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是人际交流的重要工具。因此,英语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发展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交际能力。《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四者之间密切联系,相互渗透,互为基础。
在高中阶段,由于平时学生的练习多以听和读为主,因此他们接收、理解语言信息的能力较强,但是用英语表达自己观点,也就是说和写的能力较弱。而这其中,写又是最难掌握的一门技能,因为它不仅要求学生具有合乎逻辑的表达思想的能力,还需要学生有以英语思维方式谴词造句、熟练掌握拼写等写作的基本知识的能力。
大多数学生在面对英语写作练习时,往往采取的是先用中文构思文章和句句,再用翻译的方式将其表述成英语。由于中英文语言表述的差异,用这种方式写出来的文章就会出现我们常说的中式英语的现象。要想从根本上消除这种现象,必须要培养学生的英式思维和英语表达习惯。那么,我们如何做才能达到此种效果呢?
一、 词汇和语法知识的积累是基础
写文章就如同盖房子,词汇是砖块,语法是水泥。只有将砖块和水泥合理地构建在一起,才能盖起美丽的房子。同理,词汇是文章的基础,只有掌握一定量的词汇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而语法就是将这些词汇贯穿成句子并发展成文章的粘合剂。再好的语法,脱离了词汇的累积也只能是空架子。当然再多的词汇累积脱离了语法也只能如残垣瓦砾。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教师要科学指导学生对单词的识记,增加学生的词汇量,提高单词拼写的正确率,减少不必要的拼写错误。增加学生词汇量的方式既可以督促学生记忆书本上涉及到的单词,也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课外资料的过程中或在其他方式的课内外学习中养成记单词的好习惯,鼓励学生注重词组及常用句型的积累,同时也要给予适合的场合让学生对所记忆词汇进行输出。
二、 英语思维和表达习惯的培养是核心
学生之所以会在写文章时出现一些稀奇古怪、令人啼笑皆非的表达,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深受中文表述的影响,没有养成英语思维和表达的习惯。例如,像I like it very much. 这种简单的句子,至今仍有学生写成I very like it. 那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和表达习惯呢?
1. 扩大阅读
有句话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说明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丰富的阅读不仅能够为写作积累大量的素材,而且能够为学生在写作时提供多样的语言形式和结构样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巩固了已学知识,并在脑海中强化了英语表达的模式。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读一些相同水平的文章、故事,记忆背诵一些优秀的范文。同时,教师也可以培养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养成找出关键词和关键句,画出优美的句子,找出优美片段进行熟读、背诵的习惯。使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故事的情节,丰富自己的词汇,培养良好的语感,为今后更好的写作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
2. 加强训练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基本的词汇做起,增强词汇训练,特别是词组的运用。然后,再组词成句,进行句子的翻译训练,特别是中译英的练习。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平时写英语日记进行写作练习,这些日记不一定是完整的文章,可以只是一些段落,甚至是几个零落的句子。另外,定期写一些命题作文也是很有必要的。熟能生巧,英语也不例外,只有增加运用的频率,才能保证在考试中灵活运用这些知识,把写文章变成是信手拈来的小事。
3. 写作中需要注意的一些小细节
虽然我们要求学生在写作中要养成英语的思维方式和习惯,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仍然有很多学生是先用中文构思再将其翻译成英语而完成写作的。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应该特别关注如何把汉语翻译成地道的英语,也就是说,在翻译过程中有很多中英表述上的小问题是特别值得注意的。
(1) 状语的位置
在中文表述中,时间、条件、地点、原因等状语往往都是位于句首或句子前半部分。而在英语的大多数情况下却习惯性地将状语位于句尾。例如“昨天我在公园遇到了我的英语老师。”其中的时间状语和地点状语基本都在前半部分。而将它翻译成英语应该是“I came across my English teacher in the park yesterday.”把汉英表述进行对比我们就会发现英语中状语多放在句尾。
(2) 动词的变化
在中文表述中,动作发生的时间由时间状语来鉴别,跟动词本身是没有任何关系的,你在昨天看书或是在今天看书都叫看书,动词没有发生变化。而在英语中,动词不仅有时间的区分还有状态的区别,即使都是发生在现在,已经完成和正在进行还会有不同。这就要求学生一定要有时态意识。其次就是语态,中文的语态实际上就是“被字句”和“把字句”的不同。然而英语的语态可不是简单地将“把”换成“被”就可以的。英语的语态是有自己的格式的,而这个格式恰好也是通过动词表现出来的。时态与语态相结合后就使得英语的动词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形式,同时也给学习者造成了很大的难度。所以,我们必须时刻铭记,英语中的每一句话都有一定的时态和语态。
在高中阶段,由于平时学生的练习多以听和读为主,因此他们接收、理解语言信息的能力较强,但是用英语表达自己观点,也就是说和写的能力较弱。而这其中,写又是最难掌握的一门技能,因为它不仅要求学生具有合乎逻辑的表达思想的能力,还需要学生有以英语思维方式谴词造句、熟练掌握拼写等写作的基本知识的能力。
大多数学生在面对英语写作练习时,往往采取的是先用中文构思文章和句句,再用翻译的方式将其表述成英语。由于中英文语言表述的差异,用这种方式写出来的文章就会出现我们常说的中式英语的现象。要想从根本上消除这种现象,必须要培养学生的英式思维和英语表达习惯。那么,我们如何做才能达到此种效果呢?
一、 词汇和语法知识的积累是基础
写文章就如同盖房子,词汇是砖块,语法是水泥。只有将砖块和水泥合理地构建在一起,才能盖起美丽的房子。同理,词汇是文章的基础,只有掌握一定量的词汇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而语法就是将这些词汇贯穿成句子并发展成文章的粘合剂。再好的语法,脱离了词汇的累积也只能是空架子。当然再多的词汇累积脱离了语法也只能如残垣瓦砾。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教师要科学指导学生对单词的识记,增加学生的词汇量,提高单词拼写的正确率,减少不必要的拼写错误。增加学生词汇量的方式既可以督促学生记忆书本上涉及到的单词,也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课外资料的过程中或在其他方式的课内外学习中养成记单词的好习惯,鼓励学生注重词组及常用句型的积累,同时也要给予适合的场合让学生对所记忆词汇进行输出。
二、 英语思维和表达习惯的培养是核心
学生之所以会在写文章时出现一些稀奇古怪、令人啼笑皆非的表达,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深受中文表述的影响,没有养成英语思维和表达的习惯。例如,像I like it very much. 这种简单的句子,至今仍有学生写成I very like it. 那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和表达习惯呢?
1. 扩大阅读
有句话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说明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丰富的阅读不仅能够为写作积累大量的素材,而且能够为学生在写作时提供多样的语言形式和结构样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巩固了已学知识,并在脑海中强化了英语表达的模式。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读一些相同水平的文章、故事,记忆背诵一些优秀的范文。同时,教师也可以培养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养成找出关键词和关键句,画出优美的句子,找出优美片段进行熟读、背诵的习惯。使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故事的情节,丰富自己的词汇,培养良好的语感,为今后更好的写作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
2. 加强训练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基本的词汇做起,增强词汇训练,特别是词组的运用。然后,再组词成句,进行句子的翻译训练,特别是中译英的练习。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平时写英语日记进行写作练习,这些日记不一定是完整的文章,可以只是一些段落,甚至是几个零落的句子。另外,定期写一些命题作文也是很有必要的。熟能生巧,英语也不例外,只有增加运用的频率,才能保证在考试中灵活运用这些知识,把写文章变成是信手拈来的小事。
3. 写作中需要注意的一些小细节
虽然我们要求学生在写作中要养成英语的思维方式和习惯,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仍然有很多学生是先用中文构思再将其翻译成英语而完成写作的。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应该特别关注如何把汉语翻译成地道的英语,也就是说,在翻译过程中有很多中英表述上的小问题是特别值得注意的。
(1) 状语的位置
在中文表述中,时间、条件、地点、原因等状语往往都是位于句首或句子前半部分。而在英语的大多数情况下却习惯性地将状语位于句尾。例如“昨天我在公园遇到了我的英语老师。”其中的时间状语和地点状语基本都在前半部分。而将它翻译成英语应该是“I came across my English teacher in the park yesterday.”把汉英表述进行对比我们就会发现英语中状语多放在句尾。
(2) 动词的变化
在中文表述中,动作发生的时间由时间状语来鉴别,跟动词本身是没有任何关系的,你在昨天看书或是在今天看书都叫看书,动词没有发生变化。而在英语中,动词不仅有时间的区分还有状态的区别,即使都是发生在现在,已经完成和正在进行还会有不同。这就要求学生一定要有时态意识。其次就是语态,中文的语态实际上就是“被字句”和“把字句”的不同。然而英语的语态可不是简单地将“把”换成“被”就可以的。英语的语态是有自己的格式的,而这个格式恰好也是通过动词表现出来的。时态与语态相结合后就使得英语的动词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形式,同时也给学习者造成了很大的难度。所以,我们必须时刻铭记,英语中的每一句话都有一定的时态和语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