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在探讨体裁、体裁分析和主位推进模式的基础上提出,在分析语篇时体裁分析法和主位推进模式之间存在很大互补性。若两种方法并用既可以从宏观上揭示语篇的交际目的,宏观结构,又可以从微观上揭示语篇内部的语义脉络和连贯的本质。
【关键词】 体裁;体裁分析;主位推进;语篇
【Abstract】 Based on the study of genre, genre analysis and thematic progression, this article proposes that there exists a certain complementary relationship between genre analysis and thematic progression in discourse analysis. If these two approaches are adopted in the analysis of discourse, we can not only gain an insight of the communicative purpose(s) and macro-structure of a certain discourse but also gain an insight of the semantic development and the essence of cohesion of the discourse.
【Key words】genre; genre analysis; thematic progression; discourse
1.导言
作为语篇研究中新兴的、充满生机的一个领域,体裁和体裁分析已经引起语言学家们的巨大兴趣和研究热情,其研究已经涉及许多方面,包括:体裁的定义和分类、体裁分析模式的建立、体裁和权利、政治的关系、体裁分析在专门用途英语、学术英语、科技英语中的应用、体裁教学法在读写教学中的应用等等。尽管通过对语篇进行体裁分析,我们可以从社会情景角度解释语篇构建的得体性,探讨语篇结构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揭示语篇的宏观结构。但是,在分析具体语篇时,仅使用体裁分析方法不足以揭示语篇构成的语义脉络和语篇连贯的本质,需要借助其它理论如主位推进模式对其进行补充。
2.体裁分析模式
体裁分析标志着语篇分析已从语言平面的表层描述转向对语篇交际功能和宏观结构的深层解释,许多语言学家提出了体裁分析模式。目前影响比较大的体裁分析模式包括系统功能语言学内部Hasan(1977)提出的“体裁结构潜势”、Ventola(1987)的流程图(flowchat)、Martin(1986;1997)为代表的“澳大利亚学派”模式和应用语言学领域Swalesian学派的体裁分析模式等。
2. 1 Hasan的体裁结构潜势
Hasan(1977)在从事语篇衔接理论研究的同时,对语篇的语义结构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体裁结构潜势” (Generic Structure Potential)理论, 并用其分析了医生诊所、市场买卖之间的服务接待和儿歌体裁。Hasan(1985:56)提出的“体裁结构潜势”实际是指属于同一体裁的语篇变化的可能性,它决定着什么成分一定出现;什么成分可能出现;这些成分出现在什么地方以及出现的概率有多大。如果体裁结构的必要成分及其顺序发生变化,就会产生新的体裁。然而,不同体裁的语篇在组织上的复杂程度不同,即使是同一体裁的语篇在组织上的复杂程度也不同,“体裁结构潜势”理论并不能对这些复杂现象做出充分的解释。Ventola(1988:52-7)也认为Hasan的体裁分析框架是线性的,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线性框架所规定的成分顺序似乎不总是和实际语篇的顺序相符合;(2)实际语篇成分的重复更加复杂;(3)有些成分实际体现为非语言特征。因而,体裁结构潜势无法解释为什么在许多情况下交际事件中间突然停止, 从而使交际失败以及是什么原因使交际终止。
2.2 Ventola的流程图
针对Hasan“体裁结构潜势”理论的缺点,Mohan(1986)和Ventola(1987)提出了流程图理论,把语言交际的过程以流程图的形式表示出来。 流程图理论有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将情景语境看成动态的,交际双方可以不断就正在进行的交际事件的发展和方向做出选择。 例如, 在商店购物的流程图中, 在哪几个关口可以中间退出交际事件,使语言交际结束。他们分别是当买者不需要购买货物时;当买者需要,但商店无货时;当卖者有货,但买者拒绝购买时。但是,对于流程图也有学者(李美霞,2007:61)提出质疑:(1)简单、短小的语篇,流程图可能是行之有效的分析手段。但当我们面对长的、复杂的语篇时,流程图能否解决问题?(2)人类交际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一种交际形式通过这样一种流程图的形式能将交际所涉及的方方面面都涵盖在内吗?
2.3 澳大利亚学派的体裁分析框架
这一派别的代表人物有Martin、Christie和Rothery等。Martin和Rothery(1986)提出的指向—→进展—→结局—→结尾这个小学阶段典型记叙文图式结构已被广泛应用。后来,Martin(1997)提出不同的体裁结构可以和不同的元功能对应。后来,Martin(1997)进一步以说教式故事(exemplum)为例将其体裁结构和不同元功能具体对应。
Martin的体裁分析模式在强调语篇的宏观结构的基础上开始对其各组成部分的语言特征做出分析。因此,他的模式在语篇分析和教学领域尤其是写作教学中有重要的价值。在教学中可以使学生学到如何构建某种体裁的语篇,并且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但是,该模式的规定性太强,若用于写作教学中会导致学生的语篇千人一面,缺少多样性。
2.4 Swalesian学派的体裁分析模式
系统功能语言学领域以外关于体裁分析的研究首推Swalesian学派的影响最大。Swales被称为“体裁分析之父”(Pèrez-Llantada2004:140),他认为尽管系统功能语言学家总是说语境(context)很重要,但他们几乎没有对语境作过什么详尽的考察。出于对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不满,Swales于1981年提出了CARS(Creating a Research Space)的论文开头模式。随后,Swalesian学派的Bhatia(1993:22-26)提出了体裁分析的“七步法”,他称该体裁分析模式将语言学分析方法与社会学和心理学方法紧密结合起来,对语篇进行全方位的描写与解释。语言学层面的分析主要是解释不同的交际目的是怎样体现在不同体裁的词汇语法层面的;社会学层面则把语篇作为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来研究,揭示特定体裁结构形成并得以沿用的社会文化因素;心理学的层面则研究语篇的认知结构和建构策略,探讨特定的交际目的如何在特定语篇中实现(Ibid)。
Swalesian学派的研究极具生命力,不少学者运用他们的体裁分析理论, 对不同专业的学术文章、学位论文等各种体裁或进行分析研究, 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英语的教学实际中。可是Swalesian学派的模式有一个缺陷,他们对体裁分析中每一个“语步”或者“步骤”内部以及“语步”或者“步骤”之间的信息流动模式和衔接连贯模式是什么样的没有做出解释。
其它比较有影响的还有以Miller(1984)为代表的“新修辞学派”的体裁分析研究,Berkenkotter & Huckin(1995)为代表的“社会认知模式”,Kress( 1996)为代表的“社会符号模式”,以及Freadman(1994)的“模块理论”,和以张德禄教授(2002)为代表的“体裁研究理论框架”,但是他们没有提出具有操作性的体裁分析框架,而且把研究的重点放在语言之外,侧重体裁的分类和体裁与观念形态、语域和语言的关系上。
我们不难看出,尽管体裁分析已经成为语篇研究中非常有活力的领域,但是,使用体裁分析法在分析语篇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因为,体裁分析法的研究着眼点是语篇的宏观结构,这种结构要么是整个语篇(如研究论文、硕/博士论文、书评和项目申请书),要么是一种语篇的某个组成部分(如论文摘要、论文引言部分和博士论文结尾部分等)。而在微观层面,也就是对语篇本身的研究是非常欠缺的,远远不能揭示特定体裁的语篇内部的语义关系和连贯的本质,这就需要借助其它的理论来进一步揭示语篇的构成特征。而主位推进模式在这方面能给体裁分析法提供一定的互补。
3.主位和主位推进的研究
较早提出主位(theme)和述位(rheme) 概念的是布拉格学派创始人Mathesius。Halliday(1985)为代表的系统功能学派接受了主、述位这对术语, 并将主位进一步划分为单项主位(simple theme),复项主位(multiple theme)和句项主位(clausal theme )。
捷克学者Danes从语篇的视角,研究连贯语篇中句子与句子之间主位与述位的衔接、照应、过渡以及逻辑连贯的规律,提出了主位推进的概念,建立了主位推进的三种模式即:线性主位推进模式、连续主位推进模式和分裂式主位推进模式。在吸收国外语言学家的理论基础上,我国语言学家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综合各家的观点,主位推进有以下五种基本模式:(1)延续型(2)主位同一型(3)述位一致型(4)交叉型 (5) 分裂式。
语篇是复杂多样的,仅按照一种模式向前推进的语篇毕竟还是少数,大多语篇都是几种模式结合使用,构成语篇使用中的复合主位推进模式。那么,主位推进模式的研究又有何种实际意义呢?这就涉及到我们下面要探讨的主位推进和体裁分析的互补性问题。
4.主位推进和体裁分析的互补性
4.1主位推进模式和语篇体裁地位的确定
Fries(1983)提出主位与不同的语篇体裁类型之间可能存在某种特定的联系,并提出主位推进与语篇体裁相对应的假设,此后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了探讨。Nwogu (1990) 发现, 医学论文正文、论文摘要和报刊杂志上对医学发展的报道虽同属医学类语篇, 但在主位推进模式的选择上却存在差别。论文正文以主位同一模式为主, 报刊杂志上的报道以延续型模式为主, 而论文摘要中主位同一模式和延续型模式的数目基本相等。赵建成和余毓国(1993)研究了英语汽车广告的语言特点, 他们得出结论:广告英语的主位模式一般有四种变化,这四种变化形式可以归纳为述位同一,主位同一, 延续型和复合型,其中使用较多的是述位同一和复合型主位模式。Francis (1990)对报纸上的新闻报道、社论和读者来信三类体裁的主位推进模式进行比较,得出主位推进模式的选用与体裁有着紧密联系的结论。李国庆(2003)以小说《老人与海》中镶嵌的微型语域语篇体裁为例,分析论证了Fries的假设:不同的交际目的可以使信息发出者对选择主位时的侧重点有所区别,包括偏重于不同类型的主位进展模式。
由此可见,体裁的确立和主位推进模式是紧密联系的,换言之,一定的主位推进模式可以帮助建立某个语篇的体裁地位。
4.2主位推进模式和体裁分析的互补
体裁分析没有涉及语篇中小句与小句之间的语义关系,不能很好的分析语篇的内部组织结构,也不能解释具有相同宏观结构的不同语篇里,为什么有的语篇是连贯的而有的语篇是不连贯的。而在这一点上主位推进模式正好提供了有益的补充。戚雨村(1993)曾明确指出,“主位述位推进模式有助于研究句际的语义联系以及语段中主题的展开形式。”后来,Martin 和Rose(2002)把主位概念扩展到语篇层面,提出了超主位(hyper-theme)和宏观主位(macro-theme)的概念,这样小句主位组合起来服务于上一层级的超主位, 这些高一层级的主位就可服务于更高层的宏观主位即语篇的主题。语篇的连贯表达和信息传递就是这样在主位和述位的规律性切换过程中完成的。可见,主位的推进过程也就是语篇脉络发展的过程。在解释语篇内部组织结构这一点上,主位推进模式提供了很好的补充。
另外,体裁分析是以发话人为中心强调交际目的如何在词汇语法层面体现,而对于受话人如何理解发话人的交际目的和语言策略没有涉及(李美霞,2007)。而作为保证语篇连贯重要手段的主位推进模式则将发话人和受话人都充分考虑在内。首先,主位推进模式是发话人思路的展现,与此同时,发话人在展现自己思路的同时也考虑了受话人的背景知识。如果发话人是以某一与受话人所共有的信息为出发点, 这种已知信息的成分在连续几个命题中保持不变, 就可选用主位同一型模式。杨斐翡(2004)总结出:记叙、描写等文学语篇由于较突出人物,表现较强的主观意识所以采用主位同一型模式。从整体上说, 科研类语篇集中探讨某个专业命题时(其读者通常为专业人士) 也常用到主位同一型模式。如果发话人和受话人之间共有的背景知识有限,发话人会尽量使用易于理解的、循序渐进式的延续型发展模式,逐渐增加与受话人之间的背景知识使语篇明白易懂。由此可见,主位推进模式将发话人和受话人都考虑在内,有利于对语篇做出全面合理的分析,补充了体裁分析法只考虑发话人的这一缺陷。
5.结语
语篇分析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在很多方面仍存在明显不足,各方面的研究未能得到整合(朱永生2003)。有的研究对语篇形成的社会因素重视不够,有的研究则是以牺牲语言本身的研究为代价,还有些研究重视语篇的宏观结构或者微观结构中的一方面。因此,建立一个整合的语篇分析模式应该是语篇分析的最终目标。而将体裁分析法和主位推进模式并用正好可以各方面兼顾,对语篇做出详尽的分析,即兼顾语篇分析的社会文化因素,又兼顾语篇的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当然,这并不是唯一的整合模式,笔者只是希望这一尝试能为今后这方面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另外,笔者相信如果把语篇分析的整合模式应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将会有更广阔的前景。
参考书目
[1] Bhatia, V.K. (1993). Analysing Genre: Language Use in Professional Settings[M]. London: Longman.
[2] Christie, F. & J.R. Martin. 1997.Genre and Institutions: Social Processes in the Workplace and School[M]. London: Cassell.
[3] Dudley-Evans, T. 2000. Genre analysis : A key to a theory of ESP? [J].IBéRICA2: 1 11
[4] Halliday,U.A.K,1985.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M]. London :Edward Arnold.
[5] Kress, G. and van Leeuwen, T. (1996) Reading Images: 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 London: Routledge.
[6] Martin, J.R. “A Contextual Theory of Language”. The Power of Literacy—A Genre Approach to Teaching Writing [C]. Pittsburgh: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ress, 1993: 116-136.
[7] Martin.J.R & Rose, D. Working with Discourse: Meaning beyond the Clause [M] London: continuum.2002.
8] Swales, J.M. 1990.Genre Analysis: English in Academic and Research Settings [M].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9] Ventola, E. Problems of Modelling and the Applied Issues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Genre. Word [C].1987.40,1-2.
[10] 李国庆.《主位推进模式和语篇体裁:<老人与海>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 (7).
[11] 李美霞.话语类型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12] 王慧芳. 关于英语语篇的主述位结构的两个问题[J].外国语,1992 (1)
[13] 杨斐翡.主位推进与语篇连贯[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4).
[14] 赵建成, 余毓国. 广告英语主位模式与模式选择初探。载《语言? 语篇? 语境》朱永生主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
[15] 张德禄. 语类研究理论框架探索[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 (5).
[16] 戚雨村. 布拉格学派和马泰休斯的语言理论[J].外国语,1993(5).
【关键词】 体裁;体裁分析;主位推进;语篇
【Abstract】 Based on the study of genre, genre analysis and thematic progression, this article proposes that there exists a certain complementary relationship between genre analysis and thematic progression in discourse analysis. If these two approaches are adopted in the analysis of discourse, we can not only gain an insight of the communicative purpose(s) and macro-structure of a certain discourse but also gain an insight of the semantic development and the essence of cohesion of the discourse.
【Key words】genre; genre analysis; thematic progression; discourse
1.导言
作为语篇研究中新兴的、充满生机的一个领域,体裁和体裁分析已经引起语言学家们的巨大兴趣和研究热情,其研究已经涉及许多方面,包括:体裁的定义和分类、体裁分析模式的建立、体裁和权利、政治的关系、体裁分析在专门用途英语、学术英语、科技英语中的应用、体裁教学法在读写教学中的应用等等。尽管通过对语篇进行体裁分析,我们可以从社会情景角度解释语篇构建的得体性,探讨语篇结构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揭示语篇的宏观结构。但是,在分析具体语篇时,仅使用体裁分析方法不足以揭示语篇构成的语义脉络和语篇连贯的本质,需要借助其它理论如主位推进模式对其进行补充。
2.体裁分析模式
体裁分析标志着语篇分析已从语言平面的表层描述转向对语篇交际功能和宏观结构的深层解释,许多语言学家提出了体裁分析模式。目前影响比较大的体裁分析模式包括系统功能语言学内部Hasan(1977)提出的“体裁结构潜势”、Ventola(1987)的流程图(flowchat)、Martin(1986;1997)为代表的“澳大利亚学派”模式和应用语言学领域Swalesian学派的体裁分析模式等。
2. 1 Hasan的体裁结构潜势
Hasan(1977)在从事语篇衔接理论研究的同时,对语篇的语义结构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体裁结构潜势” (Generic Structure Potential)理论, 并用其分析了医生诊所、市场买卖之间的服务接待和儿歌体裁。Hasan(1985:56)提出的“体裁结构潜势”实际是指属于同一体裁的语篇变化的可能性,它决定着什么成分一定出现;什么成分可能出现;这些成分出现在什么地方以及出现的概率有多大。如果体裁结构的必要成分及其顺序发生变化,就会产生新的体裁。然而,不同体裁的语篇在组织上的复杂程度不同,即使是同一体裁的语篇在组织上的复杂程度也不同,“体裁结构潜势”理论并不能对这些复杂现象做出充分的解释。Ventola(1988:52-7)也认为Hasan的体裁分析框架是线性的,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线性框架所规定的成分顺序似乎不总是和实际语篇的顺序相符合;(2)实际语篇成分的重复更加复杂;(3)有些成分实际体现为非语言特征。因而,体裁结构潜势无法解释为什么在许多情况下交际事件中间突然停止, 从而使交际失败以及是什么原因使交际终止。
2.2 Ventola的流程图
针对Hasan“体裁结构潜势”理论的缺点,Mohan(1986)和Ventola(1987)提出了流程图理论,把语言交际的过程以流程图的形式表示出来。 流程图理论有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将情景语境看成动态的,交际双方可以不断就正在进行的交际事件的发展和方向做出选择。 例如, 在商店购物的流程图中, 在哪几个关口可以中间退出交际事件,使语言交际结束。他们分别是当买者不需要购买货物时;当买者需要,但商店无货时;当卖者有货,但买者拒绝购买时。但是,对于流程图也有学者(李美霞,2007:61)提出质疑:(1)简单、短小的语篇,流程图可能是行之有效的分析手段。但当我们面对长的、复杂的语篇时,流程图能否解决问题?(2)人类交际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一种交际形式通过这样一种流程图的形式能将交际所涉及的方方面面都涵盖在内吗?
2.3 澳大利亚学派的体裁分析框架
这一派别的代表人物有Martin、Christie和Rothery等。Martin和Rothery(1986)提出的指向—→进展—→结局—→结尾这个小学阶段典型记叙文图式结构已被广泛应用。后来,Martin(1997)提出不同的体裁结构可以和不同的元功能对应。后来,Martin(1997)进一步以说教式故事(exemplum)为例将其体裁结构和不同元功能具体对应。
Martin的体裁分析模式在强调语篇的宏观结构的基础上开始对其各组成部分的语言特征做出分析。因此,他的模式在语篇分析和教学领域尤其是写作教学中有重要的价值。在教学中可以使学生学到如何构建某种体裁的语篇,并且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但是,该模式的规定性太强,若用于写作教学中会导致学生的语篇千人一面,缺少多样性。
2.4 Swalesian学派的体裁分析模式
系统功能语言学领域以外关于体裁分析的研究首推Swalesian学派的影响最大。Swales被称为“体裁分析之父”(Pèrez-Llantada2004:140),他认为尽管系统功能语言学家总是说语境(context)很重要,但他们几乎没有对语境作过什么详尽的考察。出于对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不满,Swales于1981年提出了CARS(Creating a Research Space)的论文开头模式。随后,Swalesian学派的Bhatia(1993:22-26)提出了体裁分析的“七步法”,他称该体裁分析模式将语言学分析方法与社会学和心理学方法紧密结合起来,对语篇进行全方位的描写与解释。语言学层面的分析主要是解释不同的交际目的是怎样体现在不同体裁的词汇语法层面的;社会学层面则把语篇作为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来研究,揭示特定体裁结构形成并得以沿用的社会文化因素;心理学的层面则研究语篇的认知结构和建构策略,探讨特定的交际目的如何在特定语篇中实现(Ibid)。
Swalesian学派的研究极具生命力,不少学者运用他们的体裁分析理论, 对不同专业的学术文章、学位论文等各种体裁或进行分析研究, 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英语的教学实际中。可是Swalesian学派的模式有一个缺陷,他们对体裁分析中每一个“语步”或者“步骤”内部以及“语步”或者“步骤”之间的信息流动模式和衔接连贯模式是什么样的没有做出解释。
其它比较有影响的还有以Miller(1984)为代表的“新修辞学派”的体裁分析研究,Berkenkotter & Huckin(1995)为代表的“社会认知模式”,Kress( 1996)为代表的“社会符号模式”,以及Freadman(1994)的“模块理论”,和以张德禄教授(2002)为代表的“体裁研究理论框架”,但是他们没有提出具有操作性的体裁分析框架,而且把研究的重点放在语言之外,侧重体裁的分类和体裁与观念形态、语域和语言的关系上。
我们不难看出,尽管体裁分析已经成为语篇研究中非常有活力的领域,但是,使用体裁分析法在分析语篇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因为,体裁分析法的研究着眼点是语篇的宏观结构,这种结构要么是整个语篇(如研究论文、硕/博士论文、书评和项目申请书),要么是一种语篇的某个组成部分(如论文摘要、论文引言部分和博士论文结尾部分等)。而在微观层面,也就是对语篇本身的研究是非常欠缺的,远远不能揭示特定体裁的语篇内部的语义关系和连贯的本质,这就需要借助其它的理论来进一步揭示语篇的构成特征。而主位推进模式在这方面能给体裁分析法提供一定的互补。
3.主位和主位推进的研究
较早提出主位(theme)和述位(rheme) 概念的是布拉格学派创始人Mathesius。Halliday(1985)为代表的系统功能学派接受了主、述位这对术语, 并将主位进一步划分为单项主位(simple theme),复项主位(multiple theme)和句项主位(clausal theme )。
捷克学者Danes从语篇的视角,研究连贯语篇中句子与句子之间主位与述位的衔接、照应、过渡以及逻辑连贯的规律,提出了主位推进的概念,建立了主位推进的三种模式即:线性主位推进模式、连续主位推进模式和分裂式主位推进模式。在吸收国外语言学家的理论基础上,我国语言学家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综合各家的观点,主位推进有以下五种基本模式:(1)延续型(2)主位同一型(3)述位一致型(4)交叉型 (5) 分裂式。
语篇是复杂多样的,仅按照一种模式向前推进的语篇毕竟还是少数,大多语篇都是几种模式结合使用,构成语篇使用中的复合主位推进模式。那么,主位推进模式的研究又有何种实际意义呢?这就涉及到我们下面要探讨的主位推进和体裁分析的互补性问题。
4.主位推进和体裁分析的互补性
4.1主位推进模式和语篇体裁地位的确定
Fries(1983)提出主位与不同的语篇体裁类型之间可能存在某种特定的联系,并提出主位推进与语篇体裁相对应的假设,此后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了探讨。Nwogu (1990) 发现, 医学论文正文、论文摘要和报刊杂志上对医学发展的报道虽同属医学类语篇, 但在主位推进模式的选择上却存在差别。论文正文以主位同一模式为主, 报刊杂志上的报道以延续型模式为主, 而论文摘要中主位同一模式和延续型模式的数目基本相等。赵建成和余毓国(1993)研究了英语汽车广告的语言特点, 他们得出结论:广告英语的主位模式一般有四种变化,这四种变化形式可以归纳为述位同一,主位同一, 延续型和复合型,其中使用较多的是述位同一和复合型主位模式。Francis (1990)对报纸上的新闻报道、社论和读者来信三类体裁的主位推进模式进行比较,得出主位推进模式的选用与体裁有着紧密联系的结论。李国庆(2003)以小说《老人与海》中镶嵌的微型语域语篇体裁为例,分析论证了Fries的假设:不同的交际目的可以使信息发出者对选择主位时的侧重点有所区别,包括偏重于不同类型的主位进展模式。
由此可见,体裁的确立和主位推进模式是紧密联系的,换言之,一定的主位推进模式可以帮助建立某个语篇的体裁地位。
4.2主位推进模式和体裁分析的互补
体裁分析没有涉及语篇中小句与小句之间的语义关系,不能很好的分析语篇的内部组织结构,也不能解释具有相同宏观结构的不同语篇里,为什么有的语篇是连贯的而有的语篇是不连贯的。而在这一点上主位推进模式正好提供了有益的补充。戚雨村(1993)曾明确指出,“主位述位推进模式有助于研究句际的语义联系以及语段中主题的展开形式。”后来,Martin 和Rose(2002)把主位概念扩展到语篇层面,提出了超主位(hyper-theme)和宏观主位(macro-theme)的概念,这样小句主位组合起来服务于上一层级的超主位, 这些高一层级的主位就可服务于更高层的宏观主位即语篇的主题。语篇的连贯表达和信息传递就是这样在主位和述位的规律性切换过程中完成的。可见,主位的推进过程也就是语篇脉络发展的过程。在解释语篇内部组织结构这一点上,主位推进模式提供了很好的补充。
另外,体裁分析是以发话人为中心强调交际目的如何在词汇语法层面体现,而对于受话人如何理解发话人的交际目的和语言策略没有涉及(李美霞,2007)。而作为保证语篇连贯重要手段的主位推进模式则将发话人和受话人都充分考虑在内。首先,主位推进模式是发话人思路的展现,与此同时,发话人在展现自己思路的同时也考虑了受话人的背景知识。如果发话人是以某一与受话人所共有的信息为出发点, 这种已知信息的成分在连续几个命题中保持不变, 就可选用主位同一型模式。杨斐翡(2004)总结出:记叙、描写等文学语篇由于较突出人物,表现较强的主观意识所以采用主位同一型模式。从整体上说, 科研类语篇集中探讨某个专业命题时(其读者通常为专业人士) 也常用到主位同一型模式。如果发话人和受话人之间共有的背景知识有限,发话人会尽量使用易于理解的、循序渐进式的延续型发展模式,逐渐增加与受话人之间的背景知识使语篇明白易懂。由此可见,主位推进模式将发话人和受话人都考虑在内,有利于对语篇做出全面合理的分析,补充了体裁分析法只考虑发话人的这一缺陷。
5.结语
语篇分析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在很多方面仍存在明显不足,各方面的研究未能得到整合(朱永生2003)。有的研究对语篇形成的社会因素重视不够,有的研究则是以牺牲语言本身的研究为代价,还有些研究重视语篇的宏观结构或者微观结构中的一方面。因此,建立一个整合的语篇分析模式应该是语篇分析的最终目标。而将体裁分析法和主位推进模式并用正好可以各方面兼顾,对语篇做出详尽的分析,即兼顾语篇分析的社会文化因素,又兼顾语篇的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当然,这并不是唯一的整合模式,笔者只是希望这一尝试能为今后这方面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另外,笔者相信如果把语篇分析的整合模式应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将会有更广阔的前景。
参考书目
[1] Bhatia, V.K. (1993). Analysing Genre: Language Use in Professional Settings[M]. London: Longman.
[2] Christie, F. & J.R. Martin. 1997.Genre and Institutions: Social Processes in the Workplace and School[M]. London: Cassell.
[3] Dudley-Evans, T. 2000. Genre analysis : A key to a theory of ESP? [J].IBéRICA2: 1 11
[4] Halliday,U.A.K,1985.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M]. London :Edward Arnold.
[5] Kress, G. and van Leeuwen, T. (1996) Reading Images: 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 London: Routledge.
[6] Martin, J.R. “A Contextual Theory of Language”. The Power of Literacy—A Genre Approach to Teaching Writing [C]. Pittsburgh: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ress, 1993: 116-136.
[7] Martin.J.R & Rose, D. Working with Discourse: Meaning beyond the Clause [M] London: continuum.2002.
8] Swales, J.M. 1990.Genre Analysis: English in Academic and Research Settings [M].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9] Ventola, E. Problems of Modelling and the Applied Issues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Genre. Word [C].1987.40,1-2.
[10] 李国庆.《主位推进模式和语篇体裁:<老人与海>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 (7).
[11] 李美霞.话语类型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12] 王慧芳. 关于英语语篇的主述位结构的两个问题[J].外国语,1992 (1)
[13] 杨斐翡.主位推进与语篇连贯[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4).
[14] 赵建成, 余毓国. 广告英语主位模式与模式选择初探。载《语言? 语篇? 语境》朱永生主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
[15] 张德禄. 语类研究理论框架探索[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 (5).
[16] 戚雨村. 布拉格学派和马泰休斯的语言理论[J].外国语,19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