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中国建筑设计史课程的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mula_l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建筑设计史教学的任务是使学生了解中国建筑物的发展历史,以及中国古代建筑物的设计发展过程。而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时间较长,有五千年的文化积淀,是研究和分析中国古代建筑物的基本依据[1]。本文将研究中国建筑设计史课程的教学,以及分析中国建筑史教学同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和发展。
  【关键词】中国建筑设计史 课程教学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236-01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时间较长,是经过时代沉淀的文化,见证了中国建筑设计从古至今的发展。建筑设计是建筑行业的名词,是指建筑物在开展建筑之前,建筑设计人员依照建造的工作,将建造过程中会发生的所有问题进行模拟规划,制定好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通过图表和文件体现出来,中国是从清朝后期才逐渐形成建筑设计的观念和技术。研究中国建筑设计的历史发展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指导,每个国家的建筑物发展都不能脱离实际的文化背景,依据相应的文化背景才能设计出能够反应当时社会环境的建筑作品。因此,将中国传统文化同中国建筑设计史的课程教学相联系,有其实际的研究意义。
  一、中国建筑设计史的教学目标
  中国建筑设计史包括建筑学和设计学两方面内容,是建筑类专业教学中的基本学科。现阶段,一般的教学形式只是分析建筑设计知识的个别方面,很少对其进行综合研究,只学到了古典建筑物的表面发展,很少去探究建筑物产生的背景以及变化的影响因素。因此,要加强对中古建筑设计史的深入学习。
  建筑设计是将建造技术和设计艺术相结合的双性学科,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利用结构、原材料、工程建造以及空间格局形成技能学习;二是依据时代背景、文化习俗、地域分布等社会人文形成不同设计的特征[2]。因此,建筑类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学习建筑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学习中国建筑设计的发展历史,促使学生能够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构建思维知识体系。由于建筑设计是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要让学生认识到建筑设计和社会发展相互联系,从而学习到建筑设计的本质。
  二、研究中国建筑设计史课程的教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
  (一)传统文化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依据
  中国传统建筑的历史是漫长的,经过长时间的社会变革和发展,随之不断发展的,中国古代建筑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的影响[3]。实际上,中国建筑设计的发展和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一样都是逐渐发展完善的,受到孔子儒学思想、易经理论、阴阳八卦、星辰天文等传统学说理论的影响,与现实环境相适应,逐渐形成了独具中国特征的文化理念,发展完善之后就变成了一种附有深层次内涵的标准。这个标准影响着中国古代建筑设计的发展和转变,同时也对绘画、服装、药品等学科的发展产生了影响。古代建筑设计的留存、延续,完善了传统文化的发展,两者相互影响。
  因此,开展中国建筑设计史的课程教学,要分析古代建筑的表面特征,依据中国传统文化,才能把握建筑设计的内涵。但是,现代教学往往忽视了这方面的研究,因此,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建筑设计教学的联系。
  (二)传统建筑体现传统文化
  建筑物是依据设计进行建造,人的思维活动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因此,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社会存在一定会对建筑物的设计者产生影响。从人类出现直到清朝灭亡,传统文化一直对建筑设计起着制约作用,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开展分析。
  1.宇宙观对建筑设计产生的作用。宇宙观是通过天文现象来预测国运变化、人事凶吉、天灾人祸等,其本质是人类无法掌握命运。
  2.自然观对建筑设计产生的作用。在中国古代,自然的本意是自然而然的意思,就中国文化本质而言,自然是被分为“自”和“然”两部分,指的是人体本身和外围世界的物质。
  人自身、花、鸟、水等是物质界的组成部分,在这种观念下,人同其他物质要素是处于一样的位置,提供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维观念。
  3.环境观对建筑设计产生的作用。环境观是指人和周围的环境因素相互联系以及认识。古代人们对环境是非常重视的,比如:人去世后,埋葬的位置要经过风水先生的推算,盖新房子,要选择大门的朝向以及房子的方位,这些都非常讲究。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从两方面开展对中国建筑设计史课程的教学同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的研究,中国建筑设计史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学习中国建筑设计史能够加强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形成知识思维体系。中国传统文化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设计的基本依据,同时也是传统建筑设计的体现,研究中国建筑设计史课程的教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能够让学生认识到社会文化的发展会造就相应的建筑设计模式,同样建筑设计的发展也会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所以要真正把握建筑设计和创作的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李明月,单全.从日本建筑文化看中国建筑设计的民族性[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1)
  [2]景泉,杨磊.基于传统文化的中国现代建筑探索[J].建筑创作,2010(9)
  [3]王喜彬.浅谈中国现代建筑教育中的传统文化因子引入[J].教育与职业,2013(8)
其他文献
【摘要】计算机的理论内容过于枯燥,实训课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要求较高,但是通常教师难以通过单一的课堂讲授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随着近年来教育体制的改革的进行,自主学习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任务驱动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能够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索、自主学习,从而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本文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对计算机实训课堂设计进行了研究,希望能为相关教学人员提供借鉴。  【关键词】任务驱动模式 计算
春石斛为兰科石斛属附生植物,其花朵大,花色鲜艳,加之花期一般在2月-4月,与我国春节时间相近,因此春石斛作为一种新兴年宵盆栽花卉,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为了适应附生环境,春
【摘要】以“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来培养装饰艺术设计专业人才,一方面可减轻学生学习该专业的资金压力,另一方面则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经验,同时也符合发展学生的艺术美感和设计创新能力的教学目标的要求。本文针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从高职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要求出发,介绍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同时提出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策略。  【关键词】装饰艺术设计 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  
档案具有很高的保存价值和科研价值,档案管理是一个单位不可或缺的部分,档案管理方法的得当与否会对科研机构、国家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等的日常工作顺利进行产生重要的影响。在
【摘要】高职教育迅猛发展的同时,高职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的问题带有普遍性地呈现出来,甚至成为一个高职教育界的“李约瑟难题”。在明晰高职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概念的基础上,从当代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宏观经济学、个人生涯发展、社会学、哲学层面认识何以要培养高职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键词】高职生 职业教育 可持续发展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
【摘要】建筑史指建筑物的历史或者对建筑发展历史的研究,包括建筑物、历史发展以及艺术设计三个因素,综合中国和外国建筑设计历史的发展,来开展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全面了解建筑设计的历史发展和文化形成,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主要研究艺术设计专业的建筑设计史的教学,对理论课程教学进行改善。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 建筑设计史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221-01  船舶检验是为了保证船舶、海上设施和船运货物集装箱具备安全航行和安全作业以及防止水域环境污染的技术条件,保障水上人命和财产安全,是国家赋予的法定义务。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航运事业也快速提升,运输船舶周转效率快速提高,船舶机械设备在长期运转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致使其使用性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227-02  中国人口大多来自农村,中小学学生也大多来自农村,特别是小学生大多在农村就读,而农村村级校则是中国教育最小的单元,更是山区教育最基本的教育阵地,是山区孩子最初接受教育的摇篮,但山区村校教育也是现阶段教育最薄弱的环节,改变这种现状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前提,原教育部部长周济指出:要把农村教育摆在农村
教学质量是本科院校的生命线.尤其是对于新建本科院校,构建一套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更是必要而迫切.以成都大学为例,基于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内涵,分析了教学质量保障
【摘要】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化的手段也融入到了会计的日常工作当中。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更好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会计人才,把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引入到会计教学工作当中势在必行。本文旨在探讨信息化环境下会计实务课程构建的策略,为会计实务课程提高更高效的教学工具。  【关键词】信息化环境 会计课程 构建策略  【基金项目】浙江省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项目(kg2013890);丽水职业技术学院课改项目(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