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生活世界的民俗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on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民俗学界开始将“生活世界”的概念引进学术研究视野,并引起了新的学术讨论,推动了学科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式的重新定位,表现以文化遗留物为对象的民俗事象研究转变为以日常生活为对象的整体性研究范式。尚不能说我国民俗学界已经完成了研究范式的成功转型,而是正行走在反思的道路上。
  关键词:生活世界;日常生活;文化遗留物;整体研究;网购
  一、前言
  被问及民俗学研究方向时,总习惯于放置在非遗的语境中,列举传统手艺、民间戏剧、古代建筑等研究对象,写作中也时常被这样的视野局限,在八股的套路里反反复复,不经疑惑民俗学研究是否仅于此?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我国民俗学界就开始引进“生活世界”的概念并进行激烈讨论,这一新的学术讨论推动了学科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式的重新定位,为民俗学在应对现代化所带来的学科危机时开启了新的驿程。
  二、生活世界的诠释
  “生活世界”是由德国哲学大师胡塞尔首先提出的,我国著名民俗学者高丙中最早将其引入国内民俗学研究领域,他在《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一书中指出生活世界首先是日常活动的世界,是具体、实际且直观的世界。[1]同时,生活世界也是一般意见的世界,是常识的世界。因而生活世界不仅有它的行动构成,而且还有它的精神构成。[1]
  生活是人们为生存发展而进行各种活动,是人类所有日常活动和经历的总和,是人处于世的基本方式。而人的生活世界则是由社会生活、职业生活、家庭生活等各方面综合编织起来的世界。它一方面外在的表现为衣食住行等日常活动,另一方面内在的表现为经验常识等精神意识。
  三、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式的转变
  (一)从文化遗留物到日常生活
  我国民俗学界最初受英国人类学派的影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民俗学的研究对象定位为“文化遗留物”,并通常采取分类归纳的方法,列分为民间歌谣、民间故事、民间信仰等几类。随着学科的不断发展,学界越来越认识到把民俗之“俗”界定为文化遗留物并不符合实际。因而,钟敬文先生开始主张将民俗学的研究对象应扩大到整个生活文化,即包括物质生活、社会组织、岁时节日、人生礼仪以及民间艺术等各个方面,并强调民俗之“俗”的当代性和现实性。高丙中在此基础上提出“日常生活”的概念,将研究对象扩大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指出民俗构成了人的日常性活动、日历性活动和人生的基本框架和基本内容,因而民俗是人日常生活的基本构成。这显然已把民俗之“俗”的外延扩展到社会生活、文化领域,但需要指出的是它并非指向全部的社会生活、文化领域,而只有那些在内涵上具有集体的、类型的、繼承的和传布的等性质的现象才是俗。[1]
  以往的民俗学偏重传统民俗,以传统性作为确定民俗范围的首要标准,同时也把研究对象限于传统民俗之内。当下我国民俗学受国际反思民俗学思潮的影响,开始关注生活形态的民俗,提出关注日常生活,重新认识日常生活在当下社会的意义与价值。
  (二)从民俗事象研究到民俗整体研究
  研究对象的延展,相应地引起研究范式的转变。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民俗学界普遍采用民俗事象研究的方法。民俗事象研究是指以静态的、文化的民俗为对象,把民俗主体和发生情景悬置起来,无视具体时空情景与人之间的关系,把民俗事件抽象为民俗事象,把复杂的民俗简化为文本、图式进行研究,这种研究范式的目的一是探讨文化问题,二是解释生活中的个别现象,并最后达到文化知识的积累。这种研究范式的实践操作则表现为学者们或在古籍中辑录资料,或在老人记忆中挖掘资料,他们或考证传说的源流,或梳理习俗的流变等。
  90年代中期开始,学界开始反思民俗事象研究存在的问题。高丙中在博士论文《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中提出了民俗整体研究的新范式,认为民俗整体研究看中的不是被挤干了生活液汁的民俗事象,而是活生生的民俗事件,不是作为文化现象的民俗,而是作为生活事实的民俗。[2]这种以生活为取向的研究,必须把民俗主体、发生情境和文化模式置于整合的过程中,通过田野作业的方式获取相应资料,把民俗事象当作民俗事件来研究。
  从关注静态的民俗现象到关注动态的民俗生活,从民俗事象研究到民俗整体研究,表明了我国民俗学的研究开始将民俗生活视为是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的文化传承,呈现出民族志式的整体研究取向。
  四、理论启发——将网购纳入民俗研究领域
  理论是一套思想工具,是用来观察现实生活的手段,相比于将理论束之高阁,更应打通理论与生活间的隔墙,开拓看待生活事象的新视野。民俗研究应关注民众整体生活世界的理论主张启发笔者将目光转到民众当下正在进行的日常生活。随着时代发展,当下的日常生活正发生巨大变化,新生活方式正在形成,从而促使新民俗的产生,其中网络购物(以下简称网购)就可算是当下生活世界中的新民俗。
  网购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后兴起的消费方式,虽然没有传统商贸民俗的悠久历史,却也是由民众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起源于民众购物的需要,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并也表现出集体性、传承性和扩布性等民俗特性。网购的集体性表现为它并不是某人或某社会群体的专属,它的参与人数众多,并且逐渐扩展到各个年龄群体;网购的传承性则特殊地表现为一种后代向前代传授的逆传承;而网购的扩布性则表现为它通过人们口耳相传、行为示范等方式传播开去。
  网购通过虚拟网络实现交换,克服了传统商贸民俗时空的阻隔,更方便、更快捷地满足人们更多样的消费需求。从实体转向网络,节省了逛街的体力消耗,让人享受到一种轻松的购物体验。因而在现代社会,集市等传统商贸民俗日渐没落成为文化遗留物,而网购正逐渐成为民众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相比于讨论如何保护与复兴传统商贸民俗,将视角转向研究网购这一新民俗来的更有意义。
  【参考文献】
  [1]高丙中.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2]高丙中.中国人的生活世界:民俗学的路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周星.民俗学的历史、理论与方法(上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4]户晓辉.民俗与生活世界[J].文化遗产,2008,(1):53-59.
  [5]吕微,高丙中,户晓辉,王杰文,宣炳善,彭牧,韩成艳.定位于现代社会日常生活的民俗学——“国际比较视野下的民俗学前景”笔谈[J].民俗研究,2013,(4):5-33.
  [6]高丙中.中国民俗学的新时代:开创公民日常生活的文化科学[J].民俗研究,2015,(1):5-15.
其他文献
传统村落是中国古代人们自发建造发展起来的,具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受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影响,传统村落在满足居民生活要求的基础上,营造出了独具特色的生态与人文意境.随着
语文学科在中职教育阶段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良好的语文文学水平也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但是从当前的中职学生语文文学常识实际情况来看,其中还存在着
摘要:目前,临夏回族自治州这个少数民族地区正面临数学学困生庞大,数学成绩令人担忧的困境,如何有效地转化这些学困生几乎成了数学老师最头疼,但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事实证明,只有找到学困生成因,并“对症下药”,学困生转化工作才会取得成效。  关键词:高中;学困生;成因;转化策略  数学学困生,也被人们称为“数学差生”或者“数学后进生”,是指身体正常,智力正常,但在学习过程中知识接受能力低下,学习效果不明
摘要:本文从徽州木雕的传统文化背景出发,分析木雕中的工艺样式与民俗题材的运用,来论述木雕中的传统民俗性。运用定性方法中的实地研究法和人类学方法中的观察法,总结出的徽州木雕所体现出的传统民俗性。  关键词:传统民俗文化;徽州木雕;工艺;题材  笔者曾在徽州黔县进行实地研究,运用人类学中的观察法和访谈法,作为参与者观察在对徽州木雕的研究调查中,用主观洞察性的方法得出一些普遍化的结论。  一、徽州木雕的
2010年,全国人大有50%的提案涉及中国楼市的狂野现状,一时间,老百姓买房难触动了中央政府的神经。于是,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宏观调控政策”出台。  两年过去,中央政府在经济增长和控制房地产的两大困境中徘徊着、平衡着。各地的房价在“三限”的强硬政策面前,到底收效如何?限购、限价和限贷下的房价被调控了?还是空调了?  8月18日,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表明:在70个政府追踪的城市里,有50个城市房价出现环
期刊
虽然市政工程施工单位在施工管理中推广了“工程项目管理”,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市政工程项目管理中加强质量控制谈几点认识.
在当前,对于班主任工作中问题学生的教育方法,一直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如何转化他们,也是每一位班主任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本文通过两个“问题学生”转化教育案例,阐述了如
随着国家越爱越重视人才的培养,有关高校体育教学也得到了学校的高度重视,本文通过分析当下过小体育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比如教育改革不彻底、学社设施陈旧等问题进行论述,
期刊
目的:分析血管造影与超声对诊断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价值性.方法:在2015年2月13日至2016年2月13日期间选取120例疑似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实验对象,且均实施超声、血管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