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火把节是西南部分少数民族,尤其是彝族最隆重的节日,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蕴含着丰厚的精神文化资源.文章从彝族火把节文化入手,通过深入挖掘其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分析其资源中反映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关注其开发利用现状,并据此创新其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利用路径,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彝族火把节活动精神文化的最大价值,实现其永续传承利用.
【机 构】
:
云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火把节是西南部分少数民族,尤其是彝族最隆重的节日,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蕴含着丰厚的精神文化资源.文章从彝族火把节文化入手,通过深入挖掘其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分析其资源中反映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关注其开发利用现状,并据此创新其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利用路径,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彝族火把节活动精神文化的最大价值,实现其永续传承利用.
其他文献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变革是当前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教学发展的应然要求,在以长程视野关联和本质内涵融通的基础上整体把握课程内容,从内容领域、课时内容、活动过程的角度挖掘课程承载的核心素养,依据学情需要设计有效的核心素养培育活动、开发使学生核心素养得以表现和发展的作业任务,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路径.
紧扣语文要素进行训练是统编教材使用的基本要求.逆向设计为提高要素训练实效提供了全新视角、开辟了有效路径.只要我们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立足教材特点,聚焦要素训练,在梳理脉络中建构内容主线,在整合资源中形成方法序列,在优化训练中实现整体联动,实现内容、方法、过程的多维“逆向”,就一定能优化要素训练过程,实现要素训练的精准、高效.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出现了众多的“新农村元素”,道德与法治课家乡主题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儿童的主体学习功能,挖掘和吸收这些“新农村元素”,通过我启动我实施“新农村家训”、我建议我参与“新农村文化”、我寻访我学习“新农村人榜样”、我识别我发扬“新农村风尚”、我创思我绘制“新农耕蓝图”等策略,将“新农村元素”与家乡主题教学有机切合,让儿童了解家乡、认可家乡、热爱家乡,拥有家乡归属感,形成立志建设家乡的情感.
身处展厅被作品包围之时,立刻就察觉到自身艺术史知识的匮乏和苍白,总有大量的作品溢出艺术史的坐标之外.就保留作品本身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而言,艺术批评无疑是最佳的写作文体.就艺术史的写作来说,风格史的写作与作品的关系是最直接而密切的.然而经过了文化史和社会学的洗礼之后,以作品为中心的艺术史书写如何展开?观看那些不在聚光灯下的作品的视觉经验,冲击着占据我们头脑的艺术史知识,也刺激着我们寻求一种新的讲述历史的方式——用一种更宏阔的目光,超越流派的限制,重新梳理和描述风格的演变进程.一种新的写作方式带来一种新的观看和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相应的学校基建档案也越来越多.基建档案是学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建设管理与发展的重要依据.本文先是分析学校基建档案管理的重要性,然后对现阶段学校基建档案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几点优化策略,旨在强化学校基建档案管理,提升学校基建档案管理水平.
记者是新闻信息的传播者,是新闻事件与公众之间的纽带和桥梁.但是,当前一些新闻工作者被利益蒙蔽,报道歪曲事实,对社会产生了非常消极的影响,广大群众对记者的作用印象不好.要重塑新闻工作者在群众中的形象,必须不断塑造和提高自己.同时,培养媒体记者的社会角色对媒体的品牌和影响力有着重要影响.记者个人形象中的职业道德意识、内在素质、创新精神、言行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和形成媒体品牌.记者的社会角色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新闻频道不断扩大.凭借其快速的通信速度,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接收新信息.然而
林业资源属于重要在自然资源之一,其对经济的发展进步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人们保护环境的观念不断强化,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性和重要程度也不断增长.必须强化林业资源建设工作,落实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以促进林业资源的发展进步,提升经济效益,保障林业稳定、长远、健康发展,本文就林业生态环境保护背景下林业经济发展展开论述分析.
本文采用2011—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业118家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建立变量之间的回归模型,并进行机制路径的检验,得出结论:新能源汽车产业税收负担与企业创新能力呈负相关关系,即降低企业税负,会促进企业的创新能力,而其中融资约束起到了限制性作用.基于此,本文从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研发激励政策和细化税收优惠措施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通过优化税收政策降低融资约束的建议,以提高税收优惠政策内容的丰富度和作用力度,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的社会美育需求是怎样的?艺术在介入乡村建设的社会美育过程中怎样才能更大程度地发挥作用?通过对中国乡村在物质环境建设和现代化进程中的艺术文化需要分析,呈现出艺术在赋能社会凝聚力、生活文化的可持续性等方面的重要性.艺术介入乡村建设的社会美育可以从志愿者服务、文化艺术赋能乡村产业化、第三方介入等方面进行,艺术介入乡村的社会美育带给乡民的是共同参与过程中获得的自信心和具有持久生命力的美的物质和精神生产.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到宋明理学,其一脉相承的是向生命处用心,以人格培养为基本旨归.作为儒家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宋明理学进一步超越了先秦儒家的仁学视界,为人格境界的追求找到了宇宙本体论的依据.人学是宋明理学的主题,本体和工夫是它的两大题旨,如何通过“礼”和“乐”的工夫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是宋明理学的基本用心所在,这里包含着深刻的人格美育思想和人文精神.纵观以往的研究,鲜见将宋明理学的人格修养理论与当代美学特别是美育思想深度融合者,而浙江大学潘立勇教授的新著《宋明理学人格美育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