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韩志国:
曾任《中国市场经济报》栏目主编,《海口晚报》地产部主编,中国房地产协会产业与市场研究专业委员会特邀媒体顾问。现任《商业文化》杂志社高级编辑。
曾以“北京治堵事件”线上调查的结果中,过半网友认为堵车最大的因素在于城市区域功能规划的缺乏。而本次出台的“治堵新政”主要偏向于限购、限行、提高停车费等方向,所以大多数网友认为“治堵新政”治标不治本,成效不会很乐观。
近几年来,北京市区5环以内交通拥堵现象越来越严重,北京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堵城”。
为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北京市政府连续采取一系列措施,希望能够起到一定效果。《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城市交通问题被列为北京着力解决的问题之一,北京首次将鼓励就近就业作为交通需求管理措施提出。建议鼓励就近就业,从源头上减少市民出行需求。倡导文明交通理念,强化现代交通意识,鼓励骑自行车出行,提高绿色出行比例。建议还提出,将制订防止机动车过快增长的措施,研究利用经济手段,控制机动车污染和解决重点拥堵路段交通拥堵问题。强化交通管理,加强机动车管理和引导使用,加强交通执法管理、停车秩序管理和安全隐患治理,不断完善交通应急预案,建设和完善城市智能交通系统。而在今年初实施的一系列给力的“制堵新政”,或可成效显著?有报道说,最明显的竟是车市惨淡。
曾以“北京治堵事件”线上调查的结果中,过半网友认为堵车最大的因素在于城市区域功能规划的缺乏。而本次出台的“治堵新政”主要偏向于限购、限行、提高停车费等方向,所以大多数网友认为“治堵新政”治标不治本,成效不会很乐观。在调查“您认为本次北京市出台的治堵措施会有效果吗?”中,认为不会有效果的网民高达67%。
这一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治堵政策背后,北京的新车销量被急剧压缩,对于中国车市来说,毕竟还是只有这么几十万辆,最可怕的是北京的政策往往具有示范效应,在全国大城市堵车都越来越严重的今天,如果这一政策引发了全国大城市的效仿,这才是对中国汽车产业最致命的打击。汽车专家苏晖先生表示:“自主品牌一定是这次北京治堵政策中最大的受害者,尤其是自主品牌的经销商,在国家大力支持自主品牌发展的今天,这一政策的出台是对自主品牌最大的打击。”
专家赵英表示,目前对挂牌数的限制,只是稍微延后了北京汽车达到饱和的时间,应该出台更加长期有效的措施,否则路面饱和是迟早的事情。同时,限制挂牌数对汽车产业的周边产业产生的打击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他主张在建设硬性规定的同时,政府能够引导“汽车消费文明”的形成,增强消费者的软素质,提高消费者理性购车、合理用车的意识和低碳环保意识,从而达到双向约束、双管齐下的作用。
新的交通治理方案区分了北京户籍和非北京户籍的购车手续,对于这一点,资深汽车评论员贾新光明确表示:“以户籍为购车做限制这是违反法律的,机动车的购买对任何人都应该是自由的。”而对于停车泊位证政策,怎样才能具体的落实,贾新光表示:“这对政府的监管是一个大问题,以前也有提出这个政策的,公安部说对这个停车泊位证是不收费的,但是实际上,不收费怎么去进行办理,谁来办理,是在郊区随便一个停车场就可以办理吗,还是说所有的购车者都要去购买一个车位呢,那这必然又要推高车位的价格,每买一辆车就要花几万去购买一个车位吗?这其中有太多的问题难以解决。
新的规划中,北京市政府将污染治理费及拥堵费加入油价之中,预计每升汽油将提高2元左右。根据拥堵费的字面解释,拥堵费是汽车在城市内环或者是拥堵区域行驶应该缴纳的费用,但将其加入油价之中,偏离了拥堵费的本质。贾新光就表示:“拥堵费的本质是应该进城才收取,如果加入油价之中,那走高速也必然要付出拥堵费,这和其本质完全偏离。”
无论哪种说法或措施,制堵不仅要指标还要治本,须标本兼治。如果这些措施能够起到扬汤止沸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北京市城市拥堵现象,那么,为北京市将来彻底解决拥堵问题实现釜底抽薪赢得时间,达到治本的目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私家车拥有量的不断增加,北京乃至全国各大城市城市拥堵的问题会逐渐严重,从长远的战略角度出发,城市经营者更应该广采博引,借鉴世界发达国家先进的城市交通管理经验,从基础做起,加强建设规划,形成城市发展良性循环。
前不久北京市新开通的五条地铁线路将是一个好消息,轨道交通不失为解决城市拥堵问题的重要措施。希望在建和规划中的地铁线路早日投放使用,届时,北京城市交通的拥堵问题或可解决。
曾任《中国市场经济报》栏目主编,《海口晚报》地产部主编,中国房地产协会产业与市场研究专业委员会特邀媒体顾问。现任《商业文化》杂志社高级编辑。
曾以“北京治堵事件”线上调查的结果中,过半网友认为堵车最大的因素在于城市区域功能规划的缺乏。而本次出台的“治堵新政”主要偏向于限购、限行、提高停车费等方向,所以大多数网友认为“治堵新政”治标不治本,成效不会很乐观。
近几年来,北京市区5环以内交通拥堵现象越来越严重,北京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堵城”。
为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北京市政府连续采取一系列措施,希望能够起到一定效果。《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城市交通问题被列为北京着力解决的问题之一,北京首次将鼓励就近就业作为交通需求管理措施提出。建议鼓励就近就业,从源头上减少市民出行需求。倡导文明交通理念,强化现代交通意识,鼓励骑自行车出行,提高绿色出行比例。建议还提出,将制订防止机动车过快增长的措施,研究利用经济手段,控制机动车污染和解决重点拥堵路段交通拥堵问题。强化交通管理,加强机动车管理和引导使用,加强交通执法管理、停车秩序管理和安全隐患治理,不断完善交通应急预案,建设和完善城市智能交通系统。而在今年初实施的一系列给力的“制堵新政”,或可成效显著?有报道说,最明显的竟是车市惨淡。
曾以“北京治堵事件”线上调查的结果中,过半网友认为堵车最大的因素在于城市区域功能规划的缺乏。而本次出台的“治堵新政”主要偏向于限购、限行、提高停车费等方向,所以大多数网友认为“治堵新政”治标不治本,成效不会很乐观。在调查“您认为本次北京市出台的治堵措施会有效果吗?”中,认为不会有效果的网民高达67%。
这一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治堵政策背后,北京的新车销量被急剧压缩,对于中国车市来说,毕竟还是只有这么几十万辆,最可怕的是北京的政策往往具有示范效应,在全国大城市堵车都越来越严重的今天,如果这一政策引发了全国大城市的效仿,这才是对中国汽车产业最致命的打击。汽车专家苏晖先生表示:“自主品牌一定是这次北京治堵政策中最大的受害者,尤其是自主品牌的经销商,在国家大力支持自主品牌发展的今天,这一政策的出台是对自主品牌最大的打击。”
专家赵英表示,目前对挂牌数的限制,只是稍微延后了北京汽车达到饱和的时间,应该出台更加长期有效的措施,否则路面饱和是迟早的事情。同时,限制挂牌数对汽车产业的周边产业产生的打击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他主张在建设硬性规定的同时,政府能够引导“汽车消费文明”的形成,增强消费者的软素质,提高消费者理性购车、合理用车的意识和低碳环保意识,从而达到双向约束、双管齐下的作用。
新的交通治理方案区分了北京户籍和非北京户籍的购车手续,对于这一点,资深汽车评论员贾新光明确表示:“以户籍为购车做限制这是违反法律的,机动车的购买对任何人都应该是自由的。”而对于停车泊位证政策,怎样才能具体的落实,贾新光表示:“这对政府的监管是一个大问题,以前也有提出这个政策的,公安部说对这个停车泊位证是不收费的,但是实际上,不收费怎么去进行办理,谁来办理,是在郊区随便一个停车场就可以办理吗,还是说所有的购车者都要去购买一个车位呢,那这必然又要推高车位的价格,每买一辆车就要花几万去购买一个车位吗?这其中有太多的问题难以解决。
新的规划中,北京市政府将污染治理费及拥堵费加入油价之中,预计每升汽油将提高2元左右。根据拥堵费的字面解释,拥堵费是汽车在城市内环或者是拥堵区域行驶应该缴纳的费用,但将其加入油价之中,偏离了拥堵费的本质。贾新光就表示:“拥堵费的本质是应该进城才收取,如果加入油价之中,那走高速也必然要付出拥堵费,这和其本质完全偏离。”
无论哪种说法或措施,制堵不仅要指标还要治本,须标本兼治。如果这些措施能够起到扬汤止沸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北京市城市拥堵现象,那么,为北京市将来彻底解决拥堵问题实现釜底抽薪赢得时间,达到治本的目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私家车拥有量的不断增加,北京乃至全国各大城市城市拥堵的问题会逐渐严重,从长远的战略角度出发,城市经营者更应该广采博引,借鉴世界发达国家先进的城市交通管理经验,从基础做起,加强建设规划,形成城市发展良性循环。
前不久北京市新开通的五条地铁线路将是一个好消息,轨道交通不失为解决城市拥堵问题的重要措施。希望在建和规划中的地铁线路早日投放使用,届时,北京城市交通的拥堵问题或可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