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来许多公开课,尤其是一些名师大课,提倡“零起点”教学,把传统的课前预习安排到课内进行,其目的是使学生对课文保持一种新鲜感,导入时易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本无可厚非,因为教无定法,各人有各人自己的教学特色。但倘若就此否定了传统的课前预习,那未免有失偏颇,甚至会使我们的语文教学走向另一个极端。
众所周知,有些公开课往往不受时间限制,有的一节大课五六十分钟,有的是两节课连在一起上。教学内容也仅仅是讲读课文,而本该进行的一个重点环节——字词教学却不见了踪影。这为他们的课内预习从时间上提供了保障。可我们平时的教学,一节课只有40分钟,如果都把预习安排在课内,时间上能有保障吗?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因此预习的内容除了读课文外,还要去查阅课外资料,收集与处理信息,有意识地观察体验生活,甚至开展相关的活动。这些内容课内预习能够解决吗?更重要的是,预习的目的绝不仅仅是为教师讲解课文扫清障碍、打好基础,而在于通过学生的自主读书来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叶老曾说过:“上课之前,学生要切实预习。”“要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习惯,就非教他们预习不可,”如果学生长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被动的课内预习,他们何时能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而课前预习,学生则有更充足的时间去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学习生字词语,感知文章内容,多方收集查找信息资料,这样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也为课堂教学留出更多的时间,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去讨论解惑、品读感悟,从而缓解课堂教学的压力。
笔者先利用课内或活动课的时间指导学生预习,要求学生预习时做到“四读”:初读时圈出生字词,利用工具书理解生字词在文中的意思,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再读课文时,感知内容,找出疑难困惑,尝试释疑;三读课文,根据需要收集相關的信息资料;四读课文,摘录好词佳句,与同学交流预习的收获。经过四五个星期的训练,当学生逐步掌握了预习的要领后,再布置学生课外预习。为了避免课外预习时少数学生出现“失控”现象,我又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预习小组,每组3~4人,按学生的家庭住址就近组合。每组指定一名学习较好的学生为组长,负责召集、督促该组学生进行预习,检查各人的预习结果,汇总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以便上课时与全班交流。
课前预习既能提高教学效果 ,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我们何乐而不为呢?所以我认为,不管课程怎么改革,课前预习始终是语文教学的一剂不可舍弃的“良方”!◆(作者单位:江西省婺源县江湾小学)
□责任编辑:徐纯军
众所周知,有些公开课往往不受时间限制,有的一节大课五六十分钟,有的是两节课连在一起上。教学内容也仅仅是讲读课文,而本该进行的一个重点环节——字词教学却不见了踪影。这为他们的课内预习从时间上提供了保障。可我们平时的教学,一节课只有40分钟,如果都把预习安排在课内,时间上能有保障吗?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因此预习的内容除了读课文外,还要去查阅课外资料,收集与处理信息,有意识地观察体验生活,甚至开展相关的活动。这些内容课内预习能够解决吗?更重要的是,预习的目的绝不仅仅是为教师讲解课文扫清障碍、打好基础,而在于通过学生的自主读书来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叶老曾说过:“上课之前,学生要切实预习。”“要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习惯,就非教他们预习不可,”如果学生长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被动的课内预习,他们何时能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而课前预习,学生则有更充足的时间去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学习生字词语,感知文章内容,多方收集查找信息资料,这样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也为课堂教学留出更多的时间,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去讨论解惑、品读感悟,从而缓解课堂教学的压力。
笔者先利用课内或活动课的时间指导学生预习,要求学生预习时做到“四读”:初读时圈出生字词,利用工具书理解生字词在文中的意思,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再读课文时,感知内容,找出疑难困惑,尝试释疑;三读课文,根据需要收集相關的信息资料;四读课文,摘录好词佳句,与同学交流预习的收获。经过四五个星期的训练,当学生逐步掌握了预习的要领后,再布置学生课外预习。为了避免课外预习时少数学生出现“失控”现象,我又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预习小组,每组3~4人,按学生的家庭住址就近组合。每组指定一名学习较好的学生为组长,负责召集、督促该组学生进行预习,检查各人的预习结果,汇总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以便上课时与全班交流。
课前预习既能提高教学效果 ,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我们何乐而不为呢?所以我认为,不管课程怎么改革,课前预习始终是语文教学的一剂不可舍弃的“良方”!◆(作者单位:江西省婺源县江湾小学)
□责任编辑:徐纯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