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一世纪是竞争激烈的时代,没有一定的技能和水平就意味着要被社会所淘汰,这样激烈的竞争以及父母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使得学生的精神压力越来越大,因而产生烦躁焦虑、郁郁寡欢等不良的心态,具体表现多样,有的甚至消极悲观、自暴自弃,轻生厌世。对于中学生日益严重的心理问题,已经引起了许多教育学者和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抗挫折的能力,已成为当今素质教育教学的关键之一。
1.挫折及挫折教育的概念
日本教育心理学家大桥正夫认为:“由于某种情形而使需要的满足处于受阻或中断状态,叫做挫折。”台湾学者张春兴表述为:“所谓挫折有两种含义:一指阻碍个体动机活动的情境;另一意义是指个体遭受阻碍后所引起的情绪状态。虽然对挫折概念的理解众说不一,但有两点方面看法是基本一致的:第一,挫折的产生与个体在活动中遇到的某种障碍有关;第二,挫折是与人的目的行为有关的一种特殊状态。
而所谓的“挫折教育”,事实上是指对于学生容忍承受挫折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教育。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当关心的是学生在遭受挫折后,个体应以何种方式去对待挫折情境,尽可能的帮助学生获得应付挫折情境的正确理念和调试心理状态的有关知识和技能。
2.产生挫折心理的原因
2.1产生挫折的主观因素
2.1.1生理方面的缺陷
遗传与生长发育程度的不同等因素造成学生间出现了个体差异,一些学生不能够正确认识自身过胖、偏瘦、矮小等生理方面的缺陷导致心理失衡,或怨天尤人,或自暴自弃,从而造成较重的心理负担。
2.1.2心理方面的缺陷
有些学生对自己缺乏全面正确的认识,自我评价过高,从而产生自负自满的不良情绪,由此导致多疑嫉妒、心胸狭窄、不团结同学等现象。
2.1.3学习成绩和身体素质差
有些学生对动作学习的能力较差,或是身体素质不好不能跟上正常的教学进度,在平常学习时,同一些素质好、成绩提高快的同学比较时,总觉得自己是只“丑小鸭”,即使自己再努力,也是技不如人,无法赶上其他学生,从而在练习时放不开思想包袱,顯得胆小怯弱,缩手缩脚,结果导致学习成绩越来越差,从而产生自卑感。
2.1.4不良个性因素
有些学生虚荣心强,自以为是,喜欢在课堂上引起教师和其他学生的注意,在遇到一些难度较大而一下子又完成不了的动作时,为了“面子”,硬撑着去做,结果往往导致失败,久而久之,这种挫败感会使其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今后,即使自己能够做的练习,也不敢于表现,怕万一失败,更被其他学生讥笑,被人看不起。
2.2产生挫折的客观原因
客观因素主要是指人际关系紧张或其他各种人为的因素。学生人际紧张指的是与老师,同学之间,或者家庭关系等紧张,从而使学生感到冷落、孤立无援的境地,遭受挫折。人为因素主要是指体育教师过分刻薄,严肃对待,让不同的学生对象来完成同等难度的动作,使学生感到窘迫,遭受挫折。另外,由于学校场地器材差,运动器械破旧等等客观的因素使学生在学习时也产生了心理方面的障碍,无法顺利完成动作。
3.进行挫折教育的策略
3.1学生方面
3.1.1提高自身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挫折观
首先让学生在思想上有准备,遇到挫折不要怕,学习中的挫折和磨难,虽然给人以打击,带来悲伤和痛苦,但也能使人奋起、成熟、变的坚强起来。向他们讲解人的一生之所以如此的丰富多彩,是因为我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要不断地克服困难,不断与挫折作斗争,并且最终战胜它们的缘故。如果我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遇到困难和挫折,不妨将它们看作炒菜时用的调味品,因为有了挫折,生活才有滋有味,这样会增强学生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和自信心。
3.1.2发挥榜样的力量,培养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具体榜样形象的感染熏陶下,使学生能加深对挫折的认识,激起潜在的上进热情,提高把挫折转化为自我锻炼成长的自学行为。教师可通过体育明星、体育优生,优秀运动员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可知可感事迹的宣传,让学生在他们的精神鼓舞下,克服困难。而最好的榜样是学生身边的体育骨干。
3.2教师方面
3.2.1体育教师要转变观念,注重挫折教育的价值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体育教师必须改变教育观念,提高对学生进行“抗挫折能力”理念的教育和训练水平。以前,人们认为体育课无非就是跑跑跳跳,玩玩闹闹。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强化、深入,人们的观念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体育教师也要从单一的教书匠向专家学者型教师转变,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即教书又育人,把培养健康有用的人才作为教育的最终目的。乐观的学生不是没有烦恼,而是能很快从烦恼中解脱,重新振奋,即他们受挫的恢复能力极强,体育教师应认真研究培养学生在“黑暗中看到光明”的自信心和技巧。
3.2.2教师根据不同的性格培养抗挫折能力
体育课是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最好的时机和场所,但应注意对不同性格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手段。
首先要弄清学生的性格类型。体育课上,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活动,聆听他们的谈吐,判断学生性格,根据学生的性格分组,进行施教。外向型的学生,他们活泼、乐观、开朗、向上,同时也易骄傲自满,根据上述特点对他们可采用单刀直入法,直言不讳进行说服教育,可提出较高的要求,设立更高的目标,创设困难和挫折情景,从而矫正他们的骄傲自满,不服从指挥的毛病;内向型的学生,则少言寡语、不善言表,应采取婉转法,宜旁敲侧击,启发诱导,逐渐渗透,感化学生。
3.2.3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挫折情景
由于学生的自身素质、知识层次、社会阅历、及家庭情况与性格的差异,学生对挫折的忍耐力具有很大的差别,因此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承受挫折打击时的能力,在创设挫折情境时应特别注意使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和积极的态度。主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摆脱困境。 以篮球投篮为例,用三步教学法,对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
第一步,情景导入,激发情绪。 在投篮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性格差异,选择不同的距离来练习投篮,通过较低难度的练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二步,稳定情绪,提升兴趣。 让能在近距离投篮成功的同学选择较远距离进行投篮,练习中部分学生投不进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是正常的,这也是进行抗挫折能力教育所必须的,只要教师恰当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必要时亲自来指导、演示,使学生在心理上感到安全,同时施以适当的教学方法,学生畏惧害怕的心理就会消退。
第三步,展示自我,享受成功。 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能发挥自己个性特色的距离进行练习,他们可以尽情地发挥,展示个性,相互鼓励,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让学生在生理、心理和合作上全面发展,形成正确的三维健康观。
在创设挫折情景时,不能过急,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层层递进,逐步提高,让学生自己选择内容去尝试,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帮助和引导,使他们在一次次的失败中坚定信念,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在成功中寻找喜悦。养成遇到困难、挫折时永不言败的优良品质。
3.2.4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能培养和谐人际关系的环境
教师定期举行集体项目的体育比赛和体育游戏,如接力游戏、拔河、球赛等,多创造一些让他们相互合作的机会,要鼓励学生多交朋友,特别是与体育教师交朋友,体育教师一般都性格开朗,举止大方,大多数学生都喜欢他们,学生愿意与体育教师交朋友。
3.体会与建议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務,教育方法和手段要灵活运用,不能拘泥于某种固定形式和机械的照搬,而要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不断创新,做到与时俱进。作为体育教师要将体育教学任务与培养学生良好的抗挫折能力有机的结合起来,利用好课堂这一良好的契机和场所进行“抗挫折能力”教育,建立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教学目标,在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成功教育的同时,还应该更多地进行“抗挫折能力”教育。中学阶段,学生正处在青春期,青春期是培养学生优良品质和健全人格的黄金时期,教师必须抓好这一时期,而且要遵循青少年生理、心理及品德形成的基本规律,采用适合中学生身心特点的教育手段和方法,科学合理地进行“抗挫折能力”教育。
1.挫折及挫折教育的概念
日本教育心理学家大桥正夫认为:“由于某种情形而使需要的满足处于受阻或中断状态,叫做挫折。”台湾学者张春兴表述为:“所谓挫折有两种含义:一指阻碍个体动机活动的情境;另一意义是指个体遭受阻碍后所引起的情绪状态。虽然对挫折概念的理解众说不一,但有两点方面看法是基本一致的:第一,挫折的产生与个体在活动中遇到的某种障碍有关;第二,挫折是与人的目的行为有关的一种特殊状态。
而所谓的“挫折教育”,事实上是指对于学生容忍承受挫折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教育。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当关心的是学生在遭受挫折后,个体应以何种方式去对待挫折情境,尽可能的帮助学生获得应付挫折情境的正确理念和调试心理状态的有关知识和技能。
2.产生挫折心理的原因
2.1产生挫折的主观因素
2.1.1生理方面的缺陷
遗传与生长发育程度的不同等因素造成学生间出现了个体差异,一些学生不能够正确认识自身过胖、偏瘦、矮小等生理方面的缺陷导致心理失衡,或怨天尤人,或自暴自弃,从而造成较重的心理负担。
2.1.2心理方面的缺陷
有些学生对自己缺乏全面正确的认识,自我评价过高,从而产生自负自满的不良情绪,由此导致多疑嫉妒、心胸狭窄、不团结同学等现象。
2.1.3学习成绩和身体素质差
有些学生对动作学习的能力较差,或是身体素质不好不能跟上正常的教学进度,在平常学习时,同一些素质好、成绩提高快的同学比较时,总觉得自己是只“丑小鸭”,即使自己再努力,也是技不如人,无法赶上其他学生,从而在练习时放不开思想包袱,顯得胆小怯弱,缩手缩脚,结果导致学习成绩越来越差,从而产生自卑感。
2.1.4不良个性因素
有些学生虚荣心强,自以为是,喜欢在课堂上引起教师和其他学生的注意,在遇到一些难度较大而一下子又完成不了的动作时,为了“面子”,硬撑着去做,结果往往导致失败,久而久之,这种挫败感会使其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今后,即使自己能够做的练习,也不敢于表现,怕万一失败,更被其他学生讥笑,被人看不起。
2.2产生挫折的客观原因
客观因素主要是指人际关系紧张或其他各种人为的因素。学生人际紧张指的是与老师,同学之间,或者家庭关系等紧张,从而使学生感到冷落、孤立无援的境地,遭受挫折。人为因素主要是指体育教师过分刻薄,严肃对待,让不同的学生对象来完成同等难度的动作,使学生感到窘迫,遭受挫折。另外,由于学校场地器材差,运动器械破旧等等客观的因素使学生在学习时也产生了心理方面的障碍,无法顺利完成动作。
3.进行挫折教育的策略
3.1学生方面
3.1.1提高自身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挫折观
首先让学生在思想上有准备,遇到挫折不要怕,学习中的挫折和磨难,虽然给人以打击,带来悲伤和痛苦,但也能使人奋起、成熟、变的坚强起来。向他们讲解人的一生之所以如此的丰富多彩,是因为我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要不断地克服困难,不断与挫折作斗争,并且最终战胜它们的缘故。如果我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遇到困难和挫折,不妨将它们看作炒菜时用的调味品,因为有了挫折,生活才有滋有味,这样会增强学生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和自信心。
3.1.2发挥榜样的力量,培养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具体榜样形象的感染熏陶下,使学生能加深对挫折的认识,激起潜在的上进热情,提高把挫折转化为自我锻炼成长的自学行为。教师可通过体育明星、体育优生,优秀运动员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可知可感事迹的宣传,让学生在他们的精神鼓舞下,克服困难。而最好的榜样是学生身边的体育骨干。
3.2教师方面
3.2.1体育教师要转变观念,注重挫折教育的价值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体育教师必须改变教育观念,提高对学生进行“抗挫折能力”理念的教育和训练水平。以前,人们认为体育课无非就是跑跑跳跳,玩玩闹闹。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强化、深入,人们的观念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体育教师也要从单一的教书匠向专家学者型教师转变,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即教书又育人,把培养健康有用的人才作为教育的最终目的。乐观的学生不是没有烦恼,而是能很快从烦恼中解脱,重新振奋,即他们受挫的恢复能力极强,体育教师应认真研究培养学生在“黑暗中看到光明”的自信心和技巧。
3.2.2教师根据不同的性格培养抗挫折能力
体育课是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最好的时机和场所,但应注意对不同性格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手段。
首先要弄清学生的性格类型。体育课上,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活动,聆听他们的谈吐,判断学生性格,根据学生的性格分组,进行施教。外向型的学生,他们活泼、乐观、开朗、向上,同时也易骄傲自满,根据上述特点对他们可采用单刀直入法,直言不讳进行说服教育,可提出较高的要求,设立更高的目标,创设困难和挫折情景,从而矫正他们的骄傲自满,不服从指挥的毛病;内向型的学生,则少言寡语、不善言表,应采取婉转法,宜旁敲侧击,启发诱导,逐渐渗透,感化学生。
3.2.3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挫折情景
由于学生的自身素质、知识层次、社会阅历、及家庭情况与性格的差异,学生对挫折的忍耐力具有很大的差别,因此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承受挫折打击时的能力,在创设挫折情境时应特别注意使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和积极的态度。主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摆脱困境。 以篮球投篮为例,用三步教学法,对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
第一步,情景导入,激发情绪。 在投篮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性格差异,选择不同的距离来练习投篮,通过较低难度的练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二步,稳定情绪,提升兴趣。 让能在近距离投篮成功的同学选择较远距离进行投篮,练习中部分学生投不进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是正常的,这也是进行抗挫折能力教育所必须的,只要教师恰当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必要时亲自来指导、演示,使学生在心理上感到安全,同时施以适当的教学方法,学生畏惧害怕的心理就会消退。
第三步,展示自我,享受成功。 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能发挥自己个性特色的距离进行练习,他们可以尽情地发挥,展示个性,相互鼓励,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让学生在生理、心理和合作上全面发展,形成正确的三维健康观。
在创设挫折情景时,不能过急,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层层递进,逐步提高,让学生自己选择内容去尝试,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帮助和引导,使他们在一次次的失败中坚定信念,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在成功中寻找喜悦。养成遇到困难、挫折时永不言败的优良品质。
3.2.4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能培养和谐人际关系的环境
教师定期举行集体项目的体育比赛和体育游戏,如接力游戏、拔河、球赛等,多创造一些让他们相互合作的机会,要鼓励学生多交朋友,特别是与体育教师交朋友,体育教师一般都性格开朗,举止大方,大多数学生都喜欢他们,学生愿意与体育教师交朋友。
3.体会与建议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務,教育方法和手段要灵活运用,不能拘泥于某种固定形式和机械的照搬,而要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不断创新,做到与时俱进。作为体育教师要将体育教学任务与培养学生良好的抗挫折能力有机的结合起来,利用好课堂这一良好的契机和场所进行“抗挫折能力”教育,建立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教学目标,在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成功教育的同时,还应该更多地进行“抗挫折能力”教育。中学阶段,学生正处在青春期,青春期是培养学生优良品质和健全人格的黄金时期,教师必须抓好这一时期,而且要遵循青少年生理、心理及品德形成的基本规律,采用适合中学生身心特点的教育手段和方法,科学合理地进行“抗挫折能力”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