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乐群小学是桂林市一所颇有社会声誉的学校,环境优美、设备先进、教学一流。特别是近几年的发展更是令人瞩目,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理念与办学特色。
正如乐群小学校长王艳所说,学校管理必须以人为本。王艳校长把“以人为本、追求和谐、挖掘潜能、沟通感情、重在激活”作为自己的治校方略,实施了目标管理、制度管理、民主管理与情感管理,使乐群小学真正成为了教师的家园、学生的乐园。
传统上,行政管理、经济管理和思想教育是我国中小学的管理模式主要的三大支柱。行政管理强调上级领导下级、下级服从上级,具有明显的权威性和强制性,优势是可以保证学校工作的统一领导,从全局协调学校各部门的关系,使教师的群体力量得以比较有效的发挥。行政管理的效率主要取决于领导者、特别是校长的素质与管理水平,一个好的校长可以带出一所好的学校;但一个平庸的校长同样也会带出一所平庸的学校。如果领导者滥用职权,任人唯亲,用纪律和惩罚强制下属服从其意志,就会压制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经济管理体现了按劳取酬与多劳多得的原则。把国家、学校与教师个人的利益通过物质手段紧密联系起来,使教师感到国家和学校的利益与自己息息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但经济管理需要比较雄厚的物质基础,还需要一套公平合理的分配与奖惩制度,否则不但不能调动教师积极性,反而会使教师成为只讲实惠、斤斤计较的“经济人”。思想教育强调社会责任与教师荣誉,主要依靠广大教师职业道德之下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在物质水平相对落后的条件下,思想教育往往可以取得比物质手段更有效的管理效果。但思想教育也并非万能,其运用是否得当,与领导者的素质与能力有很大关系,特别是领导者本人是否能够身体力行、成为教师的表率,直接关系到思想教育的成败。思想教育运用得不好,就会流于形式,成为苍白无力的空洞口号。
而现代管理中“以人为本”的基本观点认为,管理的关键在于人,在于人的心理与行为。人是一切事物中最活跃、最能动、最积极的因素。所谓“管理”,实质上就是对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管理”。学校管理当然也不例外。乐群小学王艳校长《改革管理机制,创办优质学校》一文,就介绍了乐群小学是如何成功地运用“以人为本”的管理运行机制的。乐群小学的宝贵经验对于同类学校具有可资借鉴的意义,值得学校管理者认真思考与学习。
“以人为本”的理论基础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需要理论:人的本性之一,就是有一种满足自身需要的欲望,一旦需要有了明确的目标,就会立即转化为动机,从而激发人们去行动、去发挥自己的能力。著名的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人的价值体系中存在着不同层次的需要,构成一个需要系统。人类多种多样的需要,按照它们的上下间的依存程度,可以概括成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层次越高,动力越强。当人们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时,追求这种自我实现的动力是最强的。
乐群小学的学校管理案例《善待教师,发挥其长》所叙述的谢老师与廖老师的案例,生动地说明了:学校管理者只要善于引导教师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激励教师自觉地为自我实现而奋斗,就能让教师焕发出极大的工作热情,迅速成长为成绩突出的骨干教师。乐群小学的学校管理另一篇案例《实行制度管理,须以教师为本》,说的是学校在教师的年度考核中如何实行民主化管理,管理者的换位思考、教师的主人翁意识、管理者与教师情感的交流与沟通,说到底,就是让广大教师具有一种“归属感”,满足“社交与尊重的需要”。
(责编 李景和)
正如乐群小学校长王艳所说,学校管理必须以人为本。王艳校长把“以人为本、追求和谐、挖掘潜能、沟通感情、重在激活”作为自己的治校方略,实施了目标管理、制度管理、民主管理与情感管理,使乐群小学真正成为了教师的家园、学生的乐园。
传统上,行政管理、经济管理和思想教育是我国中小学的管理模式主要的三大支柱。行政管理强调上级领导下级、下级服从上级,具有明显的权威性和强制性,优势是可以保证学校工作的统一领导,从全局协调学校各部门的关系,使教师的群体力量得以比较有效的发挥。行政管理的效率主要取决于领导者、特别是校长的素质与管理水平,一个好的校长可以带出一所好的学校;但一个平庸的校长同样也会带出一所平庸的学校。如果领导者滥用职权,任人唯亲,用纪律和惩罚强制下属服从其意志,就会压制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经济管理体现了按劳取酬与多劳多得的原则。把国家、学校与教师个人的利益通过物质手段紧密联系起来,使教师感到国家和学校的利益与自己息息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但经济管理需要比较雄厚的物质基础,还需要一套公平合理的分配与奖惩制度,否则不但不能调动教师积极性,反而会使教师成为只讲实惠、斤斤计较的“经济人”。思想教育强调社会责任与教师荣誉,主要依靠广大教师职业道德之下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在物质水平相对落后的条件下,思想教育往往可以取得比物质手段更有效的管理效果。但思想教育也并非万能,其运用是否得当,与领导者的素质与能力有很大关系,特别是领导者本人是否能够身体力行、成为教师的表率,直接关系到思想教育的成败。思想教育运用得不好,就会流于形式,成为苍白无力的空洞口号。
而现代管理中“以人为本”的基本观点认为,管理的关键在于人,在于人的心理与行为。人是一切事物中最活跃、最能动、最积极的因素。所谓“管理”,实质上就是对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管理”。学校管理当然也不例外。乐群小学王艳校长《改革管理机制,创办优质学校》一文,就介绍了乐群小学是如何成功地运用“以人为本”的管理运行机制的。乐群小学的宝贵经验对于同类学校具有可资借鉴的意义,值得学校管理者认真思考与学习。
“以人为本”的理论基础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需要理论:人的本性之一,就是有一种满足自身需要的欲望,一旦需要有了明确的目标,就会立即转化为动机,从而激发人们去行动、去发挥自己的能力。著名的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人的价值体系中存在着不同层次的需要,构成一个需要系统。人类多种多样的需要,按照它们的上下间的依存程度,可以概括成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层次越高,动力越强。当人们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时,追求这种自我实现的动力是最强的。
乐群小学的学校管理案例《善待教师,发挥其长》所叙述的谢老师与廖老师的案例,生动地说明了:学校管理者只要善于引导教师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激励教师自觉地为自我实现而奋斗,就能让教师焕发出极大的工作热情,迅速成长为成绩突出的骨干教师。乐群小学的学校管理另一篇案例《实行制度管理,须以教师为本》,说的是学校在教师的年度考核中如何实行民主化管理,管理者的换位思考、教师的主人翁意识、管理者与教师情感的交流与沟通,说到底,就是让广大教师具有一种“归属感”,满足“社交与尊重的需要”。
(责编 李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