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认为天之生人是实现天之意志 ,人是天的缩影 ,认为天具有道德和情感 ,宣扬“君权神授” ,但又以谴告论表达了对君权的限制。董仲舒虽消减了先秦儒家的原始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认为天之生人是实现天之意志 ,人是天的缩影 ,认为天具有道德和情感 ,宣扬“君权神授” ,但又以谴告论表达了对君权的限制。董仲舒虽消减了先秦儒家的原始民主精神、人道意识 ,但转换角度看 ,却可以认为这无害于将人的地位提高到与宇宙天地相并 ,实际上是另一种意义的挺立起人本精神 ,用天的仁义推之于民 ,是发扬了孔子“仁者爱人”的伟大命题 ,使统治者不能完全忽视人民的呼声 ,多少要以仁者之心关注人民的呐喊 ,使现实主义的文学有了生存的土壤 ,有利于继承和发扬《诗》的美刺传统。天人感应论为自然意义的天加上了道德属性 ,交通天人 ,也使道德内容和道德批评成为文学的重要课题 ,对形成文学批评重视道德取向的民族传统 ,有很大的推助 ,对先秦以来的“山水比德”有所发展 ,汉代盛行的凤动教化说也与之很有关系。天人感应所促生的生命哲学在三方面影响了文学 :抒情性 ,对主客体关系的重视 ,“同类相动”之说。
其他文献
近年来中国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已呈高龄化发展态势,由于卧床保守治疗产生的诸多并发症以及患者对预后的较高期望值,所有现有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方式以手术为主。其中动力髋
书籍是我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一个人想要进步和发展就必须阅读更多的书籍, 从书籍中获取一定的知识.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因此教师应该培养
电视剧《叶问》以革命加浪漫的方式展现了以叶问为代表的中国人在"五四"觉醒之后,探求个人和民族走向何方的迷惘、追求和怀疑,以及探求民族解放和独立之路的艰辛历程。记录了
“口述档案”一个值得商榷的概念吉林大学王立维侯甫芳对历史事件、风土人情或重要人物事件经历、耳闻目睹的知情人直接口述形成的声像或文字材料,对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
小学低年段看图写话主要存在以下问题:过分强调写话;观察图画不够细致;缺乏对图画内容动态的想象;说话训练形式化,缺乏实质性交际;写话内容零散,没有突出中心。为此,在小学低
目的:分析初治和复治结核分枝杆菌痰培养阳性的肺结核患者对4种一线抗结核药的耐多药(MDR)情况,了解抗结核药耐药现状和形势。方法:选取结核分枝杆菌痰培养阳性患者395例,按
<正>●访谈提问:宇馆长,福田区作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请您谈一谈福田区图书馆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如何"借助社会力量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实验"以及
有效的学习材料能驱动学生主动的进行学习、探究,引导学生积极反思,发展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的教师不注意学习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所用学习材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出墓志大量涌现,其中有大量墓志记载了唐人的著述情况,这些记述或为传世文献所不载,能起到辑佚作用;或可纠正传世文献的讹误,与传世文献相补充。本文利用
在中国,"文学"的观念与教育体制的调整、近代学术精神的信仰以及现代政治等因素绞扭而生成。文学史写作被看作是一种近代学术工作,秉承近代学术精神,以资料/事实的方式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