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留守问题儿童参与体育拓展训练,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健全的人格,增强自信心,培养毅力,学会沟通理解,锻炼赏识他人的能力,正确处理同学关系,拓展面对困难时解决问题的思路,促进身心健康。
关键词: 体育拓展训练 留守问题儿童 身心健康
1.引言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对自身变化、学业压力、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解与认识,也会产生诸多烦恼、困惑与冲突。这时他们需要畅通的倾诉渠道,更需要正确的引导,父母关爱的缺失极易导致他们性格的变化,内向、自卑、悲观、孤僻等因素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和人格与智力的发展。
开展体育拓展训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还可以从小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团队精神,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学习,体验遇到困难永不放弃的精神,开发团队智慧,学会合理分配角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留守儿童心理现状
本文是建立在《利用体育拓展训练对农村留守问题儿童实施心理干预的研究》总课题组对九江地区的农村留守儿童调查基础上的。农村留守儿童问卷共发放3300份,回收问卷3192份,回收率96.7%,其中103份问卷因回答不完整或矛盾被剔除,有效问卷3089份,有效率96.7%。
调查中,有1784个农村留守儿童觉得“有时候会”感觉孤独,占调查总数的57.8%;“经常觉得孤独”的人数为273人,占8.8%;而“不会”孤独的人数为933人,占总数的30.2%;“无所谓”的人数为99人,占3.2%。孤独感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影响。
通过调查发现,留守儿童处理人际间矛盾时:有734名留守儿童选择“闷不吭声”,占调查留守儿童总数的23.8%;其次是,选择“向父母诉苦”,有987名,占32.0%;排在第三的处理方式是“采取某种行为发泄”,有937人,占30.3%;还有431人会选择“吵架”,占总数的14.0%。长期压抑自己的感情,容易使孩子形成孤僻的性格。
3.体育拓展训练的功能
3.1体育拓展训练具有独特的实用性和强烈的趣味性。体育拓展训练的科目涵盖了预防水害、泥石流、雷击、地震和火灾等方面。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相互交流、教师指导、实战演习等学习方式,经常开展合作和交流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实践。在学习中,学生既掌握了预防自然伤害的知识,提高了自我表现保护的技能,又感受到了知识的无穷力量,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每个学生都体会到了成就感和满足感,进而从中调节情绪,使紧张的学习压力给学生带来的焦虑感得以缓解。
3.2体育拓展训练能提高学生力量、灵敏、柔韧、协调等身体素质,培养勇敢顽强、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和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精神。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司体育处季克异说:“体育拓展训练是一种全新的体育课内容,把原有的仅限于学校体育课堂的、竞技性很强的跑、跳、投、攀爬、跨越等基本内容,扩展到社会和大自然中,不仅打破了体育课程长期以来形成的封闭格局,而且还将丰富和完善我国高校体育的课程体系,使学生在增长知识、锻炼身体、陶冶情操之余,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体育拓展训练包括心理训练,体能训练,意志品质训练,野外定向训练,独立获取食物、饮用水训练,野外宿营,防寒、防潮、防毒技能训练和攀岩等训练,这些活动的教学大多采用集体教学、分组教学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社会实践时采用高年级和中年级男女混合组的形式,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不同技术能力的学生共同完成任务,既有单人动作,又有集体合作练习。体育拓展训练看似是郊游,其实学生在完成拉、摆、提、扭、投、跑、跳、跨等动作的同时头、眼也完成相应的动作,身体的各个关节和韧带都积极参加到运动中,从而促进了身体各神经组织的锻炼和提高,对学生的身体发育起到了积极作用。拓展训练的具体科目还包括有轨列车、智力电网、荡绳过涧、智力梅花桩、高桥取水、连环手、人椅、盲人方阵等心理拓展游戏,学生在游戏中,树立了团结一致,密切合作,克服困难的团队精神,树立了正确的集体主义观念,通过实践体验信任与被信任感,促进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学习。通过有计划和明确的分工协作,感受到只有让集体共同参与协作才能更快达到共同的目标,体验遇到困难永不放弃的精神,克服畏惧,战胜自我,挑战自我,接受游戏中人为的挫折教育,树立健康、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开发团队智慧,解决困难,发展综合体能,学会合理分配角色,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树立甘为人梯的精神,见证整个集体的成长,将集体精神推向高潮。为此,对于学生的评价考核充分考虑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因素,使每一个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在竞争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会与人相处,既愉悦了心情、丰富了课余生活,又提高了个人野外生存生活技能,增强了社会实践能力。
4.结语
将体育拓展训练项目引入到小学的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当中,应特别关注群体对个人活动的影响,充分利用“个人由于真实的或臆想的群体的舆论压力,在认知或行动上不由自主地趋向于跟多数人相一致的”——从众现象,通过拓展活动训练,使学生树立团结一致、密切合作、克服困难的团队精神,树立正确的集体主义观念,通过实践体验信任与被信任的元素,促进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学习,体验遇到困难永不放弃的精神,克服畏惧,战胜自我、挑战自我,接受游戏中人为的挫折教育,缓解自身变化、学业压力、人际交往等方面产生的诸多烦恼、困惑与冲突,通过体育拓展训练科目矫正内向、自卑、悲观、孤僻等行为习惯。
关键词: 体育拓展训练 留守问题儿童 身心健康
1.引言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对自身变化、学业压力、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解与认识,也会产生诸多烦恼、困惑与冲突。这时他们需要畅通的倾诉渠道,更需要正确的引导,父母关爱的缺失极易导致他们性格的变化,内向、自卑、悲观、孤僻等因素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和人格与智力的发展。
开展体育拓展训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还可以从小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团队精神,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学习,体验遇到困难永不放弃的精神,开发团队智慧,学会合理分配角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留守儿童心理现状
本文是建立在《利用体育拓展训练对农村留守问题儿童实施心理干预的研究》总课题组对九江地区的农村留守儿童调查基础上的。农村留守儿童问卷共发放3300份,回收问卷3192份,回收率96.7%,其中103份问卷因回答不完整或矛盾被剔除,有效问卷3089份,有效率96.7%。
调查中,有1784个农村留守儿童觉得“有时候会”感觉孤独,占调查总数的57.8%;“经常觉得孤独”的人数为273人,占8.8%;而“不会”孤独的人数为933人,占总数的30.2%;“无所谓”的人数为99人,占3.2%。孤独感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影响。
通过调查发现,留守儿童处理人际间矛盾时:有734名留守儿童选择“闷不吭声”,占调查留守儿童总数的23.8%;其次是,选择“向父母诉苦”,有987名,占32.0%;排在第三的处理方式是“采取某种行为发泄”,有937人,占30.3%;还有431人会选择“吵架”,占总数的14.0%。长期压抑自己的感情,容易使孩子形成孤僻的性格。
3.体育拓展训练的功能
3.1体育拓展训练具有独特的实用性和强烈的趣味性。体育拓展训练的科目涵盖了预防水害、泥石流、雷击、地震和火灾等方面。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相互交流、教师指导、实战演习等学习方式,经常开展合作和交流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实践。在学习中,学生既掌握了预防自然伤害的知识,提高了自我表现保护的技能,又感受到了知识的无穷力量,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每个学生都体会到了成就感和满足感,进而从中调节情绪,使紧张的学习压力给学生带来的焦虑感得以缓解。
3.2体育拓展训练能提高学生力量、灵敏、柔韧、协调等身体素质,培养勇敢顽强、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和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精神。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司体育处季克异说:“体育拓展训练是一种全新的体育课内容,把原有的仅限于学校体育课堂的、竞技性很强的跑、跳、投、攀爬、跨越等基本内容,扩展到社会和大自然中,不仅打破了体育课程长期以来形成的封闭格局,而且还将丰富和完善我国高校体育的课程体系,使学生在增长知识、锻炼身体、陶冶情操之余,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体育拓展训练包括心理训练,体能训练,意志品质训练,野外定向训练,独立获取食物、饮用水训练,野外宿营,防寒、防潮、防毒技能训练和攀岩等训练,这些活动的教学大多采用集体教学、分组教学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社会实践时采用高年级和中年级男女混合组的形式,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不同技术能力的学生共同完成任务,既有单人动作,又有集体合作练习。体育拓展训练看似是郊游,其实学生在完成拉、摆、提、扭、投、跑、跳、跨等动作的同时头、眼也完成相应的动作,身体的各个关节和韧带都积极参加到运动中,从而促进了身体各神经组织的锻炼和提高,对学生的身体发育起到了积极作用。拓展训练的具体科目还包括有轨列车、智力电网、荡绳过涧、智力梅花桩、高桥取水、连环手、人椅、盲人方阵等心理拓展游戏,学生在游戏中,树立了团结一致,密切合作,克服困难的团队精神,树立了正确的集体主义观念,通过实践体验信任与被信任感,促进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学习。通过有计划和明确的分工协作,感受到只有让集体共同参与协作才能更快达到共同的目标,体验遇到困难永不放弃的精神,克服畏惧,战胜自我,挑战自我,接受游戏中人为的挫折教育,树立健康、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开发团队智慧,解决困难,发展综合体能,学会合理分配角色,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树立甘为人梯的精神,见证整个集体的成长,将集体精神推向高潮。为此,对于学生的评价考核充分考虑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因素,使每一个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在竞争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会与人相处,既愉悦了心情、丰富了课余生活,又提高了个人野外生存生活技能,增强了社会实践能力。
4.结语
将体育拓展训练项目引入到小学的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当中,应特别关注群体对个人活动的影响,充分利用“个人由于真实的或臆想的群体的舆论压力,在认知或行动上不由自主地趋向于跟多数人相一致的”——从众现象,通过拓展活动训练,使学生树立团结一致、密切合作、克服困难的团队精神,树立正确的集体主义观念,通过实践体验信任与被信任的元素,促进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学习,体验遇到困难永不放弃的精神,克服畏惧,战胜自我、挑战自我,接受游戏中人为的挫折教育,缓解自身变化、学业压力、人际交往等方面产生的诸多烦恼、困惑与冲突,通过体育拓展训练科目矫正内向、自卑、悲观、孤僻等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