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及其课堂教学活动贯穿学生计算机学习的整个过程,发挥着基础性的重要作用,并且构成了信息技术课程体系的重要部分。鉴于课堂教学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体系中的关键地位和作用,有必要在充分考虑相关课程特殊性的基础上,积极探寻更为科学合理并有可操作性的课堂教学法,从而实现最佳课堂教学效果。本文即从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切入,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整合相关有效教学方法及其具体应用等。
关键词: 初中信息技术 教学方法 整合 应用
在现阶段的中学教育体系中,我们越来越重视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活动,主要是让学生在持续接触和了解计算机相关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个人兴趣及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热情。在此基础之上,还期望相关教学活动能促使学生不仅习得计算机操作的一系列技巧,而且能够灵活地运用于实践环节中,也就是说,开设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目的就在于提升学生在计算机方面的专业素质和相关技能的自学拓展能力。然而不可忽视的是,目前这一课程依然面临授课课时相对于授课内容而言极其有限的困境,相关问题的有效解决成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普遍思考的论题。结合目前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现状及笔者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笔者在论文中围绕初中信心技术课堂教学相关方法及其整合等展开探讨,并具体提出自己的相关看法。
1.关于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论述
1.1初中信息技术教学重要性分析
不可否认的是,在整个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体系中,由于小学教育阶段所开设的信息技术课程并未针对相关知识进行拓展,同时属于知识介绍性的课程,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依然是相关教学活动的基础性环节。与此同时,考虑到初中生的接受能力及其智力水平,初中信息技术教学难以涉及更深入系统的计算机知识。所以,相对于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整个过程而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直接影响学生在这一方面的基础性知识水平。
1.2教学特点分析
就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特征而言,具体涉及两个层面。其一,相关教学活动主要是在学生个人的知识结构体系中建立起来的基本模型,促使其从系统的、整体的视角理解和把握相关知识;其二,鉴于初中生的年龄及其理解过程等方面的特点,相关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吸引能力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活动的展开和效果。也就是说,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重心体现在对学生的有效引导和启发上。
2.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法整合
2.1兴趣教学
兴趣被广泛认为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最佳导师。但教育领域的另一现实是,传统教学理念依然占据主导地位,而兴趣教学思想在国内的传播和具体实践并未深入,学生更注重知识积累及死记硬背等。相对于传统教学思想而言,兴趣教学法关注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兴趣,旨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中逐步提升其接受知识的进度和能力。也就是说,一旦学生对其学习内容具有了较大兴趣,学生内心的求知欲将随之被激发出来,并促使其大脑进入活跃阶段,在此过程中,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也更轻松。由此可见,任课教师必须充分考虑信息技术课程的特征及掌握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心理,以情境教学法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2理论知识教学联系实际生活
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经验即可发现,人们在接受具体知识之后对其合理运用的程度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对具体知识的熟练理解。具体来说,就学生学习具体知识而言,当学生获取了一定知识量后,如果能够将其接受的知识迅速有效地运用于具体实践环节来讲,那么其对知识的理解也将相应深化,进而把具体知识内化为个人能力。具体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环节来讲,虽然并未直接与实践环节挂钩,但是任课老师在授课过程中仍有必要将所讲授的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例如,老师可以具体讲述学生生活中接触到的视讯技术、信息同步技术等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计算机技术,以更贴近日常生活的案例增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同时将学生学习有效融于生活中。目前,计算机正以非常快的速度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和应用,而这一将理论知识融于实际生活中的教学法具有较强的实效性。
2.3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不可否认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会碰到不同类型的学生,其中一部分学生认为学习属于一件乐事,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可能将学习视为自己不得不面对的痛苦。这里也就涉及“自主学习”和“被动学习”两种学习情况,就前一种而言,学生往往乐于获得其学习内容,并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极为主动;但在“被动学习”中,学生则更多地是以一种勉强的态度应付学习活动,被动地接受相关知识。基于以上分析可知,目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环节中需要重点突破的问题就在于怎样有效地变被动为主动,促使学生积极接受所学知识。另外,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还具有一个显著优势,就是这一课程的教学过程往往涉及较多操作环节,从而丰富教学内容。
2.4划分学习小组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还可适当利用学习小组这一教学形式以获取最佳教学成效。需要指出的是,在学习小组的具体分组过程中,应当兼顾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和有效传带的功能。具体来说,任课教师有必要在了解全体学生现有计算机实践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分组,促使具备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传带学习效应,进而激发整个班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并从整体上增强教学效果。
3.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用
以上理论层面的相关论述,可以说是针对传统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进行适当调整,进而整合为更科学的教学方式。但是理论探讨还有必要充分考虑后续的实践环节,在具体运用上述教学方法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几点:首先,以上具体教学法既可以单独应用又可以整合多种教学法,但整合不同教学法时应当保留其各自的特性;其次,教学方法在具体运用于课堂教学之前,有必要进行全面规划、提前准备;最后,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应当以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目标为目的,这不仅有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增强,而且是现代教学的关注点。
参考文献:
[1]赵智.中职高专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6(35).
[2]谭浩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的新阶段[J].计算机教育,2003(12).
[3]戴裕崴,华国祥,李玉峰.中职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原则和实施[J].高等职业教育,2003(2).
关键词: 初中信息技术 教学方法 整合 应用
在现阶段的中学教育体系中,我们越来越重视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活动,主要是让学生在持续接触和了解计算机相关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个人兴趣及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热情。在此基础之上,还期望相关教学活动能促使学生不仅习得计算机操作的一系列技巧,而且能够灵活地运用于实践环节中,也就是说,开设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目的就在于提升学生在计算机方面的专业素质和相关技能的自学拓展能力。然而不可忽视的是,目前这一课程依然面临授课课时相对于授课内容而言极其有限的困境,相关问题的有效解决成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普遍思考的论题。结合目前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现状及笔者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笔者在论文中围绕初中信心技术课堂教学相关方法及其整合等展开探讨,并具体提出自己的相关看法。
1.关于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论述
1.1初中信息技术教学重要性分析
不可否认的是,在整个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体系中,由于小学教育阶段所开设的信息技术课程并未针对相关知识进行拓展,同时属于知识介绍性的课程,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依然是相关教学活动的基础性环节。与此同时,考虑到初中生的接受能力及其智力水平,初中信息技术教学难以涉及更深入系统的计算机知识。所以,相对于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整个过程而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直接影响学生在这一方面的基础性知识水平。
1.2教学特点分析
就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特征而言,具体涉及两个层面。其一,相关教学活动主要是在学生个人的知识结构体系中建立起来的基本模型,促使其从系统的、整体的视角理解和把握相关知识;其二,鉴于初中生的年龄及其理解过程等方面的特点,相关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吸引能力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活动的展开和效果。也就是说,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重心体现在对学生的有效引导和启发上。
2.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法整合
2.1兴趣教学
兴趣被广泛认为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最佳导师。但教育领域的另一现实是,传统教学理念依然占据主导地位,而兴趣教学思想在国内的传播和具体实践并未深入,学生更注重知识积累及死记硬背等。相对于传统教学思想而言,兴趣教学法关注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兴趣,旨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中逐步提升其接受知识的进度和能力。也就是说,一旦学生对其学习内容具有了较大兴趣,学生内心的求知欲将随之被激发出来,并促使其大脑进入活跃阶段,在此过程中,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也更轻松。由此可见,任课教师必须充分考虑信息技术课程的特征及掌握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心理,以情境教学法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2理论知识教学联系实际生活
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经验即可发现,人们在接受具体知识之后对其合理运用的程度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对具体知识的熟练理解。具体来说,就学生学习具体知识而言,当学生获取了一定知识量后,如果能够将其接受的知识迅速有效地运用于具体实践环节来讲,那么其对知识的理解也将相应深化,进而把具体知识内化为个人能力。具体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环节来讲,虽然并未直接与实践环节挂钩,但是任课老师在授课过程中仍有必要将所讲授的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例如,老师可以具体讲述学生生活中接触到的视讯技术、信息同步技术等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计算机技术,以更贴近日常生活的案例增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同时将学生学习有效融于生活中。目前,计算机正以非常快的速度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和应用,而这一将理论知识融于实际生活中的教学法具有较强的实效性。
2.3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不可否认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会碰到不同类型的学生,其中一部分学生认为学习属于一件乐事,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可能将学习视为自己不得不面对的痛苦。这里也就涉及“自主学习”和“被动学习”两种学习情况,就前一种而言,学生往往乐于获得其学习内容,并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极为主动;但在“被动学习”中,学生则更多地是以一种勉强的态度应付学习活动,被动地接受相关知识。基于以上分析可知,目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环节中需要重点突破的问题就在于怎样有效地变被动为主动,促使学生积极接受所学知识。另外,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还具有一个显著优势,就是这一课程的教学过程往往涉及较多操作环节,从而丰富教学内容。
2.4划分学习小组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还可适当利用学习小组这一教学形式以获取最佳教学成效。需要指出的是,在学习小组的具体分组过程中,应当兼顾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和有效传带的功能。具体来说,任课教师有必要在了解全体学生现有计算机实践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分组,促使具备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传带学习效应,进而激发整个班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并从整体上增强教学效果。
3.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用
以上理论层面的相关论述,可以说是针对传统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进行适当调整,进而整合为更科学的教学方式。但是理论探讨还有必要充分考虑后续的实践环节,在具体运用上述教学方法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几点:首先,以上具体教学法既可以单独应用又可以整合多种教学法,但整合不同教学法时应当保留其各自的特性;其次,教学方法在具体运用于课堂教学之前,有必要进行全面规划、提前准备;最后,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应当以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目标为目的,这不仅有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增强,而且是现代教学的关注点。
参考文献:
[1]赵智.中职高专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6(35).
[2]谭浩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的新阶段[J].计算机教育,2003(12).
[3]戴裕崴,华国祥,李玉峰.中职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原则和实施[J].高等职业教育,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