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3.21.69
心肌梗死是心肌缺血性坏死,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临床上病死率较高,现对3例心肌梗死的患者抢救而言,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在抢救过程中认识到,熟悉药物的作用原理,并注意结合临床灵活运用,特别是对不典型心肌梗死的诊治更为重要,现简述如下。
病历资料
例1:患者,男,年龄69岁,患者于晚饭后半小时出现胸痛,伴恶心、呕吐明显,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头部出汗明显,查体血压145/95mmHg,既往有高血压,脑血栓、脑出血病史。急查心电图,急性下壁,后壁心肌梗死。
例2:患者,男,年龄61岁,患者于白天外出活动时,出现左颈部疼痛,胸闷,患者认为是搬物体所致,未在意,于夜间再次出现上述症状,并伴有胸闷,心慌,持续30分钟后症状稍有缓解,但感觉心前区不适,次日来院就诊,面色稍苍白,无胸痛,感觉乏力,左颈部感觉不适,以往没查过心电图,急查心电图,急性下壁,后壁心肌梗死。
例3:患者,女,年龄64岁,患者外出行走时,突然出现心慌、心悸、乏力,立即返家爬楼到四层,即出现剧烈上腹部疼痛,出冷汗,既而出现神志恍惚,不能言语,口唇面色发干,四肢冰凉,测血压0,既往有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急查心电图,急性下壁,右室心肌梗死,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抢救过程:例1,例2入院后叮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监测ECG,BP,R;解除疼痛应用哌替啶肌注或吗啡皮下注射;硝酸甘油或硝酸异山梨酯舌下含用及静滴;大剂量口服阿司匹林;促进心肌代谢药物;极化液疗法;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抗凝等治疗例1、例2治疗均病情稳定转入大医院。例3除入院后叮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监测ECG,BP,R;解除疼痛;硝酸甘油或硝酸异山梨酯舌下含用或静滴;大剂量口服阿司匹林;促进心肌代谢药物;抗凝等治疗后在休克情况下,应用了1mg吗啡,缓解了上腹痛,应用升压药同时应用于硝酸甘油5mg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静滴,心肌供血改善,疼痛缓解、血压上升并稳定80/50mmHg。例3在早期即静滴异丙肾上腺素1mg,滴45分钟房室传导阻滞消失,出现交界性逸博心律,给予山莨菪碱10mg静滴。经过积极治疗后例3患者神志恢复,上腹剧痛缓解,血压上升至85/50mmHg,心电图检查:交界性逸博心律,偶发室性早搏,血压平稳急诊送大医院。随访3例均确诊为心肌梗死,例2、例3临床治愈出院,例1死亡。
讨 论
心肌梗死合并休克、心律失常时要重视止痛治疗。尽快止痛,既减轻心脏前、后负荷,促进冠状动脉侧枝循环的建立,改善冠状动脉供血,是纠正休克、心律失常的关键。例3在休克情况下应用1mg吗啡,缓解了上腹痛,在应用升压药同时大胆应用于硝酸甘油5mg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静滴,使患者的疼痛得到完全缓解,心肌供血改善,血压上升并稳定80/50mmHg。
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时,异丙肾上腺素并非绝对禁用。但异丙肾上腺素有增快心率,传导加速,对冠脉亦有不同程度舒张作用,虽有增加心肌耗氧量的作用,在休克的情况下,尽快纠正了心律失常,有利心肌的供血。例3在早期即静滴异丙肾上腺素1mg,滴45分钟房室传导阻滞消失,出现交界性逸博心律,给予山莨菪碱10mg静滴,取得较好的临床表现。
心肌梗死合并室性早搏是否用药,要根据具体病情做出正确选择。目前观点主张在心肌梗死时出现室性早搏,要及时利多卡因静脉推注或者静滴以防室性心动过速、室颤的发生。但有完全房室传导阻滞时要慎用或者不用,因为利多卡因减慢传导速度,延长有效不应期及相对不应期,只会加重病情。例3患者完全房室传导阻滞经治疗刚刚消失,出现交界性逸博,我们认为不合适应用利多卡因,临床观察处理,随着患者休克的纠正,心肌供血的改善,患者室性早搏消失。
不可忽视对症治疗。患者发病过程反复出现恶心,呕吐,这是下壁心肌梗死常见的临床症状,这时除了防止呕吐物堵塞气道,头侧向一侧等护理外,要积极对症治疗,给予灭吐灵肌注。休克情况下注意休克体位上、下肢的抬高,有利休克的纠正。
心肌梗死时注意防止后壁及右室心肌梗死的漏诊。心电图常规导联仅12导联、后壁及右室心肌梗死不在其范围,而下壁心肌梗死常合并后壁心肌梗死,注意加作V7、V8导联,例2均是下壁合并后壁心肌梗死,合并休克或者出现难以纠正的休克时要加作Rv3、Rv4右室心肌梗死的漏诊,例3是出现休克血压测不到,加作Rv3、Rv4明确了右室梗死的诊断。
不典型心肌梗死临床表现多样化。多见于老年人及糖尿病患者,也可见于中年人、牙痛、腹痛、肩痛或者胸闷不适、呼吸不畅,极度疲乏,精神差等。例3表现为左颈部疼痛,例1表现为上腹部不适,临床上要警惕不典型心肌梗死,有怀疑时及时进行心电图检查。
急性心肌梗死的抗凝、溶栓问题。目前主张早期抗凝、溶栓有利于病情的恢复。溶栓出现在灌注心律失常,作为基层医院是否应用值得探讨。例3、例2转院后未进行溶栓治疗,例1患者转院后不久即进行了溶栓治疗,治疗后患者一度病情缓解,但溶栓当天突然猝死,死因不明。作为基层医院及时送往医院溶栓更为安全。但发生心肌梗死初期口服阿司匹林抗凝治疗很有必要。
心肌梗死是心肌缺血性坏死,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临床上病死率较高,现对3例心肌梗死的患者抢救而言,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在抢救过程中认识到,熟悉药物的作用原理,并注意结合临床灵活运用,特别是对不典型心肌梗死的诊治更为重要,现简述如下。
病历资料
例1:患者,男,年龄69岁,患者于晚饭后半小时出现胸痛,伴恶心、呕吐明显,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头部出汗明显,查体血压145/95mmHg,既往有高血压,脑血栓、脑出血病史。急查心电图,急性下壁,后壁心肌梗死。
例2:患者,男,年龄61岁,患者于白天外出活动时,出现左颈部疼痛,胸闷,患者认为是搬物体所致,未在意,于夜间再次出现上述症状,并伴有胸闷,心慌,持续30分钟后症状稍有缓解,但感觉心前区不适,次日来院就诊,面色稍苍白,无胸痛,感觉乏力,左颈部感觉不适,以往没查过心电图,急查心电图,急性下壁,后壁心肌梗死。
例3:患者,女,年龄64岁,患者外出行走时,突然出现心慌、心悸、乏力,立即返家爬楼到四层,即出现剧烈上腹部疼痛,出冷汗,既而出现神志恍惚,不能言语,口唇面色发干,四肢冰凉,测血压0,既往有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急查心电图,急性下壁,右室心肌梗死,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抢救过程:例1,例2入院后叮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监测ECG,BP,R;解除疼痛应用哌替啶肌注或吗啡皮下注射;硝酸甘油或硝酸异山梨酯舌下含用及静滴;大剂量口服阿司匹林;促进心肌代谢药物;极化液疗法;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抗凝等治疗例1、例2治疗均病情稳定转入大医院。例3除入院后叮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监测ECG,BP,R;解除疼痛;硝酸甘油或硝酸异山梨酯舌下含用或静滴;大剂量口服阿司匹林;促进心肌代谢药物;抗凝等治疗后在休克情况下,应用了1mg吗啡,缓解了上腹痛,应用升压药同时应用于硝酸甘油5mg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静滴,心肌供血改善,疼痛缓解、血压上升并稳定80/50mmHg。例3在早期即静滴异丙肾上腺素1mg,滴45分钟房室传导阻滞消失,出现交界性逸博心律,给予山莨菪碱10mg静滴。经过积极治疗后例3患者神志恢复,上腹剧痛缓解,血压上升至85/50mmHg,心电图检查:交界性逸博心律,偶发室性早搏,血压平稳急诊送大医院。随访3例均确诊为心肌梗死,例2、例3临床治愈出院,例1死亡。
讨 论
心肌梗死合并休克、心律失常时要重视止痛治疗。尽快止痛,既减轻心脏前、后负荷,促进冠状动脉侧枝循环的建立,改善冠状动脉供血,是纠正休克、心律失常的关键。例3在休克情况下应用1mg吗啡,缓解了上腹痛,在应用升压药同时大胆应用于硝酸甘油5mg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静滴,使患者的疼痛得到完全缓解,心肌供血改善,血压上升并稳定80/50mmHg。
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时,异丙肾上腺素并非绝对禁用。但异丙肾上腺素有增快心率,传导加速,对冠脉亦有不同程度舒张作用,虽有增加心肌耗氧量的作用,在休克的情况下,尽快纠正了心律失常,有利心肌的供血。例3在早期即静滴异丙肾上腺素1mg,滴45分钟房室传导阻滞消失,出现交界性逸博心律,给予山莨菪碱10mg静滴,取得较好的临床表现。
心肌梗死合并室性早搏是否用药,要根据具体病情做出正确选择。目前观点主张在心肌梗死时出现室性早搏,要及时利多卡因静脉推注或者静滴以防室性心动过速、室颤的发生。但有完全房室传导阻滞时要慎用或者不用,因为利多卡因减慢传导速度,延长有效不应期及相对不应期,只会加重病情。例3患者完全房室传导阻滞经治疗刚刚消失,出现交界性逸博,我们认为不合适应用利多卡因,临床观察处理,随着患者休克的纠正,心肌供血的改善,患者室性早搏消失。
不可忽视对症治疗。患者发病过程反复出现恶心,呕吐,这是下壁心肌梗死常见的临床症状,这时除了防止呕吐物堵塞气道,头侧向一侧等护理外,要积极对症治疗,给予灭吐灵肌注。休克情况下注意休克体位上、下肢的抬高,有利休克的纠正。
心肌梗死时注意防止后壁及右室心肌梗死的漏诊。心电图常规导联仅12导联、后壁及右室心肌梗死不在其范围,而下壁心肌梗死常合并后壁心肌梗死,注意加作V7、V8导联,例2均是下壁合并后壁心肌梗死,合并休克或者出现难以纠正的休克时要加作Rv3、Rv4右室心肌梗死的漏诊,例3是出现休克血压测不到,加作Rv3、Rv4明确了右室梗死的诊断。
不典型心肌梗死临床表现多样化。多见于老年人及糖尿病患者,也可见于中年人、牙痛、腹痛、肩痛或者胸闷不适、呼吸不畅,极度疲乏,精神差等。例3表现为左颈部疼痛,例1表现为上腹部不适,临床上要警惕不典型心肌梗死,有怀疑时及时进行心电图检查。
急性心肌梗死的抗凝、溶栓问题。目前主张早期抗凝、溶栓有利于病情的恢复。溶栓出现在灌注心律失常,作为基层医院是否应用值得探讨。例3、例2转院后未进行溶栓治疗,例1患者转院后不久即进行了溶栓治疗,治疗后患者一度病情缓解,但溶栓当天突然猝死,死因不明。作为基层医院及时送往医院溶栓更为安全。但发生心肌梗死初期口服阿司匹林抗凝治疗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