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建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新模式是教育改革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实现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的有效途径。文章主要结合作者自身工作经验,对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新模式的实践进行探索。
关键词: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新模式;课内外;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一、变革“学”形式,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目标
在改革大学体育课程教育活动时,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改变体育教学中形式单一的问题,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学习活动。学生可以借助学校校园网自主选取学习时间、学习项目以及任课教师,此种自主式教育形式在课程设置方面直接打破了原本的教育模式,充分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时间安排或喜好去选择课程,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1],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
二、变革“教”手法,教师按照需求科学教育
要想实现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高效变革,最为关键的人物是教师。教师需要事先了解班级中学生的学习喜好,依据学生的需求情况合理增设体育项目。为了確保教学项目的实效性,教师必须不断增强自我执教水平,保证课堂教学活动实现一专多能化的发展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大学方面需要依据体育课程教育发展需求,结合本校体育师资队伍的构建情况,合理调整教师队伍框架,不断增加对教师群体的业务培训,并定期委派一至五名教师外出实训,广泛学习优秀教育经验,并结合本校实际积极开发全新教育项目。同时,邀请教育专家或行业精英来校进行专项指导,体育教师则按照项目需求合理编排教学时间,全面保障教育改革的开展效果。
三、变革“考”方式,推行“三结合”评价体系
评价学生学习表现作为大学体育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是大学体育活动实现创新发展的具体体现。长时间以来,大学体育课程学生学习成绩的判断是沿用过去传统的教育评价手法,即借助技术考察与标准达成的对比值高低为核心的评价方式[2]。这一评价体系导致班级中一些自身运动机能较差的学生很难获取令人满意的成绩,而一些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即便是不参与课堂训练,也照样能够在考试中获得优异成绩,极大地激化了学生间的矛盾,无形中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间接影响到体育课程教育效果。
基于此,教师需要从教育评价这一角度出发,注重评价标准的科学化,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树立体育学困生的学习信心。教师既要精准判定运动项目的多项指标,从运动能力、身体技能、抗压能力等项目入手,既不要忽视学生间的差异性,又要重视学生学习信心的树立,使学生相信只要凭借努力就能够获取好成绩。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重点考查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采取学生自主评价、生生互评、教师综合评价三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全面评价。
四、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新模式的实施效果
其一,丰富大学体育课程教育资源。为了满足大学生群体不同的学习需求,大学方面要增加对体育课程教育资源的研发力度,借助对教育项目的精心研发,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充分调动教师群体的教育潜能。
其二,完善课程教育结构。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掌握更多的健身技巧,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运动意识,仅借助一周一次的体育教学是完全不够的,并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基于此,教师需要从课程设置、教材选择、课时编排、实践等多个环节入手指导学生的体育学习,并依据本校教学实际自主编写教材内容,从而全面实现完善课程教育结构的发展目标。
五、结语
综上所述,教学新模式对大学体育教学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无形中带动了教师执教能力与专业素养的提升。为了更好地满足教育改革的需求,大学方面要依据教育需求,结合国家提出的教育标准,精心研发教育项目,教师则需要从“教”“学”“评”三个角度着手变革教育活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推动大学体育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华东.大学体育课程“1+2”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12(3):103-105.
[2]卢 刚.田径课程教学及“结构—定向”模式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2.
关键词: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新模式;课内外;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一、变革“学”形式,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目标
在改革大学体育课程教育活动时,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改变体育教学中形式单一的问题,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学习活动。学生可以借助学校校园网自主选取学习时间、学习项目以及任课教师,此种自主式教育形式在课程设置方面直接打破了原本的教育模式,充分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时间安排或喜好去选择课程,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1],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
二、变革“教”手法,教师按照需求科学教育
要想实现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高效变革,最为关键的人物是教师。教师需要事先了解班级中学生的学习喜好,依据学生的需求情况合理增设体育项目。为了確保教学项目的实效性,教师必须不断增强自我执教水平,保证课堂教学活动实现一专多能化的发展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大学方面需要依据体育课程教育发展需求,结合本校体育师资队伍的构建情况,合理调整教师队伍框架,不断增加对教师群体的业务培训,并定期委派一至五名教师外出实训,广泛学习优秀教育经验,并结合本校实际积极开发全新教育项目。同时,邀请教育专家或行业精英来校进行专项指导,体育教师则按照项目需求合理编排教学时间,全面保障教育改革的开展效果。
三、变革“考”方式,推行“三结合”评价体系
评价学生学习表现作为大学体育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是大学体育活动实现创新发展的具体体现。长时间以来,大学体育课程学生学习成绩的判断是沿用过去传统的教育评价手法,即借助技术考察与标准达成的对比值高低为核心的评价方式[2]。这一评价体系导致班级中一些自身运动机能较差的学生很难获取令人满意的成绩,而一些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即便是不参与课堂训练,也照样能够在考试中获得优异成绩,极大地激化了学生间的矛盾,无形中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间接影响到体育课程教育效果。
基于此,教师需要从教育评价这一角度出发,注重评价标准的科学化,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树立体育学困生的学习信心。教师既要精准判定运动项目的多项指标,从运动能力、身体技能、抗压能力等项目入手,既不要忽视学生间的差异性,又要重视学生学习信心的树立,使学生相信只要凭借努力就能够获取好成绩。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重点考查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采取学生自主评价、生生互评、教师综合评价三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全面评价。
四、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新模式的实施效果
其一,丰富大学体育课程教育资源。为了满足大学生群体不同的学习需求,大学方面要增加对体育课程教育资源的研发力度,借助对教育项目的精心研发,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充分调动教师群体的教育潜能。
其二,完善课程教育结构。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掌握更多的健身技巧,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运动意识,仅借助一周一次的体育教学是完全不够的,并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基于此,教师需要从课程设置、教材选择、课时编排、实践等多个环节入手指导学生的体育学习,并依据本校教学实际自主编写教材内容,从而全面实现完善课程教育结构的发展目标。
五、结语
综上所述,教学新模式对大学体育教学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无形中带动了教师执教能力与专业素养的提升。为了更好地满足教育改革的需求,大学方面要依据教育需求,结合国家提出的教育标准,精心研发教育项目,教师则需要从“教”“学”“评”三个角度着手变革教育活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推动大学体育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华东.大学体育课程“1+2”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12(3):103-105.
[2]卢 刚.田径课程教学及“结构—定向”模式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