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我国体育教育要全面回应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的国家战略,为了更好地贯彻《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院校积极开展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创设一种开放发展的立体化体育教学模式。
[关 键 词] 大学体育;立体化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1-0204-02
立体化体育教学模式指教师以体育教学理论为规范和处方,以教学目标和内容为最终归宿,立足于“学—导多元立体化互动”的开放教学模式,整合多方资源,采用多种课程讲授方式,提供立体多维的“脚手架”,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以启发式为核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及个体差异,注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完善课程结构,构建结合选项课程和通识课程、体现学科综合的课程体系;促进大学生的学习、创新、交流、社会适应和实践等多方面的能力。本研究旨在探讨“立体化”体育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可行性及必要性,为大学体育课程的整体教学提供合理实用的解决方案,为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学和学习需要,为体育教学提供借鉴经验。
一、立体化体育教学模式建立依据
(一)“健康中国”时代对传统体育教育模式变革的需要
“健康校园”是“健康中国”在学校的体现,研究成果显示大学生参与集体运动的强度和工作后的活动水平高度相关。为大学生提供高质量的体育教学,提高他们的运动技能和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对进入社会和家庭生活产生积极的作用,对实现“健康中国”意义深远。
(二)关于体育教育的价值观
笔者认为,体育教育具有重要的思想教育价值、美育价值、应用价值和体育文化价值。体育教育的思想教育价值体现在教导社会规范,促进人的社会化。社会的行为规范、社会价值观念都可以通过体育教育、体育活动进行宣传和传播。体育教育的应用价值不仅指教导基本生活能力,而且还有助于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体育教育的主要目标
我国的体育教育目的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经济健康、文明发展”。从体育教育的角度,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增强自身体育能力的信心,向其传授体育相关的健身方法及知识技能,促进其运动技术能力水平的提升;鼓励其体验运动的乐趣,养成健身习惯;加强体育美及体育相关的文化、娱乐教育,提高其赏美、鉴美的能力;升华学生的思想品德,培养其社会化的个性等。
(四)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构建教育教学模式
高等教育日趋大众化,学生的需求变得多元化。实行“立体化、分层次、个性化”教学模式,就要从“教育方面”入手,承认学生不论是在需求、智力方面抑或是在各种非智力因素方面,都存在个性化差异,尽可能地尊重并发展其个性,秉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树立培养智力、非智力多种成分综合发展,具有创新意识和能被社会容纳的个性的人才质量观;树立“传道”“授业”相结合的整体化的教育理念;以学生的综合发展为目标,针对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设计不同的教育教学环节和立体化的教育过程,构建开放式的、个性化的,具有弹性的、互相兼容的教育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
二、立体化体育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实施
(一)实行“立体化的模块教学模式”
我校属于应用型高等院校,为体现课程特色,满足学生的选课需求,大学体育课程分为基础课、选项课和通识课三部分,四个标准级别模块。
基础课以健康体适能为主,选项课由18门运动选项组成,通识课为学校限选课,基础课内容融入选项课程与通识课程。大学体育选项课设置:三大球(足球、篮球、排球)、三小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艺术体操(形体操)、全健排舞、瑜伽、武术、散打、游泳、毽球、养生保健、健身健美、拳击、荷球共18门体育选项课。通识课为实战咏春拳、佛山武术和台球。
对《大学体育》的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进行分析,根据各体育选项课的特点及学生发展体质健康的需求,把体育选项课程按项目技能不同要求分为一至四个级别,做到四统一(统一的培养方案、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要求和质量标准),不但使大部分学生达到国家教学指导委员提出的《大学体育》教学要求,而且体现了选项课程基本要求部分和提高部分,为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立体化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
实行“立体化教学模式”,结合体育选项的四个质量标准,设计较大程度上顾及不同学生的层次及要求的模块课程,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挑选符合自身条件的模块进行课题训练及学习,从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建立全面的课外辅导与活动体系,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结合,在教师的引导下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全面提高。通过分层教育引导学生发掘自身的特点与长处,发挥各项特长,促进不同个性的學生间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相结合,试行“导师制”。协同各体育协会、社团和青少年俱乐部举办运动竞赛、裁判培训和健身项目培训。
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建设O2O大学体育学习的线上线下混合的立体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不同层次要求,结合提供基础课程(包含体育理论)资源的BB教学系统和基于移动端的“速课”教学系统,拓宽学习渠道,让学生结合自身需求与条件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实行个性化教育。
三、立体化体育教学的教学考评
考核目标根据课程目标,主要考核学生基本技术的掌握程度和练习功法的能力。以学习态度、出勤情况、提问的次数与深度、讨论参与度、课外作业完成情况等作为平时成绩指标,占20%;身体素质成绩占40%;各体育选项占40%,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评价方法。 四、立体化体育教学原则
大学体育教学活动立体化原则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如教学内容、目标、方法和手段等的立体化。
教学目标立体化是指应使体育课教学的目标多样化,在设立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的基础上,还应设置思想道德、心理素质方面的目标,同时还要为各层次的学生确定合适的具体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立体化是指在体育理论课程教学活动中运动项目教学中采用课内课本与单纯的技术模仿的平面的、单向“灌输式”体育教学方法,扩充为互动的、多层次的、多角度的、立体的教学方法手段,尤其是要借助多媒体在视觉、听觉上充分刺激学生的感官,营造立体化、交互式的教学情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五、立体化体育教学的功能
(一)培养学生养成健康与健身的好习惯,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学校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在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指导下将体育教学立体化,把学生分为初学者、高级初学者、中级学者、高级学者的大学体育选项,将学习内容进行合理地划分,制订四级学习标准,清晰明了、有层次的教学内容有利于教师选择符合学生水平的内容进行教学。融合体育教学理论要求,设置丰富的教学内容,内容可操作性强,内容标准规定细致,教师有较大的选择余地。
(二)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能力
教师综合考虑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目的、特点及规律等,形成满足立体化教学要求的、注重培养健康意识和能力的、“立体”的教学思维模式。在体育课教学活动中,教师树立“立体化”教学,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课外活动、运动协会、体育竞赛、线上教学活动,以验证并巩固学习内容和观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内化和外化身体锻炼的相关知识。
(三)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立体化体育教学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喜欢的运动选项,把运动项目教学中采用课内的课本与单纯的技术模仿的平面的、单向“注入式”体育教学拓展为竞技体育与课外(含课前的知识传递)的线上和课后及线下的吸收内化。竞技体育与“互联网+”立体的、多层面、多向的、互动的教学。单一的课堂教学作为传统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其优势在于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教育资源而且还降低了教育成本,有利于基本知识及理论的系统性传授,有利于组织和管理教学。
六、立体化体育教学试验主要存在的问题
分析并总结试验情况可知,立体化体育教学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从研究及试验的现有理论来看,课题的理论支撑仍然较为单薄。应当在当代教育理论中继续探求足以支撑大学体育的立体化教育教学模式的理论,进一步加强试验。(2)由于师资力量匮乏、场所不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个性化辅导教育还没有办法达到理想水平。如何克服人员和场所的困难,更好地开展个性化教育,需要进一步研究。(3)处于“新兴阶段”的“互联网+”教学系统,目前还未有足够好的开设经验可供参考。应当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使现代教育手段的积极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克服教师力量的匮乏与学习场所的不足,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和更多学习的机会,助力其自主学习。由于大学体育的运动与健康理论课立体化教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活动,因此可采用少人多组的研究性教学组织形式,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骨干为主导,激励学生骨干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作用,鼓励学生自主参与、自主管理。在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教务处和人文与教育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在《大学体育》教学上对“分层次、多样性、个性化的立体化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构建了“大学体育立体化课程教学模式”。在这一教学模式的指导下,基本上做到了统一教學要求与不同层次需求教育相结合,全面提高和个性化教育相结合,教育评价与学生实际能力相结合,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文轩,陈琦.体育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孟海帆.高等教育的阶段转型与相关教育理念的变革[J].中国高教研究,2004(1):67-68.
[3]林昭绒.试论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知识与能力结构整体性发展的研究[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0(2):89-92.
编辑 冯永霞
[关 键 词] 大学体育;立体化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1-0204-02
立体化体育教学模式指教师以体育教学理论为规范和处方,以教学目标和内容为最终归宿,立足于“学—导多元立体化互动”的开放教学模式,整合多方资源,采用多种课程讲授方式,提供立体多维的“脚手架”,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以启发式为核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及个体差异,注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完善课程结构,构建结合选项课程和通识课程、体现学科综合的课程体系;促进大学生的学习、创新、交流、社会适应和实践等多方面的能力。本研究旨在探讨“立体化”体育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可行性及必要性,为大学体育课程的整体教学提供合理实用的解决方案,为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学和学习需要,为体育教学提供借鉴经验。
一、立体化体育教学模式建立依据
(一)“健康中国”时代对传统体育教育模式变革的需要
“健康校园”是“健康中国”在学校的体现,研究成果显示大学生参与集体运动的强度和工作后的活动水平高度相关。为大学生提供高质量的体育教学,提高他们的运动技能和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对进入社会和家庭生活产生积极的作用,对实现“健康中国”意义深远。
(二)关于体育教育的价值观
笔者认为,体育教育具有重要的思想教育价值、美育价值、应用价值和体育文化价值。体育教育的思想教育价值体现在教导社会规范,促进人的社会化。社会的行为规范、社会价值观念都可以通过体育教育、体育活动进行宣传和传播。体育教育的应用价值不仅指教导基本生活能力,而且还有助于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体育教育的主要目标
我国的体育教育目的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经济健康、文明发展”。从体育教育的角度,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增强自身体育能力的信心,向其传授体育相关的健身方法及知识技能,促进其运动技术能力水平的提升;鼓励其体验运动的乐趣,养成健身习惯;加强体育美及体育相关的文化、娱乐教育,提高其赏美、鉴美的能力;升华学生的思想品德,培养其社会化的个性等。
(四)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构建教育教学模式
高等教育日趋大众化,学生的需求变得多元化。实行“立体化、分层次、个性化”教学模式,就要从“教育方面”入手,承认学生不论是在需求、智力方面抑或是在各种非智力因素方面,都存在个性化差异,尽可能地尊重并发展其个性,秉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树立培养智力、非智力多种成分综合发展,具有创新意识和能被社会容纳的个性的人才质量观;树立“传道”“授业”相结合的整体化的教育理念;以学生的综合发展为目标,针对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设计不同的教育教学环节和立体化的教育过程,构建开放式的、个性化的,具有弹性的、互相兼容的教育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
二、立体化体育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实施
(一)实行“立体化的模块教学模式”
我校属于应用型高等院校,为体现课程特色,满足学生的选课需求,大学体育课程分为基础课、选项课和通识课三部分,四个标准级别模块。
基础课以健康体适能为主,选项课由18门运动选项组成,通识课为学校限选课,基础课内容融入选项课程与通识课程。大学体育选项课设置:三大球(足球、篮球、排球)、三小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艺术体操(形体操)、全健排舞、瑜伽、武术、散打、游泳、毽球、养生保健、健身健美、拳击、荷球共18门体育选项课。通识课为实战咏春拳、佛山武术和台球。
对《大学体育》的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进行分析,根据各体育选项课的特点及学生发展体质健康的需求,把体育选项课程按项目技能不同要求分为一至四个级别,做到四统一(统一的培养方案、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要求和质量标准),不但使大部分学生达到国家教学指导委员提出的《大学体育》教学要求,而且体现了选项课程基本要求部分和提高部分,为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立体化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
实行“立体化教学模式”,结合体育选项的四个质量标准,设计较大程度上顾及不同学生的层次及要求的模块课程,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挑选符合自身条件的模块进行课题训练及学习,从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建立全面的课外辅导与活动体系,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结合,在教师的引导下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全面提高。通过分层教育引导学生发掘自身的特点与长处,发挥各项特长,促进不同个性的學生间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相结合,试行“导师制”。协同各体育协会、社团和青少年俱乐部举办运动竞赛、裁判培训和健身项目培训。
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建设O2O大学体育学习的线上线下混合的立体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不同层次要求,结合提供基础课程(包含体育理论)资源的BB教学系统和基于移动端的“速课”教学系统,拓宽学习渠道,让学生结合自身需求与条件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实行个性化教育。
三、立体化体育教学的教学考评
考核目标根据课程目标,主要考核学生基本技术的掌握程度和练习功法的能力。以学习态度、出勤情况、提问的次数与深度、讨论参与度、课外作业完成情况等作为平时成绩指标,占20%;身体素质成绩占40%;各体育选项占40%,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评价方法。 四、立体化体育教学原则
大学体育教学活动立体化原则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如教学内容、目标、方法和手段等的立体化。
教学目标立体化是指应使体育课教学的目标多样化,在设立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的基础上,还应设置思想道德、心理素质方面的目标,同时还要为各层次的学生确定合适的具体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立体化是指在体育理论课程教学活动中运动项目教学中采用课内课本与单纯的技术模仿的平面的、单向“灌输式”体育教学方法,扩充为互动的、多层次的、多角度的、立体的教学方法手段,尤其是要借助多媒体在视觉、听觉上充分刺激学生的感官,营造立体化、交互式的教学情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五、立体化体育教学的功能
(一)培养学生养成健康与健身的好习惯,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学校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在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指导下将体育教学立体化,把学生分为初学者、高级初学者、中级学者、高级学者的大学体育选项,将学习内容进行合理地划分,制订四级学习标准,清晰明了、有层次的教学内容有利于教师选择符合学生水平的内容进行教学。融合体育教学理论要求,设置丰富的教学内容,内容可操作性强,内容标准规定细致,教师有较大的选择余地。
(二)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能力
教师综合考虑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目的、特点及规律等,形成满足立体化教学要求的、注重培养健康意识和能力的、“立体”的教学思维模式。在体育课教学活动中,教师树立“立体化”教学,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课外活动、运动协会、体育竞赛、线上教学活动,以验证并巩固学习内容和观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内化和外化身体锻炼的相关知识。
(三)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立体化体育教学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喜欢的运动选项,把运动项目教学中采用课内的课本与单纯的技术模仿的平面的、单向“注入式”体育教学拓展为竞技体育与课外(含课前的知识传递)的线上和课后及线下的吸收内化。竞技体育与“互联网+”立体的、多层面、多向的、互动的教学。单一的课堂教学作为传统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其优势在于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教育资源而且还降低了教育成本,有利于基本知识及理论的系统性传授,有利于组织和管理教学。
六、立体化体育教学试验主要存在的问题
分析并总结试验情况可知,立体化体育教学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从研究及试验的现有理论来看,课题的理论支撑仍然较为单薄。应当在当代教育理论中继续探求足以支撑大学体育的立体化教育教学模式的理论,进一步加强试验。(2)由于师资力量匮乏、场所不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个性化辅导教育还没有办法达到理想水平。如何克服人员和场所的困难,更好地开展个性化教育,需要进一步研究。(3)处于“新兴阶段”的“互联网+”教学系统,目前还未有足够好的开设经验可供参考。应当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使现代教育手段的积极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克服教师力量的匮乏与学习场所的不足,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和更多学习的机会,助力其自主学习。由于大学体育的运动与健康理论课立体化教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活动,因此可采用少人多组的研究性教学组织形式,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骨干为主导,激励学生骨干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作用,鼓励学生自主参与、自主管理。在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教务处和人文与教育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在《大学体育》教学上对“分层次、多样性、个性化的立体化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构建了“大学体育立体化课程教学模式”。在这一教学模式的指导下,基本上做到了统一教學要求与不同层次需求教育相结合,全面提高和个性化教育相结合,教育评价与学生实际能力相结合,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文轩,陈琦.体育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孟海帆.高等教育的阶段转型与相关教育理念的变革[J].中国高教研究,2004(1):67-68.
[3]林昭绒.试论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知识与能力结构整体性发展的研究[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0(2):89-92.
编辑 冯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