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瞭望东方周刊》针对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研究生的观点,采访了上海复旦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部分研究生,双方观点如下。
美国学生部分观点:
扎卡里·舍伍德(Zachary Sherwood)
“中国年轻的、受过教育的和精通网络的一代“愤青”民族主义者,是对这个国家的一种独特的挑战。“愤青”们表达不满的对象,主要集中在压制中国的外部和外国势力身上。这种社会力量强大且不可预测,应当引起这个国家、政府和人民的关注。”
约翰·尼科尔森(John Nicholson)
“中国巨大的网民人数,使这种对于外部世界的愤怒情绪存在变成真正威胁的可能性。西方媒体很大程度上没有认识到‘愤青’运动的内在原因。因此我们需要更加重视这个问题,以防在未来发生重创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冲突。”
苏姗·韦勒(Susan Weller)
“西方人的沟通方式通常是直接的、生硬的,不太考虑前因后果。然而,中国人的沟通则比较间接,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维护尊重、礼貌和解释背景方面,而不是直接的字面意义的沟通。由于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的这种沟通方式上的直接与非直接的本质区别,导致了中国愤青会采取一些不必要的过激行为,去应对国际交往间的一些随意或非随意的言论。”
杰娜·穆瑞(JaynaMurray)
“民族主义对于你称之为家的那个国家来说,是一种积极的因素;但民族主义如果发展成一种对于其他国家的愤怒和仇恨,就不再健康了……中国越是想要其他国家的尊重,获得这种尊重花费的时间就越长。尊重是一种价值接受,过程缓慢且直到你应得之时才会获得,而不是自动给予的。罗马非一日建成,同样,中国只向世界开放了30年,固而获得尊重和理解都还需假以时日。中国将会成功,但作为一个国家,它需要更多的耐心。”
米切尔·范德霍夫(Midlelle、Vanderhoff)
“在中国继续发展的过程中,必须以开放和透明的态度面对自己的国内问题,而不是以民族主义分散注意力。事实上,没有一个国家在应对收入差距、环境问题等方面是无懈可击的(我可以举出美国在这些方面的一大串问题),因此不够公开就容易显得家长式保护。”
辛西娅·皮埃特(Cynthia Piette)
“中国近30年来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一种与世界其他地区之间的信息断层。要使其他所有国家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对中国的看法,肯定需要一定的时间。我觉得,相当一部分美国人对中国抱有敌对看法,是因为这些美国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地受到关于中国缺乏文明、缺少人权的说教所致。只有持续不断地来自中国的新变化的影响,才能使美国人信服并改变现有的看法。”
艾哈迈德·沙(Ahmed Shah)(巴基斯坦裔)
对于中国的刻板观点是“愤青”情绪产生的背后原因——“愤青”是想让世界知道,现在中国处在其丰富的历史新时代。
现在,是中国年轻人以电子方式把观点向全世界传播的最好时机。如果足够谨慎、不那么极端,“愤青”可以作为公关手段,塑造全球范围内对中国的认识。
中国复旦大学学生部分观点:
贺炜
“曾经有位美国学者在评论‘民族主义’这个字眼的时候说:当我们谈论‘民族主义’的时候,永远在指责别的国家,而说到本国自己的行为,却总是‘爱国主义’。可见,当西方人在批评我们国家的民族主义时,他们自己是否也在犯着民族义的错误呢?”
王虹
“愤青阶段是青年人必经的一段叛逆的愤世嫉俗的人生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越来越冷静理智,不会那么冲动,丘吉尔说过这样一句睿智的话:20岁不激进是没良心,30岁不保守是没脑子。除了对极少数国家,中国民间自发的民族主义是应激式的和自卫型的,所谓构成对世界和平的威胁纯属无稽之谈。”
吴筱梅
“我不同意在中国当代青年与‘愤青’之间画等号。中国当代青年如今是比较国际化的一代,他们通过互联网等手段了解世界,并不完全处于信息不对称的误导之下,随着他们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增多,视野越来越开阔,这些也许会加深他们的忧患感,可是并没有把他们导向不理性和狂热的境界。”
涂文婷
“说实话我鄙视愤青,他们冲动、没脑子、盲目排外,特别是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后的抵制日货和去年家乐福事件时的抵制法货我觉得特别愚蠢,日企法企在中国有多少中国雇员啊,你抵制它们,受害的是我们的同胞。”
占光
“我认为中国的民族主义情绪其实更多的是中国人的一种自卑情绪和大国情怀交织在—起的产物,它并不会对世界和平造成威胁。相反,中国人对于西方本质上是带有崇拜心理的。爱国主义并非由国家揉控,政府在应对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方面是越来越谨慎的。”
郭代军
“部分青年之所以成为愤青,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因为社会的不公,包括国际社会的不公平。当前中国正处于崛起的过程中,在国际社会中还处于被遏制的阶段,很多事关国家利益的国际事务的处理显失公平,面对不平等国际秩序还缺乏发言权。”
路昕
“独生子女也是愤青产生的原因之一。独生子女容易产生自大的性格和封闭的价值观,同时与人交往、与他人共处和为他人着想的能力已经严重弱化。中国的确有不少愤青,但这些愤青是否直接对应着美国青年所说的民族主义,这是有问题的。这种思潮准确地说只是一种央杂着偏见的盲目和自大,我个人认为还够不上扣一顶民族主义的帽子。”
左希迎
“说实话,我对愤青很不屑。他们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会分析问题、没有自己的头脑、不懂得斗争的策略,光知道谩骂、抗议和愤怒,从来不思考问题和现象的根源,听风就是雨,冲动一无是处。”
“愤青之所以愤,那是有根源的,如果全是中国的原因,事情就好办了。问题是,西方国家也有民族主义,那根源是什么呢?”
美国学生部分观点:
扎卡里·舍伍德(Zachary Sherwood)
“中国年轻的、受过教育的和精通网络的一代“愤青”民族主义者,是对这个国家的一种独特的挑战。“愤青”们表达不满的对象,主要集中在压制中国的外部和外国势力身上。这种社会力量强大且不可预测,应当引起这个国家、政府和人民的关注。”
约翰·尼科尔森(John Nicholson)
“中国巨大的网民人数,使这种对于外部世界的愤怒情绪存在变成真正威胁的可能性。西方媒体很大程度上没有认识到‘愤青’运动的内在原因。因此我们需要更加重视这个问题,以防在未来发生重创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冲突。”
苏姗·韦勒(Susan Weller)
“西方人的沟通方式通常是直接的、生硬的,不太考虑前因后果。然而,中国人的沟通则比较间接,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维护尊重、礼貌和解释背景方面,而不是直接的字面意义的沟通。由于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的这种沟通方式上的直接与非直接的本质区别,导致了中国愤青会采取一些不必要的过激行为,去应对国际交往间的一些随意或非随意的言论。”
杰娜·穆瑞(JaynaMurray)
“民族主义对于你称之为家的那个国家来说,是一种积极的因素;但民族主义如果发展成一种对于其他国家的愤怒和仇恨,就不再健康了……中国越是想要其他国家的尊重,获得这种尊重花费的时间就越长。尊重是一种价值接受,过程缓慢且直到你应得之时才会获得,而不是自动给予的。罗马非一日建成,同样,中国只向世界开放了30年,固而获得尊重和理解都还需假以时日。中国将会成功,但作为一个国家,它需要更多的耐心。”
米切尔·范德霍夫(Midlelle、Vanderhoff)
“在中国继续发展的过程中,必须以开放和透明的态度面对自己的国内问题,而不是以民族主义分散注意力。事实上,没有一个国家在应对收入差距、环境问题等方面是无懈可击的(我可以举出美国在这些方面的一大串问题),因此不够公开就容易显得家长式保护。”
辛西娅·皮埃特(Cynthia Piette)
“中国近30年来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一种与世界其他地区之间的信息断层。要使其他所有国家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对中国的看法,肯定需要一定的时间。我觉得,相当一部分美国人对中国抱有敌对看法,是因为这些美国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地受到关于中国缺乏文明、缺少人权的说教所致。只有持续不断地来自中国的新变化的影响,才能使美国人信服并改变现有的看法。”
艾哈迈德·沙(Ahmed Shah)(巴基斯坦裔)
对于中国的刻板观点是“愤青”情绪产生的背后原因——“愤青”是想让世界知道,现在中国处在其丰富的历史新时代。
现在,是中国年轻人以电子方式把观点向全世界传播的最好时机。如果足够谨慎、不那么极端,“愤青”可以作为公关手段,塑造全球范围内对中国的认识。
中国复旦大学学生部分观点:
贺炜
“曾经有位美国学者在评论‘民族主义’这个字眼的时候说:当我们谈论‘民族主义’的时候,永远在指责别的国家,而说到本国自己的行为,却总是‘爱国主义’。可见,当西方人在批评我们国家的民族主义时,他们自己是否也在犯着民族义的错误呢?”
王虹
“愤青阶段是青年人必经的一段叛逆的愤世嫉俗的人生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越来越冷静理智,不会那么冲动,丘吉尔说过这样一句睿智的话:20岁不激进是没良心,30岁不保守是没脑子。除了对极少数国家,中国民间自发的民族主义是应激式的和自卫型的,所谓构成对世界和平的威胁纯属无稽之谈。”
吴筱梅
“我不同意在中国当代青年与‘愤青’之间画等号。中国当代青年如今是比较国际化的一代,他们通过互联网等手段了解世界,并不完全处于信息不对称的误导之下,随着他们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增多,视野越来越开阔,这些也许会加深他们的忧患感,可是并没有把他们导向不理性和狂热的境界。”
涂文婷
“说实话我鄙视愤青,他们冲动、没脑子、盲目排外,特别是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后的抵制日货和去年家乐福事件时的抵制法货我觉得特别愚蠢,日企法企在中国有多少中国雇员啊,你抵制它们,受害的是我们的同胞。”
占光
“我认为中国的民族主义情绪其实更多的是中国人的一种自卑情绪和大国情怀交织在—起的产物,它并不会对世界和平造成威胁。相反,中国人对于西方本质上是带有崇拜心理的。爱国主义并非由国家揉控,政府在应对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方面是越来越谨慎的。”
郭代军
“部分青年之所以成为愤青,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因为社会的不公,包括国际社会的不公平。当前中国正处于崛起的过程中,在国际社会中还处于被遏制的阶段,很多事关国家利益的国际事务的处理显失公平,面对不平等国际秩序还缺乏发言权。”
路昕
“独生子女也是愤青产生的原因之一。独生子女容易产生自大的性格和封闭的价值观,同时与人交往、与他人共处和为他人着想的能力已经严重弱化。中国的确有不少愤青,但这些愤青是否直接对应着美国青年所说的民族主义,这是有问题的。这种思潮准确地说只是一种央杂着偏见的盲目和自大,我个人认为还够不上扣一顶民族主义的帽子。”
左希迎
“说实话,我对愤青很不屑。他们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会分析问题、没有自己的头脑、不懂得斗争的策略,光知道谩骂、抗议和愤怒,从来不思考问题和现象的根源,听风就是雨,冲动一无是处。”
“愤青之所以愤,那是有根源的,如果全是中国的原因,事情就好办了。问题是,西方国家也有民族主义,那根源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