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化学是一门社会自然科学,需要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发展。化学这门学科,是以试验为基础的学科,它要求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动手操作性,要改变过去以教师讲和实验演示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课程改革要先从老师做起,老师的思想观念转变了,才能实现课堂的改变,课堂改变了学生就激活了。
关键词:课程改革 激发兴趣 自主课堂 课堂资源 科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33.8
网络知识的出现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活跃,所以我们传统的教育满足不了当代学生的需求。如今的化学已发展成为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的重要基础,成为推进现代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并正在为解决人类面临的一系列危机,如能源危机,环境危机和粮食危机等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现在我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初中化学课程改革来谈点个人的拙见。
一、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喜欢上这门课。初教这门课时,总是怕学生对我和化学失去兴趣,总是想:如果学生讨厌这个老师,那还能听课吗,还谈什么课改了,也许会耽搁了这批学生的前程。我的第一节课是先让学生认识我,温和的和他们聊我们身边的万事万物为什么而存在,与我们有何关系?我们的衣食住行,五颜六色的花花世界等等都是我们将要了解的问题,展现化学里一些神奇的现象,如:我拿一支纸叠的玫瑰,然后我把一种无色的液体喷在上面,玫瑰魔术般慢慢地变成了红;把糖放在水里一会儿就不见了;当我们走过酒店时并没有看到就却能闻到酒的香味;等等。同学们知道这些都是为什么吗?我们的化学课将给大家来解释。“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美丽的化学实验把我们带进化学课堂”。让学生感觉这是一门很有意思还带点儿神奇的课,整堂课下来所带班级学生使我感到他们新喜的笑颜中的期待。让学生轻松而愉快,对我及我的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在以后的课堂中提高学生的兴趣。
二、把课堂还给学生。
新课改要打破以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倡导学生参与合作,师生互动,探究创新的教学模式,努力引导学生自主钻研,鼓励他们求异创新,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教师辅助。
以我校特点,每个班以小组形式讨论,每个小组应该具备好、中、差的学生,把问题以导学案的方式提出,让学生各组讨论之后,让组代表说出各组的讨论的结果,然后老师总结分析各组的结果。 遵从我校的“1345”模式,把课堂交给学生。新课程的实施更注重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获取进步,在互助合作中获取知识应成为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合作学习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同学之间相互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共同提高。所以在教学中要教会把学生置于集体之中,处理好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学会合作学习。这样即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又培养了学生探究精神。例如:在讲“爱护水资源”这节课时,让每组学生提前从不同的角度对周围环境进行調查,哪些现象造成了水的污染。再让其中一组学生从每组给出的调查报告中总结出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让另一组学生讨论如何预防和治理水污染。在“分子特征”中,我们没看到酒却能闻到花的香味、把一滴品红滴在烧杯中的水中,让学生观察现象,总结出分子在跑(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如果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个人每分钟数100个,昼夜不停,需要3万多年才能数完,分子很小;让一个学生向一盛有部分水的烧杯里加少量的食盐并振荡,其他学生观察现象(食盐消失了,去哪儿了?)同学们分析,原来食盐微粒跑到了水分子里去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活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探究是一种活动,其价值在于增强好奇心,培养探究习惯。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科学,在教学中,提倡和鼓励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进行探究性学习,要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手参与实验操作,努力发挥化学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的作用,激励学生改进实验方案,参与设计。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 一般方法:提出问题,形成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如在“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这节课的教学中,讲述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这一性质时,先把紫色石蕊试液滴到食醋酸中,然后再把干燥、湿润的紫色石蕊小花分别放入盛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让学生去分析二氧化碳使石蕊试液变红的原因。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后,学生通过猜想与假设,收集资料,设计实验,交流讨论等环节,最终得出了科学结论。我们在做饭时向饭菜里加盐,结果误把碱面加进去了,这就说明把盐的概念混淆了。让学生讨论这两种物质有什么不同,探究它们的组成是什么?就可以正确的区分Cl-和CO32-特性了。这样就成功地把书上的演示实验转变成了探究性实验,从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发现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由被动接受式向互动探究式的转变。
四、联系实际生活,给化学课堂充分的资源
把化学带到生活中去,让学生知道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新课程要求教师研究教材而不是只以教材而讲授。新教材留给教师思考的空间很大,只以教材上的内容学生是掌握不了多少东西的,所以要求教师不仅能使用教材还要能驾驭教材、补充教材,开发一切可以开发的资源。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化学与人们生活越来越密切,日常生活也可以成为化学学习资源;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只有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经验设计成富有情趣的学习活动,使学生从熟悉的周围事物中学习,理解知识,感受课堂知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这样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懂得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同时,我们的教学不能片面地停留在“是什么”讲“什么”、“为什么”解释“为什么”上,应该更多地在让学生“如何做”,尽可能的培养学生的自主社会实践能力。
“身边的化学物质”为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提供了物质基础,“化学宇社会发展”以能源、资源、材料、健康、环境为线索,引导学生体会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化学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我们还的要从化学的知识分析生活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如:空气的污染及防治、水资源的保护、无土栽培、金属的冶炼和利用、废弃金属的回收、化肥鉴别、酸雨来源及危害,土壤改良、石油加工、海水淡化、合成材料、微量元素等,从化学的视角去展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总之,课堂教学是学生与教师共同构建的一种互动过程,它是开放的、动态的,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而又自由的发展。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我们应该全面考虑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只要在教学实践中坚持不懈地讲授、学习、总结、探索、改革、,就一定会使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得以提高。只有如此,才能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型社会实用人才。
关键词:课程改革 激发兴趣 自主课堂 课堂资源 科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33.8
网络知识的出现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活跃,所以我们传统的教育满足不了当代学生的需求。如今的化学已发展成为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的重要基础,成为推进现代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并正在为解决人类面临的一系列危机,如能源危机,环境危机和粮食危机等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现在我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初中化学课程改革来谈点个人的拙见。
一、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喜欢上这门课。初教这门课时,总是怕学生对我和化学失去兴趣,总是想:如果学生讨厌这个老师,那还能听课吗,还谈什么课改了,也许会耽搁了这批学生的前程。我的第一节课是先让学生认识我,温和的和他们聊我们身边的万事万物为什么而存在,与我们有何关系?我们的衣食住行,五颜六色的花花世界等等都是我们将要了解的问题,展现化学里一些神奇的现象,如:我拿一支纸叠的玫瑰,然后我把一种无色的液体喷在上面,玫瑰魔术般慢慢地变成了红;把糖放在水里一会儿就不见了;当我们走过酒店时并没有看到就却能闻到酒的香味;等等。同学们知道这些都是为什么吗?我们的化学课将给大家来解释。“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美丽的化学实验把我们带进化学课堂”。让学生感觉这是一门很有意思还带点儿神奇的课,整堂课下来所带班级学生使我感到他们新喜的笑颜中的期待。让学生轻松而愉快,对我及我的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在以后的课堂中提高学生的兴趣。
二、把课堂还给学生。
新课改要打破以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倡导学生参与合作,师生互动,探究创新的教学模式,努力引导学生自主钻研,鼓励他们求异创新,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教师辅助。
以我校特点,每个班以小组形式讨论,每个小组应该具备好、中、差的学生,把问题以导学案的方式提出,让学生各组讨论之后,让组代表说出各组的讨论的结果,然后老师总结分析各组的结果。 遵从我校的“1345”模式,把课堂交给学生。新课程的实施更注重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获取进步,在互助合作中获取知识应成为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合作学习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同学之间相互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共同提高。所以在教学中要教会把学生置于集体之中,处理好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学会合作学习。这样即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又培养了学生探究精神。例如:在讲“爱护水资源”这节课时,让每组学生提前从不同的角度对周围环境进行調查,哪些现象造成了水的污染。再让其中一组学生从每组给出的调查报告中总结出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让另一组学生讨论如何预防和治理水污染。在“分子特征”中,我们没看到酒却能闻到花的香味、把一滴品红滴在烧杯中的水中,让学生观察现象,总结出分子在跑(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如果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个人每分钟数100个,昼夜不停,需要3万多年才能数完,分子很小;让一个学生向一盛有部分水的烧杯里加少量的食盐并振荡,其他学生观察现象(食盐消失了,去哪儿了?)同学们分析,原来食盐微粒跑到了水分子里去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活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探究是一种活动,其价值在于增强好奇心,培养探究习惯。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科学,在教学中,提倡和鼓励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进行探究性学习,要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手参与实验操作,努力发挥化学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的作用,激励学生改进实验方案,参与设计。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 一般方法:提出问题,形成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如在“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这节课的教学中,讲述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这一性质时,先把紫色石蕊试液滴到食醋酸中,然后再把干燥、湿润的紫色石蕊小花分别放入盛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让学生去分析二氧化碳使石蕊试液变红的原因。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后,学生通过猜想与假设,收集资料,设计实验,交流讨论等环节,最终得出了科学结论。我们在做饭时向饭菜里加盐,结果误把碱面加进去了,这就说明把盐的概念混淆了。让学生讨论这两种物质有什么不同,探究它们的组成是什么?就可以正确的区分Cl-和CO32-特性了。这样就成功地把书上的演示实验转变成了探究性实验,从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发现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由被动接受式向互动探究式的转变。
四、联系实际生活,给化学课堂充分的资源
把化学带到生活中去,让学生知道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新课程要求教师研究教材而不是只以教材而讲授。新教材留给教师思考的空间很大,只以教材上的内容学生是掌握不了多少东西的,所以要求教师不仅能使用教材还要能驾驭教材、补充教材,开发一切可以开发的资源。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化学与人们生活越来越密切,日常生活也可以成为化学学习资源;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只有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经验设计成富有情趣的学习活动,使学生从熟悉的周围事物中学习,理解知识,感受课堂知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这样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懂得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同时,我们的教学不能片面地停留在“是什么”讲“什么”、“为什么”解释“为什么”上,应该更多地在让学生“如何做”,尽可能的培养学生的自主社会实践能力。
“身边的化学物质”为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提供了物质基础,“化学宇社会发展”以能源、资源、材料、健康、环境为线索,引导学生体会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化学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我们还的要从化学的知识分析生活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如:空气的污染及防治、水资源的保护、无土栽培、金属的冶炼和利用、废弃金属的回收、化肥鉴别、酸雨来源及危害,土壤改良、石油加工、海水淡化、合成材料、微量元素等,从化学的视角去展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总之,课堂教学是学生与教师共同构建的一种互动过程,它是开放的、动态的,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而又自由的发展。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我们应该全面考虑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只要在教学实践中坚持不懈地讲授、学习、总结、探索、改革、,就一定会使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得以提高。只有如此,才能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型社会实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