和现代的、自然的、生动的感受合二为一,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真正的生活体验当中去,完全地感受自然,感受生活,从自然生活中吸取充足的养分,把艺术设计专业理论和所学的绘画技巧相结合,从而激发出他们对艺术创作的强烈渴望和激情。 在写生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适应当前教育改革形势的要求。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基本的指导思想是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而,一个重要的着眼点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实践活动,可改变学生在原有教育教学条件下所形成的那种偏重于记忆和理解、立足于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形成一种主动探究知识,会综合运用知识储备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当今社会信息发展迅速,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只是他们学习、生活乃至今后担任艺术设计工作所需综合性知识的一部分,大量的知识还需要通过各种实践去获得。因此,在写生教学中,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和途径,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在提高动脑、动眼、动手的能力的实际操作中理解知识、巩固技能,从而能更加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标,帮助学生形成有利于终身学习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具有在更高、更广阔的层面上学习的能力,是社会对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所肩负的责任。
四、写生教学实践中的创新型指导方法
写生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初涉本课程的学生来说,可能会碰到许多问题,这就要求指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因人施教,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出现问题及时解决,指导学生依靠设计基础、设计理念来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使学生及时走出困境,只有如此,才能获得预想的、好的教学效果。
写生实践教学的课程设计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顺应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首先,先进行室内的、简单的静物写生,由素描过渡到色彩,这期间打好基础,掌握写生的基本技能,熟悉绘画工具和材料,增强信心,然后过渡到室外写生。从室内到室外,不但作画的地点发生了变化,就连作画时间也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而很难控制,所以,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室内作画经验后,才能更好地表现室外景物,在学生对单一的室内绘画方式厌倦之前,把他们的兴趣转移到变化丰富的自然当中,新奇之感油然而生,进而使学生产生新的绘画兴趣。
担任艺术设计专业写生课程的指导教师在带领学生进入本课程之前,要引导道学生不要急于落笔,应该首先熟悉情况,留心观察,一些心得甚至可以用文字形式或小的图稿记录下来。室内写生与室外写生都要注意这一环节。无论是面对静止的还是丰富多彩的自然,都要尽量如实表现,要尽量忠实于当时的感觉,每一次写生都不仅仅是对物象的简单描摹,而是一次融入自我感悟和内心情感的创作,哪怕是几根线条,对于日后的艺术设计创作应用都是一种准备和积累。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需要创新性思维,指导教师在艺术设计专业写生教学实践中,不但要严格按照科学的基础训练方式进行教学指导和引导,还应在培养学生扎实掌握基本功的基础上同时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独立创造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在正确习惯的引导下能够把要表现的物象既真实而又深刻地表现出来。艺术设计专业写生的过程也是学生思考的过程,在这个思考的过程当中,感性直觉转化为感性思维,最后,跃然而出的作品当中变现出来的不仅仅只是一些物象的结构、线条和色彩了,最重要的还融入了学生对物象的再认识和另一角度的理解、解读以及不可复制的创造和再现,这样的训练为拓展和提升学生在今后的艺术设计中的发展空间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结语
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艺术设计基础教学内容与形式通过写生实践教学这一环节的融会贯通,所获得的综合性知识更加牢固、更加丰厚;它们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因此,艺术设计基础教学与写生实践教学是牢不可破的组合。
写生实践教学环节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物象、形态、画种工具及材料性能的认识和把握,而且提高了学生们在生活中观察自然,发现自然中的美和创造永恒的美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艺术修养和艺术创造的能力,拓宽了他们的设计思路和设计视野。学生们的每一张未经雕琢的写生实践作品都浸透着他们的汗水,在其中,你也许会读到错误、思考、教训和梦想,有些可能带给你惊奇,但它们都具有鼓舞人心的作用,虽然这些作品并不完美,然而不完美才是这些作品中最富生命力的部分,都是一片崭新天地。
科学、严谨、实事求是地结合本专业特征制订教育教学方案计划,是尊重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建设客观发展规律的。通过教育教学的实践、艺术设计专业写生实践教学实现了全方位顺利发展,此课程实施至今一直有很好的效果,学生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刘维荣.建筑是凝固的档案[J].工程建设与档案.2001(1).
[2]黄永玉.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6.
[3]陈汉民.创意中国设计教育再思考[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
[4](英)丹尼·格雷戈里.手绘的奇思妙想[M].姒一,译.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
[关键词]艺术设计 写生 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张丽岩(1974- ),女,辽宁沈阳人,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辽宁 沈阳 110032)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6-0162-02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理解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
一、写生实践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特色
艺术源于生活,而专业写生则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搜集创作素材、获得创作灵感的重要方式和手段。艺术实践是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必要手段,是艺术设计专业知识得以巩固和延展的最有效方法,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最高体现。培养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是当前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设立专业写生这一基础实践性课程,是学生体验生活、认识社会的重要环节,是实践与教学的结合,既是教学加以实践,又是在实践中教学。此课程对学生的专业学习和今后的设计成长道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写生课程是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教育特点,还具有艺术设计专业实践和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等多重意义。此课程是学生对生活体验的最直接的方式,在写生的过程中,学生逐渐认识到生活才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只有深入地观察生活,了解生活,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和体会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不但观察生活的能力、手眼协调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艺术鉴别能力会大大提高,而且还自然而然地为今后的设计创作收集了大量的素材,融入自己对艺术的亲身体验和感受,为将来的艺术设计创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写生课程的研究在场景上可分为室内写生、室外写生;在对象上可分为静物写生、人物写生、风景写生。在艺术设计专业的写生教学大纲中,不但安排了设计素描、设计色彩这类室内写生环节,还安排了室外写生这一重要环节。学生在画室里长期面对静物与人像难免会产生审美疲劳和枯燥乏味之感,长此以往会逐渐削弱学生对自然生活细致观察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
室内写生是绘画基础训练,对象是固定的静物与人像,重在培养学生观察物象的比例及结构,是基础,是积累,是铺垫。室外写生则含有创作的因素,对象是丰富多变的自然景物,学生从最初盲目的、随意的浏览到仔细观察、分析,再到对所见景物的取舍,进而把那些质朴的自然形象经过提炼、组合、加工,描绘成为融合自己内心真实感受的作品,在这繁复的过程中,学生逐渐提高了对自然、对生活的观察能力;以往所学的知识与写生的实践有机融合,最后融会贯通,在作品中会呈现出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写生教学实践可以说是联系继承和创新的桥梁,在这里,室内外写生课程都显得尤为重要,两者都是艺术设计教学实践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写生实践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必要性
写生是直接以实物或风景为对象进行描绘的绘画方式。写生课程的研究是艺术设计基础教学的重要环节,是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课。在写生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意识,在写生过程中积累设计创作素材,对学生今后走向社会,担任艺术设计工作,起到了重要的铺垫作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著名的建筑学家齐康教授几十年来坚持写生的习惯,写生给齐康的建筑设计创作提供了许多帮助,齐康说:“我经常利用出差(国内和国外)的机会写生。大自然是我绘画的对象,大自然的美常使我感动。我认为建筑要适配于自然,要和谐,要进入画境,要有一种惊奇之感。画是我最最亲密的朋友。”一代鬼才黄永玉年近七十时还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每天工作十小时以上。盛夏时节,他背着画箱,顶着炎炎烈日四处写生,饿了渴了,就坐在路边吃点随身带的面包,喝几口凉水。黄永玉从少年时期就精通木刻的手艺,这不仅仅靠的是天性聪颖,最主要还是靠勤奋和其勇于实践的精神。在苏州写生时,他被司徒庙中有“清奇古怪”之称的四棵汉代古柏吸引,连续三天早去晚归为其写生。日后,面对被他用准确而流畅的白描线条展示在丈二大纸上的这四株阅尽人间沧桑的古柏,人们无不称奇叫绝。不是所有的写生都能像大师们的作品那样浪漫,但所有的写生作品当中都孕育着重重的创意理念,学生作品中一个概念最初的成型及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是蕴藏在其中的丰富财宝。
在写生教学实践中通过直观教学,对物与景的写生,使学生对本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面对客观的对象进行主观的处理,从构思到构图到落笔到完成,画面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画者本人对物象的感触与内心的感触和思想的表现。自然中的任何景物对于初涉写生课程实践的学生来说,都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在写生实践教学中,指导教师要启发学生战胜胆怯心理,培养学生养成果断下笔、大胆用笔的良好习惯,在一定时间内,捕捉到景物的最突出特征,抓住最生动的、最令人感动的部分。
三、写生实践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作用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形成离不开实践活动,同样,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写生的实践能力也是学生在参与写生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积累起来的。指导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实践写生实践教学活动的同时,注重培养和锻炼学生们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这种能力是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写生实践是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当中的主要训练方式,也是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当中极其重要的环节。通过写生可获得第一手的创作素材,既真实又自然。自然生活是写生实践的源泉,而情感则是写生的灵魂。在写生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把传统的、基础的、理论的、知识和现代的、自然的、生动的感受合二为一,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真正的生活体验当中去,完全地感受自然,感受生活,从自然生活中吸取充足的养分,把艺术设计专业理论和所学的绘画技巧相结合,从而激发出他们对艺术创作的强烈渴望和激情。 在写生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适应当前教育改革形势的要求。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基本的指导思想是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而,一个重要的着眼点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实践活动,可改变学生在原有教育教学条件下所形成的那种偏重于记忆和理解、立足于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形成一种主动探究知识,会综合运用知识储备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当今社会信息发展迅速,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只是他们学习、生活乃至今后担任艺术设计工作所需综合性知识的一部分,大量的知识还需要通过各种实践去获得。因此,在写生教学中,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和途径,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在提高动脑、动眼、动手的能力的实际操作中理解知识、巩固技能,从而能更加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标,帮助学生形成有利于终身学习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具有在更高、更广阔的层面上学习的能力,是社会对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所肩负的责任。
四、写生教学实践中的创新型指导方法
写生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初涉本课程的学生来说,可能会碰到许多问题,这就要求指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因人施教,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出现问题及时解决,指导学生依靠设计基础、设计理念来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使学生及时走出困境,只有如此,才能获得预想的、好的教学效果。
写生实践教学的课程设计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顺应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首先,先进行室内的、简单的静物写生,由素描过渡到色彩,这期间打好基础,掌握写生的基本技能,熟悉绘画工具和材料,增强信心,然后过渡到室外写生。从室内到室外,不但作画的地点发生了变化,就连作画时间也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而很难控制,所以,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室内作画经验后,才能更好地表现室外景物,在学生对单一的室内绘画方式厌倦之前,把他们的兴趣转移到变化丰富的自然当中,新奇之感油然而生,进而使学生产生新的绘画兴趣。
担任艺术设计专业写生课程的指导教师在带领学生进入本课程之前,要引导道学生不要急于落笔,应该首先熟悉情况,留心观察,一些心得甚至可以用文字形式或小的图稿记录下来。室内写生与室外写生都要注意这一环节。无论是面对静止的还是丰富多彩的自然,都要尽量如实表现,要尽量忠实于当时的感觉,每一次写生都不仅仅是对物象的简单描摹,而是一次融入自我感悟和内心情感的创作,哪怕是几根线条,对于日后的艺术设计创作应用都是一种准备和积累。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需要创新性思维,指导教师在艺术设计专业写生教学实践中,不但要严格按照科学的基础训练方式进行教学指导和引导,还应在培养学生扎实掌握基本功的基础上同时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独立创造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在正确习惯的引导下能够把要表现的物象既真实而又深刻地表现出来。艺术设计专业写生的过程也是学生思考的过程,在这个思考的过程当中,感性直觉转化为感性思维,最后,跃然而出的作品当中变现出来的不仅仅只是一些物象的结构、线条和色彩了,最重要的还融入了学生对物象的再认识和另一角度的理解、解读以及不可复制的创造和再现,这样的训练为拓展和提升学生在今后的艺术设计中的发展空间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结语
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艺术设计基础教学内容与形式通过写生实践教学这一环节的融会贯通,所获得的综合性知识更加牢固、更加丰厚;它们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因此,艺术设计基础教学与写生实践教学是牢不可破的组合。
写生实践教学环节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物象、形态、画种工具及材料性能的认识和把握,而且提高了学生们在生活中观察自然,发现自然中的美和创造永恒的美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艺术修养和艺术创造的能力,拓宽了他们的设计思路和设计视野。学生们的每一张未经雕琢的写生实践作品都浸透着他们的汗水,在其中,你也许会读到错误、思考、教训和梦想,有些可能带给你惊奇,但它们都具有鼓舞人心的作用,虽然这些作品并不完美,然而不完美才是这些作品中最富生命力的部分,都是一片崭新天地。
科学、严谨、实事求是地结合本专业特征制订教育教学方案计划,是尊重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建设客观发展规律的。通过教育教学的实践、艺术设计专业写生实践教学实现了全方位顺利发展,此课程实施至今一直有很好的效果,学生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刘维荣.建筑是凝固的档案[J].工程建设与档案.2001(1).
[2]黄永玉.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6.
[3]陈汉民.创意中国设计教育再思考[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
[4](英)丹尼·格雷戈里.手绘的奇思妙想[M].姒一,译.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