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揭秘人:
徐桦君老师(浙江省特级教师、功勋教师,长期担任浙江省高考作文阅卷小组组长)
嘉宾:
林国爽老师 (浙江省特级教师,2002年被评为浙江省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2004年荣获“温州市首届名师”称号。曾出版教学论著《“教”:为了更好的“学”——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非洲的戈壁滩上,有一种叫依米的小花。花呈四瓣,每瓣自成一色:红、白、黄、蓝。它的独特并不止于此。在那里,根系庞大的植物才能很好地生长,而它的根却只有一条,蜿蜒盘曲着插入地底深处。通常,它要花费五年时间来完成根茎的穿插工作,然后,一点一滴地积蓄养分,在第六年春天,才在地面吐绿绽翠,开出一朵小小的四色鲜花。这种极难长成的依米小花,花期并不长,仅仅两天,便随母株一起香消玉殒。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受或联想?请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文体和标题;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嘉宾谈审题
这是一则隐喻型的材料,介绍了依米花的生存环境和生长特点。题目要求据此“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表示这则材料有多个角度可挖掘。那么,应该如何挖掘呢?
首先,梳理材料的叙述层次。这则材料包含四个层次:(1) 在戈壁滩上有一种美丽而独特的四色依米花;(2) 它的独特还在于它的根“只有一条,蜿蜒盘曲着插入地底深处”;(3) 它花费五年时间在地下穿插根茎,一点一滴积蓄养分才开出鲜花;(4) 花期不长,仅有两天。
其次,分析叙述层次,展开联想,确定立意。隐喻型材料作文的材料是一个喻体,写作时应据此作合理的辐射性联想,才能避免文章立意狭窄。由材料中依米花的成长特点可联想到人的成长特点,分析可知材料第一层次对艰难环境中四色花的特点描述是为下文铺垫,材料的叙述重点在“并不止于此”之后,应该沿着“为什么在艰难的环境中还能开出美丽而独特的四色花”这一思路去挖掘。材料第二层次表明四色花专一深入才能在艰难的环境中开放,由此可以联想到“一心一意地扎根深处”是取得成功的前提。第三层次表明四色花的绽放还源自坚持、积蓄,所以只有不懈地积累才能取得生命的辉煌,只有永不言弃才能实现自我突破。第四层次与前几层次构成对比关系,五年的积累带来的只是两天的美丽绽放,可见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活得精彩。
只要抓住以上任何一个角度进行写作,便能切中题意。当然,从材料整体出发,将这几种观点综合起来,则角度更全面,更易论述。如果审题时只抓住材料中的一两个词,不理清材料中各个层次间的逻辑关系,就会导致偏题,甚至离题。比如只抓住第一层次叙写逆境使人成功、苦难造就美丽,或者阐述生命的奇妙现象等,都不符合材料的内涵。
感动于生命的坚持
温州中学夏依宁
广阔的非洲戈壁滩,干旱荒凉。印象中,它应是漫天的黄沙和到处散布死亡讯息的昼夜不止的烈风,稀稀落落的植物耷拉着脑袋,了无生机。而依米小花却凭一条深入地下的根,顽强地生长着。为着短短两天的花期,它长年累月一点一滴地积蓄养分,并且花费五年的时间来完成根茎的穿插工作。这着实让我感动,感动于它生命的坚持。
因为唯有坚持,才能凸显对恶劣环境的极限挑战;唯有坚持,才能焕发生命蓬勃的力量。虽然坚持的过程是那么艰难,但是顽强者并不畏惧艰难,而把艰难当做一个果实厚厚的外衣,一点一点地撕下它,最终品尝到那甜美的成功。正像依米小花,它最终吐绿绽翠,开出一朵小小的四色鲜花,红、白、黄、蓝,它生命的多彩昭示着坚持的魅力。
河蚌忍受了沙粒的磨砺,坚持不懈,终于孕育绝美的珍珠;铁剑忍受了烈火的赤炼,坚持不懈,终于铸成锋利的宝剑。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积跬步”“积小流”的过程就是一种坚持。它可能单调无味,可能耗尽精力,可能动摇信念,然而正是如此,我们才会被这种坚持感动。我想起西北漫漫黄沙中最鲜艳的那一抹绿,那是胡杨树。它生,一千年不死;死,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朽。它仿佛要生生世世守着那片黄沙,这样顽强的生命力,不是让人震撼的执著又是什么?
胡杨树也好,依米小花也罢,生命的价值不在于其长短,而在于厚重,它因一种信念而坚持,并因顽强的坚持而厚重。
我想,每个人活着,心中都应有那么一份信念存在。它是一根支柱,撑起我们的脊梁,让我们面对风雨也绝不弯腰。也许生命的本身是苍白的,而信念却使生命的灵魂坚韧起来。那坚韧就像生命的弹簧,不论你怎么拉伸和挤压,生命的脊梁都不会变形,最终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历史如沉沙折戟,自将磨洗。是坚持,让刘禹锡历经了“二十三年弃置身”的悲苦后,终成出淤泥而不染的清莲;是坚持,让身陷“乌台诗案”的苏子瞻写出“老夫聊发少年狂”;是坚持,让柳永全然不顾“衣带渐宽”而留下了千古绝唱。欧阳修年幼丧父笃学成材,匡衡家境贫寒凿壁偷光终成大学,曹雪芹举家食粥写下了不朽的《红楼梦》……无一不是执著的信念结出的硕果。
在这世间,我们也走过那么些年,过去曾面对艰难,现在正应对挑战,将来还要面向无数的未知,但我们要为自己的梦想而坚持,为内心的那一方净土而坚持。
如果说生命有什么值得我去感动的,我想就是体现生命韧劲的坚持。纵使满目荒漠,世事飘摇,我们也要像依米小花那般,一心一意地扎根深处,耐得住寂寞,坚持不懈地追求。
进化论
文章选择了“坚持”这一角度,论述坚持之于生命的重要性,观点正确,有理有据。文章“提得出,展得开,收得拢”,由材料引出论点,围绕论点选择恰当的论据,既有对自然的感悟,又有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例足理透。作者有强烈而鲜明的紧扣材料的意识,文章首尾与文中都有对材料的点染和评价,体现了材料作文的行文特色。
文章在语言表述上长短句相间,整散句错落,排比和对偶手法运用自如,比喻的多方运用使说理更形象。但是,一些语句,如“历史如沉沙折戟,自将磨洗”,由于太过追求文字古奥,对古诗词的引用改编不当,显得十分艰涩。
主如夏花
温州中学叶一倩
溪水奔流,不舍昼夜,只为汇成浩渺江海;
飞蛾扑火,不惧灼烧,只为追随一点光明;
凤凰涅槃,浴火焚身,只为重获华丽新生。
生命以奔跑的姿态彰显着鲜活与蓬勃,用急促强劲的步点积累成最终的飞跃。
远古的日光透过历史的滚滚黄尘刺乱迷眼,我仿佛看见夸父在荒野如飞的箭步,踏破尘土,震碎山河。他那执著的眼神一如炎炎的烈日迸射出火热的光芒,他不懈的奔跑超越了时空的桎梏,闪耀着人类的自我觉醒,灌注了一个民族的博大厚重。
思绪渐行,黯黯汉服下太史公伏案行笔,眉宇紧锁着坚忍,字里行间透露着决心——“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生命不因难以承受之重而自殒,司马迁忍辱负重,为先父遗愿的完成而艰苦奋斗;韬光养晦,为自我价值的实现而永不言弃。他艰难奔跑,终于赶上了时代的浪尖,镌刻的碑文见证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成就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鸿篇。
大洋彼岸,海明威笔下那穿行在滔天骇浪间的老人圣地亚哥,在海上拼斗了两天两夜之后,仅仅赢得了一具空空的鱼骨架和自己的遍体鳞伤、疲惫不堪。但是,老人的坚持和执著一直贯穿于搏击的全过程,他虽败犹荣。尽管老人是故事塑造的人物,但硬汉精神却真实存在,并激励世人“人能够被毁灭,但是不能够被打败”。这是一曲英雄主义的赞歌,唱出了人的灵魂和尊严。
且看当下,运动健儿用汗水浇灌梦想,用伤病铭记年华,几十年磨一剑,只为领奖台上的万众瞩目,只为国旗升起时的热泪盈眶;莘莘学子十几年书海沉浮,寒窗苦读,虽不及圣人韦编三绝,却也不逊古人悬梁刺股。那纯粹的知识诱惑和精神磨炼,因为有理想的清辉普照而胜过了尘寰间风舞的林林总总,潜心研修,闻鸡起舞,奔跑在生命的百卉初萌。
再思量,我们都只是天地间荏弱的一员,而浮生若梦,一如昙花一现,稍纵即逝;一如依米乍开,转瞬消殒。但是,一次激扬的青春,一次微乎其微的成功,一次无悔的人生……生命因为有此般绝世的惊鸿一瞥,哪怕只有短暂的一次,也值得漫漫求索,苦苦跋涉。
一次,便足矣!
人生的光华必定要经历风雨后才能大放异彩,生命的春风必定要饱经风雪后才能吹面不寒。即便最终的绽放没有超凡脱俗的惊艳,也能生如夏花之绚烂。
进化论
这篇文章引用夸父、太史公、圣地亚哥、运动健儿等事例,从不同层面阐述“生命虽短暂,但仍要发出夺目光彩”的主题。事例充分,层次分明,语言精美凝练,富有意蕴。
但文章有明显的不足之处。一是个别语句追求新奇另类而导致晦涩费解,如“因为有理想的清辉普照而胜过了尘寰间风舞的林林总总,潜心研修,闻鸡起舞,奔跑在生命的百卉初萌”等。
二是缺少一个鲜明的统率全文的中心句,引用的事例中也没有对主题的点化,造成事例与主题结合不紧密,使读者难以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中心论点需读者自行概括是考场作文的大忌,可能会因阅卷老师一时看不清文章主旨而影响了得分。
想请徐老师给你的文章打分,并为你量身打造“进化”方法吗?赶快发电子邮件至zxstdc @ 163.com或寄信至本刊编辑部吧!
徐桦君老师(浙江省特级教师、功勋教师,长期担任浙江省高考作文阅卷小组组长)
嘉宾:
林国爽老师 (浙江省特级教师,2002年被评为浙江省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2004年荣获“温州市首届名师”称号。曾出版教学论著《“教”:为了更好的“学”——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非洲的戈壁滩上,有一种叫依米的小花。花呈四瓣,每瓣自成一色:红、白、黄、蓝。它的独特并不止于此。在那里,根系庞大的植物才能很好地生长,而它的根却只有一条,蜿蜒盘曲着插入地底深处。通常,它要花费五年时间来完成根茎的穿插工作,然后,一点一滴地积蓄养分,在第六年春天,才在地面吐绿绽翠,开出一朵小小的四色鲜花。这种极难长成的依米小花,花期并不长,仅仅两天,便随母株一起香消玉殒。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受或联想?请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文体和标题;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嘉宾谈审题
这是一则隐喻型的材料,介绍了依米花的生存环境和生长特点。题目要求据此“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表示这则材料有多个角度可挖掘。那么,应该如何挖掘呢?
首先,梳理材料的叙述层次。这则材料包含四个层次:(1) 在戈壁滩上有一种美丽而独特的四色依米花;(2) 它的独特还在于它的根“只有一条,蜿蜒盘曲着插入地底深处”;(3) 它花费五年时间在地下穿插根茎,一点一滴积蓄养分才开出鲜花;(4) 花期不长,仅有两天。
其次,分析叙述层次,展开联想,确定立意。隐喻型材料作文的材料是一个喻体,写作时应据此作合理的辐射性联想,才能避免文章立意狭窄。由材料中依米花的成长特点可联想到人的成长特点,分析可知材料第一层次对艰难环境中四色花的特点描述是为下文铺垫,材料的叙述重点在“并不止于此”之后,应该沿着“为什么在艰难的环境中还能开出美丽而独特的四色花”这一思路去挖掘。材料第二层次表明四色花专一深入才能在艰难的环境中开放,由此可以联想到“一心一意地扎根深处”是取得成功的前提。第三层次表明四色花的绽放还源自坚持、积蓄,所以只有不懈地积累才能取得生命的辉煌,只有永不言弃才能实现自我突破。第四层次与前几层次构成对比关系,五年的积累带来的只是两天的美丽绽放,可见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活得精彩。
只要抓住以上任何一个角度进行写作,便能切中题意。当然,从材料整体出发,将这几种观点综合起来,则角度更全面,更易论述。如果审题时只抓住材料中的一两个词,不理清材料中各个层次间的逻辑关系,就会导致偏题,甚至离题。比如只抓住第一层次叙写逆境使人成功、苦难造就美丽,或者阐述生命的奇妙现象等,都不符合材料的内涵。
感动于生命的坚持
温州中学夏依宁
广阔的非洲戈壁滩,干旱荒凉。印象中,它应是漫天的黄沙和到处散布死亡讯息的昼夜不止的烈风,稀稀落落的植物耷拉着脑袋,了无生机。而依米小花却凭一条深入地下的根,顽强地生长着。为着短短两天的花期,它长年累月一点一滴地积蓄养分,并且花费五年的时间来完成根茎的穿插工作。这着实让我感动,感动于它生命的坚持。
因为唯有坚持,才能凸显对恶劣环境的极限挑战;唯有坚持,才能焕发生命蓬勃的力量。虽然坚持的过程是那么艰难,但是顽强者并不畏惧艰难,而把艰难当做一个果实厚厚的外衣,一点一点地撕下它,最终品尝到那甜美的成功。正像依米小花,它最终吐绿绽翠,开出一朵小小的四色鲜花,红、白、黄、蓝,它生命的多彩昭示着坚持的魅力。
河蚌忍受了沙粒的磨砺,坚持不懈,终于孕育绝美的珍珠;铁剑忍受了烈火的赤炼,坚持不懈,终于铸成锋利的宝剑。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积跬步”“积小流”的过程就是一种坚持。它可能单调无味,可能耗尽精力,可能动摇信念,然而正是如此,我们才会被这种坚持感动。我想起西北漫漫黄沙中最鲜艳的那一抹绿,那是胡杨树。它生,一千年不死;死,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朽。它仿佛要生生世世守着那片黄沙,这样顽强的生命力,不是让人震撼的执著又是什么?
胡杨树也好,依米小花也罢,生命的价值不在于其长短,而在于厚重,它因一种信念而坚持,并因顽强的坚持而厚重。
我想,每个人活着,心中都应有那么一份信念存在。它是一根支柱,撑起我们的脊梁,让我们面对风雨也绝不弯腰。也许生命的本身是苍白的,而信念却使生命的灵魂坚韧起来。那坚韧就像生命的弹簧,不论你怎么拉伸和挤压,生命的脊梁都不会变形,最终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历史如沉沙折戟,自将磨洗。是坚持,让刘禹锡历经了“二十三年弃置身”的悲苦后,终成出淤泥而不染的清莲;是坚持,让身陷“乌台诗案”的苏子瞻写出“老夫聊发少年狂”;是坚持,让柳永全然不顾“衣带渐宽”而留下了千古绝唱。欧阳修年幼丧父笃学成材,匡衡家境贫寒凿壁偷光终成大学,曹雪芹举家食粥写下了不朽的《红楼梦》……无一不是执著的信念结出的硕果。
在这世间,我们也走过那么些年,过去曾面对艰难,现在正应对挑战,将来还要面向无数的未知,但我们要为自己的梦想而坚持,为内心的那一方净土而坚持。
如果说生命有什么值得我去感动的,我想就是体现生命韧劲的坚持。纵使满目荒漠,世事飘摇,我们也要像依米小花那般,一心一意地扎根深处,耐得住寂寞,坚持不懈地追求。
进化论
文章选择了“坚持”这一角度,论述坚持之于生命的重要性,观点正确,有理有据。文章“提得出,展得开,收得拢”,由材料引出论点,围绕论点选择恰当的论据,既有对自然的感悟,又有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例足理透。作者有强烈而鲜明的紧扣材料的意识,文章首尾与文中都有对材料的点染和评价,体现了材料作文的行文特色。
文章在语言表述上长短句相间,整散句错落,排比和对偶手法运用自如,比喻的多方运用使说理更形象。但是,一些语句,如“历史如沉沙折戟,自将磨洗”,由于太过追求文字古奥,对古诗词的引用改编不当,显得十分艰涩。
主如夏花
温州中学叶一倩
溪水奔流,不舍昼夜,只为汇成浩渺江海;
飞蛾扑火,不惧灼烧,只为追随一点光明;
凤凰涅槃,浴火焚身,只为重获华丽新生。
生命以奔跑的姿态彰显着鲜活与蓬勃,用急促强劲的步点积累成最终的飞跃。
远古的日光透过历史的滚滚黄尘刺乱迷眼,我仿佛看见夸父在荒野如飞的箭步,踏破尘土,震碎山河。他那执著的眼神一如炎炎的烈日迸射出火热的光芒,他不懈的奔跑超越了时空的桎梏,闪耀着人类的自我觉醒,灌注了一个民族的博大厚重。
思绪渐行,黯黯汉服下太史公伏案行笔,眉宇紧锁着坚忍,字里行间透露着决心——“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生命不因难以承受之重而自殒,司马迁忍辱负重,为先父遗愿的完成而艰苦奋斗;韬光养晦,为自我价值的实现而永不言弃。他艰难奔跑,终于赶上了时代的浪尖,镌刻的碑文见证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成就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鸿篇。
大洋彼岸,海明威笔下那穿行在滔天骇浪间的老人圣地亚哥,在海上拼斗了两天两夜之后,仅仅赢得了一具空空的鱼骨架和自己的遍体鳞伤、疲惫不堪。但是,老人的坚持和执著一直贯穿于搏击的全过程,他虽败犹荣。尽管老人是故事塑造的人物,但硬汉精神却真实存在,并激励世人“人能够被毁灭,但是不能够被打败”。这是一曲英雄主义的赞歌,唱出了人的灵魂和尊严。
且看当下,运动健儿用汗水浇灌梦想,用伤病铭记年华,几十年磨一剑,只为领奖台上的万众瞩目,只为国旗升起时的热泪盈眶;莘莘学子十几年书海沉浮,寒窗苦读,虽不及圣人韦编三绝,却也不逊古人悬梁刺股。那纯粹的知识诱惑和精神磨炼,因为有理想的清辉普照而胜过了尘寰间风舞的林林总总,潜心研修,闻鸡起舞,奔跑在生命的百卉初萌。
再思量,我们都只是天地间荏弱的一员,而浮生若梦,一如昙花一现,稍纵即逝;一如依米乍开,转瞬消殒。但是,一次激扬的青春,一次微乎其微的成功,一次无悔的人生……生命因为有此般绝世的惊鸿一瞥,哪怕只有短暂的一次,也值得漫漫求索,苦苦跋涉。
一次,便足矣!
人生的光华必定要经历风雨后才能大放异彩,生命的春风必定要饱经风雪后才能吹面不寒。即便最终的绽放没有超凡脱俗的惊艳,也能生如夏花之绚烂。
进化论
这篇文章引用夸父、太史公、圣地亚哥、运动健儿等事例,从不同层面阐述“生命虽短暂,但仍要发出夺目光彩”的主题。事例充分,层次分明,语言精美凝练,富有意蕴。
但文章有明显的不足之处。一是个别语句追求新奇另类而导致晦涩费解,如“因为有理想的清辉普照而胜过了尘寰间风舞的林林总总,潜心研修,闻鸡起舞,奔跑在生命的百卉初萌”等。
二是缺少一个鲜明的统率全文的中心句,引用的事例中也没有对主题的点化,造成事例与主题结合不紧密,使读者难以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中心论点需读者自行概括是考场作文的大忌,可能会因阅卷老师一时看不清文章主旨而影响了得分。
想请徐老师给你的文章打分,并为你量身打造“进化”方法吗?赶快发电子邮件至zxstdc @ 163.com或寄信至本刊编辑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