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陪审团”与司法民主

来源 :世界博览·中国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it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过去的一个月,法院系统真可谓风风火火。4月14号,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意沟通工作的意见》,一周以后就传出最高法院新闻发言人孙军工开博纳言的消息。当民众们还兴奋不已,津津乐道于这位发言人“坚持不说假话是底线”的说法之时,3天后又传出陕西省高院的破格之举。4月24日,陕西高院刑二庭在审理被告人何晓国、赵强抢劫上诉一案时,邀请5位公民代表当庭发表意见,这种做法在我国尚属首次。
  陕西高院此次庭审前已经遴选出了5名公民代表,有两位县人大代表、两位县政协委员和一名教师,经礼泉县人大、政协机关及其他单位的推荐产生。5名公民代表在庭审开始时拿到合议庭准备的包括案件审理情况、原判认定的事实、证据、判决内容、被告人上诉理由及相关法律规定在内的材料,并坐在旁听席的第一排。法庭调查、法庭辩论按部就班地进行。法庭辩论阶段一结束,审判长宣布“下面由公民代表发表意见”,接着审判长公布了公民代表身份,并经被告确认与公民代表无私人关系后,5名公民代表依次走上专门设置的公民代表发言席。在公民代表发言结束后,被告何晓国、赵强做了最后陈述。庭审四个阶段完毕,审判长宣布休庭,案件择日宣判。
  5名公民代表代表均认为庭审客观公正,一审证据确凿、量刑准确。陕西高院刑二庭法官、该案代理审判员王琪轩对媒体称,这种做法的初衷是“了解群众意见,扩大司法民主,确保公平公正,促使被告认罪伏法”;依据是陕西高院审判委员会2008年8月发布的《关于征询旁听庭审公民对案件裁判意见和建议的若干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试行规定》)。然而,该《试行规定》要求征询旁听公民的意见应当在休庭后、台议庭评议前采用座谈会等形式进行,公民也可以提供书面意见,并没有规定公民可以当庭发表意见。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可以发现,将公民代表当庭发表意见纳入庭审程序,置于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程序之后、被告人最后陈述之前,与《刑事诉讼法》对于审判程序的规定不符。到底是什么促使陕西高院大张旗鼓地“创新”审判程序呢?
  有媒体将这几位“公民代表”冠之以“人民陪审团”的“美誉”。事实上,陪审制度已经是我国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1979年通过、1983年修订的《人民法院组织法》就已经规定审判第一审案件,可以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组成合议庭,并且人民陪审员享有与审判员同等的权利。2004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明确规定人民陪审员“对事实认定、法律适用独立行使表决权”。也就是说,公民代表的意见只能给合议庭作为参考,而真正的人民陪审员却对案件有表决权。但是,陕西高院的这一做法并非画蛇添足。由于《人民法院组织法》明确要求二审案件的合议庭应当由审判员组成,不能适用陪审制度,陕西高院的创新之处在于,在二审中引入了公民代表,征求他们对案件裁判的意见,试图达到与陪审制相似的效果。出发点也无可厚非,只不过高院将公民代表发表意见这一程序由《试行规定》中的休庭后挪到了本案的庭审中,在“创新”之时或是忘记或是忽略抑或是无视了《刑事诉讼法》。
  有什么关系呢,法律都是人定的。违反法律与制度创新只不过是事后的说法。最高人民法院刚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意沟通工作的意见》,要求“健全和创新”民意沟通机制,陕西高院就应景儿地推出“公民代表庭审发言”,尽管可以勉强追溯到前一年颁布的《试行规定》。有强大的“沟通民意”的政策背景,多走一步也无妨。
  陪审制也好,公民代表也好,沟通民意也罢,出发点都是司法民主。与现在这法院争相亲民便民的场景相对的,是前些年“司法独立”的流行。在“司法独立”的呼声之下,法院大门难开、法律晦涩难懂,民众常常望“法”兴叹,结果法袍法槌是有了、司法神秘是有了,与民众生活的关系却越来越不相干。看来,任何政治过程都不能独立于民众,抽象的公平正义只能放在教科书里谈谈。
  看明白这一点,在司法民主的价值导向下,陕西高院的此等创举既非空前、也非绝后,既然无损于民主、也无损于公正,何乐而不为呢?开博纳言、开门纳客,总比闭目塞听、闭门谢客、高高在上的好。
其他文献
盛夏七月,浅秋八月,不知是炎热的烦躁,还是琐事的忙碌,整整两月时间,未在空间留存一个文字。对于一个喜爱摆文弄字的人来说,一块钟情热爱的屏地,让它空留荒芜,那种缺失和难过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目次一、引言二、我国立法关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范围之相关规定三、评析四、排除范围大小之价值衡量:以美国为线索五、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范围之完善一、引言非法证据排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诉讼系属反映了某个诉讼现正处于某个法院的审理过程中,是对诉讼自起诉时起至诉讼终了整个诉讼过程的高度概括。在传统民事诉讼理论中,特别是在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的民事诉讼
民事执行权的合理配置对整个强制执行体制、机制以及方式的设计具有基础性的作用。目前我国对民事执行权的配置问题缺乏明确的理论依据和法律依据是造成执行难、执行乱的重要
导言2007年的《裁判所、法院和执行法》(Tribunals,Courts and Enforcement Act 2007,以下或简称TCEA)第一编为英国行政裁判所制度的首次重大改革提供了制定法框架。它代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