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校的育人体系中,不仅要有“教书育人”“服务育入”和“管理育人”,“环境育人”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正如马克思所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塑造人。”校园环境是一种无声的、特殊的教育课堂,是重要的育人环境之一。良好的校园环境,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规范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具有其他教育形式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在校园环境建设中必须要重视它的育人功能,努力创建一个与教学目标、教育者、受教育者和谐统一的育人环境,从而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高校校园环境的含义
校园是高等学校的物质表现形式,也是学校最基本的办学条件和教学科研基地。环境是围绕、直接或间接影响个体形成和发展的外在因素。从广义上讲,校园环境应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是指人可以见得到的、物质层面的东西。如校园道路、绿化、小品等室外环境;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公寓、食堂等室内环境;以及教学科研设备、仪器,公共服务和生活服务设施等。软环境是指精神文化层面的东西。如学校的规章制度、校史、校风、校训、教风、学风、思想道德教育、学生社团活动、业余文化体育活动等。
校园硬环境和软环境都对环境育人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重点论述校园硬环境在环境育人中的作用。
二、高校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
高等学校的校园环境,具有使用功能和育人功能两个属性。使用功能是指校园能够满足学校教学科研工作和师生员工生活需要的物质功能。育人功能是指校园环境建设参与教育活动,在进行校园硬环境建设时,将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专业特色、校规、校史、校风、校训、学风、教风等融入其中,赋予其精神功能。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审美能力、环境意识、行为习惯等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与熏陶,从而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
一个好的校园环境,具有如下育人功能:
1.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二十岁左右的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形成的时期。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如同一个大课堂,可以教育和引导学生爱集体、爱学校、爱国家。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激发他们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积极情绪,促进学生人格的升华。
2.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青年学生正在长身体的时期,整齐清洁的校园、优美高雅的景致,能够给人以自由舒畅、清新向上的感觉。通过绿化植物的种植,可以改善校园内的小气候,起到调节温度、湿度、防风减尘、降低噪音、净化空气等生态效应。校园内一些具有观赏价值的景区和景点,如同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可以使学生在紧张繁忙的学习之余,起到放松身心、调节思绪、愉悦心情的作用。从而为广大学生创造了一个较好的生活环境,使他们得以健康成长。
3.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审美能力。校园环境具有审美价值和审美教育功能。学生通过对建筑、景观等反映的审美趣味、价值取向和艺术追求的感受,能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在感化陶冶中提高审美创造能力。优美的校园环境本身给人以美感,以直观的方式呈现着崇高的审美理想和高尚的审美情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这些都是古人对环境造就人的精辟阐述。环境育人的内容和效果不同于其他的教育形式,它通过审美过程使人产生心灵的震撼,通过美的享受和艺术的感染去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升华道德,最终使受教育者自然而然地接受教育。学生在鸟语花香,四季常青,假山喷泉、翠竹相映,人与景、情与境和谐共生的优美环境中学习和生活,自然会使心灵得到净化,品质得到修炼。
4.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行为。人能改造环境,环境也能改造人、影响人。一个清洁、有序的校园,有利于学生公共道德、卫生习惯和环保意识的培养。一个优美、幽静的校园,可以提高学生的修养和文明程度。优美宜人的环境能抑制不符合环境氛围的思想和行为。校园环境通过暗示和影响,对学生形成潜在的心理压力和动力,从而对其言行进行约束规范。把学校的校风、学风、校训、校规等融入雕塑、石刻、宣传栏等硬环境中,可以每天都对学生产生刺激和影响,日久天长就能在学生的心灵深处产生烙印,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和规范他们的行为。
5.有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高等学校,特别是理工科院校要重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塑造和培育。高校的校园环境设施要具有较高层次的文化和精神内涵,反映出大学的崇高和神圣,发挥环境育人的独特功能。要注重人文环境的建设,突出人文环境的塑造,以独特的风格、幽雅的景观环境将校园环境的文化品位提高到一定的高度。要因地制宜,有意识地挖掘学校文化内涵,形成学校自己的校园特色。按照“自然与人文相和谐、科技与文化相和谐、现代与历史相和谐”的要求,开发人文景观,增设名人塑像,努力创建有魅力、有情趣、有时代特点的校园环境,让校园处处洋溢着人文精神的关怀,让人文精神如和风细雨滋润着大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在这种环境中提高人文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6.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优美洁净、品位高雅、丰富多彩、文化氛围浓厚的校园环境,能够激发大学生的求知欲望。而幽静有序、布局合理的校园更是学生潜心钻研、安心深造的最佳场所。在喧闹的城市中,高校校园可以作到闹中取静,形成自己相对独立的、有利于学习的小气候和小环境。
另外,让艺术专业的学生结合专业特色,做一些与本校专业密切相关的雕塑和小品,可以对专业学习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三、校园环境建设与环境育人的实践与探索
如上所述,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特性是十分显著的。因此,我们在进行校园环境建设时,除应注重满足其使用功能外,还必须重视实现它的育人功能。下面将哈尔滨工程大学校园环境建设在环境育人方面的几个实例介绍给大家,仅供参考。
1.校园建筑。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在哈军工创建初期,即上世纪50年代初建设的5座教学实验大楼(代号分别为11号、21号、31号、41号、51号)分布在校园内,组成了一个规模宏大、气势宏伟的建筑群。它坐落在哈尔滨市区的最高点,以其特有的形象和风格成为哈尔滨乃至全国高校校园建筑艺术中的珍品,现已被列为哈尔滨市保护建筑。
该建筑群的屋顶为歇山式大屋顶,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屋面为灰色陶瓦、墙面为灰色水刷石,属中国古典建筑风格。虽已历经五十多年的风雨沧桑,至今仍不失其古朴、典雅的魅力。是前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和建筑文化的遗产,具有很好的使用价值和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这组建筑在给人以强烈的精神震撼的同时,也给人以美的享受。
在进行学校的校园新建、改建和扩建过程中,如何保护、继承、发扬校园已有的建筑文化和建筑风格,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和提高。在建筑文化和风格上体现校园的和谐,体现环境育人的功能,是我们新一代校园建设者所担负的历史重任。我们在进行这几座大楼的维修改造时,重点强调了保护它的原有风貌和风格。使维修后的建筑,在延长使用寿命、完善使用功能的基础上,保持了原有的建筑风格,同时使其建筑特色更加鲜明,育人功能更加突出。
对于校园内新建建筑物立面的形式和风格的定位,一方面注重和强调与原有建筑风格、形式的和谐与协调,使得校园内的新老建筑组成一个和谐的校园建筑群体,以校园建筑的和谐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另一方面,在继承传统建筑风格的同时,也有对比和反差,这样可启发学生的思想更加活跃,勇于创新,不至于保守僵化、一成不变。以建筑形式的多元化影响学生思维的多元化,使学生在如何看待继承传统文化和发展创新问题的关系上得到启示。
2.校园小品。以环境育人为目标,結合学校的历史、文化和专业特色,在校园内建设景点、景区、小品和雕塑,并以此对学生进行历史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以及专业知识的熏陶,是校园环境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
为缅怀哈军工第一任院长陈赓大将创建哈军工的丰功伟绩,在原军工大操场的北端,建设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陈赓广场,并在广场中央设立了陈赓的全身铜像;为纪念哈军工创建初期为学校创建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的苏联顾问团首席顾问奥列霍夫中将,学校在新建的21B教学实验大楼前广场竖立了奥列霍夫将军的半身铜像,并将该广场命名为奥列霍夫广场;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结合学校的船海办学特色,学校在校园内分别竖立了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与民族英雄邓世昌的铜像;另外,还在校园内摆放了约十吨重的实物铁锚及舵轮模型,以对学生进行专业方面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影响。
3.环境文化。校园的环境文化是指校园的硬环境在满足其使用功能的同时,赋予其文化的内涵,使其具有育人的功能。它是校园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哈尔滨工程大学结合学校的历史、文化和专业特色,在道路、广场、建筑物、景观等命名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环境文化特色。如将学校新老校区的两条主要干道,分别以哈军工时期的两位主要领导陈赓和刘居英的名字命名为“陈赓路”和“居英路”。将其它一些主要道路分别命名为“郑和路”“世昌路”“东海路”“西海路”“南海路”“北海路”等;将校园内新建的人工湖命名为“济海湾”。
为充分利用和整合“哈军工”的环境文化和历史文化资源,学校决定在哈军工原址—哈尔滨工程大学校园内建设“哈军工文化园”。目前,“哈军工文化园“的建设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三区一馆”的格局已基本形成,先后被批准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级科普教育基地和省军区高科技教育基地,其育人功能已初见成效。
参考文献:
[1]朱功春.以审美教育为背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J].药学教育,2006(5):30-34.
[2]袁超.浅析校园环境建设[J].山西建筑,2008(3):38-39.
[3]高由信.高校校园建设与环境育人[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3):104-105.
[4]徐萱春.校园环境建设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J].美与时代,2005(4):9-11.
一、高校校园环境的含义
校园是高等学校的物质表现形式,也是学校最基本的办学条件和教学科研基地。环境是围绕、直接或间接影响个体形成和发展的外在因素。从广义上讲,校园环境应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是指人可以见得到的、物质层面的东西。如校园道路、绿化、小品等室外环境;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公寓、食堂等室内环境;以及教学科研设备、仪器,公共服务和生活服务设施等。软环境是指精神文化层面的东西。如学校的规章制度、校史、校风、校训、教风、学风、思想道德教育、学生社团活动、业余文化体育活动等。
校园硬环境和软环境都对环境育人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重点论述校园硬环境在环境育人中的作用。
二、高校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
高等学校的校园环境,具有使用功能和育人功能两个属性。使用功能是指校园能够满足学校教学科研工作和师生员工生活需要的物质功能。育人功能是指校园环境建设参与教育活动,在进行校园硬环境建设时,将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专业特色、校规、校史、校风、校训、学风、教风等融入其中,赋予其精神功能。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审美能力、环境意识、行为习惯等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与熏陶,从而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
一个好的校园环境,具有如下育人功能:
1.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二十岁左右的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形成的时期。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如同一个大课堂,可以教育和引导学生爱集体、爱学校、爱国家。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激发他们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积极情绪,促进学生人格的升华。
2.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青年学生正在长身体的时期,整齐清洁的校园、优美高雅的景致,能够给人以自由舒畅、清新向上的感觉。通过绿化植物的种植,可以改善校园内的小气候,起到调节温度、湿度、防风减尘、降低噪音、净化空气等生态效应。校园内一些具有观赏价值的景区和景点,如同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可以使学生在紧张繁忙的学习之余,起到放松身心、调节思绪、愉悦心情的作用。从而为广大学生创造了一个较好的生活环境,使他们得以健康成长。
3.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审美能力。校园环境具有审美价值和审美教育功能。学生通过对建筑、景观等反映的审美趣味、价值取向和艺术追求的感受,能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在感化陶冶中提高审美创造能力。优美的校园环境本身给人以美感,以直观的方式呈现着崇高的审美理想和高尚的审美情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这些都是古人对环境造就人的精辟阐述。环境育人的内容和效果不同于其他的教育形式,它通过审美过程使人产生心灵的震撼,通过美的享受和艺术的感染去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升华道德,最终使受教育者自然而然地接受教育。学生在鸟语花香,四季常青,假山喷泉、翠竹相映,人与景、情与境和谐共生的优美环境中学习和生活,自然会使心灵得到净化,品质得到修炼。
4.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行为。人能改造环境,环境也能改造人、影响人。一个清洁、有序的校园,有利于学生公共道德、卫生习惯和环保意识的培养。一个优美、幽静的校园,可以提高学生的修养和文明程度。优美宜人的环境能抑制不符合环境氛围的思想和行为。校园环境通过暗示和影响,对学生形成潜在的心理压力和动力,从而对其言行进行约束规范。把学校的校风、学风、校训、校规等融入雕塑、石刻、宣传栏等硬环境中,可以每天都对学生产生刺激和影响,日久天长就能在学生的心灵深处产生烙印,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和规范他们的行为。
5.有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高等学校,特别是理工科院校要重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塑造和培育。高校的校园环境设施要具有较高层次的文化和精神内涵,反映出大学的崇高和神圣,发挥环境育人的独特功能。要注重人文环境的建设,突出人文环境的塑造,以独特的风格、幽雅的景观环境将校园环境的文化品位提高到一定的高度。要因地制宜,有意识地挖掘学校文化内涵,形成学校自己的校园特色。按照“自然与人文相和谐、科技与文化相和谐、现代与历史相和谐”的要求,开发人文景观,增设名人塑像,努力创建有魅力、有情趣、有时代特点的校园环境,让校园处处洋溢着人文精神的关怀,让人文精神如和风细雨滋润着大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在这种环境中提高人文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6.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优美洁净、品位高雅、丰富多彩、文化氛围浓厚的校园环境,能够激发大学生的求知欲望。而幽静有序、布局合理的校园更是学生潜心钻研、安心深造的最佳场所。在喧闹的城市中,高校校园可以作到闹中取静,形成自己相对独立的、有利于学习的小气候和小环境。
另外,让艺术专业的学生结合专业特色,做一些与本校专业密切相关的雕塑和小品,可以对专业学习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三、校园环境建设与环境育人的实践与探索
如上所述,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特性是十分显著的。因此,我们在进行校园环境建设时,除应注重满足其使用功能外,还必须重视实现它的育人功能。下面将哈尔滨工程大学校园环境建设在环境育人方面的几个实例介绍给大家,仅供参考。
1.校园建筑。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在哈军工创建初期,即上世纪50年代初建设的5座教学实验大楼(代号分别为11号、21号、31号、41号、51号)分布在校园内,组成了一个规模宏大、气势宏伟的建筑群。它坐落在哈尔滨市区的最高点,以其特有的形象和风格成为哈尔滨乃至全国高校校园建筑艺术中的珍品,现已被列为哈尔滨市保护建筑。
该建筑群的屋顶为歇山式大屋顶,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屋面为灰色陶瓦、墙面为灰色水刷石,属中国古典建筑风格。虽已历经五十多年的风雨沧桑,至今仍不失其古朴、典雅的魅力。是前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和建筑文化的遗产,具有很好的使用价值和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这组建筑在给人以强烈的精神震撼的同时,也给人以美的享受。
在进行学校的校园新建、改建和扩建过程中,如何保护、继承、发扬校园已有的建筑文化和建筑风格,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和提高。在建筑文化和风格上体现校园的和谐,体现环境育人的功能,是我们新一代校园建设者所担负的历史重任。我们在进行这几座大楼的维修改造时,重点强调了保护它的原有风貌和风格。使维修后的建筑,在延长使用寿命、完善使用功能的基础上,保持了原有的建筑风格,同时使其建筑特色更加鲜明,育人功能更加突出。
对于校园内新建建筑物立面的形式和风格的定位,一方面注重和强调与原有建筑风格、形式的和谐与协调,使得校园内的新老建筑组成一个和谐的校园建筑群体,以校园建筑的和谐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另一方面,在继承传统建筑风格的同时,也有对比和反差,这样可启发学生的思想更加活跃,勇于创新,不至于保守僵化、一成不变。以建筑形式的多元化影响学生思维的多元化,使学生在如何看待继承传统文化和发展创新问题的关系上得到启示。
2.校园小品。以环境育人为目标,結合学校的历史、文化和专业特色,在校园内建设景点、景区、小品和雕塑,并以此对学生进行历史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以及专业知识的熏陶,是校园环境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
为缅怀哈军工第一任院长陈赓大将创建哈军工的丰功伟绩,在原军工大操场的北端,建设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陈赓广场,并在广场中央设立了陈赓的全身铜像;为纪念哈军工创建初期为学校创建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的苏联顾问团首席顾问奥列霍夫中将,学校在新建的21B教学实验大楼前广场竖立了奥列霍夫将军的半身铜像,并将该广场命名为奥列霍夫广场;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结合学校的船海办学特色,学校在校园内分别竖立了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与民族英雄邓世昌的铜像;另外,还在校园内摆放了约十吨重的实物铁锚及舵轮模型,以对学生进行专业方面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影响。
3.环境文化。校园的环境文化是指校园的硬环境在满足其使用功能的同时,赋予其文化的内涵,使其具有育人的功能。它是校园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哈尔滨工程大学结合学校的历史、文化和专业特色,在道路、广场、建筑物、景观等命名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环境文化特色。如将学校新老校区的两条主要干道,分别以哈军工时期的两位主要领导陈赓和刘居英的名字命名为“陈赓路”和“居英路”。将其它一些主要道路分别命名为“郑和路”“世昌路”“东海路”“西海路”“南海路”“北海路”等;将校园内新建的人工湖命名为“济海湾”。
为充分利用和整合“哈军工”的环境文化和历史文化资源,学校决定在哈军工原址—哈尔滨工程大学校园内建设“哈军工文化园”。目前,“哈军工文化园“的建设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三区一馆”的格局已基本形成,先后被批准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级科普教育基地和省军区高科技教育基地,其育人功能已初见成效。
参考文献:
[1]朱功春.以审美教育为背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J].药学教育,2006(5):30-34.
[2]袁超.浅析校园环境建设[J].山西建筑,2008(3):38-39.
[3]高由信.高校校园建设与环境育人[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3):104-105.
[4]徐萱春.校园环境建设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J].美与时代,2005(4):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