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在陕西省政府一间明亮的办公室里,我们拜访了陕西省慈善协会会长徐山林。这位曾身居高位、政绩斐然的智者,就中国慈善事业的前世渊源、今生境况、未来愿景,向我们作了深入浅出的揭示。
徐山林说,慈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薪火相传,已有数千年历史。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政府包揽一切,慈善事业曾经一度中断。七十年代以后,实行改革开放,中国迎来前所未有的繁荣时代,慈善事业也迎着盛世春风,重新发芽,茁壮成长。
卸任不言休 人生又一春
1996年,徐山林从陕西省常务副省长岗位上退了下来。退休以后干什么?他做出一个重大决定:一不干挣钱的忙事,二不干享福的闲事,三要干一点扶贫济困的善事。徐山林在陕西省政府担任领导的十多年中,曾经跑遍了全省107个县(区),对贫苦百姓的生活状态自然有着深入的了解。尤其对陕南、陕北贫困山区老百姓的各种困难感触尤深,这些就是促使徐山林决意从事慈善的初衷。
1996年3月卸任后,同年7月徐山林就发起成立了陕西省慈善协会,并被推举为首任会长。作为陕西慈善事业的首倡者和开拓者,徐山林怀着一颗慈善之心、一股奉献之情,开始了他退休后人生的又一个春天。14年来他率领陕西省慈协团队,将所有爱心人士的阳光撒遍陕西的各个贫困角落,撒向每个被救助者的心灵。
徐山林对慈善理念有着深刻理解和精辟阐释。他说:“人之初,性本善。”善心是人与生俱来的。中华民族的慈善观念汇集了儒家的仁爱思想、墨家的兼爱思想、道家的上善思想、释家的慈悲思想,集大爱于大成。几千年来这些思想世代传承,成为中国人做人的道德基础和处事的精神指南。他说,现代慈善是传统慈善的继承,但又不同于传统慈善。现代慈善有它鲜明的时代特征:一是它的平等性。它不是少数富人对穷人的怜悯施舍,而是在人际关系平等基础上的同胞互助;二是它的无私性。它是纯粹的助人行为,不追求任何名利;三是它的广泛性。不分民族、不分性别、不分年龄,人人均可参与。徐山林说,我国的慈善事业随着改革开放的潮流蓬勃地发展,伴着社会的进步阔步前行。目前,我国慈善事业已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2004年,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将慈善事业写进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文件。2005年国家发表了《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要求全社会大力支持慈善事业。2008年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华慈善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发展中国慈善事业。徐山林高兴地说:“我国慈善事业的春天到来了!”
慈善献爱心联众汇大流
“慈善献爱心,绵薄解人愁。一人力量小,联众汇大流。”这是徐山林《退休之歌》中的诗句。他以当年投身改革开放大潮的干劲儿,毅然担起了开拓陕西省慈善事业的重担。以他的经验和智慧,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开辟了陕西省慈善事业的一片新天地。徐山林率领陕西省慈善协会这支不拿工资的老兵团队,以道德为旗帜、以爱心为基础、以募捐为手段、以助人为宗旨,奔走呼号、募集善款、跋山涉水、救灾解难。他们在多山多水的陕南修建便民桥;在干旱缺水的陕北修建储水窖;助学、助残、助医;扶助孤老孤儿;赶赴灾区救济灾民;春节为城乡贫困户送去过年的米面油肉;在重阳节、儿童节来临之际,为万名贫困老人和儿童送去慰问品……14年的栉风沐雨,春华秋实。14年中他们共募集善款5.7亿元,修建慈安桥599座、慈安水窖5748眼、深水机井10眼、中小学校147所;资助卫生院177所,资助贫困大学生1458名、贫困中小学生2651名;培训残疾人2308名,累计救助人数达600多万人次。他们的不懈努力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肯定和社会各界的一致赞誉。2004年,民政部授予陕西省慈善协会“全国先进民间组织”的荣誉称号。2008年,徐山林荣获“中华慈善贡献奖”的殊荣。
奋斗一生奉献一生
什么是幸福?各人有各人的理解。在徐山林看来,财富并不是幸福的唯一标准,享乐并不是幸福的最佳结果。他认为,一个人能对社会、对他人做出自己的一分奉献才是最大的幸福。他不仅在位时勤奋工作,退休后仍然努力奉献,带领慈善团队做善事,而且以身作则地带头做善事。1997年,当他得知家乡汉滨区大同镇双兴村张林的3个小兄妹在两个月内相继失去父母、处于无人照管的境地时,他和老伴陈天芝毅然承担起照料这3个孤儿的责任。为他们送钱送粮,为他们修缮房屋,为他们上学操劳,还把他们接到西安的家中小住,陪伴他们在西安参观游览。临走时还派车相送,为他们购买了新衣和自行车,使3个孤儿倍感温暖。在他们悉心关照下,当年只有6—11岁的3个孤儿,如今均已长大成人,成家立业。这件事成为了社会上广为流传的美谈。
信仰奉献就是幸福的徐山林,2005年10月17日在他70寿辰之际,还将他60年来精心收藏的全部藏品包括珍贵邮票、古今钱币、各种票证、珍贵书籍、名人字画等10000余件(枚)捐赠给他的家乡——安康市博物馆,建成“藏一角”展馆。时任陕西省省委书记的李建国专门向他致信祝贺,信中说:“你将50多年来的收藏品捐赠给故乡安康人民,你的崇高行为令人感动。这些珍贵的收藏品、艺术品必将惠及今人,泽被后世。”时任陕西省省长陈德铭在给徐山林的贺信中说:“你倾心慈善,献大爱,扶危济困,功莫大焉!”自“藏一角”开馆以来,万众瞩目,观者如潮。大家既为稀世珍品所吸引,更为徐山林的赤子情怀所深深地感动。厚厚的几大本留言簿,见证着安康人民对徐山林的敬仰之情,有两副长联写道“山高名四海,林深藏一角”;“为官为人誉满长安德如山,能诗能书慈播三秦善成林”,表达了家乡人民对徐山林发自内心的赞誉。
如今,年逾古稀的徐山林,依然精神矍铄、思路清晰、谈吐自如。他的工作节奏如初,每天按时上班,一丝不苟地处理各项事务。他的生活仍像从前一样很有规律,每日早晚散步,保持适度运动,做诗挥毫两相宜。节假日若天气好,他会带上儿孙亲近秦岭山,拥抱大自然,既强身健体、心旷神怡,又尽享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人生若此,夫复何求。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徐老现在的工作、生活就像一首充满乐趣的、闲适的和谐之歌。
在结束此次采访时,徐山林说,他们正在实施一项组建50000人慈善志愿者队伍的宏伟计划,结合在宝鸡市召开的经验交流会,他要把慈善工作的重点由单纯的募集善款转向与开发慈善人力资源并重的形式上来,让更多的各界人士加入到这支献身大爱的队伍中。
我们衷心地祝福徐老:为善长乐,智者后福,仁者长寿!
徐山林说,慈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薪火相传,已有数千年历史。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政府包揽一切,慈善事业曾经一度中断。七十年代以后,实行改革开放,中国迎来前所未有的繁荣时代,慈善事业也迎着盛世春风,重新发芽,茁壮成长。
卸任不言休 人生又一春
1996年,徐山林从陕西省常务副省长岗位上退了下来。退休以后干什么?他做出一个重大决定:一不干挣钱的忙事,二不干享福的闲事,三要干一点扶贫济困的善事。徐山林在陕西省政府担任领导的十多年中,曾经跑遍了全省107个县(区),对贫苦百姓的生活状态自然有着深入的了解。尤其对陕南、陕北贫困山区老百姓的各种困难感触尤深,这些就是促使徐山林决意从事慈善的初衷。
1996年3月卸任后,同年7月徐山林就发起成立了陕西省慈善协会,并被推举为首任会长。作为陕西慈善事业的首倡者和开拓者,徐山林怀着一颗慈善之心、一股奉献之情,开始了他退休后人生的又一个春天。14年来他率领陕西省慈协团队,将所有爱心人士的阳光撒遍陕西的各个贫困角落,撒向每个被救助者的心灵。
徐山林对慈善理念有着深刻理解和精辟阐释。他说:“人之初,性本善。”善心是人与生俱来的。中华民族的慈善观念汇集了儒家的仁爱思想、墨家的兼爱思想、道家的上善思想、释家的慈悲思想,集大爱于大成。几千年来这些思想世代传承,成为中国人做人的道德基础和处事的精神指南。他说,现代慈善是传统慈善的继承,但又不同于传统慈善。现代慈善有它鲜明的时代特征:一是它的平等性。它不是少数富人对穷人的怜悯施舍,而是在人际关系平等基础上的同胞互助;二是它的无私性。它是纯粹的助人行为,不追求任何名利;三是它的广泛性。不分民族、不分性别、不分年龄,人人均可参与。徐山林说,我国的慈善事业随着改革开放的潮流蓬勃地发展,伴着社会的进步阔步前行。目前,我国慈善事业已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2004年,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将慈善事业写进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文件。2005年国家发表了《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要求全社会大力支持慈善事业。2008年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华慈善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发展中国慈善事业。徐山林高兴地说:“我国慈善事业的春天到来了!”
慈善献爱心联众汇大流
“慈善献爱心,绵薄解人愁。一人力量小,联众汇大流。”这是徐山林《退休之歌》中的诗句。他以当年投身改革开放大潮的干劲儿,毅然担起了开拓陕西省慈善事业的重担。以他的经验和智慧,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开辟了陕西省慈善事业的一片新天地。徐山林率领陕西省慈善协会这支不拿工资的老兵团队,以道德为旗帜、以爱心为基础、以募捐为手段、以助人为宗旨,奔走呼号、募集善款、跋山涉水、救灾解难。他们在多山多水的陕南修建便民桥;在干旱缺水的陕北修建储水窖;助学、助残、助医;扶助孤老孤儿;赶赴灾区救济灾民;春节为城乡贫困户送去过年的米面油肉;在重阳节、儿童节来临之际,为万名贫困老人和儿童送去慰问品……14年的栉风沐雨,春华秋实。14年中他们共募集善款5.7亿元,修建慈安桥599座、慈安水窖5748眼、深水机井10眼、中小学校147所;资助卫生院177所,资助贫困大学生1458名、贫困中小学生2651名;培训残疾人2308名,累计救助人数达600多万人次。他们的不懈努力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肯定和社会各界的一致赞誉。2004年,民政部授予陕西省慈善协会“全国先进民间组织”的荣誉称号。2008年,徐山林荣获“中华慈善贡献奖”的殊荣。
奋斗一生奉献一生
什么是幸福?各人有各人的理解。在徐山林看来,财富并不是幸福的唯一标准,享乐并不是幸福的最佳结果。他认为,一个人能对社会、对他人做出自己的一分奉献才是最大的幸福。他不仅在位时勤奋工作,退休后仍然努力奉献,带领慈善团队做善事,而且以身作则地带头做善事。1997年,当他得知家乡汉滨区大同镇双兴村张林的3个小兄妹在两个月内相继失去父母、处于无人照管的境地时,他和老伴陈天芝毅然承担起照料这3个孤儿的责任。为他们送钱送粮,为他们修缮房屋,为他们上学操劳,还把他们接到西安的家中小住,陪伴他们在西安参观游览。临走时还派车相送,为他们购买了新衣和自行车,使3个孤儿倍感温暖。在他们悉心关照下,当年只有6—11岁的3个孤儿,如今均已长大成人,成家立业。这件事成为了社会上广为流传的美谈。
信仰奉献就是幸福的徐山林,2005年10月17日在他70寿辰之际,还将他60年来精心收藏的全部藏品包括珍贵邮票、古今钱币、各种票证、珍贵书籍、名人字画等10000余件(枚)捐赠给他的家乡——安康市博物馆,建成“藏一角”展馆。时任陕西省省委书记的李建国专门向他致信祝贺,信中说:“你将50多年来的收藏品捐赠给故乡安康人民,你的崇高行为令人感动。这些珍贵的收藏品、艺术品必将惠及今人,泽被后世。”时任陕西省省长陈德铭在给徐山林的贺信中说:“你倾心慈善,献大爱,扶危济困,功莫大焉!”自“藏一角”开馆以来,万众瞩目,观者如潮。大家既为稀世珍品所吸引,更为徐山林的赤子情怀所深深地感动。厚厚的几大本留言簿,见证着安康人民对徐山林的敬仰之情,有两副长联写道“山高名四海,林深藏一角”;“为官为人誉满长安德如山,能诗能书慈播三秦善成林”,表达了家乡人民对徐山林发自内心的赞誉。
如今,年逾古稀的徐山林,依然精神矍铄、思路清晰、谈吐自如。他的工作节奏如初,每天按时上班,一丝不苟地处理各项事务。他的生活仍像从前一样很有规律,每日早晚散步,保持适度运动,做诗挥毫两相宜。节假日若天气好,他会带上儿孙亲近秦岭山,拥抱大自然,既强身健体、心旷神怡,又尽享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人生若此,夫复何求。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徐老现在的工作、生活就像一首充满乐趣的、闲适的和谐之歌。
在结束此次采访时,徐山林说,他们正在实施一项组建50000人慈善志愿者队伍的宏伟计划,结合在宝鸡市召开的经验交流会,他要把慈善工作的重点由单纯的募集善款转向与开发慈善人力资源并重的形式上来,让更多的各界人士加入到这支献身大爱的队伍中。
我们衷心地祝福徐老:为善长乐,智者后福,仁者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