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是人类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我、抒发情感的一种内在需要。是对自我、对生活、对世界的一种碰触、认知和对话,它应该成为每个学生的一种自发自觉的行为。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写作文一向是学生头疼的事情,而作文教学也一直是教师们的老大难。
一、让学生体验真生活,感悟真性情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脱离了生活,作文就成了无源之水,失去了应有的生命力。但现实情况是学生作文缺少“真生活”,一味的虚构“假”、“大”、“空”,这样的作文写多了,一提作文学生就“头痛”,感到没有东西可写,感到索然无味。也就成了正常现象。追本溯源,老师的误导是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的根本原因,老师一味要求写积极高尚的内容,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只有积极高尚的内容才是真生活”的错误认识。因此。我们应当让学生从凡人小事中体验生活的真实,感悟真性情。组织实践活动后作文是引导学生体验真生活抒写真性情的好方法,比如,清明节组织学生登山,让学生亲近自然:开亲子家长会。让学生与家长面对面,沟通心灵;周末布置学生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让学生体验亲情的伟大枯燥乏味的生活一旦有了切身体验,就会变得兴趣盎然,然后作文必会情真意切。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发现生活的美,进而体验作文之美。
二、让学生学会积累材料,乐写会写
现在有不少学生在“题海战术”中苦苦挣扎以提高分数,“重理轻文”的现象较为严重,以至于有些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理科书”,平时很少课外阅读,缺乏写作材料,对作文望而生畏。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提倡多阅读文章。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是说书读得要多,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只有“读书万卷”,才能“行万里路”,有了材料,才能“下笔如有神”,作文重在积累材料。但仅仅靠多读是不够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因此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还要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作文时,意所欲言,元不随意所欲,文如泉涌,应笔而生,滔滔不竭。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倡仿写和借鉴范文,培养好文风。即使刚模仿时比较机械,也应加以肯定。吴增祺说:“文章之体,往往古有是作,而后人则仿而为之,虽通人不以为病。”这是指文章体式上要加以模仿学习。历史上许多文学家也曾模仿古人写作,成为一代风范,如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脱化来的。再如左丘明的《左传》善于用对话叙事写人,司马迁的《史记》善用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这些手法都为后世的散文家、小说家、戏剧家所模仿。模仿是创新的一步,但不能一味地模仿,开始求“与古人合”。其后必须“与古人离”。所以我们必须强调仿写时还要加以创新,培养好文风。
三、加强对学生的技能训练,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学生通过基础训练之后,根据学生年级的不同,把写作基本常识贯穿于教学之中,学写书信应注意它的格式、信头、地址、称呼结尾等,描写文常用来描绘一幅人物、事物、环境或景色的图画,描写时应注意描写的角度和次序,要突出重点抓住最富有感染力的情节来写,其中构思要避免过难过偏,书写上要认真。训练方法可根据不同文体采用不同的练习方式,从缩写、扩写、仿写到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因为有了范文指路,而且题目与学生生活有实际联系,他们感到有版可依,有话可说,所以就没有无从下手的畏难心理,从而达到训练写作的目的。命题作文是学生按照拟定好的题目进行写作。当然写作时要注意审题,不可忽略和遗漏要点,表达某个要点时,要力求准确、词句恰当、层次分明而且有连贯性,同时掌握好规定的字数。
四、打一个让学生获得成就感的分数,培养学生写作激情
分数是学生的命根,教师批改作文往往以分数论优劣。在作文行为中,由于水平高的学生在过去的作文经验中(多为成功的经验),面临相同的写作任务时会有信心,作文也常常得高分;而那些失败的写作经验积累较多的学生,写作兴趣本来不高,然后作文得分又低,所以极易丧失信心。这就启发我们要认真对待每一次作文训练,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指导他们写好每一篇文章,积累成功的经验,评分不要太紧。同时教师要宽宏大量,把尺寸放宽一些,让每一个学生的作文都获得一个好分数,享受成功的喜悦。如果以班级尖子学生的作文作为评分标准的话。那么差生的作文永远打不上及格分,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班级中客观存在的差异,对于作文困难的学生只要内容充实,基本符合题意,句子较通顺,就至少得80分。当然这与优生的80分含金量是不同的,不过在期中期末考试时应以一个尺度进行评分。如果有的学生作文字迹潦草,难以辨认,乱打标点,但只要某句话、某个词、某个标点准确,就把它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捧出来表扬,并给较好的分数。学生也会得到成功的喜悦,渐渐地对作文产生兴趣。
总之,良好的作文教学效果应该是学生优秀的察赋、主体意识的强化与写作规律的有效渗透的结晶。而且作文教学又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细致的系统工程,在这项工程中,我们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因此我们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是帮助学生很好地适应社会交际的需要。
一、让学生体验真生活,感悟真性情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脱离了生活,作文就成了无源之水,失去了应有的生命力。但现实情况是学生作文缺少“真生活”,一味的虚构“假”、“大”、“空”,这样的作文写多了,一提作文学生就“头痛”,感到没有东西可写,感到索然无味。也就成了正常现象。追本溯源,老师的误导是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的根本原因,老师一味要求写积极高尚的内容,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只有积极高尚的内容才是真生活”的错误认识。因此。我们应当让学生从凡人小事中体验生活的真实,感悟真性情。组织实践活动后作文是引导学生体验真生活抒写真性情的好方法,比如,清明节组织学生登山,让学生亲近自然:开亲子家长会。让学生与家长面对面,沟通心灵;周末布置学生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让学生体验亲情的伟大枯燥乏味的生活一旦有了切身体验,就会变得兴趣盎然,然后作文必会情真意切。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发现生活的美,进而体验作文之美。
二、让学生学会积累材料,乐写会写
现在有不少学生在“题海战术”中苦苦挣扎以提高分数,“重理轻文”的现象较为严重,以至于有些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理科书”,平时很少课外阅读,缺乏写作材料,对作文望而生畏。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提倡多阅读文章。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是说书读得要多,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只有“读书万卷”,才能“行万里路”,有了材料,才能“下笔如有神”,作文重在积累材料。但仅仅靠多读是不够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因此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还要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作文时,意所欲言,元不随意所欲,文如泉涌,应笔而生,滔滔不竭。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倡仿写和借鉴范文,培养好文风。即使刚模仿时比较机械,也应加以肯定。吴增祺说:“文章之体,往往古有是作,而后人则仿而为之,虽通人不以为病。”这是指文章体式上要加以模仿学习。历史上许多文学家也曾模仿古人写作,成为一代风范,如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脱化来的。再如左丘明的《左传》善于用对话叙事写人,司马迁的《史记》善用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这些手法都为后世的散文家、小说家、戏剧家所模仿。模仿是创新的一步,但不能一味地模仿,开始求“与古人合”。其后必须“与古人离”。所以我们必须强调仿写时还要加以创新,培养好文风。
三、加强对学生的技能训练,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学生通过基础训练之后,根据学生年级的不同,把写作基本常识贯穿于教学之中,学写书信应注意它的格式、信头、地址、称呼结尾等,描写文常用来描绘一幅人物、事物、环境或景色的图画,描写时应注意描写的角度和次序,要突出重点抓住最富有感染力的情节来写,其中构思要避免过难过偏,书写上要认真。训练方法可根据不同文体采用不同的练习方式,从缩写、扩写、仿写到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因为有了范文指路,而且题目与学生生活有实际联系,他们感到有版可依,有话可说,所以就没有无从下手的畏难心理,从而达到训练写作的目的。命题作文是学生按照拟定好的题目进行写作。当然写作时要注意审题,不可忽略和遗漏要点,表达某个要点时,要力求准确、词句恰当、层次分明而且有连贯性,同时掌握好规定的字数。
四、打一个让学生获得成就感的分数,培养学生写作激情
分数是学生的命根,教师批改作文往往以分数论优劣。在作文行为中,由于水平高的学生在过去的作文经验中(多为成功的经验),面临相同的写作任务时会有信心,作文也常常得高分;而那些失败的写作经验积累较多的学生,写作兴趣本来不高,然后作文得分又低,所以极易丧失信心。这就启发我们要认真对待每一次作文训练,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指导他们写好每一篇文章,积累成功的经验,评分不要太紧。同时教师要宽宏大量,把尺寸放宽一些,让每一个学生的作文都获得一个好分数,享受成功的喜悦。如果以班级尖子学生的作文作为评分标准的话。那么差生的作文永远打不上及格分,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班级中客观存在的差异,对于作文困难的学生只要内容充实,基本符合题意,句子较通顺,就至少得80分。当然这与优生的80分含金量是不同的,不过在期中期末考试时应以一个尺度进行评分。如果有的学生作文字迹潦草,难以辨认,乱打标点,但只要某句话、某个词、某个标点准确,就把它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捧出来表扬,并给较好的分数。学生也会得到成功的喜悦,渐渐地对作文产生兴趣。
总之,良好的作文教学效果应该是学生优秀的察赋、主体意识的强化与写作规律的有效渗透的结晶。而且作文教学又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细致的系统工程,在这项工程中,我们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因此我们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是帮助学生很好地适应社会交际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