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优化教学预设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acapta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教材内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立足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扎根课堂,以问导学,以点带面逐步深入开展教学,这是一种理想的教学现场。在教师的引领下,教师以问促思,使学生的思维走向预设的教学目标;学生逐本“思”“问”,思维不断向纵身推进。课堂学习中呈现师生对话、生生互动的热闹场景,一切都印证着教师的教是为引导学生的学,是为了一切学生的学。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的教学预设最终指向的是为了学生课堂更好地学习。反之,我们也可以这样认识,课堂教学要顺利有效开展,我们一定要优化课前教学预设。那么优化预设要注重哪些方面呢?
  一.有效预设一定是立足学情的设计
  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在观课中,我们经常会观察到这样的一个现象: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容易的,学生吵吵闹闹激情澎湃,小手直举,课堂气氛活跃;当老师提出的问题稍难时,学生一下子沉默不语,似乎在极力思索,但是就是没有人举手回答问题,即使老师点将,有时也是错误百出或答非所问。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都遇到过类似的问题或困惑。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的主动参与热情下降,参与能力不够,无法实现预期的目标。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忽略了学生的能力与学习的实际情况。聪慧的教师在预设时就会考虑到这一点,他们的智慧源于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了解,在设计流程时会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当然,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需要教师的灵活机智,启发点拨尤为重要。
  一老师上初二《治水必躬亲》有这样的一问:“文章用什么方法来证明作者所述的道理的?”
  学生不知道,叫起来回答的答案也是五花八门,就是不讲“举例论证”,教师干着急,最后只好亲自出马,板书:举例论证。因为下文举了海瑞的事例。
  面对学生“不知道”是什么论证方法时,教师是否明白,学生的不会是情有可原的,因为这时的学生还没有学到这个知识点,不知道是这位老师真的不知道,还是设计时没想到,即使设计时没有想到,他自己“贴标签”的处理也是不当的,因为虽然板书了,说了,未必学生就能明白“这就叫做举例论证”。正确的处理或有效的处理可以这样:请同学们读一读下面写“海瑞治水”的这段文字,然后问,作者为什么要写海瑞的故事?学生思考后也可让同桌交流意见,最终学生就会明白,下文写“海瑞的故事”就是为了证明上文作者所述的道理。老师让学生明白这一点以后马上点示:用“具体的的事例”来论证自己看法的正确的方法,就是“举例论证”法。这样的处理与引导,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以后碰到类似的文章,学生就知道了方法,举一可反三。
  二.有效预设一定是立足学法的设计
  教师是学习的引路人,在有效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会领着学生去学习、去发现与探究,而不是直接呈现知识与技能。教师是带着学生去学、去思、去探,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惑时——伸出援助之手,加以指引;当学生在学习中走弯路时——伸出援助之手,加以指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教师的导、学生的学,才能真正做到教师是学生学习方法的领路人或向导,学生才能真正实现自主学习与能力的提升。
  八年级学生对于小说的理解层次还较浅显,如何让他们很快地了解小说的要点,掌握小说的学习方法呢?一教师在教学《父母的心》时提出两个学习目标,一是学习能够清晰、完整地讲述一个故事,二是学习具体、生动地讲述一个故事。这两个目标看似简单,其实达成这两个目标却渗透着小说三要素的要点、细节描写的作用在小说阅读中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为了让学生能达成第一个教学目标,老师先引导学生快速找到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环境,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然后将这些要点进行梳理概括,画出一条“小说阅读知识线”,以线为轴,把小说的三要素巧妙地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已然知道要想清晰、完整地讲述一个故事,就要抓住人物、情节、环境这三个要素。为达成第二个目标,老师让学生圈画出文中一些描写人物细节的关键词,从而引导学生明白要想具体、生动地讲述一个故事,必须关注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从而画出“小说阅读知识树”,在此基础上,学生再来复述故事自然生动具体多了。至此,让学生总结学习小说的规律自然水到渠成。
  从这个案例不难看出,高效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借一篇文章帮助学生学会一类文章,发挥教材的案例功能。教师不是教会学生一篇课文,而是要教给学生“知识与能力”,而“知识与能力”需要我们去引导和帮助学生建构、整合,形成体系,学生就能终生受用。
  三.有效预设要有突出文章重点内容的问题设计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疑者。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大多数浅显的知识应该是学生自己通过预习就能解决的。教师一方面要相信自己的能力,一方面又要不断提升学生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不断设置一些障碍,让学生不断去跳跃,在跳跃中越跳越高。当然,这些疑,这些碍,不能过高,要让学生尽力跳一跳,能越过,不跳则越不过。那么问题、障碍的设计,就要根据学生的学情,一切从实际出发。
  “记承天寺夜游”第二小节“庭下如积水空明……盖竹柏影也。”教师这样设计教学过程:①请学生翻译一下。②教师出现改句“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让学生评判这样改是否可行,为什么?③“盖”能否去掉,为什么?④配乐朗诵这段文字,学生闭上眼想象这幅画面,然后睁开眼,把自己的想象描绘出来。⑤交流自己描绘的画面,然后指出作者所含情感。
  看这样的教学设计,教师颇动了一番脑筋,因为这样设计体现了以下意图:首先,对文言文词句的理解,学生翻译句子,理解句意文意,这是学习文言文必须的目标,然后通过对不同句式的比较,理解了原句用比喻,是把月光比作“积水”,把月光的皎洁比作积水的空明,通过比较理解比喻句的妙处,体味了语言;接着,“盖”意的理解有“恍然大悟”之感,让我们读者理解作者当时的思路,沉浸美景后又突悟,原来就是月光下的竹柏的影子,让我们感悟到作者身临其境,为景所醉的情态;更妙的是配乐思景,然后写作所思之画面,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生动描绘作者所沉浸的景,这不仅引导学生读文需融进文本,展开想象,要有画面意识,更重要的还与写结合,使学生在想象画面后又能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下来。值得一提的是,并不仅仅是为写而写,而是更进一步指引:这样的景融合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一段短短的句子,教师能作这样的一番思考,并能设计这样的活动,应该说从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素养上是非常有效的,这样的设计是值得肯定的。   四.有效预设应有突破难点的策略设计
  教师是先学者——先去学习、发现探究,即学生要学习什么,通过这一部分(一节课)的学习要有什么收获,教师首先要做到胸中有数:知道了学习内容,才能确定重点难点。在这儿要强调的是教师学什么的问题,是学习他人已有的教法,然后沿袭过来,还是主动去学习学生所要的东西,通过自悟,然后教学。当然,借鉴他人的经验或参考不是不可以,这也是一种学习,但一定要有自己的体验,而不是照搬照抄。
  举个例子:袁卫星老师在上《一碗阳春面》的过程中,学生初读不知其意,甚至颇觉有趣好笑,觉得这个故事太小儿科了,学起来也许没多大劲。但是袁卫星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却抓住文中的母亲“四次要面”的环节,引导学生去思索包含不同意味却看似相同的四句话。
  这四句话:——唔——阳春面一碗,可以吗?
  ——唔——一碗阳春面,可以吗?
  ——唔——两碗阳春面,可以吗?
  ——唔,三碗阳春面,可以吗?
  通过比较、分析,推理归纳出母子三人在经济极端拮据的情况下相依为命、互相关爱的情景;又从四句话的分析中结合故事情节理解了母亲对儿子的爱护,儿子对母亲的孝敬,兄弟之间的友善,以及一家人团结,不屈,向上奋斗,弱小的家庭从逆境走向光明的内涵。同时再用其他的细节引领学生明白了老板对母子三人的同情和帮助,使学生由迷瞪而变得豁然开朗。
  袁老师的一节课,引领学生通过与文本对话,与老师对话,学生之间互相对话的形式,不仅明白了故事情节,更重要的是明白了一个细小的故事中所蕴含的“人”的精神及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团结、友善、互助的社会氛围,使学生的思想受到一次洗礼,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提升。
  回观至这一点,我们思考教学设计:
  1.教师必须立足于内容所蕴含的语文素养,从中深挖,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感悟去吸收内化。
  2.教师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学习情况,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思维。
  3.教师预设要指向学生对重点内容的理解与把握。
  新课改着重强调了学生要自主阅读,要通过研读文本,展开与作者的对话交流,从而理解文本的要点与写作目的。但是,教师的引导又是不可缺失的,所以,预设至关重要。
  王皎,语文教师,现居江苏宜兴。责任编校:王 玲
其他文献
“古典新读”开栏语  栏目主持人:马世年  我们生活在一个现代的世界,可是我们依然回望古典。古典的核心在于经典。我们无法不去读那些给予我们智慧与力量的经典,经典的意义也正是在不断的重读中得以实现。每当我们面临困惑、甚或不知所措的时候,我们总是要回过头去,看那些凝聚着先贤智慧与生命体验的经典,如同烛火一般带给我们光明。  立足现代,回望古典;重读古典,面向未来!八十多年前,闻一多先生著《古典新义》,
曾经用笔燃起“野火”的龙应台,近些年的作品展示的更多是温情和冷静,例如,《目送》《孩子,你慢慢来》和《亲爱的安德烈》,记录了一个母亲和两个儿子的日常。  2018年刚刚出版的新作《天长地久》,是龙应台写给自己的母亲(美君)的19封信的合辑,虽然美君早就因失智而认不出自己的女儿了。在这本书里,龙应台是美君的女儿,也是两个成年混血儿子的母亲。因着龙应台,三代人的故事交集着。龙应台在思考:如何对待曾经被
一、教学设想    随着语文新大纲和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以及现代教育理念中的民主多元意识的加强,原有的课文解读体系正  逐渐瓦解。对文本进行多元化解读,不仅体现了对原著作者的尊重,同时体现了对阅读主体学生的个性关照。在教学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时,我首先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精心钻研教材,力图做到读出文章的个性,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借助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真正动起来,采用讨论式和对话式
从文学接受角度讲,动人魂魄的诗作总是受人青睐;而从创作的角度看,诗人却未必追求这一接受效果,其所在意的恐怕仅在诗情、诗思与诗心的妥切。《豳风·东山》感发人心的缘由首在于弥漫天地的诗情,其诗艺的精妙又凭着诗人想落天外的诗思,而其诗境的营构又一出于诗人的中正平和的诗心,三者的妙然相合正是《东山》流传三千年而不衰的秘诀。  《东山》首章云: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我来自东,零雨其濛。  我东曰归,我
某年春节,已参加工作多年的一届学生举行同学会,邀请我这个初中语文老师参加,并问我对这个活动有什么要求。我想了一想,说,到时请大家准备一件东西,一个故事或者一句话,来表明初中三年难忘的岁月。到了联欢会那天,竟有几个学生拿着当年的周记作文,诵读了老师的评语,提到了老师给他的鼓励和期待,让他爱上了语文,使我大感意外!是呀,批改作文周记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的家常便饭,有经验的教师不仅仅把作业的
【摘要】霍桑是19世紀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霍桑对罪恶的洞察力以及通过《红字》所体现的伦理道德问题引发人们的深思和共鸣。本文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分析《红字》的伦理环境以及海丝特、丁梅斯代尔的伦理身份和伦理选择。本文认为:在同社会、他人和自我的关系中,人们竭力追求真善美,并实现自己的道德诉求。  【关键词】《红字》;伦理环境;伦理身份;伦理选择  【作者简介】闫美言(1995-),女,辽宁
《记念刘和珍君》是学生领会语言大师的语言艺术、接受语言训练、提高语言能力的极佳范例。文中许多地方“以隐微见深意”,教师应当让学生经由“意义”去进一步发现和体悟这些“意味”的精妙。  然而,对于鲁迅文字的精微之处,学生一般总是进入不了、体味不了。即使有所探究,也表现得很不习惯、很不熟练。例如对于该文第8自然段中“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一句,当我运用比较法提出,如果把句中“居然”一词移至“说
由于利用Flash制作的课件具有缩放不变形、绘图功能强大、容易修改内容、导入的视频控制简单、生成的文件小、使用方便等特点,使得Flash深受一线教师们的青睐。以下是我利用Flash制作多媒体课件的几点体会。    一、素材的收集、整理、分类    素材的收集、整理、分类是Flash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准备工作。如果这一步做得充分,后面制作课件时效率就会很高。  1.收集素材  根据课件的需要准备好相关
我上大学时,就知道“敦煌女儿樊锦诗”,至今有30多年了。1979年,我们大学二年级,跟随王永兴、张广达先生选修《敦煌学研究》课程,我们的一些作业发表在北京大学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编的第一本《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上。从那时起,敦煌就是我们心中的圣地,那时就知道了“樊锦诗”这个名字。  真正有幸與樊先生“结缘”,是偶然也有必然。2015年春天里的一个晚上,已经十点多钟,手机忽然响起来,听到的第一句话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主题资源网站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教学平台,已经成为中小学网络环境下探究式教学和研究性学习不可或缺的工具。我校在充分挖掘自身资源的同时,鼓励教师利用石景山教委开发的主题资源网站,进行多种学科的课程整合实践。    利用主题资源网站,提升学生英语听、说、读的能力    石景山主题资源网站为我校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学习资源,为学生练习口语、听力、阅读搭建了广阔的平台。然而,主题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