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主要对现代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高等学校德育工作创新进行讨论,旨在提高高等学校德育工作水平。
【关键词】:更新观念;积极探索;高等学校;德育工作
· 中图分类号:G641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成为现代教育的核心內容,高等院校在培养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同时,要重视学生德育综合素质的培养,贯彻落实以学生为本的发展原则,突出诚实守信、实事求是的思想道德培养,有助于落实素质教育在高等院校的实现。然而我国目前的高等院校中的德育评价体系的建设中存在部分问题,导致高等学生德育工作无法有效开展。
一、现阶段高等学校学生德育工作开展现状
1.不完善的建设以及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
据相关统计学调查,在高等学校中有60%的学生不清楚学校德育工作开展的意义,这充分说明了高等学校没有认真开展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没有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并且评价组织的建设存在不完善、不合理的现象,相关步骤以及评价标准存在问题,评价相关操作监督力度不足。特别在对应届毕业生的德育工作的开展中表现的尤为明显,没有对学生德育综合素质进行科学的评价,出于主观因素对毕业生的德育综合素质评价进行美化处理,导致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的德育综合素质无法进行客观的分析,无法有效开展人才选拔。
2.评价主体单一,导致学生自我评价不被重视
大部分高等学校对于学生德育综合素质评价的主体相对比较固定,通常是由学生的教师或者是班级管理者进行评价,这就导致德育综合素质评价存在主观性,缺乏比较客观的评价[1]。并且,大部分德育综合素质评价都是由教师作为主体开展的,没有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使得德育综合素质自我评价形式化,无法成为就业单位选拔人才的依据。
3.评价标准不合理,重理论轻实践
大部分高等学校在进行学生德育综合素质评价时,没有明确的评价标准,导致学生对于此没有统一的认识,并且导致了评价结果失去客观性和公正性。大部分高等学校将学生在思政课程理论知识学习的成绩作为德育综合素质评价标准,没有重视学生在日常生活以及学习过程中对相关规范的遵守情况,也没有重视学生在社会实践以及企业实习等实践活动中专业素质以及道德思想方面的评价。“重理论轻实践”容易导致高等学校对于人才的培养目标出现偏离,导致学生不注重操作能力的培养以及工作经验的积累[2]。
4.评价结果反馈渠道存在问题,影响德育教育活动的开展
德育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是对学生德育水平的总结以及评价者对学生的反馈意见,其通常与学生评奖评优存在一定的关联,导致了学生产生对德育工作产生偏见,甚至弱化了德育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对推动学生管理的积极作用,影响德育教育活动的开展。
二、提高高等学校德育工作建设的相关意见
1.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通过学生参与德育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完善学生德育工作的建设。德育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需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并且需要保持一定的客观性。全面的评价必须要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德育课程学习成绩、日常纪律的遵守情况、实践活动中的德育综合素质表现情况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且德育综合素质评价不是对某一阶段的评价,而是要贯穿在学生的学校学习生涯中。
2.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在德育综合素质评价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高等学校的教学目标是以培养社会需求的实际操作能力强的人才,因此,在进行德育综合素质评价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对实践活动中的道德思想与专业操作水平进行评价,从而让德育综合评价结果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德育水平。此外,评价的过程中需要兼备理论结合实际,对学生实践成绩评价的同时,结合某一次社会实践对其德育综合素质进行评价。
3.明确评价标准,加大监管力度
学生德育综合素质评价需要经过评价准备、实施以及汇总这三个流程。在评价准备的过程中,需要制定统一的评价标准,并明确德育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开展的意义、目的以及作用,加大宣传力度,让学生能够重视德育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推动其能够更加认真完成各方面的任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德育综合素质,实现德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4.完善反馈渠道,加强师生交流
建立完善的评价结果反馈渠道,让学生对自身的德育综合素质评价进行了解,教师要对学生不理解的地方进行指导,在评价结束后,以座谈会或单独指导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意见反馈,让学生对自身的优缺点进行任职,并指导学生如何纠正缺点,保持优点。可以通过校报刊载、网站发表等渠道对优秀学生事迹进行宣传,提高学生的自觉性。
结束语
只有进一步完善德育评价体系,才能够充分发挥德育评价工作的引导和激励的作用,重视德育工作开展的结果并注重过程,重视现象的同时将实质掌握,是现代德育工作创新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让学生参加思想教育、社会实践以及校园活动,并将日常行为纳入德育考核中。而学校也要秉持着以人为本、实事求是的原则,重视实际生活以及学生生活,不断创新德育实践活动的形式和途径,提高学生对于德育工作的接受度,锻炼自身的能力并为德育教育提供机会,同时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前景。德育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和科学化能够实现德育工作在现代素质教育中的突出,实现德育工作内涵的丰富,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沈革武.一种跨学科及效益德育模式的探索——解读高校工程德育的经济属性[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24(6):188-190.
[2]梁存宁.高校信息公开视野中的德育研究[J].教育探索,2012,15(10):128-129.
【关键词】:更新观念;积极探索;高等学校;德育工作
· 中图分类号:G641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成为现代教育的核心內容,高等院校在培养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同时,要重视学生德育综合素质的培养,贯彻落实以学生为本的发展原则,突出诚实守信、实事求是的思想道德培养,有助于落实素质教育在高等院校的实现。然而我国目前的高等院校中的德育评价体系的建设中存在部分问题,导致高等学生德育工作无法有效开展。
一、现阶段高等学校学生德育工作开展现状
1.不完善的建设以及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
据相关统计学调查,在高等学校中有60%的学生不清楚学校德育工作开展的意义,这充分说明了高等学校没有认真开展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没有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并且评价组织的建设存在不完善、不合理的现象,相关步骤以及评价标准存在问题,评价相关操作监督力度不足。特别在对应届毕业生的德育工作的开展中表现的尤为明显,没有对学生德育综合素质进行科学的评价,出于主观因素对毕业生的德育综合素质评价进行美化处理,导致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的德育综合素质无法进行客观的分析,无法有效开展人才选拔。
2.评价主体单一,导致学生自我评价不被重视
大部分高等学校对于学生德育综合素质评价的主体相对比较固定,通常是由学生的教师或者是班级管理者进行评价,这就导致德育综合素质评价存在主观性,缺乏比较客观的评价[1]。并且,大部分德育综合素质评价都是由教师作为主体开展的,没有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使得德育综合素质自我评价形式化,无法成为就业单位选拔人才的依据。
3.评价标准不合理,重理论轻实践
大部分高等学校在进行学生德育综合素质评价时,没有明确的评价标准,导致学生对于此没有统一的认识,并且导致了评价结果失去客观性和公正性。大部分高等学校将学生在思政课程理论知识学习的成绩作为德育综合素质评价标准,没有重视学生在日常生活以及学习过程中对相关规范的遵守情况,也没有重视学生在社会实践以及企业实习等实践活动中专业素质以及道德思想方面的评价。“重理论轻实践”容易导致高等学校对于人才的培养目标出现偏离,导致学生不注重操作能力的培养以及工作经验的积累[2]。
4.评价结果反馈渠道存在问题,影响德育教育活动的开展
德育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是对学生德育水平的总结以及评价者对学生的反馈意见,其通常与学生评奖评优存在一定的关联,导致了学生产生对德育工作产生偏见,甚至弱化了德育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对推动学生管理的积极作用,影响德育教育活动的开展。
二、提高高等学校德育工作建设的相关意见
1.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通过学生参与德育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完善学生德育工作的建设。德育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需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并且需要保持一定的客观性。全面的评价必须要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德育课程学习成绩、日常纪律的遵守情况、实践活动中的德育综合素质表现情况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且德育综合素质评价不是对某一阶段的评价,而是要贯穿在学生的学校学习生涯中。
2.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在德育综合素质评价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高等学校的教学目标是以培养社会需求的实际操作能力强的人才,因此,在进行德育综合素质评价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对实践活动中的道德思想与专业操作水平进行评价,从而让德育综合评价结果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德育水平。此外,评价的过程中需要兼备理论结合实际,对学生实践成绩评价的同时,结合某一次社会实践对其德育综合素质进行评价。
3.明确评价标准,加大监管力度
学生德育综合素质评价需要经过评价准备、实施以及汇总这三个流程。在评价准备的过程中,需要制定统一的评价标准,并明确德育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开展的意义、目的以及作用,加大宣传力度,让学生能够重视德育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推动其能够更加认真完成各方面的任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德育综合素质,实现德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4.完善反馈渠道,加强师生交流
建立完善的评价结果反馈渠道,让学生对自身的德育综合素质评价进行了解,教师要对学生不理解的地方进行指导,在评价结束后,以座谈会或单独指导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意见反馈,让学生对自身的优缺点进行任职,并指导学生如何纠正缺点,保持优点。可以通过校报刊载、网站发表等渠道对优秀学生事迹进行宣传,提高学生的自觉性。
结束语
只有进一步完善德育评价体系,才能够充分发挥德育评价工作的引导和激励的作用,重视德育工作开展的结果并注重过程,重视现象的同时将实质掌握,是现代德育工作创新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让学生参加思想教育、社会实践以及校园活动,并将日常行为纳入德育考核中。而学校也要秉持着以人为本、实事求是的原则,重视实际生活以及学生生活,不断创新德育实践活动的形式和途径,提高学生对于德育工作的接受度,锻炼自身的能力并为德育教育提供机会,同时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前景。德育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和科学化能够实现德育工作在现代素质教育中的突出,实现德育工作内涵的丰富,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沈革武.一种跨学科及效益德育模式的探索——解读高校工程德育的经济属性[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24(6):188-190.
[2]梁存宁.高校信息公开视野中的德育研究[J].教育探索,2012,15(10):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