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地震后的第5天,你回到家,一边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视机,一边用沙哑的声音说道:“爸,我把攒了半年的零花钱全捐了。”
“好!”我说道。
“你捐了多少?”你突然问道。
我从卷子堆里抬起头,看见你的眼里闪烁着悲悯的光芒。
“我捐了100元。”我不好意思地说道。
“怎么才捐100元,你真是太抠了!”你大声地感叹着。
“你妈也捐了100元。”我说。
“我妈也太抠了,你俩怎么不多捐点?”你质问道。
孩子,你让我怎么回答才好呢?
老实说,你的质问既让我无地自容,又让我高兴自豪。
我无地自容,是因为没有起到榜样作用。平时我总是教育你:即便你穷得手上只拥有一枚硬币,如果有人比你更需要它时,你也应该毫不犹豫地把它捐献出去。但是,我自己却做不到。学校组织捐赠,我的皮夹里明明有2张“红太阳”,1张“青牛”,但我看到绝大部分同事都捐100元时,我竟然鬼使神差般地只捐了1张“红太阳”。我不知道是“盲目从众的心理”在作祟,还是“害怕被人讥为捞政治资本”的想法在作梗。反正一回到家,我就后悔了。当然,所谓的后悔,在别人看来,极有可能是托词或者做秀。因为如果真的后悔的话,完全还有机会补救:或再捐几百,或倾其所有。但是,我没有补救。孩子,你的行为映照了我的自私,你的质问让我的虚伪无处遁逃。当然,我只捐100元,似乎也有理由:因为你爷爷、奶奶生病,我们入不敷出;因为买房子,我们欠了一屁股债……但是,这样的理由我说不出口。何况,面对触目惊心的片片废墟,面对不断攀升的死亡数字,面对源源不断涌向灾区的救援人员,这样的理由其实已经不成其为理由。
我高兴自豪,不只是因为你义无返顾的捐赠行为,还因为你捐赠时表现出的决然的态度,还因为你对一位心口不一的父亲的凛然质问。当百年不遇的天灾降临时,捐赠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我们虽然无法替被掩埋者抬走一块瓦砾,未能帮号哭的母亲找回她失散的孩子,未能给惊恐未定的幸存者送上一杯热水,但我们每个人都可尽一份心,出一份力——或捐钱,或捐物,或献血。你捐的钱并不多,也许还没有我捐的多。但是,你那份心却远比我浓烈和纯洁。一个亿万富翁捐10万,一个孩子捐1元(仅有的),从赈灾的力度和作用来说,富翁的捐赠当然要大得多,富翁似乎更值得感激和讴歌;但是,从捐赠者的“心”来说,谁又能说孩子不及富翁呢?对于一个孩子而言,攒钱罐里装着的,不仅仅是钱,它还装着快乐、希望和梦想。当你毫不犹豫地将积攒了半年的钱一古脑地捐出去时,你也将快乐、希望和梦想传递了出去。当“你俩怎么不多捐点”的质问脱口而出时,你也将道义的追寻以及灵魂的拷问传给了我。我能不高兴和自豪吗?
孩子,你马上就要参加中考了,时间对你而言,是如此宝贵。每天,你回到家,不是“躲进小楼成一统”争分夺秒地看书、做题,而是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视机,关注着那片苦难的土地,关注着人们在那片土地上所体现出的勇气、信心和温暖的力量,关注着废墟里每时每刻都有可能发生的生命奇迹。我记得,地震发生的当天晚上,你一直泪流满面地看着电视。凌晨2点,在我和你妈妈的一再催促下,你才离开客厅,离开那片让你心碎的土地。那晚上,汶川失眠,灾区失眠,全中国失眠;那晚上,你失眠,我失眠,所有知晓地震消息的人集体失眠。因为失眠,我们才感受到灾难的深重。因为失眠,我们才收获了无数的感动——在地震发生后,胡锦涛总书记迅速作出重要指示;震后不到两个小时,温家宝总理即火速出发赶往一线灾区,在都江堰市受阻之后,就地通宵达旦地指挥救灾;从日本首相,到美国总统,从法国总统,到德国总理,很多国家元首都在第一时间里表达了深切的慰问……
学生是以读书为天职的,如果你远电视而亲书本的话,我似乎也没有太多的理由指责你,但是我绝对不会因你目不窥园的勤奋而高兴,相反,我会为你失去无数次心灵的洗礼而感到遗憾,我会为你失去无数滋养心灵的养分而叹息。
感动是一种洗礼,感动是一种养分。没有感动,心灵就会枯萎;有了感动,心灵就会洁净而强健,就会焕发温暖的人性光芒。
孩子,我感动于那些临危授命的子弟兵,感动于那些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感动于那些奉献爱心的捐赠者,感动于那些不顾个人安危的志愿者,感动于那些在绝境中勇敢决绝地与死神搏斗的自救者,感动于那些在黑暗和饥饿中将生的希望留给别人的死难者,感动于那些刚刚从废墟里爬起来又转身加入援救队伍的幸存者……
当然,亲爱的孩子,我还感动于身边的你。
有时,你像我严厉而又慈祥的父亲。
(作者单位:贵州天柱县第二中学)
责任编辑邹韵文
“好!”我说道。
“你捐了多少?”你突然问道。
我从卷子堆里抬起头,看见你的眼里闪烁着悲悯的光芒。
“我捐了100元。”我不好意思地说道。
“怎么才捐100元,你真是太抠了!”你大声地感叹着。
“你妈也捐了100元。”我说。
“我妈也太抠了,你俩怎么不多捐点?”你质问道。
孩子,你让我怎么回答才好呢?
老实说,你的质问既让我无地自容,又让我高兴自豪。
我无地自容,是因为没有起到榜样作用。平时我总是教育你:即便你穷得手上只拥有一枚硬币,如果有人比你更需要它时,你也应该毫不犹豫地把它捐献出去。但是,我自己却做不到。学校组织捐赠,我的皮夹里明明有2张“红太阳”,1张“青牛”,但我看到绝大部分同事都捐100元时,我竟然鬼使神差般地只捐了1张“红太阳”。我不知道是“盲目从众的心理”在作祟,还是“害怕被人讥为捞政治资本”的想法在作梗。反正一回到家,我就后悔了。当然,所谓的后悔,在别人看来,极有可能是托词或者做秀。因为如果真的后悔的话,完全还有机会补救:或再捐几百,或倾其所有。但是,我没有补救。孩子,你的行为映照了我的自私,你的质问让我的虚伪无处遁逃。当然,我只捐100元,似乎也有理由:因为你爷爷、奶奶生病,我们入不敷出;因为买房子,我们欠了一屁股债……但是,这样的理由我说不出口。何况,面对触目惊心的片片废墟,面对不断攀升的死亡数字,面对源源不断涌向灾区的救援人员,这样的理由其实已经不成其为理由。
我高兴自豪,不只是因为你义无返顾的捐赠行为,还因为你捐赠时表现出的决然的态度,还因为你对一位心口不一的父亲的凛然质问。当百年不遇的天灾降临时,捐赠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我们虽然无法替被掩埋者抬走一块瓦砾,未能帮号哭的母亲找回她失散的孩子,未能给惊恐未定的幸存者送上一杯热水,但我们每个人都可尽一份心,出一份力——或捐钱,或捐物,或献血。你捐的钱并不多,也许还没有我捐的多。但是,你那份心却远比我浓烈和纯洁。一个亿万富翁捐10万,一个孩子捐1元(仅有的),从赈灾的力度和作用来说,富翁的捐赠当然要大得多,富翁似乎更值得感激和讴歌;但是,从捐赠者的“心”来说,谁又能说孩子不及富翁呢?对于一个孩子而言,攒钱罐里装着的,不仅仅是钱,它还装着快乐、希望和梦想。当你毫不犹豫地将积攒了半年的钱一古脑地捐出去时,你也将快乐、希望和梦想传递了出去。当“你俩怎么不多捐点”的质问脱口而出时,你也将道义的追寻以及灵魂的拷问传给了我。我能不高兴和自豪吗?
孩子,你马上就要参加中考了,时间对你而言,是如此宝贵。每天,你回到家,不是“躲进小楼成一统”争分夺秒地看书、做题,而是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视机,关注着那片苦难的土地,关注着人们在那片土地上所体现出的勇气、信心和温暖的力量,关注着废墟里每时每刻都有可能发生的生命奇迹。我记得,地震发生的当天晚上,你一直泪流满面地看着电视。凌晨2点,在我和你妈妈的一再催促下,你才离开客厅,离开那片让你心碎的土地。那晚上,汶川失眠,灾区失眠,全中国失眠;那晚上,你失眠,我失眠,所有知晓地震消息的人集体失眠。因为失眠,我们才感受到灾难的深重。因为失眠,我们才收获了无数的感动——在地震发生后,胡锦涛总书记迅速作出重要指示;震后不到两个小时,温家宝总理即火速出发赶往一线灾区,在都江堰市受阻之后,就地通宵达旦地指挥救灾;从日本首相,到美国总统,从法国总统,到德国总理,很多国家元首都在第一时间里表达了深切的慰问……
学生是以读书为天职的,如果你远电视而亲书本的话,我似乎也没有太多的理由指责你,但是我绝对不会因你目不窥园的勤奋而高兴,相反,我会为你失去无数次心灵的洗礼而感到遗憾,我会为你失去无数滋养心灵的养分而叹息。
感动是一种洗礼,感动是一种养分。没有感动,心灵就会枯萎;有了感动,心灵就会洁净而强健,就会焕发温暖的人性光芒。
孩子,我感动于那些临危授命的子弟兵,感动于那些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感动于那些奉献爱心的捐赠者,感动于那些不顾个人安危的志愿者,感动于那些在绝境中勇敢决绝地与死神搏斗的自救者,感动于那些在黑暗和饥饿中将生的希望留给别人的死难者,感动于那些刚刚从废墟里爬起来又转身加入援救队伍的幸存者……
当然,亲爱的孩子,我还感动于身边的你。
有时,你像我严厉而又慈祥的父亲。
(作者单位:贵州天柱县第二中学)
责任编辑邹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