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玉米种植要想实现产量、质量的双提升,必须树立精细化管理理念,把握好各个环节的种植技术。除了前期做好选种、整地外,播种时机与播种方法及抓住灌溉与施肥的时机,各类病害、虫害的防治措施等,都是玉米高产栽培的关键技术。结合玉米种植流程,论述了从选种到播种再到田间管理和收获等环节应把握的技术要点,简要分析了玉米大斑病、黑穗病,玉米螟、蓟马等常见病害、虫害的防治措施,就玉米高产种植与病虫害防治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总结,为玉米优质高产栽培提供了技术借鉴。
关键词:玉米;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玉米黑穗病
文章编号:1005-2690(2021)17-0057-02 中国图书分类号:S435.13;S513 文献标志码:B
1 高产玉米种植技术
1.1 整地与选种
优先选择土层深厚、地势平坦的地块,能为植株提供良好生长的有利条件。确定地块后简单整地,使用旋耕机翻垦表层土,深度30~40 cm,一是疏松土壤,增加土壤时的透气性,有利于种子萌发;二是通过翻晒土壤,用阳光中的紫外线杀灭土层中的病菌,降低后期发生病害的概率。根据土壤肥力情况,在较贫瘠的地块施入农家肥,满足幼苗生长所需。在整地的同时,做好选种工作。
1.2 播种技术
1.2.1 播种时间
玉米在全国范围内均有大面积种植,但是因为各地气候差异较大,加上玉米品种自身的特性,确定播种时间要因地制宜,土壤耕层的日均地温不低于10 ℃时,即可播种。
如果选择的是耐寒品种,可适当早播,加快种子出苗速度。地块面积较大时,可使用播种机进行机械播种,不仅提升了效率,而且保证播种均匀,减轻后期种植户补苗、间苗的工作压力。在一些丘陵地带,不方便机械作业可以采取人工播种。
1.2.2 控制定植密度
控制播种密度与定植密度是高产种植的关键技术。调查发现,经常有一些农户为了追求更高的产量而盲目增加播种密度,导致肥力供应不上。玉米缺乏良好的生长环境,很容易出现玉米植株长势羸弱、病害多发的情况,产量、质量都会大打折扣。
土壤肥力与玉米品种是影响播种密度的两个主要因素,在土层深厚、地力较好的情况下,如果选择紧凑型玉米,播种量在55 000株/hm2左右;如果选择稀植大穗型玉米,播种量控制在44 000~46 000株/hm2。
1.3 田间管理
玉米播后加强田间管理,对提高出苗率以及保证幼苗长势、提高产量有积极作用。如果地块土层深厚、养分充足,或整地阶段施加了农家肥,生长期可以适当减少肥料用量,防止施肥过多出现“烧苗”的情况,尽量选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根据土壤中营养元素的含量情况及玉米植株生长所需,合理选择肥料类型和控制施肥量。
玉米全生育期应追肥2~3次,平均株高35~40 cm时追施拔节肥,以尿素为主,用量为10~12 kg/667 m2;平均株高120~150 cm时追施穗肥,以氮肥为主,用量为20 kg/667 m2左右。
1.4 适期收获
观察田间玉米植株的茎秆变黄,果穗苞叶干枯,并且籽粒脱水变硬后,就可以进行收获。适期晚收有助于促熟降水,不仅产量更高,而且减少晾晒时间,防止玉米出现籽粒干瘪或霉变。
2 高产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
2.1 常见病害防治
2.1.1 大斑病
大斑病会导致玉米叶片出现条形斑点,随着病情加重会蔓延至整个叶片,最后叶片枯黄无法进行光合作用,造成玉米严重减产。防治玉米大斑病,物理措施是选择抗病杂交品种,从源头上降低发病率;同时合理密植,保证田间通风,消除适宜发病的环境条件。避免重茬种植,采取轮作倒茬,对已经出现大斑病的玉米采取化学措施,遏制病情蔓延。根据不同发病时期采取对应的防治措施。发病初期,选择60%的速克净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雾,或50%的甲基硫菌灵800倍液喷雾,3 d使用1次,连用2~3次即可见效[1]。
2.1.2 锈病
锈病主要为害玉米植株的叶片、茎秆、苞叶等,是造成玉米大幅减产的主要病害之一。锈病传染能力强,若防控不及时,会在短时间内蔓延。①物理防治。优先考虑抗病的中晚熟品种,与大豆等作物实行轮作,根据往年锈病的严重程度,轮作周期1~3年,若往年發生玉米锈病,应进行彻底土壤的消毒。深翻土层,喷施30%的拿敌稳2 500倍液,再阳光暴晒一段时间,杀灭越冬病菌,出苗后及时追肥,保证植株健壮,提高抗病能力。②化学防治。选择80%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雾,或20%的氟硅唑微乳剂1 200倍液喷雾。
2.1.3 黑穗病
黑穗病主要为害玉米的果穗,在果穗的顶端出现黑粉包,不断传播黑粉菌,飘落到其他植株的果穗上进行传染。①物理防治。选择抗病品种及实行轮作,加强苗期管理。研究表明,低温、潮湿环境下,黑穗病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因此,播种不得过早,使用地膜覆盖提高地温,能够降低发病率。若地块往年发生过黑穗病,应进行土壤消毒后,轮作1~2年再播种。控制菌源,也是预防该病发生的有效措施。②化学防治。在播种前进行药剂拌种,例如,使用三唑醇(羟锈宁)、三唑酮(粉锈宁)等,可降低黑穗病70%~90%的发病率。
2.2 常见虫害防治 2.2.1 玉米螟
生物防治技术有两种,其一是利用生物天敌,按照10万~12万头/hm2的数量在玉米田间放养赤眼蜂,对玉米螟的卵、幼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二是以菌治虫,如白僵菌、苏云金杆菌等。这些细菌侵入玉米螟的体内后,扰乱其新陈代谢最终致其死亡,效果显著。物理防治技术也有两种,其一是在田间放置诱捕器,例如黑光灯,达到诱杀目的。其二是散播性诱剂,阻止玉米螟交配、繁殖,达到控制田间害虫数量的目的[2]。
2.2.2 蚜虫
生物防治多以保护或放养田间天敌为主,例如草蛉、瓢蟲等;物理防治措施以减少虫源为主,加强田间杂草清理,在玉米收获之后,加强土壤消毒,杀灭残存在土壤中的虫卵;化学防治技术可用30%的马拉松乳剂800倍液喷雾,或50%吡虫啉水溶剂1 400倍液喷雾。在喷雾前,依据药剂用量,加入1%的洗衣粉充分混合,增强药液黏性,有助于延长药效,从而提高防治效果。
2.2.3 蓟马
对于蓟马害虫,可以借助蓟马的趋光特性,在玉米田间悬挂蓝色、黄色的粘板,对成虫进行诱捕。或是在播种前、出苗后,定期清理田间及周边的杂草,消除蓟马幼虫生长的环境。化学防治技术可选择50%的毒死蜱乳油1 200倍液喷雾,或6%的高效氯氰菊酯1 800倍液喷雾等[3]。
3 玉米高产种植与病虫害防治的实践经验
3.1 拓展宣传渠道
一些农村地区由于信息闭塞等原因,农户没有掌握科学的种植与管理技术,是导致玉米难以实现高产的主要原因之一。
地方农技部门、乡镇政府等,应联合加强玉米高产种植技术的宣传与推广工作。除了成立专项指导队伍,到田间地头进行现场讲解外,还可以设立示范区,从各村选出村民代表、种植能手进行参观、学习,推广高产栽培技术。
3.2 鼓励绿色防治
玉米种植期间草害、病害、虫害的防治也是决定产量的主要因素。鼓励农户优先使用绿色防治、生物防治,除了避免生态污染外,还能降低对化学农药的依赖性,对控制种植成本也有一定效果。如果病虫害较为严重,应尽快使用物理、化学措施防治,见效快、治理更加彻底,有助于避免损失扩大化。但是必须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规范用药,杜绝私自增加药剂用量[4]。
4 结语
玉米产量、质量的提升,离不开科学的种植技术和精细的管理措施。农户应重视选地整地、种子处理等播前准备工作,同时根据本地气候条件和地块实际情况,确定播种时间、播种密度。在播种之后,注意加强田间管理,定期灌溉、合理施肥,及时做好病虫草害的防治工作,为玉米植株的健康生长创设良好环境,最终达到优质、高产的种植效果,切实维护农户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 1 ] 吾木提·特留汗.新疆塔城地区玉米高产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J].农业工程技术,2020(20):69.
[ 2 ] 马金慧,杨克泽,张建超,等.甘肃省制种玉米茎基腐病的发生与防治[C]//陈万权.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成都: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
[ 3 ] 李丽娟,马永全,李振立.甜玉米生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C]//探索科学学术研讨会.长沙:管理科学和工业工程协会,2016.
[ 4 ] 赵辉.东方市甜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现代化农业,2020(9):21-23.
关键词:玉米;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玉米黑穗病
文章编号:1005-2690(2021)17-0057-02 中国图书分类号:S435.13;S513 文献标志码:B
1 高产玉米种植技术
1.1 整地与选种
优先选择土层深厚、地势平坦的地块,能为植株提供良好生长的有利条件。确定地块后简单整地,使用旋耕机翻垦表层土,深度30~40 cm,一是疏松土壤,增加土壤时的透气性,有利于种子萌发;二是通过翻晒土壤,用阳光中的紫外线杀灭土层中的病菌,降低后期发生病害的概率。根据土壤肥力情况,在较贫瘠的地块施入农家肥,满足幼苗生长所需。在整地的同时,做好选种工作。
1.2 播种技术
1.2.1 播种时间
玉米在全国范围内均有大面积种植,但是因为各地气候差异较大,加上玉米品种自身的特性,确定播种时间要因地制宜,土壤耕层的日均地温不低于10 ℃时,即可播种。
如果选择的是耐寒品种,可适当早播,加快种子出苗速度。地块面积较大时,可使用播种机进行机械播种,不仅提升了效率,而且保证播种均匀,减轻后期种植户补苗、间苗的工作压力。在一些丘陵地带,不方便机械作业可以采取人工播种。
1.2.2 控制定植密度
控制播种密度与定植密度是高产种植的关键技术。调查发现,经常有一些农户为了追求更高的产量而盲目增加播种密度,导致肥力供应不上。玉米缺乏良好的生长环境,很容易出现玉米植株长势羸弱、病害多发的情况,产量、质量都会大打折扣。
土壤肥力与玉米品种是影响播种密度的两个主要因素,在土层深厚、地力较好的情况下,如果选择紧凑型玉米,播种量在55 000株/hm2左右;如果选择稀植大穗型玉米,播种量控制在44 000~46 000株/hm2。
1.3 田间管理
玉米播后加强田间管理,对提高出苗率以及保证幼苗长势、提高产量有积极作用。如果地块土层深厚、养分充足,或整地阶段施加了农家肥,生长期可以适当减少肥料用量,防止施肥过多出现“烧苗”的情况,尽量选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根据土壤中营养元素的含量情况及玉米植株生长所需,合理选择肥料类型和控制施肥量。
玉米全生育期应追肥2~3次,平均株高35~40 cm时追施拔节肥,以尿素为主,用量为10~12 kg/667 m2;平均株高120~150 cm时追施穗肥,以氮肥为主,用量为20 kg/667 m2左右。
1.4 适期收获
观察田间玉米植株的茎秆变黄,果穗苞叶干枯,并且籽粒脱水变硬后,就可以进行收获。适期晚收有助于促熟降水,不仅产量更高,而且减少晾晒时间,防止玉米出现籽粒干瘪或霉变。
2 高产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
2.1 常见病害防治
2.1.1 大斑病
大斑病会导致玉米叶片出现条形斑点,随着病情加重会蔓延至整个叶片,最后叶片枯黄无法进行光合作用,造成玉米严重减产。防治玉米大斑病,物理措施是选择抗病杂交品种,从源头上降低发病率;同时合理密植,保证田间通风,消除适宜发病的环境条件。避免重茬种植,采取轮作倒茬,对已经出现大斑病的玉米采取化学措施,遏制病情蔓延。根据不同发病时期采取对应的防治措施。发病初期,选择60%的速克净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雾,或50%的甲基硫菌灵800倍液喷雾,3 d使用1次,连用2~3次即可见效[1]。
2.1.2 锈病
锈病主要为害玉米植株的叶片、茎秆、苞叶等,是造成玉米大幅减产的主要病害之一。锈病传染能力强,若防控不及时,会在短时间内蔓延。①物理防治。优先考虑抗病的中晚熟品种,与大豆等作物实行轮作,根据往年锈病的严重程度,轮作周期1~3年,若往年發生玉米锈病,应进行彻底土壤的消毒。深翻土层,喷施30%的拿敌稳2 500倍液,再阳光暴晒一段时间,杀灭越冬病菌,出苗后及时追肥,保证植株健壮,提高抗病能力。②化学防治。选择80%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雾,或20%的氟硅唑微乳剂1 200倍液喷雾。
2.1.3 黑穗病
黑穗病主要为害玉米的果穗,在果穗的顶端出现黑粉包,不断传播黑粉菌,飘落到其他植株的果穗上进行传染。①物理防治。选择抗病品种及实行轮作,加强苗期管理。研究表明,低温、潮湿环境下,黑穗病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因此,播种不得过早,使用地膜覆盖提高地温,能够降低发病率。若地块往年发生过黑穗病,应进行土壤消毒后,轮作1~2年再播种。控制菌源,也是预防该病发生的有效措施。②化学防治。在播种前进行药剂拌种,例如,使用三唑醇(羟锈宁)、三唑酮(粉锈宁)等,可降低黑穗病70%~90%的发病率。
2.2 常见虫害防治 2.2.1 玉米螟
生物防治技术有两种,其一是利用生物天敌,按照10万~12万头/hm2的数量在玉米田间放养赤眼蜂,对玉米螟的卵、幼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二是以菌治虫,如白僵菌、苏云金杆菌等。这些细菌侵入玉米螟的体内后,扰乱其新陈代谢最终致其死亡,效果显著。物理防治技术也有两种,其一是在田间放置诱捕器,例如黑光灯,达到诱杀目的。其二是散播性诱剂,阻止玉米螟交配、繁殖,达到控制田间害虫数量的目的[2]。
2.2.2 蚜虫
生物防治多以保护或放养田间天敌为主,例如草蛉、瓢蟲等;物理防治措施以减少虫源为主,加强田间杂草清理,在玉米收获之后,加强土壤消毒,杀灭残存在土壤中的虫卵;化学防治技术可用30%的马拉松乳剂800倍液喷雾,或50%吡虫啉水溶剂1 400倍液喷雾。在喷雾前,依据药剂用量,加入1%的洗衣粉充分混合,增强药液黏性,有助于延长药效,从而提高防治效果。
2.2.3 蓟马
对于蓟马害虫,可以借助蓟马的趋光特性,在玉米田间悬挂蓝色、黄色的粘板,对成虫进行诱捕。或是在播种前、出苗后,定期清理田间及周边的杂草,消除蓟马幼虫生长的环境。化学防治技术可选择50%的毒死蜱乳油1 200倍液喷雾,或6%的高效氯氰菊酯1 800倍液喷雾等[3]。
3 玉米高产种植与病虫害防治的实践经验
3.1 拓展宣传渠道
一些农村地区由于信息闭塞等原因,农户没有掌握科学的种植与管理技术,是导致玉米难以实现高产的主要原因之一。
地方农技部门、乡镇政府等,应联合加强玉米高产种植技术的宣传与推广工作。除了成立专项指导队伍,到田间地头进行现场讲解外,还可以设立示范区,从各村选出村民代表、种植能手进行参观、学习,推广高产栽培技术。
3.2 鼓励绿色防治
玉米种植期间草害、病害、虫害的防治也是决定产量的主要因素。鼓励农户优先使用绿色防治、生物防治,除了避免生态污染外,还能降低对化学农药的依赖性,对控制种植成本也有一定效果。如果病虫害较为严重,应尽快使用物理、化学措施防治,见效快、治理更加彻底,有助于避免损失扩大化。但是必须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规范用药,杜绝私自增加药剂用量[4]。
4 结语
玉米产量、质量的提升,离不开科学的种植技术和精细的管理措施。农户应重视选地整地、种子处理等播前准备工作,同时根据本地气候条件和地块实际情况,确定播种时间、播种密度。在播种之后,注意加强田间管理,定期灌溉、合理施肥,及时做好病虫草害的防治工作,为玉米植株的健康生长创设良好环境,最终达到优质、高产的种植效果,切实维护农户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 1 ] 吾木提·特留汗.新疆塔城地区玉米高产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J].农业工程技术,2020(20):69.
[ 2 ] 马金慧,杨克泽,张建超,等.甘肃省制种玉米茎基腐病的发生与防治[C]//陈万权.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成都: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
[ 3 ] 李丽娟,马永全,李振立.甜玉米生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C]//探索科学学术研讨会.长沙:管理科学和工业工程协会,2016.
[ 4 ] 赵辉.东方市甜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现代化农业,2020(9):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