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作学习(CooperativeLearning)是本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目前,合作学习已广泛应用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以色列等国的大、中、小学的各种教学中,对于改善课堂教学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良好的非认知品质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其实效令人瞩目。
一、合作学习应用于英语课堂的必要性
1.符合新课程发展的需要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了“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章兼中教授在其专著《外语教育学》中指出“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学生间和小组间的交往尤为重要。”。在英语的教学课堂当中,合作学习就是把班级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语言交流和实践活动,共同完成课前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并作好记录,然后以不同的方式展示其成果。这样,每位学生都可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练习到口语,互相交流意见,弥补了由于班级人数多,时间有限,提问面窄,教学任务重而无法让每个学生真正参与到活动中来的缺陷,达到了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
2.符合学生心里特点的需要
据统计,课堂上,学生举手回答问题的人数和年龄成反比,也就是说,越是到高年级,举手的人数反而减少,只有一部分学生很积极很踊跃举手发言,而大部分的学生都不太主动发言,这就阻碍了这部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其一,有些学生害怕自己在课堂上说得不好或者说错,而遭同学笑话或者老师批评,因此,他们往往不敢举手发言来掩饰内心的恐惧;其二,有些学生本身是比较内向,从来都不会主动争取机会来发言,所以,他们往往等到老师点到他们名字的时候才发表自己的意见;其三,有些学生认为只要考试拿到好成绩就行了,口试占的比例比较少,为此,他们往往比较忽视口语,忽略口语练习的机会。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英语课堂上的应用
1.合理组建小组,营造氛围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合作学习,一般是以田字座位的四位同学组建而成,这便于老师在课堂上随时要通过这种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此外,也可以以单行小组(大概六至七人)围成小组。在每个组中选一个比较有主导能力的学生来做组长,既可以组织好小组每次的讨论,也有助于学生间的交流。同时,可以让小组用英语给自己小组起名字,例如“Koto”“Bobby”“Amy”等等,这些学生们熟悉的名字会营造一种轻松和愉快的学习氛围,给学习带来一定的趣味性,刺激他们合作的欲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2.提出明确的要求和任务,给予引导和帮助
为了防止小组合作学习过程当中,学生进行无目的、无针对性、无必要性的讨论,而浪费了课堂宝贵的时间,不能按要求达到合作的目的,教师一定要在小组合作前提出细化的教学要求和明确的教学任务。在学生讨论的过程当中,教师应给予恰当的引导以及启发式的帮助。
3.恰当的评价,适当的激励
高中生有个心理特点,就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肯定,以及同学的认同,所以,老师一定要善于运用这个课堂的杠杆,给予学生恰当的评价和适当的激励。很多时候,老师一句鼓励的话,一个欣赏的眼神,一个赞许的动作都会让学生深受鼓舞,从而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和兴趣,同时对指导和调节学习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此外,还要建立鼓励性的评价机制,此评价方式一定要贯穿于整个合作学习活动过程当中。合作教学评价方式大致可以分成自评、小组评和老师评三类。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对自己在小组的表现打分,然后由小组其他成员给予评定,最后老师选出优秀组或者获胜小组进行表扬。合作学习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教师要贯彻以正面表扬和激励为主的原则,最重要的是可以鼓励每位学生都主动和积极地参到学习当中去,并在此过程当中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感受成功的喜悦。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依据来决定奖励与认可的做法,有利于我们走出竞争教育的怪圈,实现教学评价的科学化。
4.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角色转换
现在,实施了新的课程体系,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习方式的变化,促使着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角色由原来的传授者、训导者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者、激励者、合作者和评价者。
传统课堂是学生各个孤立学习,老师进行一言堂式的工作,久而久之,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毫无兴趣学习甚至害怕学习,而老师的一些思想方法也会变得主观,封闭甚至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地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处于疲倦状态下的头脑,很少有效地汲取知识。”因而,在新课程的带动下,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是一个促进者,当学生讨论的声音不够响亮的时候,教师可以观察小组活动的情况,适时作出分析,促使他们进一步地交流意见;教师是一个帮助者,当学生讨论的思维受到阻碍,或者对问题的看法错误,又或者分析情况的观点不够全面的时候,教师就要及时提供必要的提示或纠正;教师是一个激励者,当个别学生或个别小组有独到见解或出现创新性思维火花的时候,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教师是一个合作者,当学生由于现时的认知水平有限而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的时候,教师就要和学生共同研究,合力解决问题;教师是一个评价者,当学生在汇报或展示完成果之后,教师要及时给出评价以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教师角色的转换,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地展开,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对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起到重要作用,也符合了新时代新课程对合作学习的要求。
总之,合作学习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章兼中教授提出:应“大力发展相互协作、合作的小组活动”。推动有效的合作学习的发展,有利于激发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潜能,有利于从他人的智慧中获得启发,培养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和能力,以适应日趋激烈的竞争,有利于学生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和发展,有赖于教师的帮助和配合。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对角色重新定位,认识及重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一、合作学习应用于英语课堂的必要性
1.符合新课程发展的需要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了“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章兼中教授在其专著《外语教育学》中指出“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学生间和小组间的交往尤为重要。”。在英语的教学课堂当中,合作学习就是把班级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语言交流和实践活动,共同完成课前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并作好记录,然后以不同的方式展示其成果。这样,每位学生都可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练习到口语,互相交流意见,弥补了由于班级人数多,时间有限,提问面窄,教学任务重而无法让每个学生真正参与到活动中来的缺陷,达到了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
2.符合学生心里特点的需要
据统计,课堂上,学生举手回答问题的人数和年龄成反比,也就是说,越是到高年级,举手的人数反而减少,只有一部分学生很积极很踊跃举手发言,而大部分的学生都不太主动发言,这就阻碍了这部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其一,有些学生害怕自己在课堂上说得不好或者说错,而遭同学笑话或者老师批评,因此,他们往往不敢举手发言来掩饰内心的恐惧;其二,有些学生本身是比较内向,从来都不会主动争取机会来发言,所以,他们往往等到老师点到他们名字的时候才发表自己的意见;其三,有些学生认为只要考试拿到好成绩就行了,口试占的比例比较少,为此,他们往往比较忽视口语,忽略口语练习的机会。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英语课堂上的应用
1.合理组建小组,营造氛围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合作学习,一般是以田字座位的四位同学组建而成,这便于老师在课堂上随时要通过这种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此外,也可以以单行小组(大概六至七人)围成小组。在每个组中选一个比较有主导能力的学生来做组长,既可以组织好小组每次的讨论,也有助于学生间的交流。同时,可以让小组用英语给自己小组起名字,例如“Koto”“Bobby”“Amy”等等,这些学生们熟悉的名字会营造一种轻松和愉快的学习氛围,给学习带来一定的趣味性,刺激他们合作的欲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2.提出明确的要求和任务,给予引导和帮助
为了防止小组合作学习过程当中,学生进行无目的、无针对性、无必要性的讨论,而浪费了课堂宝贵的时间,不能按要求达到合作的目的,教师一定要在小组合作前提出细化的教学要求和明确的教学任务。在学生讨论的过程当中,教师应给予恰当的引导以及启发式的帮助。
3.恰当的评价,适当的激励
高中生有个心理特点,就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肯定,以及同学的认同,所以,老师一定要善于运用这个课堂的杠杆,给予学生恰当的评价和适当的激励。很多时候,老师一句鼓励的话,一个欣赏的眼神,一个赞许的动作都会让学生深受鼓舞,从而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和兴趣,同时对指导和调节学习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此外,还要建立鼓励性的评价机制,此评价方式一定要贯穿于整个合作学习活动过程当中。合作教学评价方式大致可以分成自评、小组评和老师评三类。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对自己在小组的表现打分,然后由小组其他成员给予评定,最后老师选出优秀组或者获胜小组进行表扬。合作学习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教师要贯彻以正面表扬和激励为主的原则,最重要的是可以鼓励每位学生都主动和积极地参到学习当中去,并在此过程当中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感受成功的喜悦。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依据来决定奖励与认可的做法,有利于我们走出竞争教育的怪圈,实现教学评价的科学化。
4.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角色转换
现在,实施了新的课程体系,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习方式的变化,促使着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角色由原来的传授者、训导者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者、激励者、合作者和评价者。
传统课堂是学生各个孤立学习,老师进行一言堂式的工作,久而久之,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毫无兴趣学习甚至害怕学习,而老师的一些思想方法也会变得主观,封闭甚至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地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处于疲倦状态下的头脑,很少有效地汲取知识。”因而,在新课程的带动下,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是一个促进者,当学生讨论的声音不够响亮的时候,教师可以观察小组活动的情况,适时作出分析,促使他们进一步地交流意见;教师是一个帮助者,当学生讨论的思维受到阻碍,或者对问题的看法错误,又或者分析情况的观点不够全面的时候,教师就要及时提供必要的提示或纠正;教师是一个激励者,当个别学生或个别小组有独到见解或出现创新性思维火花的时候,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教师是一个合作者,当学生由于现时的认知水平有限而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的时候,教师就要和学生共同研究,合力解决问题;教师是一个评价者,当学生在汇报或展示完成果之后,教师要及时给出评价以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教师角色的转换,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地展开,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对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起到重要作用,也符合了新时代新课程对合作学习的要求。
总之,合作学习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章兼中教授提出:应“大力发展相互协作、合作的小组活动”。推动有效的合作学习的发展,有利于激发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潜能,有利于从他人的智慧中获得启发,培养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和能力,以适应日趋激烈的竞争,有利于学生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和发展,有赖于教师的帮助和配合。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对角色重新定位,认识及重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