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闻”如何转化为“新闻”

来源 :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yadong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闻资源日益同源化的今天,非事件性新闻已成为媒体获取独家新闻、提高报道层次的重要领域。然而,在新闻实践中,这种报道由于时间跨度较长,新闻往往成了“旧闻”,变得难做、难做好、难做得好看。
  笔者采写的《一只小猴改写百年村史》一文,事件延续时间长达30多年,当时在采写过程中如何将“旧闻”转化为“新闻”颇费脑筋。最后以浙江省林业专家慕名前来考察为主线,增强通讯的时效性和新鲜感,同时挖掘出全省首例“人主动为猴腾地盘”,以及人、猴均由此出现喜人变化的鲜活事实,揭示了欠发达地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新思维、新做法、新成效,获得了浙江新闻奖一等奖。
  
   寻找合适切口,突破时空限制
  非事件性新闻和事件性新闻相比,就像水底的暗流和水面的浪花。要让“暗流”进入公众视野,发现力是关键,选择合适的切入点是前提。通俗地说,需要一个新闻由头,使之成为社会关注的新闻热点。
  文成县周山村“人主动为猴腾地盘”的故事,缘起一位村民救助濒临死亡的断臂猴。笔者获悉线索时已经时隔4年之久,而且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跨度长达30多年。对于这起典型的非事件性新闻,采访难度并不大,无非是一件体力活。去年8月,笔者冒着高温来回爬山4个小时,大体掌握了事件的来龙去脉。
  初稿成文后,怎么看都像一篇旧闻。因为非事件性新闻报道所依托的事实不是单一独立的事件,而是时空交错、繁杂无序、丰富多元的新闻事实素材。下笔时需要阐释背景,揭示本质,预示趋势,在传达事实的同时还要传达观点,但最难体现的是事件的时效性和新鲜感。拿报社领导的话来说,初稿已经具备冲刺新闻奖的潜质,不过“旧闻”难以转化为“新闻”,就会沦为一般的社会趣闻。
  非事件性新闻的新闻性本来就不强,但又必须要求它是新闻,这是采写非事件性新闻的最大矛盾。山穷水尽之际,浙江省一位林业专家获悉“人主动为猴腾地盘”之事后,打算专程从杭州赶往周山村考察。此前,笔者曾就此事请教过他,没想到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资深专家实地考察,这本身就是一个新闻点,同时给文章提供了一个非常合适的切入点。
  “猴子在哪里?”这位专家跳上村口的一块岩石,身上的衣服几乎可以拧出水来。当天中午气温高达35摄氏度,在笔者的陪同下,他爬了2个小时的山路,刚到村里就急着想看到猴子——这段现场见闻后来就成为文章的新闻由头,同时以专家慕名前来考察为主线,自然而然地串起了新闻背景,既突破了这起非事件新闻的时空限制,又增强了文章的时效性和新鲜感。
  最后,在报社编委会多次研讨下,此文六易其稿,定在林业专家发来考察报告的次日见报,水到渠成地彰显非事件性新闻的新闻性。
  
   提炼重大主题,突出文章新意
  一条新闻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如何,关键在于其中的含金量多少。非事件性新闻只要蕴藏着社会重大主题,其价值就毋庸置疑。因此,要重在对新闻事件的分析指导,挖掘提炼铸成重大而新颖的新闻主题,这是非事件性新闻成败的关键。
  文章讲述的故事概括起来,就是人猴相争难共存,人退猴进两相荣。但如果就事论事,则无需花费很大的精力沙里淘金。笔者向林业专家求证后,确认这是全省首例“人主动为猴腾地盘”,于是选取了一个特殊的视角,即百年山村以可贵的“民间自觉”践行生态文明建设来展示故事,深入发掘事件背后的这一重大新闻价值。
  随着采访的深入,这一事件背后的深层信息越来越丰富。2006年,周山村村民作为全省首批生态移民整体迁移下山脱贫,至今仍为经济欠发达县的文成,当时挤出950多万元建立了扶贫迁移安置点。为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周山村所在的黄寮乡打算实施整体迁移计划,被猴子“赶”到山下的村民,过着与原先天壤之别的好日子。这些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新思维、新做法、新成效,无疑给各地生态保护工作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样本。
  尽管非事件性新闻的新闻性较弱,但有了重要而鲜明的主题,其新鲜性就不完全表现在时间要素上。因此,在写作时选择材料可以不受一时一地的限制,表达方式有了更多的灵活性,着力于对新闻价值的理解和对新闻意义的升华。
  
   借助新闻人物,巧妙再现事实
  非事件性新闻处于一种潜在的动态变化中,不像事件性新闻那样鲜活,因此如何避免严肃与刻板,增强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成为写作上的一个难题。
  文章尝试故事化写作手法,突出细节、故事和人物,把非事件向事件性转化,使读者因关注猴子的命运不知不觉地被带入新闻主题,从而增加了新闻的人情味和贴近性。作品套用历史典故,通过山野村夫“捉放猴”、曾几何时“战群猴”、退避三舍“猴为贵”等具有矛盾冲突的小故事,生动展现了村民与猴子之间长达30多年的“较量史”,描绘出村民在心理、生活等方面发生的变迁。
  在故事化写作过程中,选取具有一定代表性和普遍性、有一定戏剧性或悬念性的人和事非常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将非事件性新闻自然过渡到新闻主题,且激发读者的兴趣。有人说,一千万人死亡只是个统计数字,一个人怎样死却可以写成悲剧,这表明集中描绘整体中的个体部分更能起到打动人心的作用。
  文章在构思、写作过程中,始终围绕一只小猴的命运,从其绝处逢生入手,最终促成一个村庄的迁移,读来颇具悬念和趣味性。同时借助新闻人物在现场聆听故事的方式,使背景有机融入新闻事实,并以人物说话的点睛之笔,交代出故事与新闻立意的深层关系,升华文章主题。
  值得一提的是,《一只小猴改写百年村史》并非独家新闻。早在4年前,温州一家媒体就报道过此事,但当时只是作为一篇社会趣闻予以简单处理。笔者在4年后重写,虽然介入新闻报道的时间已经滞后,但发现该事件仍存在鲜为人知的重要新闻元素,而且这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恰恰具有相当高的新闻价值。于是就抓住不放,做足做透所有能想到的角度,并通过主题的重大性,淡化新闻时效性的不足。如此一来,其他人就没法再做,可谓失之“空前”收之“绝后”。换句话说,如果新闻报道做不到“空前”,那就追求“绝后”。
  综上所述,非事件性新闻由于不具备很强的时效性,常常是一种现象的分析、解释,又没有明显的新闻由头,需要想方设法“避旧出新”。作者必须突破时空限制,寻找合适切口,提炼重大主题,突出文章新意,达到“旧闻”转化为“新闻”的报道效果。
  
  作者单位 温州都市报社深度报道部
  
其他文献
“公益齐鲁,公信天下”是齐鲁电视台的“第四代”定位语,在齐鲁台新任台长徐龙河看来,这个定位意味着齐鲁台的又一次“品牌质变与飞跃”。如业界所熟知,齐鲁电视台多年来持续快速发展,并成为中国电视地面频道的翘楚,而今徐台新任,如何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如何突破?如何超越?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徐龙河台长。     新的起点:“自省、创新”  《传媒》:重回齐鲁台,您感觉如何?业界比较关心的是,今天齐鲁
期刊
今年3月,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颁发,在获奖的20种期刊中,有两个科普期刊引人注目,一个是《中国国家地理》,另一个是《舰船知识》。作为一个专业性很强的期刊获此殊荣,《舰船知识》这个团队有什么办刊秘诀?他们究竟有什么不同凡响之处?带着这些疑问,本刊记者到《舰船知识》杂志进行了采访。   《舰船知识》创刊至今已有32年历史。32年来,是这本杂志让无数军迷读者与变幻诡谲的海疆风云紧紧地联系在一
期刊
在信息时代,信息就像水和空气一样,是现代文明最核心的资源。信息的生产与传播,对一个国家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播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新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汉语词典对“安全”的解释是: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从广义上讲,“安全”就是和平与发展的生活环境,它与战争、动乱、贫穷相对,与和平发展相连,表现为有秩序的、稳定的和平环境,涉及军事、政治、社会和经济等多个方
期刊
20世纪30年代,凭借动画片《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迪士尼公司出品的动漫形象初次赢得了中国观众的喜爱。其后,米老鼠、唐老鸭等动漫明星瞬间变得家喻户晓,迪士尼公司逐渐进入中国市场。  85年来,迪士尼公司始终是家庭娱乐领域的佼佼者。“信任、尊重、乐观和高品质”是始终贯穿迪士尼公司所有娱乐内容的核心价值观。2010年和2011年,迪士尼连续两年被《财富》杂志评选为全球最受尊重的娱乐类公司。  201
期刊
群体性事件多发、频发是现时中国社会一系列问题、矛盾和危机激化的产物。如何分析、应对和化解群体性事件,不仅是各级党委、政府要面对的重大、现实而紧迫的问题,也是新闻学研究前沿的题中应有之义。特别是当下,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因群体性事件引发进而酿成社会动乱,导致政权更迭,国内第一部专门研究群体性事件的新闻学作品《群体性事件:信息传播与政府应对》日前问世,可谓此其时也。该书采用文献究索、个案解剖等方法,提
期刊
西方发达国家一直走在传媒业融合的最前沿。自美国新的电信法案拉开融合的帷幕之后,迄今为止,西方发达国家的融合业务已发展成相当的产业规模。各国政府正积极探索融合时代的规制模式。西方发达传媒业如何从产业分立走向产业融合?产业融合如何改变这些国家传媒业原有市场结构及其竞争格局?西方国家在融合时代如何进行规制改革?相比西方发达国家,中国的“三网融合”试点晚了十余年。尽管中国传媒业的经营体制、市场发育程度与西
期刊
在元月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工作会议上,刘云山同志在讲到营造“顾全大局,注重团结,维护稳定”的氛围时,提出要坚持“建设性舆论监督,反对破坏性监督”的问题。这引起了传媒界普遍的关注。舆论监督是媒体与生俱来的职责,也是诸种媒体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支撑。没有舆论监督的媒体,其生存状态是不难想象的,舆论监督与媒体如影随形,不可分离,难以隔离。但媒体的舆论监督,究竟属于哪一种,却大有文章可做,并且由此分出了高下
期刊
2011,机遇与挑战推动着中国传媒业格局的演变与洗牌,大事与难事考验着中国传媒业应变的机智与果决。站在“十二五”规划扬帆起航的历史节点,擎着十七届六中全会建设文化强国的猎猎大旗,中国传媒业将如何继续保持稳定快速的发展,又将如何把握未来发展的方向与脉搏引发了传媒人的集体沉思与展望。  第七届中国传媒年会以透视2011年传媒业发展脉络,探讨传媒业的改革状况和新形势下的应对策略为目的,回放2011年令媒
期刊
继报纸、杂志、电视之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在社会媒体传播中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信息传播渠道。中国新媒体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大众电子时代的web1.0时代,信息主要由少数机构发布;之后是web2.0时代,新媒体在技术发展的带动下,其信息内容和传播方式逐步呈现出个性化的特点;目前我们正处在第三个阶段,在web2.0时代的基础上,新媒体的社会化元素逐步增多,正逐步跨入人本
期刊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和科技水平的提高,文化创意产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前景,成为21世纪全球最具商业价值和文化内涵的朝阳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传统媒体的未来之路该如何走?笔者结合羊城晚报报业集团的羊城创意产业园,谈几点思考。     先行一步,奏响羊城创意“三部曲”  在广州,目前有40多个较大规模的创意产业园,每年实现产值150多亿元,如“太古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