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根腐病的防治

来源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ddv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大豆根腐病主要分布于东北地区和内蒙以及西北。全国各大豆产区根腐病一般田块发病率为40%~60%,重病田达100%,一般年份减产10%,严重时损失可达60%。
  
  一、症状
  
  大豆整个生育期均可感染大豆根腐病。出土前种子受害腐烂变软,不能萌发,表面生有白色霉层。种子萌发后腐烂的幼芽变褐畸形,最后枯死腐烂。幼苗期症状主要发生在根部,主根病斑,韧为褐色至黑褐色或赤褐色小点,扩大后呈棱形、长条形或不规则形的稍凹陷大斑,病重时病斑呈铁锈色、红褐色或黑褐色,皮层腐烂呈溃疡状,地下侧根从根尖开始变褐色,水浸状,并逐渐变褐腐烂,重病株的主根和须根腐烂,造成“秃根”。病株地上部生长不良,病苗矮瘦,叶小色淡发黄,严重时干枯而死。在成株期,病株根部形成褐色斑,形状不规则,大小不一,病重时根系开裂木质纤维组织露出,植株的地上部叶片由下而上逐渐发黄,先底部2~3片复叶变黄,以后整株叶色浅绿,感病植株矮化,比正常植株矮5~8厘米。发病植株须根较正常植株少30~34条,根瘤较正常植株少20~25个。大豆开花结荚期为发病高峰期,田间出现大量黄叶,病株矮化,根系全部腐烂,导致病株死亡,轻者虽可继续生长,但叶片变黄以至提早脱落,结荚少,子粒小,产量低。
  
  二、侵染循环与发病条件
  
  1、侵染循环 引起大豆根腐病的大多数病原菌属于土壤习居菌,除了能以菌丝或菌核在土壤中或病组织上越冬外,还可以在土壤中腐生。因此,土壤和病残体(病根)是大豆根腐病的初次侵染来源。大豆种子萌发后4~7天即可侵染胚茎和胚根,虫伤和其他自然伤口有利于多种病菌侵入。
  2、发病条件 影响大豆根腐病发病的条件主要是土壤中菌源数量、土壤的理化性质与土壤温、湿度等。
  2.1 种植制度 由于根腐病菌属于土壤习居菌,可以在土壤中腐生,在适宜寄主植物的条件下,病菌生长发育好、繁殖快,从而土壤中的菌源数量增多,发病重,所以大豆连作地根腐病重,连作年限越久,发病越重。
  2.2 土壤温、湿度 大豆种子发芽与幼苗生长的适温为20℃~25℃,低于9℃出苗就受到严重影响。因此,播种早,由于播种期土壤温度低,发病重。另外土壤含水量大,特别是低洼潮湿地,大豆幼苗长势弱,抗病力差,也易受病菌侵染,发病重;土壤含水量过低,旱情时间长或久旱后突然连续降雨,使大豆幼苗迅速生长,根部表皮易纵裂,伤口增多,也有利于病菌侵染,病害加重。
  2.3 耕作方式 一般垄作比平作发病轻,大垄比小垄尤其平作栽培发病轻。其原因是垄作可进行中耕培土,使土壤疏松,通透性好,土壤含水量降低;而平地由于土壤板结并易发生涝害,土壤含水量高,有利于病菌繁殖侵染根部,发病常重。
  2.4 施肥 施肥水平和施肥种类对根腐病也有很大影响,一般氮肥用量大,使幼苗组织柔嫩,病害重,增施磷肥可减轻病害发生。
  2.5 害虫 一般根部有潜根蝇为害,有利于病害发生,虫株率愈高发病愈重,反之则轻。
  2.6 化学除草剂 豆田除草剂应用得好,可以对豆田灭草起到良好的作用,某些除草剂因施用方法和剂量不当,可造成大豆幼苗产生药害,使幼苗生长受阻,同时也刽口重大豆根腐病的发生。
  
  三、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
  (1)合理轮作 实行与禾本科作物3年以上轮作,严禁大豆重迎茬。
  (2)垄作栽培 垄作有利于降湿,增温,减轻病害。
  (3)适时晚播适时晚播发病轻,地温稳定通过7℃~8℃时开始播种,并注意播深为3~5厘米,不能超5厘米。
  (4)雨后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降低土壤湿度减轻病情及时翻耕、平整细耕土地,改善土壤通气状态,减少田间积水,适时中耕培土,促进根系发育,防治地下害虫,增施有棚巴,培育壮苗,增强抗病力。在春季气温低,土壤粘重的为根腐病常发区,提高耕作水平是一项重要的防病措施。
  (5)施足基肥,种肥,及时追肥应用多元复合液肥进行叶面施肥,弥补根部病害吸收肥、水的不足。
  (6)中耕培土 及时进行中耕培土,促进地上茎基部侧生新根的形成,恢复生长。
  2.药剂防治 通过药剂拌种,可推迟侵染期,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1)种衣拌种 用含有多菌灵、福美双和杀虫剂的大豆种衣剂拌种,种衣剂用量为种子重量的1%~1.5%,可以预防根腐病和潜根蝇。
  (2)混剂拌种 用多·福混剂拌种,用种子重量的0.4%药剂进行湿拌,为了增加附着性,可用聚乙烯醇液做粘着剂。
  (3)适乐时加阿普隆拌种 每100千克种子用2.5%适乐时150毫升乳油加20%阿普隆40毫升拌种。
  由于药剂拌种后,药效只能持续15~25天左右,一定要采用中耕培土措施,以利于侧生新根形成,以便及时补充肥、水。
  (4)药物治疗 已发病的田块,应及时喷施叶面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如尿素和磷酸二氢钾等,或喷施2%菌克毒克(宁南霉素)以增强植株的抗病性,促进病株新根的生成,增强植株的再生能力。配合比例是小叶敌400~500倍液,2%万佳丰水剂3000倍液、尿素150~200克/667平方米、磷酸二氢钾100~150克/667平方米。2%菌克毒克用量为50毫升/667平方米。
  
  3.生物制剂拌种
  (1)大豆根保菌剂每公顷所需大豆种子用1500毫升液剂拌种。
  (2)菌克毒克拌种 用种子重量1%~1.5%的2%菌克毒克水剂拌种。
  4.生物嗣剂傲种肥 大豆根保菌剂颗粒剂,用30千克/公顷与种肥混旋。
  5.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 我省主要为九农9号、合交71~943、东农76~943、东农3号、丰收3号等抗病品种。玉米大斑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何兰红
  1 症状特点
  
  玉米大斑病由植株下部叶片先开始发病,向上扩展,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叶鞘和苞叶。由植株下部叶片先开始发病,向上扩展。病斑长梭形,灰褐色或黄褐色,长5~10厘米,宽1厘米左右,有的病斑更大,或几个病斑连接成大型不规则形枯斑,严重时叶片枯焦。多雨潮湿天气,病斑上可密生灰黑色霉层。此外,还有一种发生在抗病品种上的病斑,沿叶脉扩展,表现为褐色坏死条纹,周围有黄色或淡褐色褪绿圈,不产生孢子或极少产生孢子。
  
  2 病原菌形态特征
  
  病斑上产生的灰黑色霉层即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如果病斑上霉层不明显,可采用保湿法促其产孢。方法是:以湿润的滤纸铺于玻璃培养皿内,剪取有新鲜病斑的叶片段平放在滤纸上,再以培养皿盖严,1~2天后即可看到病斑上有霉层产生。分生孢子梗单生或数个成束,不分枝,青褐色,分生孢子着生于孢子梗顶端,淡青褐色,梭形或长梭形,直立或向一边稍弯,有多个分隔,脐点明显突出于基细胞以外。
  
  3 发病因素
  
  玉米大斑病在全国玉米产区均有发生。田间地表和玉米秸垛内残留的病叶组织中的菌丝体及附着的分生孢子均可越冬,成为第二年发病的初侵染来源。而埋在地下10厘米深的病叶上的菌丝体越冬后全部死亡。玉米生长季节,越冬菌源产生孢子,随雨水飞溅或气流传播到玉米叶片上,适宜温、湿度条件下萌发入侵感病品种上,病菌侵入后迅速扩展,约经14天左右,即可引起局部萎蔫,组织坏死,进而形成枯死病斑。潮湿的气候条件下,病斑上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随气流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造成病害流行。田间始见病斑时间:在华北地区,春玉米6月上旬,夏玉米7月中旬。由于气候条件与玉米感病阶段吐丝灌浆期相吻合,夏玉米病情发展快,受害重。(1)品种抗病性是影响大斑病流行的重要因素,由于感病玉米杂交种大面积种植,在一些地区造成大斑病流行,损失严重。(2)玉米连茬地及离村庄近的地块,由于越冬菌源量多,初侵染发生的早而多,再侵染频繁,易造成流行。(3)气候条件也是病害发生轻重的重要因素,气温20~25℃,相对湿度90%以上,对孢子形成、萌发、侵染有利,所以中温、高湿的气候条件利于大斑病流行。在北方玉米产区,6~7月降雨量均超过80毫米,雨日较多,加之8月份雨量适中,病情发展严重。
  
  4 防治方法
  
  选用抗耐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重施药保护等综合措施。
  ①选用抗耐病品种兼抗大小斑病的玉米杂交种。
  ②实行轮作,倒茬制度,避免玉米连作。秋季深翻土壤,深翻病残株,消灭菌源;作燃料用的玉米秸杆,开春后及早处理完,并可兼治玉米螟;病残体作堆肥要充分腐熟,秸杆肥最好不要在玉米地施用。
  ③改善栽培技术,增强玉米抗病性。夏玉米早播可减轻发病;与小麦、花、生甘薯套种,宽窄行种植;合理灌溉,洼地注意田间排水。
  ④喷药防治,玉米抽雄前后,田间病株率达70%以上,病叶率20%时,开始喷药。防效好的药剂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敌菌灵可湿性粉剂,90%代森锰锌,均加水500倍,或40%克瘟散乳油800倍喷雾。每亩用药液50~75千克,隔7~10天喷药1次,共防治2~3次。
其他文献
一、气候条件恶劣,造成西瓜生理障碍是毁圆的首要因素。早春及冬季低温(平均低温2℃左右),春季气温虽回升较快,但气候变化剧烈,昼夜温差和日间温差变幅大,西瓜出苗后,由于地温低,根系不能正常生长。大风、扬砂、高温,低温、严重干旱等,会使西瓜一出土,就处在十分恶劣的环境中,形成综合性生理障碍。由于蔓势衰弱,抵抗力下降,极容易招致各种病虫害的侵袭,以至毁园。    二、5月份到6月初,蚜虫危害严重,导致了
【摘要】随着高校办学模式的日益多样化,单一的扶贫资助模式已经不能适应高校资助育人的理念。不断探索完善贫困生“三位一体”资助模式是高等中医药院校精准扶贫工作的内在要求,也是衡量高等中医药院校立德树人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之一。只有在“扶贫扶志扶智”中探索贫困生“三位一体”资助模式工作的新思路,不断明确责任,强化监督,充分发挥精准帮扶在贫困生群体中的资助作用,才能在此基础上建立贫困生“三位一体”资助模式的
为应对农村日益严峻的老龄化现实,宁波率先将居家养老模式从城市社区推向农村,目前,在镇海、北仑两区的农村进行试点。  远在上海的贝运壮一直担心母亲唐菊英的生活问题。唐菊英89岁,孤身在宁波汤家村生活,此后又摔折右腿,行走不便。  “她不愿去敬老院,否则宁愿死。”贝运壮说。  去年8月15日,厉云婷出现在老人家面前,使问颢勰刃而解。她帮老人搞卫生、陪说话,每天服务1小时。而唐菊英无需为此支付费用。  
特征特性:1、株形矮小,一矮多能。该品种株形矮小紧凑,是众多盆栽桃的佼佼者,早春二月红花满树似红梅,盛夏浓密而油绿的叶幕别有一番情趣,金秋则仙桃累累,令人陶醉。它比盆栽苹果、李子少占空间而稳固,比生长期长的盆桔更适于南北方栽培和早结果,比果小的石榴更有实用价值,比盆栽葡萄更便于越冬管理。2、花香果大.观赏价值高。该品种属转基因矮,每年长高20厘米,节间极短,成株高1米以内。在适温下,先开放花后长叶
仔猪水肿病也叫仔猪胃肠水肿病,或称大肠杆菌肠毒血症,是由致病性、溶血性大肠杆菌毒素所引起断奶仔猪一种急性、散发性传染病。    1 发生特点    仔猪水肿病多呈地方性流行,一般多见于春季和秋季。常限于某些特定猪群,不广泛传播。在猪群中的发病率一般在10%~35%,其致死率可高达80%~100%。主要发生于断奶前后仔猪,小至数日龄,大至4月龄也偶有发生。在一窝或一群中,营养良好、体格健壮、生长快速
百岁才到中年 下世纪人类寿命可达200岁    来自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超过60名科学家联合完成了一项有关人类预期寿命的报告报告指出,那些在2100年或者以后出生的婴儿将有一半人可以活过100岁有7名参与了这项研究工作的科学家甚至预测到21世纪末,人类的寿命可以达到150岁到200岁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人类的寿命越来越长是不争的事实,如果科学家们的预测正确的话,那么未来的世界将是由超过100岁的
金真鱼丸是著名的特产食品,颇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它选用鱼肉淀粉五花肉酱油等制成,美味可口,是菜市场上的抢手货。只要一出现在食摊和半成品食品摊上出售总有大量的顾客购买。金真鱼丸每斤零售价是8元,而成本才3元,基本不用专用设备就可制作,是下岗职工就业及想小本创业者的好门路。  其加工方法如下:  (一)原料配料  选净鲜鱼肉5kg,上等干淀粉(番薯粉一类)2.5kg,猪五花肉2.25kg(作鱼丸肉馅)
据《青年参考》2007年12月26日报道,中国监察部、国土资源部12月10日联合举行土地违法违规典型案件查处情况新闻发布会,强调严厉打击和惩治土地违法违规行为,守住18亿亩耕地的红线。  1996年,国家提出要对耕地实行最严格的保护政策,以服从粮食安全的战略需要。同时,提出了占一亩耕地补一亩耕地的“占补平衡”原则。然而,从1996年到2002年,我国耕地从19.5亿亩缩减为18.89亿亩,平均每年
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对教师来说,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教育的效率,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充分掌握课堂上所传授的知识是每位教师所努力追求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前要有充分的准备,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精当的课堂练习、及时总结评价等方式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下面是本人多年教学的一点体会:    1 有明确的知识、能力
水稻赤枯病又称铁锈病,俗称僵苗,属水稻生理性病害,最近几年在三江平原地区发生比较普遍,特别是在水稻分蘖期容易发生。    一、症状识别    发病后会造成稻苗出叶慢、分蘖迟缓或不分蘖,株型簇立、根系发育不良等,引起僵苗不发,严重阻碍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受害植株矮小,分蘖少而小;初期上部叶片为深绿色或暗绿色,进入分蘖期后叶片上产生大小不等的赤褐色铁锈状斑点,严重时聚合成斑块或条状,以后病斑逐渐增多、