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建筑设计史教学的任务是使学生了解中国建筑物的发展历史,以及中国古代建筑物的设计发展过程。而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时间较长,有五千年的文化积淀,是研究和分析中国古代建筑物的基本依据[1]。本文将研究中国建筑设计史课程的教学,以及分析中国建筑史教学同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和发展。
【关键词】中国建筑设计史 课程教学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236-01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时间较长,是经过时代沉淀的文化,见证了中国建筑设计从古至今的发展。建筑设计是建筑行业的名词,是指建筑物在开展建筑之前,建筑设计人员依照建造的工作,将建造过程中会发生的所有问题进行模拟规划,制定好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通过图表和文件体现出来,中国是从清朝后期才逐渐形成建筑设计的观念和技术。研究中国建筑设计的历史发展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指导,每个国家的建筑物发展都不能脱离实际的文化背景,依据相应的文化背景才能设计出能够反应当时社会环境的建筑作品。因此,将中国传统文化同中国建筑设计史的课程教学相联系,有其实际的研究意义。
一、中国建筑设计史的教学目标
中国建筑设计史包括建筑学和设计学两方面内容,是建筑类专业教学中的基本学科。现阶段,一般的教学形式只是分析建筑设计知识的个别方面,很少对其进行综合研究,只学到了古典建筑物的表面发展,很少去探究建筑物产生的背景以及变化的影响因素。因此,要加强对中古建筑设计史的深入学习。
建筑设计是将建造技术和设计艺术相结合的双性学科,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利用结构、原材料、工程建造以及空间格局形成技能学习;二是依据时代背景、文化习俗、地域分布等社会人文形成不同设计的特征[2]。因此,建筑类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学习建筑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学习中国建筑设计的发展历史,促使学生能够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构建思维知识体系。由于建筑设计是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要让学生认识到建筑设计和社会发展相互联系,从而学习到建筑设计的本质。
二、研究中国建筑设计史课程的教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
(一)传统文化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依据
中国传统建筑的历史是漫长的,经过长时间的社会变革和发展,随之不断发展的,中国古代建筑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的影响[3]。实际上,中国建筑设计的发展和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一样都是逐渐发展完善的,受到孔子儒学思想、易经理论、阴阳八卦、星辰天文等传统学说理论的影响,与现实环境相适应,逐渐形成了独具中国特征的文化理念,发展完善之后就变成了一种附有深层次内涵的标准。这个标准影响着中国古代建筑设计的发展和转变,同时也对绘画、服装、药品等学科的发展产生了影响。古代建筑设计的留存、延续,完善了传统文化的发展,两者相互影响。
因此,开展中国建筑设计史的课程教学,要分析古代建筑的表面特征,依据中国传统文化,才能把握建筑设计的内涵。但是,现代教学往往忽视了这方面的研究,因此,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建筑设计教学的联系。
(二)传统建筑体现传统文化
建筑物是依据设计进行建造,人的思维活动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因此,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社会存在一定会对建筑物的设计者产生影响。从人类出现直到清朝灭亡,传统文化一直对建筑设计起着制约作用,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开展分析。
1.宇宙观对建筑设计产生的作用。宇宙观是通过天文现象来预测国运变化、人事凶吉、天灾人祸等,其本质是人类无法掌握命运。
2.自然观对建筑设计产生的作用。在中国古代,自然的本意是自然而然的意思,就中国文化本质而言,自然是被分为“自”和“然”两部分,指的是人体本身和外围世界的物质。
人自身、花、鸟、水等是物质界的组成部分,在这种观念下,人同其他物质要素是处于一样的位置,提供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维观念。
3.环境观对建筑设计产生的作用。环境观是指人和周围的环境因素相互联系以及认识。古代人们对环境是非常重视的,比如:人去世后,埋葬的位置要经过风水先生的推算,盖新房子,要选择大门的朝向以及房子的方位,这些都非常讲究。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从两方面开展对中国建筑设计史课程的教学同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的研究,中国建筑设计史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学习中国建筑设计史能够加强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形成知识思维体系。中国传统文化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设计的基本依据,同时也是传统建筑设计的体现,研究中国建筑设计史课程的教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能够让学生认识到社会文化的发展会造就相应的建筑设计模式,同样建筑设计的发展也会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所以要真正把握建筑设计和创作的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李明月,单全.从日本建筑文化看中国建筑设计的民族性[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1)
[2]景泉,杨磊.基于传统文化的中国现代建筑探索[J].建筑创作,2010(9)
[3]王喜彬.浅谈中国现代建筑教育中的传统文化因子引入[J].教育与职业,2013(8)
【关键词】中国建筑设计史 课程教学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236-01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时间较长,是经过时代沉淀的文化,见证了中国建筑设计从古至今的发展。建筑设计是建筑行业的名词,是指建筑物在开展建筑之前,建筑设计人员依照建造的工作,将建造过程中会发生的所有问题进行模拟规划,制定好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通过图表和文件体现出来,中国是从清朝后期才逐渐形成建筑设计的观念和技术。研究中国建筑设计的历史发展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指导,每个国家的建筑物发展都不能脱离实际的文化背景,依据相应的文化背景才能设计出能够反应当时社会环境的建筑作品。因此,将中国传统文化同中国建筑设计史的课程教学相联系,有其实际的研究意义。
一、中国建筑设计史的教学目标
中国建筑设计史包括建筑学和设计学两方面内容,是建筑类专业教学中的基本学科。现阶段,一般的教学形式只是分析建筑设计知识的个别方面,很少对其进行综合研究,只学到了古典建筑物的表面发展,很少去探究建筑物产生的背景以及变化的影响因素。因此,要加强对中古建筑设计史的深入学习。
建筑设计是将建造技术和设计艺术相结合的双性学科,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利用结构、原材料、工程建造以及空间格局形成技能学习;二是依据时代背景、文化习俗、地域分布等社会人文形成不同设计的特征[2]。因此,建筑类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学习建筑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学习中国建筑设计的发展历史,促使学生能够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构建思维知识体系。由于建筑设计是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要让学生认识到建筑设计和社会发展相互联系,从而学习到建筑设计的本质。
二、研究中国建筑设计史课程的教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
(一)传统文化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依据
中国传统建筑的历史是漫长的,经过长时间的社会变革和发展,随之不断发展的,中国古代建筑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的影响[3]。实际上,中国建筑设计的发展和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一样都是逐渐发展完善的,受到孔子儒学思想、易经理论、阴阳八卦、星辰天文等传统学说理论的影响,与现实环境相适应,逐渐形成了独具中国特征的文化理念,发展完善之后就变成了一种附有深层次内涵的标准。这个标准影响着中国古代建筑设计的发展和转变,同时也对绘画、服装、药品等学科的发展产生了影响。古代建筑设计的留存、延续,完善了传统文化的发展,两者相互影响。
因此,开展中国建筑设计史的课程教学,要分析古代建筑的表面特征,依据中国传统文化,才能把握建筑设计的内涵。但是,现代教学往往忽视了这方面的研究,因此,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建筑设计教学的联系。
(二)传统建筑体现传统文化
建筑物是依据设计进行建造,人的思维活动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因此,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社会存在一定会对建筑物的设计者产生影响。从人类出现直到清朝灭亡,传统文化一直对建筑设计起着制约作用,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开展分析。
1.宇宙观对建筑设计产生的作用。宇宙观是通过天文现象来预测国运变化、人事凶吉、天灾人祸等,其本质是人类无法掌握命运。
2.自然观对建筑设计产生的作用。在中国古代,自然的本意是自然而然的意思,就中国文化本质而言,自然是被分为“自”和“然”两部分,指的是人体本身和外围世界的物质。
人自身、花、鸟、水等是物质界的组成部分,在这种观念下,人同其他物质要素是处于一样的位置,提供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维观念。
3.环境观对建筑设计产生的作用。环境观是指人和周围的环境因素相互联系以及认识。古代人们对环境是非常重视的,比如:人去世后,埋葬的位置要经过风水先生的推算,盖新房子,要选择大门的朝向以及房子的方位,这些都非常讲究。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从两方面开展对中国建筑设计史课程的教学同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的研究,中国建筑设计史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学习中国建筑设计史能够加强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形成知识思维体系。中国传统文化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设计的基本依据,同时也是传统建筑设计的体现,研究中国建筑设计史课程的教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能够让学生认识到社会文化的发展会造就相应的建筑设计模式,同样建筑设计的发展也会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所以要真正把握建筑设计和创作的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李明月,单全.从日本建筑文化看中国建筑设计的民族性[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1)
[2]景泉,杨磊.基于传统文化的中国现代建筑探索[J].建筑创作,2010(9)
[3]王喜彬.浅谈中国现代建筑教育中的传统文化因子引入[J].教育与职业,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