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 文章论述了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打破旧的教学模式,如何运用各种手段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同时,结合教学实例介绍了如何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拓展教学内容、突出地方特色。
关键词 美术 互动 综合创新
1 开放教学形式让课堂活起来
1.1 创设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提倡师生互动
在教学中,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往往会使学生的心情舒畅、思维灵敏,能够保证教学效果。且在教学时,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还是学生学习过程的促进者与辅导者。上课时,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上课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上课坐端正、认真听讲,但过多的限制约束会使学生对教学产生约束感和厌恶感。对此,应根据实际情况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进入课堂内容的具体学习时,可以以有趣的事件为引导,例如,有趣的笑话或者精彩的故事等,以生动风趣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烘托课堂的活跃氛围。教师在教学时,还可以模仿学生的思维方式,使教学方式更符合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征,多给予学生耐心、呵护与关怀。教学时,还应定时布置作业,允许自由组合讨论,不强制性地进行分组学习,在表现方式与材料选择方面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与空间,积极促使学生感受到美术课中各种美术活动的魅力以及完成之后获取的成就感。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直都是以知识传递者的角色存在的,其在美术课程中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提高学习基础知识的能力,主观上重视教学实践成果。但是由于学生交流互动都是以单向交流互动为主,缺乏与教师之间的双向互动,按照课程体系建设要求,必须使学生与教师共同观察和体验生活,共同互通信息,建立平等的师生化关系。例如,在讲授《线条的表现力》这节课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讲解和练习的时间进调整,是学生多加强练习。为了进一步贴近课堂内容,可以请两名学生作为模特,一边演示一边讲解,使学生能够掌握学习要点。
1.2 开展综合性的学习活动,使教学具有色彩
在教学中开展综合性的活动有利于促进美术教育的创新发展。在美術课堂中,可以积极利用课外活动进行课堂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以及自我探究能力。在此期间,应打破固态的学科的界限,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的结合和渗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将音乐、文化以及自然等知识融入美术课程教学,丰富美术课堂的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由于美术艺术教育是一种视觉系艺术,要快速地获取专业的知识,必须综合的利用各种手段加强课堂教学,通过课件以及实物对学生进行专业的知识教学,积极引导和启发学生观察和区别物象的表象特征,直观地感受美术知识。
在美术教学中,应合理应用多媒体教学。我国的学校中应建立完善的多媒体教学体系,改革学校的美术教育教学,在课堂上,使美术教学能够帮助教师实现情境化教学,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以画面的形式具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带来新的感受,促进学生提高对美术学习兴趣,自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优化美术教学方案,提高美术教学的效率。将信息技术融入美术课程的教学,可以使学生进行课程学习时能够获得更多的专业性的理论知识和更好的教导,获取更为宽广的资源平台。因此,要将信息技术有效运用到美术课程中,便于学生和教师共同加深对美术知识的学习。教师还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将相应的案例以课件的形式进行展示,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前充分利用计算机完善课件内容,使课件内容充满故事情节,且伴随着音乐特效。这样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美术课程教育做到寓教于美,美中育人。还可以利用Flash、Dreamweaver等软件制作课件,如《线条的表现力》《卡通形象设计》《中国结艺》等课件,使教育教学更加形象、生动、具体,加强其画面动态性选择,转变时空理念优势,使学生的美术信息学习能够来源于多方面,体现出一种新的实践效果。
1.3 培养学生的学习创新精神,提高艺术执行力
教学时,要注重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的个性化以及理解力的提高,能够利用比赛或做游戏的机会,积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大胆对事物进行联想,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实践创造能力,提升学生的想象力以及社会表现力,使学生将静物、植物拟人化,创造出生动有趣的形象。进行知识教学时,切莫使用技巧教学,用公式套用教学,应以自己的独立特征为主,开发自己的思维模式,通过创新思维的启发和形象思维训练,培养孩子们的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艺术表达能力。在实际教学工作过程中,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加强信息化的课堂教育,将信息化的教学模式融入课堂中,打破传统的思想束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教学内容与地区特色之间的紧密融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扩大教学范围,不要将课堂仅局限于教室内部,可以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甚至将乡村与山野作为学校学习的基本场所,在生活中学习色彩,感受绘画的乐趣。例如,写生课中可以去热闹的街心公园、农贸市场以及人马喧哗的街边,根据情况描绘人物的基本神态特征,手工课则可以带着学生去乡村感受自然,积极制作彩练、挂饰和窗花等,美化生活,积极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以美术知识指导欣赏活动。
新课程标准充许教师自己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使教学有了一定的弹性,让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更加灵活地把握教学内容。对于农村中学来说,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如随处可见的泥土、鹅卵石,各种形状的植物、树根等,让学生尽情地塑造生动的形象。例如,利用不同的形状、纹理、大小的鹅卵石,通过组合、拼贴等手段,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自主地观察、发现、塑造出各种生动有趣的形象,或者根据石头的形状,让学生利用水粉颜料装饰石头表面,塑造理想的形象。再者,可以利用随处可以挖到的树根,让学生通过观察,利用树根的自然形态塑造出各种形象,然后通过切割、打磨、上清漆等手段创作出各种各样的根雕艺术品。农村地区有很多可以利用的资源,只要教师善于去发现和利用,就会使农村美术课变得丰富多样、活泼生动。
在实践教学中,新课程标准给人们带来的理念知识种类较多,它不仅是一种生活知识的头脑风暴,更是思想理念的变革,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贯彻基本目标内容,树立正确的教学观,结合时代信息潮流,与时俱进,共创新模式教学。
(作者系密云区第六中学 一级教师)
关键词 美术 互动 综合创新
1 开放教学形式让课堂活起来
1.1 创设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提倡师生互动
在教学中,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往往会使学生的心情舒畅、思维灵敏,能够保证教学效果。且在教学时,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还是学生学习过程的促进者与辅导者。上课时,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上课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上课坐端正、认真听讲,但过多的限制约束会使学生对教学产生约束感和厌恶感。对此,应根据实际情况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进入课堂内容的具体学习时,可以以有趣的事件为引导,例如,有趣的笑话或者精彩的故事等,以生动风趣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烘托课堂的活跃氛围。教师在教学时,还可以模仿学生的思维方式,使教学方式更符合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征,多给予学生耐心、呵护与关怀。教学时,还应定时布置作业,允许自由组合讨论,不强制性地进行分组学习,在表现方式与材料选择方面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与空间,积极促使学生感受到美术课中各种美术活动的魅力以及完成之后获取的成就感。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直都是以知识传递者的角色存在的,其在美术课程中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提高学习基础知识的能力,主观上重视教学实践成果。但是由于学生交流互动都是以单向交流互动为主,缺乏与教师之间的双向互动,按照课程体系建设要求,必须使学生与教师共同观察和体验生活,共同互通信息,建立平等的师生化关系。例如,在讲授《线条的表现力》这节课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讲解和练习的时间进调整,是学生多加强练习。为了进一步贴近课堂内容,可以请两名学生作为模特,一边演示一边讲解,使学生能够掌握学习要点。
1.2 开展综合性的学习活动,使教学具有色彩
在教学中开展综合性的活动有利于促进美术教育的创新发展。在美術课堂中,可以积极利用课外活动进行课堂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以及自我探究能力。在此期间,应打破固态的学科的界限,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的结合和渗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将音乐、文化以及自然等知识融入美术课程教学,丰富美术课堂的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由于美术艺术教育是一种视觉系艺术,要快速地获取专业的知识,必须综合的利用各种手段加强课堂教学,通过课件以及实物对学生进行专业的知识教学,积极引导和启发学生观察和区别物象的表象特征,直观地感受美术知识。
在美术教学中,应合理应用多媒体教学。我国的学校中应建立完善的多媒体教学体系,改革学校的美术教育教学,在课堂上,使美术教学能够帮助教师实现情境化教学,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以画面的形式具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带来新的感受,促进学生提高对美术学习兴趣,自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优化美术教学方案,提高美术教学的效率。将信息技术融入美术课程的教学,可以使学生进行课程学习时能够获得更多的专业性的理论知识和更好的教导,获取更为宽广的资源平台。因此,要将信息技术有效运用到美术课程中,便于学生和教师共同加深对美术知识的学习。教师还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将相应的案例以课件的形式进行展示,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前充分利用计算机完善课件内容,使课件内容充满故事情节,且伴随着音乐特效。这样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美术课程教育做到寓教于美,美中育人。还可以利用Flash、Dreamweaver等软件制作课件,如《线条的表现力》《卡通形象设计》《中国结艺》等课件,使教育教学更加形象、生动、具体,加强其画面动态性选择,转变时空理念优势,使学生的美术信息学习能够来源于多方面,体现出一种新的实践效果。
1.3 培养学生的学习创新精神,提高艺术执行力
教学时,要注重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的个性化以及理解力的提高,能够利用比赛或做游戏的机会,积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大胆对事物进行联想,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实践创造能力,提升学生的想象力以及社会表现力,使学生将静物、植物拟人化,创造出生动有趣的形象。进行知识教学时,切莫使用技巧教学,用公式套用教学,应以自己的独立特征为主,开发自己的思维模式,通过创新思维的启发和形象思维训练,培养孩子们的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艺术表达能力。在实际教学工作过程中,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加强信息化的课堂教育,将信息化的教学模式融入课堂中,打破传统的思想束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教学内容与地区特色之间的紧密融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扩大教学范围,不要将课堂仅局限于教室内部,可以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甚至将乡村与山野作为学校学习的基本场所,在生活中学习色彩,感受绘画的乐趣。例如,写生课中可以去热闹的街心公园、农贸市场以及人马喧哗的街边,根据情况描绘人物的基本神态特征,手工课则可以带着学生去乡村感受自然,积极制作彩练、挂饰和窗花等,美化生活,积极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以美术知识指导欣赏活动。
新课程标准充许教师自己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使教学有了一定的弹性,让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更加灵活地把握教学内容。对于农村中学来说,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如随处可见的泥土、鹅卵石,各种形状的植物、树根等,让学生尽情地塑造生动的形象。例如,利用不同的形状、纹理、大小的鹅卵石,通过组合、拼贴等手段,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自主地观察、发现、塑造出各种生动有趣的形象,或者根据石头的形状,让学生利用水粉颜料装饰石头表面,塑造理想的形象。再者,可以利用随处可以挖到的树根,让学生通过观察,利用树根的自然形态塑造出各种形象,然后通过切割、打磨、上清漆等手段创作出各种各样的根雕艺术品。农村地区有很多可以利用的资源,只要教师善于去发现和利用,就会使农村美术课变得丰富多样、活泼生动。
在实践教学中,新课程标准给人们带来的理念知识种类较多,它不仅是一种生活知识的头脑风暴,更是思想理念的变革,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贯彻基本目标内容,树立正确的教学观,结合时代信息潮流,与时俱进,共创新模式教学。
(作者系密云区第六中学 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