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殖民理论与当代中国文化批评的关联

来源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wyniqt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后殖民理论思想来源复杂,关注和反抗一切权力话语是其理论所指。后殖民理论登陆中国后,催生了中国式的后殖民批评。有必要探讨中国后殖民批评中的几个问题,这些问题是在西方强势文化面前必须坚守自己的阐释权;他者是一个镜像,应把殖民话语与纯粹知识分开;全球化提供了本土文化创造的契机。 The origins of postcolonial theory are complex, and attention and opposition to all discourse of power is what it refers to. Post-colonial theory landed in China, gave birth to the Chinese-style post-colonial criticism. It is necessary to explore several issues in the criticism of China’s post-colonialism. These issues are the ones that must uphold their own power of interpretation before the Western culture of strength. The other is a mirror image that separates the colonial discourse from pure knowledge. Globalization provides local cultural creation The opportunity.
其他文献
基督教对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巨大,其中上帝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在《圣经》中,上帝关于自己的称谓是“我是我所是”。中译文则是“我是自有永有的”。探讨这句话的中译文,不
陈亮是南宋浙东事功学派的代表人物,其以义利观为核心的事功伦理思想独树一帜,勇敢地站在了当时的“显学”———理学的对立面。本文试从陈亮事功伦理思想的核心、理论基础及
如果说启蒙时代孕育了康德哲学的话,那么康德关于意义世界的目的论诠释,就是对这个时代的一个总结。在思维方式的革命中,康德确立了一个全新的价值维度,并以此为坐标,把“人
在某种程度上说,认知逻辑似乎有些脱离一般的认识论研究。本文旨在说明介于这两个领域之间的“桥梁”依然存在。而且,事实上它们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文章通过分析下面的一些
现代性作为现代社会深层嬗变的一种标示,必将从根本上呈现人的身体、欲望、心灵和精神的内在构造本身的转变,这便把现代人抛掷于道德资源的日趋匮乏、道德信念危机的日趋加深
在某种意义上,罗莎·卢森堡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真正的奠基人.长期以来,人们对她的政治哲学理论缺乏应有的研究.本文围绕"自发与自觉"、"集中与民主"、"运动与最终目的"和"战
熊十力先生作为文化保守主义者,面对西方强势文化的挑战,以坚韧不拔的自信、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欲使中华文化复兴、新生。他终其一生,出入儒释道,涵化中印西,创体用不
道德的根据在于利益关系,其认同机制是从个人利益出发的,而其客观内容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集体理性。在人们依据社会主导的道德根据进行道德选择时,道德的根据具有超越性,它
当代全球主义激起了全球范围内的美学复兴。如果说,20年前的美学还是艺术哲学和美的哲学,那么今天,美学已经被转化为一种平行的理论话语共存的广阔领域,全球的美学已经失去了
近世梁启超不遗余力宣扬自由。其自由思想主要表现在赋予自由以普世价值,注重政治自由之争取,强调自由所蕴涵的群体维度而倡“团体自由”,并认为自由重要的品性是自除“心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