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他们情感充溢,想象丰富,内心生活趋于复杂,审美心理趋于浪漫,这种心理特征使得他们尤为喜爱音乐,对音乐欣赏的需求更为强烈。为了更快地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创造美的能力,就需要老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逐渐引导学生去认识,喜欢教材音乐,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美的鉴赏能力。
【关键词】高中生音乐欣赏能力
从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角度来看,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他们情感充溢,想象丰富,内心生活趋于复杂,审美心理趋于浪漫,这种心理特征使得他们尤为喜爱音乐,对音乐欣赏的需求更为强烈。据有人调查,现在绝大部分的中学生,在闲暇时间里最想做的事就是听音乐,音乐已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伴随并促进他们成长的基本要素之一,还有学生曾对我发表感慨:老师,没有音乐的生活就是没有生命。但令人忧心的是:他们所热衷的并不是由专家们精心选编的教材音乐,虽然新教材中也根据时代特征和学生心理融入了少量优秀的通俗音乐,但对于以热衷流行音乐成为时尚、“追星”达到狂热程度的大多数高中学生们来说,却是“没意思”、“没兴趣”、“听不懂”。显然,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当代学生,更不要说打动,感染他们的心了。怎样才能扭转这一局面呢?面对这些实际问题,我认为欣赏教学能否真正意义上成功,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模式,大胆探索,为了更快地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创造美的能力,就需要老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逐渐引导学生去认识,喜欢教材音乐,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美的鉴赏能力。以下便是我的三大更新体会:
一、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因人而异
音乐欣赏需要有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文化素养。 文化素质高的人更容易理解音乐中表达的内涵。比如,对天文感兴趣的人,就比较容易理解《行星组曲》 ;对唐诗有研究的人,就容易理解《大地之歌》 ;熟悉外国文学的人,对柴可夫斯基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更 容易接受。但对于一般人来说,要理解音乐内涵就必须加强对音乐表现手法的理解,掌握音乐欣赏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还要注重音乐内容的选择。因此,教师要选择一些歌词比较直观、内容容易理解的歌曲。比如《祖国啊!我永远热爱你》,歌词语言优美、朴实无华、感情真挚, 由衷地表达了对祖国的赞颂和爱恋之情。欣赏这一类作品,一般不需要作过多的探究,也不 需要借助更多的资料。所以说,在音乐欣赏教学时要因人而异,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进行教 学。
二 、欣赏中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音乐是在时间中展现和消失,没有时间的过程就没有音乐的存在,就没有音乐的展现,时间是音乐存在的方式,转迅即逝。因此,音乐的欣赏需要反复的进行,在反复倾听中进行分析和比較。通过分析,掌握音乐的主题,认识主题的对比、发展与变化,,对于中学生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中的联想、思考的范围是广阔的,是不可造型的艺术,并在瞬间或长期都可以有着不同层次的情感。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欣赏教学是使学生将音乐表现手段与音乐情绪联系起来的有效方法。它既有利于学生掌握音乐的各种表现手段,也有利于他们更好地感受、理解音乐。音乐欣赏是心理反映的过程,这个过程便是:外部音响感知——想象联想——情感共鸣——理解认识,所以音乐欣赏教学必须循着由表及里的心理反映过程。从喜欢听音乐,到用心用情去聆听音乐,再到理解、评价、分析,使学生的欣赏层次逐步提高。
三、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兴趣
在传统模式的教学中,老师往往处于那种“传道授业解惑也”的状态,多数情况下都是填鸭式教学,只注重知识传授、对学生进行机械式的训练,硬性地给学生灌输知识,造成课堂氛围沉闷,学生缺乏主动性,使学生在心里产生一种排斥情绪,进而造成学生对音乐欣赏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音乐欣赏课不同于其他的基础课,开设音乐欣赏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音乐陶冶情操,以此来激发情感,提高审美素质,发展形象思维,启发创新精神,进而影响学生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所以说音乐鉴赏课堂应该是最有活力、鼓舞人心的课堂。要想让所有学生有自信感、轻松感、活力感并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老师必须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驾驭课堂的能力,把教学过程转变为学习过程。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上彻底地转换角色,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由师长变学长,由“教”变“导”,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课堂成为师生情感交流的场所,让音乐成为心灵沟通的纽带。在教学中老师也要多利用图片、舞蹈、录像、诗歌等辅助方式和对比欣赏、类比欣赏等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分组互动,从作者、信仰、乐器、音乐体裁、风格特征、社会历史等背景着手,分析、引导、启发学生,在想象的空间里造就一双翱翔的翅膀,这样才能激发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们爱上音乐。
四、互动教学,激发学习动力
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能力,激发学习动力就需要我们把互动性引入课堂,营造良好的音乐教学氛围,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以静、动结合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们的想象空间,使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完成学习。我们可以让音乐欣赏课成为享受生活的课堂,例如选择在多媒体教室教学,先给同学们播放一段大自然的交响曲,让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聆听,潺潺的流水声、清脆的鸟鸣、悠扬的笛声……让大家敞开心扉、放松心情,投入自然的怀抱。之后老师播放教学音乐,依然让大家冥神聆听,用心去感受音乐所展示的意境。感受完后可以由老师带领大家伴随着音乐的旋律尽情地动起来、舞起来,这不但是师生们互动的过程,还是学生们缓解压力,释放情怀的过程。这期间教师一定要起到带头和活跃气氛的作用,鼓励所有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学生们动起来也正是培养师生情感,互相沟通的方法。这样不但抓住了高中生爱玩爱跳的天性,还抓住了高中生需要释放学习压力的心理,使学生们的思维更加灵活、多变,视野更加宽广,从而提高学生们的音乐欣赏能力,使其产生学习的动力。
【关键词】高中生音乐欣赏能力
从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角度来看,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他们情感充溢,想象丰富,内心生活趋于复杂,审美心理趋于浪漫,这种心理特征使得他们尤为喜爱音乐,对音乐欣赏的需求更为强烈。据有人调查,现在绝大部分的中学生,在闲暇时间里最想做的事就是听音乐,音乐已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伴随并促进他们成长的基本要素之一,还有学生曾对我发表感慨:老师,没有音乐的生活就是没有生命。但令人忧心的是:他们所热衷的并不是由专家们精心选编的教材音乐,虽然新教材中也根据时代特征和学生心理融入了少量优秀的通俗音乐,但对于以热衷流行音乐成为时尚、“追星”达到狂热程度的大多数高中学生们来说,却是“没意思”、“没兴趣”、“听不懂”。显然,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当代学生,更不要说打动,感染他们的心了。怎样才能扭转这一局面呢?面对这些实际问题,我认为欣赏教学能否真正意义上成功,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模式,大胆探索,为了更快地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创造美的能力,就需要老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逐渐引导学生去认识,喜欢教材音乐,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美的鉴赏能力。以下便是我的三大更新体会:
一、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因人而异
音乐欣赏需要有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文化素养。 文化素质高的人更容易理解音乐中表达的内涵。比如,对天文感兴趣的人,就比较容易理解《行星组曲》 ;对唐诗有研究的人,就容易理解《大地之歌》 ;熟悉外国文学的人,对柴可夫斯基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更 容易接受。但对于一般人来说,要理解音乐内涵就必须加强对音乐表现手法的理解,掌握音乐欣赏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还要注重音乐内容的选择。因此,教师要选择一些歌词比较直观、内容容易理解的歌曲。比如《祖国啊!我永远热爱你》,歌词语言优美、朴实无华、感情真挚, 由衷地表达了对祖国的赞颂和爱恋之情。欣赏这一类作品,一般不需要作过多的探究,也不 需要借助更多的资料。所以说,在音乐欣赏教学时要因人而异,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进行教 学。
二 、欣赏中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音乐是在时间中展现和消失,没有时间的过程就没有音乐的存在,就没有音乐的展现,时间是音乐存在的方式,转迅即逝。因此,音乐的欣赏需要反复的进行,在反复倾听中进行分析和比較。通过分析,掌握音乐的主题,认识主题的对比、发展与变化,,对于中学生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中的联想、思考的范围是广阔的,是不可造型的艺术,并在瞬间或长期都可以有着不同层次的情感。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欣赏教学是使学生将音乐表现手段与音乐情绪联系起来的有效方法。它既有利于学生掌握音乐的各种表现手段,也有利于他们更好地感受、理解音乐。音乐欣赏是心理反映的过程,这个过程便是:外部音响感知——想象联想——情感共鸣——理解认识,所以音乐欣赏教学必须循着由表及里的心理反映过程。从喜欢听音乐,到用心用情去聆听音乐,再到理解、评价、分析,使学生的欣赏层次逐步提高。
三、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兴趣
在传统模式的教学中,老师往往处于那种“传道授业解惑也”的状态,多数情况下都是填鸭式教学,只注重知识传授、对学生进行机械式的训练,硬性地给学生灌输知识,造成课堂氛围沉闷,学生缺乏主动性,使学生在心里产生一种排斥情绪,进而造成学生对音乐欣赏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音乐欣赏课不同于其他的基础课,开设音乐欣赏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音乐陶冶情操,以此来激发情感,提高审美素质,发展形象思维,启发创新精神,进而影响学生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所以说音乐鉴赏课堂应该是最有活力、鼓舞人心的课堂。要想让所有学生有自信感、轻松感、活力感并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老师必须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驾驭课堂的能力,把教学过程转变为学习过程。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上彻底地转换角色,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由师长变学长,由“教”变“导”,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课堂成为师生情感交流的场所,让音乐成为心灵沟通的纽带。在教学中老师也要多利用图片、舞蹈、录像、诗歌等辅助方式和对比欣赏、类比欣赏等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分组互动,从作者、信仰、乐器、音乐体裁、风格特征、社会历史等背景着手,分析、引导、启发学生,在想象的空间里造就一双翱翔的翅膀,这样才能激发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们爱上音乐。
四、互动教学,激发学习动力
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能力,激发学习动力就需要我们把互动性引入课堂,营造良好的音乐教学氛围,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以静、动结合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们的想象空间,使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完成学习。我们可以让音乐欣赏课成为享受生活的课堂,例如选择在多媒体教室教学,先给同学们播放一段大自然的交响曲,让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聆听,潺潺的流水声、清脆的鸟鸣、悠扬的笛声……让大家敞开心扉、放松心情,投入自然的怀抱。之后老师播放教学音乐,依然让大家冥神聆听,用心去感受音乐所展示的意境。感受完后可以由老师带领大家伴随着音乐的旋律尽情地动起来、舞起来,这不但是师生们互动的过程,还是学生们缓解压力,释放情怀的过程。这期间教师一定要起到带头和活跃气氛的作用,鼓励所有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学生们动起来也正是培养师生情感,互相沟通的方法。这样不但抓住了高中生爱玩爱跳的天性,还抓住了高中生需要释放学习压力的心理,使学生们的思维更加灵活、多变,视野更加宽广,从而提高学生们的音乐欣赏能力,使其产生学习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