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2010年第三季度的数据为基础,假设监管要求大型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达到11%,中小型银行的达到10%,若风险加权资本扩张超过20%,16家上市银行的资本缺口将达到5000亿以上。银行再融资将是未来一个阶段的常态
经过2010年大规模融资后,2011一开年,资本市场就迎来了商业银行的第二轮再融资计划。农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以及深发展均公布了新融资方案,规模达到930亿。一时间,市场重陷风声鹤唳。但中国银行业的资本充足率压力并未因此减小。一方面,银行还需满足未来业务发展的需要,2010年新增人民币贷款高达7.95万亿元;另一方面,银行资本补充规定的执行、地方融资平台的清理、流动性收紧等一系列措施无一不对银行资本金管理提出更高要求。新一轮融资潮在所难免。
无论是为信贷扩张,还是为资产安全,无论选择定向增发,还是直接面对市场,银行再融资并非临时需求,也非一蹴而就的行为,而是各家银行视业务发展需要以及经济金融形势的相机抉择过程。不应回避,中国银行业未来的成长,将前所未有地更加依赖于外部融资。以2010年第三季度的数据为基础,假设监管要求大型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达到11%,中小型银行的达到10%,若风险加权资本扩张超过20%,16家上市银行的资本缺口将达到5000亿以上。银行再融资将是未来一个阶段的常态。
中国银行业与资本市场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可追溯至2005年。其始,国内主要商业银行纷纷改制上市,形成第一波资本市场融资潮。经过上市洗礼,各银行资本充足率大幅提升,并在治理结构、经营理念、企业文化、产品优化、盈利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脱胎换骨的改造。据统计,即使最困难的2009年,14家上市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长16.45%,平均的净资产收益率高达17.31%。
此番,银行业如何继续与资本市场形成新一轮良性互动,值得慎重考虑。2011年,商业银行将面临更为严格的监管要求,以及经济金融“大调整、大变革”的新形势。从外部看,金融危机后,欧美受危机冲击而受损的金融竞争力将得到修复。国际金融机构必将重新凭借庞大的资本、技术、创新优势,利用国内金融机构的创新短板和制度困境,卷土重来;从内部看,资本标准大幅提高已成为一种防控风险的监管政策取向,国内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大幕拉开,利率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入。中国银行业跑马圈地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只要有规模就有利润的经营模式也将走到尽头。
须承认,中国金融业的改革还远没有到位,尤其是我们的变化,更多地表现在那些摸得着、看得见的“硬环境”上,而诸如理念、策略、品牌、机制等决定竞争力的“软环境”尚待突破。各家银行业务模式趋同,目标客户普遍集中于大型国有企业、行业龙头、上市公司等。商业银行依赖净息差的传统发展模式没有改观,且在完成股份制改造后还没有经历过一次完整的经济周期检验。
中国商业银行发展急需打破银行大规模放贷—风险隐患大增—监管提升资本充足率要求—银行再融资的成长怪圈,而将主要精力放在资本生成机制的培育上,以建设性举措锻造金融竞争力,从规模扩张型发展转向内涵集约式增长,从重视大企业转向重视对中小企业融资,从重视传统业务转向重视中间业务发展。招商银行的管理层表示要在未来3-5年,实现第二次转型。转型的目标分为三个方面:降低资本消耗;提高定价能力;提高非利息收入。相信这也是其他银行今后的努力方向。
实际上,证券市场的功能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其目的是让有前途的企业通过证券市场融资得以发展壮大。在资本市场上融资不仅是上市公司发展壮大的必要途径之一,也是投资者分享投资收益的重要方式。如果由资本充足率压迫下的被动再融资演变为厉兵秣马备战转型的主动再融资,商业银行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股市也将迎来福音。
(作者为工行投行研究中心副处长)
经过2010年大规模融资后,2011一开年,资本市场就迎来了商业银行的第二轮再融资计划。农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以及深发展均公布了新融资方案,规模达到930亿。一时间,市场重陷风声鹤唳。但中国银行业的资本充足率压力并未因此减小。一方面,银行还需满足未来业务发展的需要,2010年新增人民币贷款高达7.95万亿元;另一方面,银行资本补充规定的执行、地方融资平台的清理、流动性收紧等一系列措施无一不对银行资本金管理提出更高要求。新一轮融资潮在所难免。
无论是为信贷扩张,还是为资产安全,无论选择定向增发,还是直接面对市场,银行再融资并非临时需求,也非一蹴而就的行为,而是各家银行视业务发展需要以及经济金融形势的相机抉择过程。不应回避,中国银行业未来的成长,将前所未有地更加依赖于外部融资。以2010年第三季度的数据为基础,假设监管要求大型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达到11%,中小型银行的达到10%,若风险加权资本扩张超过20%,16家上市银行的资本缺口将达到5000亿以上。银行再融资将是未来一个阶段的常态。
中国银行业与资本市场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可追溯至2005年。其始,国内主要商业银行纷纷改制上市,形成第一波资本市场融资潮。经过上市洗礼,各银行资本充足率大幅提升,并在治理结构、经营理念、企业文化、产品优化、盈利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脱胎换骨的改造。据统计,即使最困难的2009年,14家上市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长16.45%,平均的净资产收益率高达17.31%。
此番,银行业如何继续与资本市场形成新一轮良性互动,值得慎重考虑。2011年,商业银行将面临更为严格的监管要求,以及经济金融“大调整、大变革”的新形势。从外部看,金融危机后,欧美受危机冲击而受损的金融竞争力将得到修复。国际金融机构必将重新凭借庞大的资本、技术、创新优势,利用国内金融机构的创新短板和制度困境,卷土重来;从内部看,资本标准大幅提高已成为一种防控风险的监管政策取向,国内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大幕拉开,利率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入。中国银行业跑马圈地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只要有规模就有利润的经营模式也将走到尽头。
须承认,中国金融业的改革还远没有到位,尤其是我们的变化,更多地表现在那些摸得着、看得见的“硬环境”上,而诸如理念、策略、品牌、机制等决定竞争力的“软环境”尚待突破。各家银行业务模式趋同,目标客户普遍集中于大型国有企业、行业龙头、上市公司等。商业银行依赖净息差的传统发展模式没有改观,且在完成股份制改造后还没有经历过一次完整的经济周期检验。
中国商业银行发展急需打破银行大规模放贷—风险隐患大增—监管提升资本充足率要求—银行再融资的成长怪圈,而将主要精力放在资本生成机制的培育上,以建设性举措锻造金融竞争力,从规模扩张型发展转向内涵集约式增长,从重视大企业转向重视对中小企业融资,从重视传统业务转向重视中间业务发展。招商银行的管理层表示要在未来3-5年,实现第二次转型。转型的目标分为三个方面:降低资本消耗;提高定价能力;提高非利息收入。相信这也是其他银行今后的努力方向。
实际上,证券市场的功能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其目的是让有前途的企业通过证券市场融资得以发展壮大。在资本市场上融资不仅是上市公司发展壮大的必要途径之一,也是投资者分享投资收益的重要方式。如果由资本充足率压迫下的被动再融资演变为厉兵秣马备战转型的主动再融资,商业银行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股市也将迎来福音。
(作者为工行投行研究中心副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