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审计结果公开的议程设置作用研究

来源 :会计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wan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政府审计结果公开是保障社会公众知情权和参与监督权的有效途径,而审计报道是舆论监督的基本途径。以2003—2017年103份公告和86篇审计报道为基础,实证分析审计结果公开与审计报道的关系,探究审计结果公开对媒体议程设置的功能。研究表明,政府审计结果公开具有议程设置的作用,审计结果公开力度越大审计报道力度越大。文章对于完善审计结果公开制度、推进审计在国家监察体制中作用、发挥审计结果公开的舆论监督功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文章的创新之处在于,首先运用议程设置理论研究了审计结果公开与审计报道的关系,拓展和深化了审计结果公开的作用研究。
  【关键词】 审计结果公开; 议程设置; 审计报道; 信息公开
  【中图分类号】 F239.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8)17-0149-08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自2008年《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颁布实施以来,社会对政府信息公开的呼声不断加大,而随着反腐工作的深入,廉洁政府构建的持续推进,公众对于政府信息特别是审计结果公开信息的需求也日益增加。2013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权力运行流程应该依法公开,各领域办事制度应该公开,公众知情、参与及监督权务必得到保障。2015年9月审计署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大审计力度促进稳增长等政策措施落实的意见》更是进一步要求完善审计结果公开制度,依法依规公告审计结果是审计机关的职责。依法并且及时地公布审计结果不仅有利于社会公众的审计结果知情权得到有力保障,也有助于社会公众成为审计工作名副其实的“指导者”“审视者”“监督者”。
  正是基于“透明性”原则,2002年我国政府审计结果公开制度得到了确立,加强了公众的审计监督权和知情权。在各省市审计机关网站都建立了比较规范的审计信息公开专栏且专栏放置在较为显眼的地方。媒体报道是出于外部独立人立场对有关事项进行报道,能够有效减少公众与政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增加信息透明度。媒体报道更像是一种制度外的监督机制,通过舆论和声誉机制来影响政府信息披露等行为。媒体报道能够为人们提供新闻信息,通过信息传播确保政治和社会的稳定;新闻媒体报道还具有舆论监督功能,减少政府监督工作中受到的各种人为因素的干扰以及盲区,干预现实生活。媒体报道的作用本身具有广泛性和公开性,因此具有激励作用;媒体报道还具有环境监视功能;还能够传递文化推广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教育群众,提高群众法律意识与教育素质,指导社会经济决策,阐述政治合理性,提高公众对政治的参与度;媒体报道能够定义政府政策议题,给予公众有关某個议题的提示以影响公众对于该议题的理解和重视程度。
  本文从定量角度研究审计结果公开与审计报道的关系,分析审计结果公开对审计报道的影响关系,从而验证审计结果公开的议程设置功能,弄清审计结果公开对审计报道的影响作用机制,为进一步完善审计结果公开制度对媒体有关审计的议程设置作用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依据。同时,通过研究审计结果公开对审计报道的影响作用机制,为完善审计结果公开在未来有关发布形式内容等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还能够为健全和完善国家审计机制,进一步推进审计在国家监察体制中的建设以及在国家治理体制中的作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二、文献回顾
  Flemming et al.[1-2]认为政府议程能够影响媒体议程,这种从政府到大众的模式被称为“自上而下”的议程设置模式。大部分媒体受政党控制,其宗旨是在公众中传播党派意见。即使后来由各个部门通过制定行业标准来管理媒体,政府议程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媒体议程。
  McCombs[3]研究表明媒体报道通过其自身对社会事件的报道强调程度影响着社会公众对于该问题的重视程度,即媒体议程影响公共议程,而公共议程对政府政策议程产生影响,实质上媒体议程通过对公众的影响间接影响着政府议程。而另一方面,政府议程在决定议题的基础上,运用现代新闻传播规律和舆论技巧,建立并进一步完善信息新闻发布技巧,以动员媒体兴奋点为中介,让媒体积极报道和追踪公共政策部门发布的新闻事件和议题。
  Trumbo[4]基于1985—1992年全球变暖问题的上升和下降研究,得出结论认为,媒体在这一问题的政策关注的增长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Soroka[5]对加拿大的三个问题基于时间序列将媒体和一系列政治议程联系起来,其中特别提及在环境问题的背景下得出了与Trumbo类似的结论,即媒体设定了政治议程。
  李红艳等[6]研究发现,新媒体环境下政府议程设置和媒介议程设置之间的关系呈现出以下特点:媒介议程可能不回应或者放大扭曲某些政府议题;而政府议程对于媒介议程也会有忽视不回应等问题。同时指出,政府议程对于媒介议程的作用有一定的时间规律;政府新议题的数量和媒介报道数量基本成正比。袁仲伟[7]认为议程设置不仅在媒介与公众之间产生了作用,在不同媒介之间也有很大的影响力。大型新闻机构和权威的报纸、广播电视经常影响许多小型媒体的媒介议题,如果将媒介报道和其他内容总体上作为一种传播形式和氛围,从长远来看,它会潜意识地为公共议程提供新的想法,或设置一些新的主题。这种宏观的媒介议程设置功能,对公众议程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却又是强大的。中央级媒体——新华社对议题设置作用是非常明显的。而二者就某些重大议题上达成了合作,于是从整体上覆盖了人们感知环境的范畴,对舆论的发展方向和强度产生了本质且深刻的影响。[8]
  虽然诸多学者已经对议程设置以及审计结果公开、审计报道做了较多的研究和分析,但有关审计结果公开对审计报道的影响作用研究尚不多,本文将从审计结果公开对审计报道的影响作用研究入手,探究审计结果公开的议程设置作用。
  三、理论基础与假设
  (一)理论基础
  议程设置理论的重要核心观点为传播媒介具有为受众群体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即通过媒介传播关卡进一步深化报道的事件、题材,能够引起受众群体的关注,并且随着媒介传播报道披露中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方式的变化,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以议程设置的主体来看,涉及到三方:政府议程、媒体议程以及公众议程。政府议程是指政府官员与之关系密切者认真关注的问题议题或者事件;媒体议程是指媒体所报道或者感兴趣的事件议题。而议程设置功能则是这三者之间的一个线性过程:首先,必须设定大众媒介中将要被讨论的问题的轻重缓急,即媒体议程;其次,媒体议程在某些方面影响公众观念或者与之发生相互作用,即公众议程;最后,公众议程在某些方面影响政策制定者所重视的事物,或者与之发生相互作用,即政策议程。而政策议程中的正式议程又被成为政府议程,即决策当局——政府机构关注的议程,并要采取或者已经采取的一系列行动。   (二)理论假设
  目前关于议程设置的有关理论,在政府活动中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普遍认为政府议程能够指导媒体议程。而新闻价值理论目前已经有一部分的学者开始从新闻文本出发研究其价值要素,对新闻价值的事实价值和认知价值进行统一构建。信号传递理论目前在审计领域的研究是比较深入的,基于审计信息本身的特性,审计公告被认为是国家审计机构向包括媒体在内的大众传递审计信息的一种有效的信号传递方式。[9]
  上述理论在审计结果公开、审计报道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但对于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特别是审计结果公开对审计报道的影响尚处于空白阶段,本文将以上述理论作为基础,以审计结果公开对审计报道的影响作为切入点,研究审计结果公开的议程设置作用。
  第一,根据政府议程设置的功能,通过审计结果公开这种传播媒介对审计议题在不同程度上显著性方式的变化来影响媒体对其重要性的判断。政府审计结果公开是政府审计机构对媒体以及公众公开其审计辖区内重要审计事项的程序、内容、结果等的制度[10],是有关审计信息的政府议程。媒体审计报道是由非审计机关通过传统报纸媒介等形式发布的有关审计事项信息的消息新闻,是有关审计信息的媒体议程。通过审计结果公开,媒体对于政府政策、活动特别是审计事项的前因后果甚至后续的处理处罚过程都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11],使得媒体能够围绕审计部门所发布的新闻事件和议题来进行报道和追踪,调动了媒体对于该类话题的重视程度[12]。因此,审计结果公开这种有关审计信息的政府议程影响审计信息的媒体议程。根据已有的审计结果公开与审计报道的理论基础,审计结果公开输入力度越大,媒体审计报道输出力度也越大。
  第二,根据新闻价值理论,审计结果公开力度越大意味着新闻价值越大,新闻价值越大媒体关注度越高。价值要素包括:时新性(时间性、新鲜性);重要性(包括涉及的到的时间空间利益程度以及人员的数目);显著性(事件人物的瞩目性);接近性(事件共同主题与接受主体的各种距离,包括空间利益心理上的)[13]。而审计结果公开中所含的信息是紧跟审计结果事项的,具有及时性;审计结果公开的内容是以政府财政为主,涉及的人事物范围广泛,利益牵扯颇大,具有显著性和重要性;审计结果公开中的新闻事件又与媒体利益和心理距离相近,具有接近性。同时审计结果公开能够使媒体的求知欲获得满足,能够使受众获得实际的利益。因此当审计结果公开的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以及接近性越大时即审计结果公开力度越大时,审计报道力度也越大。
  第三,根据信息传递理论,在有关审计信息的传递中,政府审计结果公开的力度越大,媒体对于审计信息的报道的力度也越大。政府审计结果公开是政府审计机构通过向包括媒体在内的大众公开传递政府审计信息,以提高政府行政透明度,降低信息不对称,加快建设民主进程。[14]在审计信息传递过程中,媒体是信息劣势方,而政府是信息优势方。政府在审计信息的投入关注度越大,披露情况越清楚,审计结果公开附带的压力越大,审计结果公开的力度也越大,媒体有关审计信息的了解也越多越深刻,信息不对称现象得到有效缓解,相应的,有关审计报道的力度也越大。
  第四,从政府审计结果公开与审计报道的内容分析来看:一方面,由于审计信息自身的特殊性,审计报道的内容来源大多数受到当地审计机关公开发布的审计信息的影响,并且紧随当地审计热点等属性调整报道;另一方面,审计报道的载体——当地党报对于审计的事项认识不足以支撑完整连续专业的审计评论,其内容来源必然受到政府审计结果公开信息的影响。同时,由于审计报道受其媒体报道特性影响,在内容上,较之审计结果公开更为接近公众关注点,因此二者在内容方向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总体而言,审计结果公开在一定程度上正向影响审计报道(自上而下的媒体议程),审计报道受审计结果公开的影响较大。
  在有关审计信息的传播中,政府审计机构和大众媒体是两个不同的传播主体,审计结果公开与审计报道又分别是归属于这两者的传播方式,分别代表着政府和媒体对于审计信息的关注和讨论。在我国,媒体受到政府的影响是巨大的,在媒体的背后利益集团中,政府承担着其中不可替代的角色,媒体的有关审计信息的报道包括重点和方向受到政府机构的把控,即政府在不同时间环境背景下对审计信息的重视程度会影响到媒体关于审计信息报道的重视程度。综上所述提出假设1。
  H1:审计结果公开力度越大审计报道力度越大。
  四、实证研究设计
  (一)樣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涉及了两类审计信息:由政府审计机构发布的公开审计结果与大众媒体发布的审计报道。由于我国审计结果公开制度实施时间并不长,能够完整连续获取的审计结果公开大致从2003年开始,审计结果公开的数据来源于从江苏省审计厅官网审计结果公开专栏2003—2017年的审计公告和地级市各审计机关网站、政府网站上的公开信息,保证了数据来源的权威性和准确性。对于审计报道,可供选择的渠道有网络报道、电视广播以及报刊等,鉴于电视广播渠道内的信息收集,难度较大,因此本文的审计报道源于中国知网的“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对关键词“审计”进行筛选,并排除社会审计、内部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民间审计等内容,得到有关政府审计报道的报纸信息。这两种信息的数据来源层次匹配,影响范围均为江苏省内,为数据的后续操作提供了参考性和对比性。从收集到的数据中选择了43份省级审计结果公告和60份县级审计结果公开作为统计样本,选取不同级别的审计结果公开是为进一步探究对比不同等级审计结果公开在影响审计报道上的不同之处,从715份审计报道中随机抽取了50份作为样本。
  (二)变量定义(见表1)与衡量
  为了进一步验证假设,以审计公告力度(AD)为自变量,以审计报道力度(AR)为因变量。同时,为了验证不同级别审计结果公开对审计报道的不同的影响情况,在审计公开指标中,AD类表示省级审计结果公开力度,AD1类表示县级审计结果公开力度。   变量的设计来源于上述提及的政府议程对媒体议程的作用模型,根据作用模型,政府议程主要在议题类型,相关利益群体、公布类型及政府体制四大方面影响媒体议程,而在审计结果公开中得到与之对应的变量分类,另外参考借鉴唐大鹏[14]、宋常[15]提出的政府审计信息公开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由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客观性、重要性及清晰性六个方面质量特征构成。吴勋等[16]从审计结果公开的发布渠道、数量特征(年度、省级、县级)与基本内容(基本类型、分布领域、整改、格式)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程莹等[17]从独立性、全面性、及时性和沟通性四个方面,设计出四个层次的审计透明度指标体系,其中4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22个三级指标,在德尔菲法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权重,最后通过调查问卷法得到了测算值以及总值。张曾莲等[18]通过对各个审计机关的数量以及内容做出的统计分析得出公告数量和内容质量两大一级指标,积极性、及时性、完整性、精确性、清晰性、重要性、回应性七个二级指标,并对各个指标进行相应的赋值得到了最后的评级指标总值等关于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中涉及到的各个属性的权重分配。[19]
  同样的,根据媒体议程对政府议程的作用模型,即媒体议程的报道渠道、报道类型以及问题类型几个方面影响政府议程,于是相应地得到了媒体报道公开力度的变量。
  自变量审计结果公开力度指标(AD)是为了进一步量化说明审计结果公开在不同属性的显著性,其结果根据对审计结果公告的内容分析得到,根据上述学者在研究中得出的结论,以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具体方法是根据审计结果公开中的问题篇幅、整改篇幅、项目数量、单位数量、问题个数及金额等指标加权而得[20]。具体赋值方法见表2。
  因变量报道力度(AR)同样来源于对政府审计报道的内容分析结果计算,具体方法是根据报道区域、版面、长度、类型、议题框架、缘由以及报道对象等指标赋值而得。
  (三)实证模型设计
  其中,ADi,t-1表示衡量审计结果公开力度的相关指标,由于议程设置是信息传播机制,而从信息传播到接受需要一定的时间,议程设置效果具有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审计结果公开与审计报道之间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内生性,因此,本文对审计结果公开的有关指标进行滞后一期处理,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模型中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
  五、实证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分析
  表3为有关审计结果公开因素分解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省级审计结果公开的问题篇幅相差较大,最大项差值达到几千字,县级审计结果公开的问题篇幅较少且波动情况更大,而对于审计结果公开信息而言,问题篇幅无疑越大,对应的公开力度也会越大。省级与县级审计结果公开的整改篇幅较问题篇幅均值较小,且波动情况也较小,整改篇幅明显小于问题说明篇幅,审计结果公开中对于整改篇幅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大。而无论是在省级结果公开还是在县级中涉及到的金额个数整体上都较少,但金额较大,说明审计结果公开更倾向于在公开中以较为模糊的态度对大金额问题进行说明,不够详细。而审计结果公开中涉及到的项目,单位数波动情况也较为明显,且平均值较大,而事实上在审计结果公开中不太可能对如此大量的项目单位做出详细的说明,即审计结果公开在这两者上的提及是比较含糊的,可能仅以数字做出说明,而不是点出具体的情况。不详细意味着权威性说服力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力度也会受到波动,这也说明审计结果公开需要在内容上进一步做出调整,以加强说服力和影响力。
  表4描述了审计报道的来源和框架类型与审计结果公开之间的关系。在审计报道的信息来源中,审计结果公开(包括公告和报告形式)直接的占比约15%,30%的审计报道源于审计结果公开的转载评价,20%为转载评论权威媒体的报道,而权威媒体的评论来源大多数又是对审计结果公开的转载评价,转载评论权威媒体的报道是媒体议程效果存在于不同媒介之间的结果,即审计结果公开的间接影响,即审计报道的信息间接与审计结果公开相关的来源占比约75%,审计报道的来源与审计结果公开密切相关。媒体审计报道的议题框架角度也是分析研究审计结果公开对审计报道的重要角度:近85%的审计报道是以工作报道或日常性报道为框架的,即以审计结果公开信息的进一步宣传为主要目的,可想而知,媒体在审计报道中的内容是紧随审计结果公开内容的,其关注和报道讨论的重点实质上还是审计结果公开中的重点内容,只不过是选择以更浅层次的日常性报道作为告知方式,即审計报道的内容限制于审计结果公开中的内容。
  图1描述了审计报道力度与审计结果公开力度的趋势图,可以看到审计报道的力度与审计结果公开力度走势基本一致,且以一个较为平稳的趋势缓慢增长。可以看到省级审计结果公开的力度大于县级,且二者的力度随着年度的增长,基本保持同样的变化趋势,稳中有升,说明近年来我国政府审计结果公开力度正在不断加大,审计结果公开制度得到不断完善。同时对比省级和县级审计结果公开力度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省级审计结果公开的力度始终是大于县级的,且二者的趋势几乎是一样的。
  由表5分析审计报道和审计结果公开中涉及到的类型可以发现,审计报道和结果公开的内容均涉及较多的财政审计。不同的是,审计报道中的财政审计提及的比较广泛没有细分,而审计结果公告中则分为本级、部门预算执行和预算管理三大部分,对于财政审计的重视程度较大,分类较为细致。而审计报道比审计结果公开则报告增加了绩效、金融、企业审计等方面内容,特别是审计报道较多的经济责任审计在审计结果公开中并没有提及,而在审计结果公开中占比较大的专项资金审计在审计报道中较少。二者在公开的类型的侧重点有所差异。大致而言,从内容上可以较为明显地看出,审计结果公开内容大多是宏观大事件,关于财政、自然资源、税收管理等,是从政府角度出发得出的有关全局性整体性的内容;而审计报道更侧重于在建设项目和绩效审计等更为细致、接近大众话题的项目分类。从内容上,审计报道更像是对审计结果公开浅层次的加工处理。   (二)相关性分析
  整体而言,审计结果公开力度与审计报道力度相关系数为正,且其中审计报道力度与省级审计结果公开力度的相关系数较大,而与县级审计结果公开力度的相关系数较小。即省级审计结果公开对于审计报道的影响力更大。不同级别的审计结果公开对媒体在有关审计报道的影响力不同(限于篇幅此处省略相关性分析结果)。
  我国现行体制下,虽然审计信息公开力度已经逐渐加大,但审计信息中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了很多不会主动公开或者细致公开的信息,媒体大众对于审计信息仍是处于劣势方。即使媒体对于审计信息有着很大的兴趣,但如果政府发布的审计信息少,会使得媒体认为政府不愿意或者没有关注到审计信息,在这样的情况下,媒体关于审计信息的报道是较少的。我国媒体报道受到政府信号传递的影响是巨大的,很多报纸事实上是政府的发声器,当政府对于审计信息议题的关注度较小时,媒体出于对审计信息议题可能带来的风险判断,会选择保守地跟随政府关于审计信息的公开情况减少对审计信息的报道;反之,当政府对于审计信息的公开较多时,媒体会意识到政府在释放有关审计信息很重要这样一种信号,相应的,媒体也随之调整对审计报道的关注和讨论。事实上,政府通过审计结果公开设置了有关审计信息在媒介中的议题关注。
  为了进一步探究说明审计报道受到审计结果公开何种属性的什么样程度的影响,将审计结果报道力度与审计结果公开力度构成的各个变量要素做了相关性分析(限于篇幅,表格从略),分别得审计报道与县级及省级审计结果公开变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审计报道与公开中的项目数和单位数的相关系数均为正值,说明审计报道与县级、省级审计结果公开中的项目数、单位数均成正比关系,即在公开中提及的单位数、项目数越多,报道的公开力度也就越大,但同时这种相关性较弱;而在省级审计结果公开中,审计报道还与问题金额数的正系数较大,即审计报道受到审计省级公开中的金额影响较大,金额越大,报道的力度就越大。将省级和县级的对审计报道的引导关系相比较时,可以看到,它们存在一定差异,县级审计结果公开力度对审计报道的引导作用小于省级。
  在我国,现行的审计结果公开大多是以财政审计为主,涉及到的类型以经济问题为主,在这种背景下,无疑在一份审计结果公开中涉及到的金额数是最为能够引起受众注意,一份金额数大的审计结果公开更能够引起媒体对于审计信息的报道,因此审计结果公开中的金额属性的显著性变化对审计报道的影响是比较明显的。审计结果公开中的单位数和项目数都是有关审计信息涉及到的利益群体的属性,二者对于审计报道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
  (三)回归性结果与分析
  表6显示了省级、县级公开与审计报道变量的回归结果。结果表明,在10%的显著性水平,审计报道力度与省级审计结果公开的金额数、涉及到的单位数的相关性较为显著。在10%的显著性水平,审计报道与县级公开的项目数的相关性较为显著,即审计报道力度受到审计结果公开中审计到的项目数影响较大。县级和省级结果公开力度中的变量对于审计报道力度影响的不一致性,验证了不同级别审计结果公开对审计报道的不同影响,省级力度较县级对审计报道力度的影响程度更大。
  不同级别的审计结果公开所影响的覆盖的区域存在差异性,议程设置理论中,议程设置功能是依靠媒介赋予议题属性不同显著性的方式来完成的,而不同级别的审计结果公开对于赋予议题属性、显著性的能力或者覆盖的受众的认知程度是有差异的,因此不同级别的审计结果公开的议程设置作用也是存在差异的。省级审计结果公开显然在整体上对受众认知覆盖能力更大。
  分析可知,当审计结果公开中的项目越多时,审计报道力度也加大时意味着当审计结果公开中涉及的范围越大,牵扯到的利益更多,即意味着审计结果公开力度越大时,审计报道力度加大,即审计报道力度与审计结果公开力度呈现出较大正相关性。同样的,当审计结果公开中涉及到的金额数、项目和单位个数越多,其牵扯的利益团体越多,大众涉及波动的可能性越大,因此,审计报道的报道力度也随着增加。审计结果公开中的重要参数对审计报道都有一定的影响,审计结果公开力度是能够正向影响审计报道力度的。当审计结果公开的力度越大时,审计报道的力度也会越大,且这种正向影响指数较大。
  综上所述,审计结果公开对审计信息的不同属性例如报道金额、单位数、项目数等不同程度上显著性的报道变化能够影响到审计报道,当审计结果公开中对这些部分显著性和重要性发生变化时,对他们进行不同程度上的公开时,媒体对于审计信息的关注也随之发生变化:特别是当审计结果公开中对于项目数、单位数以及涉及到的问题金额这几个属性的强调程度越大时,意味着审计结果公开的力度也越大,根据回归分析得到了审计报道的力度也越大,即审计结果公開具有议程设置的功能。
  六、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研究了在有关审计信息报道中,审计结果公开在属性、显著性特点传达给媒体审计报道的影响情况,研究发现,审计报道和审计结果公开之间存在着较为显著的正向关系。具体表现为:
  第一,审计结果公开具有设置议程的作用。鉴于近年来国家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审计结果信息也不断进入政府议题中,逐渐成为政府内部讨论关注的重点,成为一项政府议程。由于审计自身信息的隐蔽性和特殊性,政府对于审计信息特别是审计结果信息是处于垄断或者优势的一方,因此媒体对于审计报道的热情和讨论度并不高。而审计结果公开作为涉及审计信息传播中一项重要机制,不但在政府内部引起了讨论和关注,而且审计信息大多是有关与媒体密切关系的民生腐败等,给媒体提供了探讨的热点,完成了信息的传递。在当今反腐倡廉的大环境下,政府审计结果公开为媒体讨论和关注的议题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或者说为媒体提供设置有关审计的议题,即达到了设置媒体议程的作用。
  同时审计结果公开属于政府政务公开的一部分,又由于审计信息自身的监督性质,不仅有从政府议程向媒体议程的从上而下的正向引导,更有从下而上的媒体监督功能。审计结果公开既完成了引导审计报道提高媒体对于政府审计结果的可获得性,保障了公众对公共信息的知情权,又完成了审计结果公开信息对自身的舆论和公众监督,审计结果公开能够使得公众和政府之间的隐蔽议程减少,二者信息不对称得到缓解和有效沟通,减少冲突的发生,具有议程设置的功能。   第二,审计结果公开力度越大,审计报道力度越大。审计结果公开能够通过对审计信息在报道属性、框架、显著性等不同影响媒体审计报道。具体而言,审计结果公开能够在内容和形式上影响审计报道,当审计结果公开中涉及的项目单位数量越多,金额越大,涉及范围越广时,即审计结果公开力度也越大时,审计报道的报道力度也会越大。
  第三,不同级别的审计结果公开对于审计报道的议程设置作用有差别。不同级别的审计结果公开虽然都能够影响审计报道,但不同级别的审计结果公开对于审计报道的整体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即不同级别的审计结果公开的议程设置作用存在一定的差异。
  (二)政策建议
  第一,增加审计结果公开数量。由于审计体制的限制,审计机关的独立性不尽如人意,审计机关即使查处了某些问题,由于考虑到各方面的原因,也有可能不会公开,政府很有可能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而不是公众利益角度出发来决定问题是否公开。在法律法规以及上级单位要求不明确的情况下,审计部门在潜意识里也不会主动公开审计结果和审计内容,不愿公布完整真实及时的审计结果公告,往往公开对于资金有利的审计结果;而存在问题的被审计单位担心公开后名誉受损,很可能会贿赂甚至威胁审计机构人员。诸多因素会使得最后公开的审计结果公告数量较少,从文中分析审计结果公开的数量发现,审计结果公开的数量虽然在逐年增加,但还是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审计机关公开的数量还不够,而数量是衡量审计结果公开的一个重要量化指标,因此无论是从重要性还是数量本身可能对审计结果公开的影响来说,增加审计结果公开的数量是提升审计结果公开质量效果的关键步骤。特别是在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尚不完善的阶段,数量战术至少能够使得公众及媒体接受程度和关注程度有一个较大的提升。
  第二,增加审计结果公开内容。完善公开的内容,在江苏省公开的内容都基本以本级部门预算执行为主,对于其他的类型涉及较少,解释更少,而且公开内容中绝大部分篇幅是取得的成绩,提及的问题较少,即使谈到也是较为笼统的。因此审计结果公开应该进一步完善公开的内容,积极主动公开查到的问题和整改意见及结果。而审计结果公开应该包括但不限于审计结果。特别是处于在被审计单位对审计结果公开的重视程度不够的阶段,审计结果公开应该更加清楚明确指出涉及到的审计项目数、单位数,而不是仅仅以某些单位项目这样模糊的字眼代替,试图以较为温和的方式提醒被审计单位。前审计长刘家义曾经提及现在审计有一个较为尴尬的问题,就是屡审但是屡犯,以前犯过的错误又在继续重复,而审计结果公开中对于往年审计结果公开被审单位的应对涉及还是较少,因此在这种环境下,审计机关应该增加审计结果公开中的整改情况,特别是能尽量对整改有一个较长时期的监督审查过程。
  【参考文献】
  [1] FLEMMING R B,et al.Bohte,attention to issues in a system of separated powers:the macrodynamics of american policy agendas[J].Journal of Politics,1999,61(1):76-108.
  [2] BRANDENBURG H.Who follows whom?The impact of parties on media agenda formation in the 1997 British general election campaig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ess/politics,2002,7(3):34.
  [3] MCCOMBS M.A Look at Agenda-setting:past,present and future[J].Journalism Studies,2005,6(4):543-557.
  [4] TRUMBOC.Longitudinal modeling of public issues:An application of the agenda-setting process to the issue of global warming[J].Journalism
其他文献
【摘 要】 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不仅与企业外部的融资环境问题有关,也与企业自身的融资策略有关。文献回顾表明从融资环境改善与融资策略选择的互动关系视角研究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还较少见到,文章提出了考察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改善与融资策略选择“相容性”的主要研究内容。  【关键词】 科技型; 中小企业; 融资环境; 融资策略; 互动关系  一、引言  2011年我国出现了中小企业因为资金链断裂而
德媒称,英国知名智库发表最新全球生活成本报告,新加坡再次蝉联全球最昂贵城市,香港则与苏黎世并列第二。而在欧元走低的影响下,今年唯一进入前十的欧元区城市只有巴黎。进榜的第四至第七名城市分别为日内瓦、巴黎、伦敦、纽约,哥本哈根、首尔和洛杉矶并列第八。  报告调查了全球133个国家的消费者物价,包括面包、葡萄酒、汽油、租金、教育、运输和娱乐等160余种消费价格,并将美国纽约作为基准城市进行比较。  该排
上海最高龄男寿星:从不吃隔夜菜    在2009年度上海市十大寿星榜上,出生于1903年的黄荣财先生是年龄最大的男寿星。  黄老身高160厘米,体重60多公斤,略微富态。老人已100多岁了,身子骨依旧硬朗,脸上几乎没有老年斑,眼不花,思维相对来说也很敏捷。2008年4月,老人摔了一跤,大腿骨折,动了大手术,如今又拄着拐杖开始走路了。  年轻时,黄老在外国海轮上任大厨,烧得一手好菜,做得一手好点心,
莫里斯的红房子在当时拥有一批充满激情的崇拜者。诗人和画家但丁·加百利·罗塞蒂认为它是“这个时代的真正奇迹”,按照他的话说 “更像是一首诗而不是一座房子”。  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在他1879年的讲座“做到最好”中,阐述了他对花园的看法,他告诉观众如何在“满目疮痍的地面”布置花园。他认为,树篱应该是整齐有序的,花坛里应该种满了自由而有趣的东西,留给自然“去完成花园所需的复杂性
【关键词】 政治关联; 研发投入; 信贷融资; 中介效应  【中图分类号】 D630;F273.1;F27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21)16-0099-08  一、引言  创新理论的提出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指明了方向,企业作为经济社会的主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核心竞争优势的关键在于将重心放在持续创新投入方面[1],研发是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环节。党的十九大
【摘要】文章分析了企业节能减排审计发挥预防功能的机理,提出了以政府审计为核心、社会审计为主力、企业内部审计为辅助的预防环境污染的审计系统模式。  【关键词】节能减排;预防功能;节能减排审计    引言    随着经济的增长,我国工业行业能源消费总量增长快速。2003年到2006年四年问,中国能源消费量增长40%,单位产值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4倍,是德国的497倍、日本的4,43倍、美国的2,1倍
【摘 要】 选取2015年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管理层激励以及企业财务绩效和市场价值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研发投入强度对国有上市公司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并不明显,但对企业市场价值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管理层激励对二者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管理层薪酬激励对国有上市公司研发强度与财务绩效关系起到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而管理层股权激励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较弱;同时在
我患高血压多年,一直服用降压药,每天量血压。最近发现,我的高压(收缩压)越来越高,社区医生说可能是动脉硬化引起的,这让我很紧张。我该怎么办呢?   江苏南通 陈元民  收缩压(高压)与舒张压(低压)之间的压差值称为脉压差。正常成年人脉压差约为40毫米汞柱,如超过这一数值,应引起重视。  不同年龄的人出现脉压差偏大的原因不一样。比如,年輕人因舒张压造成的脉压差大,可能是因为体形瘦小或贫血,只要心脏
前不久,本人在大规模的竞赛中有幸获得区“教坛标兵”的光荣称号,成为所谓的“名师”。根据区教育局、进修学校的布置,必须上一堂全区性的“教坛标兵”展示课(外校借班上课)。本人深知这堂课的分量——听课者将达百人——大家想一睹“教坛标兵”的风采。因此,我很想上好这堂课,我在上报课题后,进行了精心的准备。  展示课上,我却一败涂地、无地自容。虽然教研员一再安慰我谈不上失败,只是对自己要求太严格了,但我仍然久
一个“光芒四射”的秃脑门儿,一张可以与茱莉亚?罗伯茨媲美的大嘴,眼睛不大,但闪耀着智慧与好奇的光芒——论长相,现年46岁的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肯定算不上俊男,但他的研究却让数以万计的人疯狂。他是“英国大众传播心理学第一教授”,他在YouTube(全球最大的视频分享网站)上的视频拥有超过1000万的点击,在Twitter(推特网)名人微博的排行榜上居高不下,并被《英国独立报》评选为“让英国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