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筱君:潜心耐力才能做真正的收藏家

来源 :财富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ing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共同纪念张大千辞世30周年,台北历史博物馆、吉林省博物院、四川博物院、深圳博物馆 ,两岸四地四家博物馆,联合举办《万里江山频入梦——两岸张大千辞世30周年纪念展》。
  而在此之前,台湾收藏界资深人士陈筱君在上海国际收藏论坛作主题演讲,讲述了中国台湾收藏界对中国传统文华的眷恋,并以评点台湾收藏家的方式,讲述了她眼里好的收藏家需要具备的素养。
  专业与用心成就价值
  陈筱君1960年生于台北,是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研究所艺术行政暨管理硕士,是资深的艺文工作者。现任羲之堂总经理、中华文物学会常务理事暨书画联谊会召集人等。在1994年10月创立羲之堂以来,结合海内外各类收藏展,她筹组规划了不少大型展览活动,为私人收藏提供专业艺术咨询、艺术品收藏系统规划、投资性艺术市场分析,定期筹办主题性策展暨出版、海内外艺术交流活动、国际性拍卖委托等。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大展包括1998年台北故宫博物院《张大千、毕加索东西艺术联展——张大千的世界》、2000年历史博物馆及高雄市立美术馆《李可染艺术世纪大展》、2002年国父纪念馆《齐白石大展》、2004年国父纪念馆《傅抱石百年大展》、2007年协办北京中国美术馆《世纪可染——李可染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展》及2009年国父纪念馆《古萃今承——近现代名家精选展》等,皆深获好评。
  陈筱君说:“我一直秉持着的信念是——对艺术执著,不遗余力地潜心投入。”从其对展览深度、广度的重视,延聘权威学者或专家撰文等来看,除了呈现这些艺术品的文化内涵之外,还在延续展览的影响力、增加图录专书的可读性与可信度上颇为用心。
  专业与用心,成就了其价值,也影响到她周围的人。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清玩雅集的成员陈泰铭先生,他是2012年美国《艺术新闻》十大全球收藏家榜单里唯一入列的华人收藏家。他最重要的一个事件就是在2007年11月,砸下3300万美元,在纽约苏富比秋季当代艺术拍卖中买下全球顶级艺术家法兰西斯·培根的自画像书作。“我想这幅画可以印证他的眼光与实力。”陈筱君说。
  艺术品是精致文化
  陈筱君对台湾资深、优质收藏家的特点有如此认识——“我认为好的收藏家需要具备文化素养。”在她眼里,这是极为重要的一点,因为“艺术品是精致文化的载体,没有思想、理念的收藏,只是杂乱无章的一堆藏品,即使内有宝物也不会显示它的价值和意义”。
  陈筱君比较欣赏的台湾藏家是秦孝仪和黄天才。“其实秦孝公很多的收藏并不限于年代,也不追逐价钱。比如他收藏了一个砚台,就亲自指点设计师设计了一个托座来烘托特色,还在砚台上自己题词以示纪念。至于已经90高龄的台湾资深新闻界人士黄天才,是陈筱君眼里目前在世唯一有资格写张大千的人士。“他收藏的陈扇有数十年的经历,他摸过看过的扇子数以万计,手上收藏最多时有700把陈扇。这些扇子的主题多样,比如梨园名伶、历代状元、佛教造像、历史典故,名家山水等。”陈筱君说,“2005年,黄天才将他珍藏的陈扇200多面,提供给北京,做了一场陈扇专拍,在当时掀起轰动。比如有一把陆小曼把玩过的明末双面画扇,黄天才刚入手时,扇面断裂三节,经过日本的装裱大师精心修整恢复旧观。在当时创造了77万人民币的成交价。”
  收藏切忌单打独斗
  陈筱君认为,好的收藏家需要具备鉴定能力。“造假的技术,不断在进步,因此收藏切忌单打独斗,一定要有朋友顾问可以磋商,以集体的力量避免受骗,购买艺术品最好走公开的管道,能从知名的拍卖行或者是有诚信的商家购买相对比较安全。”陈筱君说,“我特别要推荐台湾重要的资深收藏家曹兴诚先生,他的收藏心法,可以归结——‘多看真品、注意细节、重视风格,善用科技’。”在陈筱君眼里,假如做到这四点,应该可以大幅减少被骗的机会。
  陈筱君还特别强调——好的收藏家需要有超前意识。她介绍了台湾资深的收藏家施俊兆先生为例。“施俊兆建构了华人第一代油画创作者的个人收藏体系。尤其热衷收藏艺术家的自画像。比如刘海粟的《快车》、关良的《裸女坐像》、朱沅芷的《诱惑》、刘锦堂的《玉泉山》。”陈筱君认为,施俊兆在东西文化相互激荡的关键年代,看到不少优秀艺术家遭到漠视,作为具有前瞻性的艺术家,他倾其心力收藏,也因此建构了华人第一代油画创作者的收藏体系。陈筱君认为,如今台湾具有超前意识的藏家还有马维建先生,作为近期才加入清玩雅集的藏家,实际上,他已经有非常丰厚的收藏基础。最为人熟知的莫过于他知道的林风眠一派的杭州艺专师生与庞大优精的现代当艺术收藏,还有徐悲鸿《放下你的鞭子》。“我想大家看到了马维建先生的收藏,可以发现,他从林风眠、徐悲鸿、关良,以及许多中国美术现代化过程中做过贡献的艺术家身上,以及台湾前辈的艺术家身上,建构了庞大的,质量非常精的现当代的艺术收藏。”
  收藏是需要要有态度的
  提起张大千作品的收藏,陈筱君首推林百里。“林百里跟大千的结缘、收藏第一幅大千作品的时候,实际上大千已经去世九年。这件作品,是张大千的《爱痕湖》。大千先生的作品是林百里衷心热爱的作品。”陈筱君介绍。
  1992年,张大千的《青城山通景四屏》在苏富比秋拍上,以创造748万港元的纪录成交。苏富比在当时还特别做了一个专册来推荐大千的泼墨,这件作品也让大家重视到了林百里,当时他的收藏并不是很多,但一出手就买了大千这么具有代表性的作品。1994年香港苏富比秋季拍卖会,大千的《幽谷图》以港币814万价格也到了林百里的手上;《风荷四屏》是非常有名的一件,1999年香港佳士得秋拍成交价727万港币,也到了林百里董事长的收藏里面。
  “我想林百里购藏大千的画作,所费的花费之大,后无来者,将来即使有人愿意以更高的金额来购藏张大千的画作,但是顶尖的作品绝大部分都在林百里手中,而且也几乎没有可能在一级市场出现了。”陈筱君感慨道,“这些艺术品都该一代一代地传下去,以后会有张大千的纪念馆,我想这也是他的终身之愿。”
  在收藏的同时,林百里也是最肯用心研究大千画作的收藏家,他曾经说过:“要看得懂自己的收藏品才是真正的拥有。”
  林百里的收藏法,一出手就是花大价钱买精品。这样的态度,在陈筱君看来,是因为可以去掉花冤枉钱的代价。陈筱君说:“收藏家以这种方式来收藏,必须要对标的物有充分了解和认知,正确锁定才行,不然就相当危险。”其实这番话也是林百里的收藏心法,确认是精品、真品,自己真正喜爱才出手,并不是附庸风雅,人云亦云就冒然出手。
  Q&A
  《财富堂》:能谈谈您对目前中国大陆收藏市场的看法吗?与台湾有何异同?
  陈筱君:2013年的秋拍,在北京保利,“近现代书画夜场”黄冑《欢飞的草原》拍出1.288亿元的天价,中标者是宝龙集团,成为目前为止,金秋拍卖市场唯一过亿的作品。宝龙集团未来在上海计划开设一个私人美术馆。我感受到整个中国的实力,还有感受到收藏家的魄力。其实中国大陆市场发展很快,相信很快就会有大陆收藏家跻身世界级的行列。
  就因为整个大陆的市场发展比较快,所以,实际上,我们假如看大陆与台湾收藏观来看,大陆的收藏圈里弥漫比较浓重的投机和投资的味道,真正热爱艺术收藏的藏家不多。而台湾因为藏家涉足收藏比较早,也十分有耐心,相比大陆的收藏人士的投机性来说,台湾的收藏家的收藏态度值得欣赏,是最具深度与广度的。我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我们清玩雅集,台湾最高端的艺术收藏团体,也是华人圈最大的收藏团体。
  《财富堂》:能说说您认为的艺术收藏的现代意义是什么吗?
  陈筱君:我想一个成功有价值的收藏,总是要令人尊赏。喜而藏之、藏而研之、发现价值、经验分享,艺术品收藏,无外乎此。每个收藏家个人的特征与风格,每件收藏都是一个自我,体现了他们的观点与态度。世界太大、宝物太多,人生财力、精力有限,一个人所做的事,也很有限,有智慧的收藏家,总是有所选择,有所放弃,做自己的特色。
其他文献
《财富堂》:Juli Zofia至今为止发展几年?  曾玖玲:这个品牌前前后后做了三年,我希望她能成为一个走向世界的中国品牌。现在我们和香港太子集团合作,2013年在香港尖沙咀彩星中心落地,随着与太子集团合作的全面展开,今后在香港会有16家店。除了香港以外,我们在澳门也有店。到目前为止,我们在十几个国家有代理商在推动品牌的发展。  《财富堂》:和传统的国际珠宝腕表品牌相比,Juli Zofia的品
期刊
2014年1月1日至1月4日,由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进念·二十面体、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及国际交流基金会联合主办的《朱鹮计划·一桌二椅2014》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演。本活动由荣念曾策划,集开拓性、跨越性及传薪性于一体,来自东京、印尼、香港、新加坡四地的亚洲表演大师与青年昆曲精英演员展开互动,积极将中国传统艺术的当代演绎带到世界不同的角落。  演出由五个小剧目组成,分别是《记事本》、《十五》、《
期刊
回归和提炼自然的新艺术风格  当我们噘起嘴唇,舌头轻抵上颚,用丹田之气幽幽吐出Nouveau,这个带有浓重法国情调的单词时,也许一切都改变了,它寓意着“崭新的”。它与任何其他名词的结合,似乎都带上了一点革命的意味,新生儿、新的事物……直至Art Nouveau——新艺术运动。  “新艺术运动”的名称源于萨穆尔·宾(Samuel · Bing)1895年在巴黎普罗旺斯街经营的名为“新艺术之家”的画廊
期刊
@新浪收藏:2014年6月起,一项新消费者合同规定将在英国实施。新规规定经拍卖销售的物品除非购买者在购买前亲眼看到实物,否则将有14天的“冷冻期”,“冷冻期”内,艺术品购买者有权取消订单并退还货物。通过虚拟拍卖成交的艺术品都将有14天取消订单的权利。
期刊
开通微博以来,不知不觉发布、转发了一万五千多条帖子。据说现在有软件,能让微博自动生成一本书。可再怎么着,我的一条帖子,或者哪怕是超级大V的一条帖子,也不可能拿去拍卖。  遥想八百多年前的苏东坡,提起毛笔,写下『苏轼谨奉别功甫 奉议』,是为『功甫帖』。不管刘益谦从苏富比拍得的是真作还是伪品,居然能标高到五千万以上,一字数百万金,这个帖子实在是写大发了。看来,线上的虚拟帖子,再怎么着,也比不过实实在在
期刊
@艺术品保险art_insurance:一半以上的艺术品损失,发生在运输途中。贵重的艺术品运输时,要在箱子外观上不留任何标记,使用黑色无皱塑料纸对托盘上的箱子进行遮盖,尽量增加可以显示破坏与否的标记,比如封箱带、封条、铅封等,还要注意在托盘上面、箱子下面放置坚硬的金属盘,以防止被“釜底抽薪”。
期刊
在我认识的书画家中,张一凡可算是一个很特别的人。从外表看,你很难相信他是一个画家,完全看不出有什么闪光的艺术特质,与普通人并无二致。可是,就是这么一个平常无奇,不善言辞,决不起眼的人,却包藏着一颗超乎寻常的强大内心,凭借着对艺术强烈的追求,坚韧的意志,执著的信念,硬是在艺术的道路上闯出了一条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他靠的就是两个字:勤奋。他总是谦逊地说,我生性笨拙,只好笨鸟先飞了。好一个“笨
期刊
@夏彦国:坐车上无聊,窗外抬头竟是设计巨丑的楼。一个个看下来,这城市真是没有品位。路过银河SOHO,跟望京SOHO一个路数,前者是俩胸,后者是……建筑不考虑周边环境,设计再好都是垃圾。再好的补品,你给上火严重的人猛吃,这不是愚蠢是什么呢?
期刊
穿着轻薄型羽绒服,运动裤、运动鞋,在一众西装革履的教授群中,伊塔洛·罗塔(Italo Rota)更是显得个子矮小,不显山不露水。1.67米左右的罗塔教授,和米兰理工大学的后辈卢卡·彭切里尼站在一起,更显得滑稽——瘦高的彭切里尼身高超过1.85米。  最近,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伊塔洛·罗塔做了《建筑设计与绿色能源》的讲座,与大家分享了他本人关于建筑、人类学乃至印度、中国古代哲学的思考。  融汇多种
期刊
《功甫帖》事件进展  2014年1月13日  苏富比公开关于苏轼『功甫帖』的14页研究报告  2014年1月6日  书画鉴定专家朱绍良发表声明称,坚持认为拍品『功甫帖』为真迹,并愿意接手购藏  2014年1月3日  苏富比再次坚持『功甫帖』是苏轼的真迹,并称将于十天内作出正式回应  2014年1月2日  刘益谦三度发表声明,呼吁让学术争论回归理性  2014年1月1日  上海博物馆3位研究员发表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